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回避就能解决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五年级的方程时,不少教师很是困惑:遇到减数含有未知数和除数是未知数的方程时应该怎么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不要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顺利达到彼岸。
  [关键词]回避 争议 等式性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08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并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思维发展 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应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成为数学学习中最受孩子喜爱的学习形式。作为让数学“动起来”的主要载体,将现实中的数学素材引入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进行生活直接经验与数学课堂间接经验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来自现实——活动素材的择取  现实中与数学学习有关联的素材很多,散落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应当认真地进行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怎样教得精彩,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生动;常常以自己的教学意愿将学生带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教学是围绕学生学习展开的,所以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摘 要]“问题为串,练习为线”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还能发现研究中的问题,使随时质疑、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关键词]估数 数学 生活 解疑 学习目标 探究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33  教师的“教”始
[摘 要]解答稍有难度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很多学生都感到棘手。为改变常规的解题教学方法,可尝试把转化思想放在解题教学的首位,当学生解题迷茫时,启发他们通过转化叙述方式、转化数量关系、转化设值方法、转化图表呈示等策略,把转化已知条件和问题或转化另一种思维方法作为解题的首选,这样可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明确,解题思路更为简捷。  [关键词]转化思想 范例 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列举法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能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不可否认,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人以“笨”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使之灵活运用这个“笨”方法,提高解题技能。  [关键词]列举法 “笨”方法 “活”方法 思维通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9  列举法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总体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明确提出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既不是与数学课程无关的教育目标,也不是数学知识的“副产品”,其本身就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北师大版教材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具体来说,北师大版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利用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有趣性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同学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评析: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欣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一设计起到调控情绪的作用,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一摆:让学生先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然后任意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棒。  2.师:这就是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每一节课都会安排一个主题情境图,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分析和利用情境图呢?下面就我在教学苏教版“乘加、乘减”中对情境设置的一些感悟,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  教法一:  活动(一):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乘加、乘减  (出示主题图的前半部分:三个鱼缸,每一个鱼缸有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需要适量的训练。现实中,不少教师目前还把提高教学质量寄托在多上几节课、多布置一点课外作业上,导致“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减负”措施形同虚设。随着新课程实验走向深入,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抓住要点,把握训练的实质性  训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训练的内容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