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通过自己评、师生评、学生互评等方式,搭建立体式互动评价平台,让学生从中认清自己,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广泛习得写作知识,教师告别了“倚叠如山”的困境,学生获得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最终实现师生共赢快捷高效、有趣多元的评价局面。
【关键词】习作评改;思维导图;多元评改
传统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将作文完成上交了事,老师桌上则“倚叠如山”。待“愚公”似的老师们废寝忘食将这座“作文山”挪开后,换来的是学生们的匆匆一瞥,这是“投入大,产出少”的习作批改模式。若老师拖上一段时日批改完发还给学生,他们早已将当初所写内容抛到“九宵云外”。若再添加额外的习作,后果可想而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得越迅速、越及时,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以下笔者介绍一下“思维导图”评与“车轮滚动”改的习作评改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思维导图”评,由模糊到清晰
思维导图可以开发学生的左脑和右脑,文字加图像的组合,让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工作,养成孩子凡事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培养孩子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在习作评改中我借助了思维导图中的“比重分析”这一类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将之前模糊的认知用数字进行量化评价。
(一)确定评价类别
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及六年级习作评分标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标准,师生共同确定评价依据。经过师生讨论确定如下八点作为评价标准:定题选材、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别字标点、字数达标、书写工整、好词佳句。
(二)进行比重分析
有了自评标准,同学们就可以针对每一项依次进行比重分析,满分40分,每项的比分为“5”分,再逐项分列出“达标”与“不达标”两项,进行习作评价。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析能力,基本可以客观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在打分时,重要因素的分数尽可能极端化。如“定题选材”,如果选材老套,可以给达标项“0”分,不达标项“5”分。好词佳句则以课本上没有出现的词或句为标准,一处1分。考虑到部分同学对自己本身存在的“别字与标点”很难通过自评得到客观的评价,所以增设了一项学生复评,自选一位认为习作水平在你之上的同学复评并签名,通过同学复评可以发现自己长期存在且不易发现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与辨析能力。借用“思维导图”中的比重分析评价习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评价迅速及时、快捷高效的反映结果。
二、“车轮滚动”改,由单一到多元
首先由教师示范评改,继而引导学生自改,最后生生互改,评选出“修改最认真”的同学进行“车轮滚动”竞争上岗。以此促进学生评改兴趣与积极性。
第一轮:教师导改 ,因此制宜
习作有了客观的评价后,接下来就需要具体的专项指导修改。结合习作要求与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确定这节课习作修改目标,由八位习作“小组长”(习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并提炼出本次习作的要求与建议,进行修改。结合例图,教师做出修改策略引导有助于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如果全盘都让学生来修改,学生一时无从切入,有了“思维导图”的引领,再选其中一个问题作为切入,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才可以“对症下药”。
第二轮:学生自改,反观自照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教师导改之后,结合习作要求与提炼出的修改标准全班自改,教师强调习作的第一责任人就是作者,讲清“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在修改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省悟内化,真正去修改,去润色才会有进步。继而教师复评八位组长修改后的习作,进而强化他们的写作动机,促进自我习作能力发展、自我习作水平更新。
第三轮:生生互改 学以致用
1. 继教师复评组长习作之后,八位“习作组长”再与组员一起讨论指导修改,互相交流,再回家进行二次修改。第二天八位组长再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展示组员修改后的习作,修改认真,习作水平有进步的同学可以荣升为“小助手”,下次班级公开讲评的时候“小助手”可以随“习作组长”一起登台进行点评。
2. 当“习作组长”觉得“组长助手”完全可以胜任的时候,那时“组长助手”将晋级为“金牌点评师”,其级别与老师齐级。
3. 依次类推,由“组长助手”荣升为“组长”的同学也可以开始在众学生中精心挑选出修改认真,习作水平有进步的学生担任自己的“小助手”。
五六年级的学生普遍具有好胜的心理,抓住这一特点,将其运用到习作评改中来,事实证明学生们修改得十分认真,纷纷争当“小助手”。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写作之前开始有意规避所存在的问题,写前会慎重选材,写的过程中不忘围绕中心,写后也记得读一读,看语言是否通顺。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通过学生自查获取的。
习作评改流程人人了然于胸,评改一环扣一环,同学们的习作热情也如车轮般良性滚动起来。写作毕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推到第三轮的时候平时不注重阅读积累的同学进步缓慢,尽管如此,班级的习作水平已经可见一斑了,成绩也是相当喜人。
作文评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从“倚叠如山”的生写师评走向“高效有趣”的生生互评的习作批改,需要无数次的实践与交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傅燕珠.漫谈小学中高年段习作的评改[J].科技创新导报,2016(31):161-162.
[2]]周培学.有效性小学习作评改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52.
[3] 王荣生.语文课程目标:转化与具体化——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语文教学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2(04):13-15.
[4] 袁衛民.规范“读”“写”,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8-21.
【关键词】习作评改;思维导图;多元评改
传统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将作文完成上交了事,老师桌上则“倚叠如山”。待“愚公”似的老师们废寝忘食将这座“作文山”挪开后,换来的是学生们的匆匆一瞥,这是“投入大,产出少”的习作批改模式。若老师拖上一段时日批改完发还给学生,他们早已将当初所写内容抛到“九宵云外”。若再添加额外的习作,后果可想而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得越迅速、越及时,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以下笔者介绍一下“思维导图”评与“车轮滚动”改的习作评改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思维导图”评,由模糊到清晰
思维导图可以开发学生的左脑和右脑,文字加图像的组合,让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工作,养成孩子凡事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培养孩子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在习作评改中我借助了思维导图中的“比重分析”这一类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将之前模糊的认知用数字进行量化评价。
(一)确定评价类别
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及六年级习作评分标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标准,师生共同确定评价依据。经过师生讨论确定如下八点作为评价标准:定题选材、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别字标点、字数达标、书写工整、好词佳句。
(二)进行比重分析
有了自评标准,同学们就可以针对每一项依次进行比重分析,满分40分,每项的比分为“5”分,再逐项分列出“达标”与“不达标”两项,进行习作评价。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析能力,基本可以客观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在打分时,重要因素的分数尽可能极端化。如“定题选材”,如果选材老套,可以给达标项“0”分,不达标项“5”分。好词佳句则以课本上没有出现的词或句为标准,一处1分。考虑到部分同学对自己本身存在的“别字与标点”很难通过自评得到客观的评价,所以增设了一项学生复评,自选一位认为习作水平在你之上的同学复评并签名,通过同学复评可以发现自己长期存在且不易发现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与辨析能力。借用“思维导图”中的比重分析评价习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评价迅速及时、快捷高效的反映结果。
二、“车轮滚动”改,由单一到多元
首先由教师示范评改,继而引导学生自改,最后生生互改,评选出“修改最认真”的同学进行“车轮滚动”竞争上岗。以此促进学生评改兴趣与积极性。
第一轮:教师导改 ,因此制宜
习作有了客观的评价后,接下来就需要具体的专项指导修改。结合习作要求与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确定这节课习作修改目标,由八位习作“小组长”(习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并提炼出本次习作的要求与建议,进行修改。结合例图,教师做出修改策略引导有助于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如果全盘都让学生来修改,学生一时无从切入,有了“思维导图”的引领,再选其中一个问题作为切入,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才可以“对症下药”。
第二轮:学生自改,反观自照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教师导改之后,结合习作要求与提炼出的修改标准全班自改,教师强调习作的第一责任人就是作者,讲清“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在修改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省悟内化,真正去修改,去润色才会有进步。继而教师复评八位组长修改后的习作,进而强化他们的写作动机,促进自我习作能力发展、自我习作水平更新。
第三轮:生生互改 学以致用
1. 继教师复评组长习作之后,八位“习作组长”再与组员一起讨论指导修改,互相交流,再回家进行二次修改。第二天八位组长再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展示组员修改后的习作,修改认真,习作水平有进步的同学可以荣升为“小助手”,下次班级公开讲评的时候“小助手”可以随“习作组长”一起登台进行点评。
2. 当“习作组长”觉得“组长助手”完全可以胜任的时候,那时“组长助手”将晋级为“金牌点评师”,其级别与老师齐级。
3. 依次类推,由“组长助手”荣升为“组长”的同学也可以开始在众学生中精心挑选出修改认真,习作水平有进步的学生担任自己的“小助手”。
五六年级的学生普遍具有好胜的心理,抓住这一特点,将其运用到习作评改中来,事实证明学生们修改得十分认真,纷纷争当“小助手”。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写作之前开始有意规避所存在的问题,写前会慎重选材,写的过程中不忘围绕中心,写后也记得读一读,看语言是否通顺。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通过学生自查获取的。
习作评改流程人人了然于胸,评改一环扣一环,同学们的习作热情也如车轮般良性滚动起来。写作毕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推到第三轮的时候平时不注重阅读积累的同学进步缓慢,尽管如此,班级的习作水平已经可见一斑了,成绩也是相当喜人。
作文评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从“倚叠如山”的生写师评走向“高效有趣”的生生互评的习作批改,需要无数次的实践与交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傅燕珠.漫谈小学中高年段习作的评改[J].科技创新导报,2016(31):161-162.
[2]]周培学.有效性小学习作评改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52.
[3] 王荣生.语文课程目标:转化与具体化——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语文教学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2(04):13-15.
[4] 袁衛民.规范“读”“写”,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