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合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习近平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和2000年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他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先后发表两篇文章,分别是:《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以下简称《序言的时代意义》)、《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代意义》(以下简称《提纲的时代意义》)。这两篇各近万字的文章是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两篇名著的体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两篇文章都是马克思的经典之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深入分析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阐明了辨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标志着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由此初步创立。《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经过15年研究和探索写出的一部经济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首次从经济和哲学相结合的高度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当时,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前无古人的实践。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改革开放,习近平结合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发表了这两篇文章。在文中,习近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拘守于马克思的具体判断和论述,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发展中的问题,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内涵,延伸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结合中创新,这是习近平两篇文章的主要特色。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认识创新:从“单纯适应”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适应
  习近平在《<序言>的时代意义》一文中指出,“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经过18年的艰难探索,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序言》中所揭示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创新”。
  习近平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首先是对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习近平指出,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时,虽然始终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在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时,重点是放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习近平接着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特点,指出,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生产力必然要随之而发展,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其次,习近平还指出,改革开放的实践对生产力内在构成与发展重点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纳入生产力的构成,丰富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构成的论断。
  再者,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在结构变化的认识有了新突破。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主要是从所有制形式的角度去进行研究的,与生产力的适应与不适应,也是从这方面来阐述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涵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也包括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在所有制不变革的情况下,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僵化落后的经济体制同样能够束缚和窒息生产力。习近平的论述把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都纳入生产关系的内涵,从而把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也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习近平还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实践对生产关系消亡与产生条件的原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一定创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旧的社会形态在其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不会灭亡,而新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力未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不会出现”。习近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指出,“新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力未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是可以出现的,而且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一旦出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自身也有一个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传统的理念,习近平结合改革开放实践的论述说明新的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
  习近平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创新性论述,把生产力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從消极适应到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的适应,又把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素质纳入了生产力的范畴,强调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时把经济管理和运行机制都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构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创新:从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到市场经济只是手段
  在马克思所处的年代,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的产物,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的经典论断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习近平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要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有制,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离开公有制生产关系就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了;市场经济体制则不具有阶级属性,只是一种符合经济运行规律,能够比计划经济体制更好地解放社会生产力,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的经济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既不能抱残守缺,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相容的资本主义东西,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忘在脑后,去单纯发展市场经济,而是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合力作用。”
  “巨大合力”,习近平首次用这样的表述概括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充满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越走越宽广,就在于发挥了这种巨大合力的作用。
  对积极探索的认识创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遵循客观规律勇于创新   习近平在《提纲的时代意义》一文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如果仅以直观地形式去认识和理解,看到的只是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等毫无联系的分割的画面。但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相容性,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存在于我们的周围,需要我们能动地认识和把握。而要能动地认识和把握我们尚未了解的客观事物,思想僵化、封闭是不行的,必须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视野,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强调,社会主义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摸”字就充分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认识论,体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里,河中的“石头”人们虽然看不见,却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摸”才能找到,这个“摸”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主动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习近平从辨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认识论出发引伸到“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探索精神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习近平在该文中指出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既要尊重和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运行规律,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国情,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一套市场经济理论和做法原封不动地搬到我国来。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实践创新与正确实践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有没有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需要一种敢想、敢干、敢试、敢冒的精神,在干中学、学中干,边探索、边前进。既然是一种实践探索,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可能会在改革的过程中走一些弯路,这是正常的,改革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允许交‘学费’。但是,在鼓励人们敢想、敢干、敢试、敢冒,大胆进行实践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实践创新与正确实践的关系,引导人们去科学地进行实践创新,避免走弯路”。
  对社会革命内涵的认识创新:从阶级斗争的革命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多种社会革命
  在马克思的年代,革命就是阶级斗争,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当今时代革命有了新的内涵。习近平在《论<序言的时代意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在《序言》中所论述的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引起的社会革命是指社会形态的改变,也即一种社会基本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对社会革命的内涵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接着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革命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除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革命之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艺、文化、思想的革命,也都属于社会革命范畴。这就使社会革命的内涵不再局限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包含各种社会重大变革诸如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思想革命、文化和文艺革命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赋予社会革命新的含义。
  习近平接着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战胜和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方式有了新突破。习近平指出,“马克思的设想是: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以阶级斗争的暴力行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途径和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既可以通过内部途径自我取代,如中国古代的革命;也可以通过外部力量介入帮助建立,如‘二战’时苏联将东欧诸国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既可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可以采取和平手段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多是通过长期和平竞争,通过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多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战胜和逐步淘汰资本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从暴力革命到通过多种形式战胜和淘汰资本主义”。
  通过创造更高更多的社会生产力,从而战胜淘汰资本主义,这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继承和发展。
  在实践效果方面的认识创新:从单纯社会实践到革命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然而并非任何实践都能带来应有的效果。习近平在略论《提纲的时代意义》一文中引用了马克思名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看作是理解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习近平联系当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指出,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须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为标准,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去发展、完善和检验真理。
  根据实践的革命性原理,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真理,人们不同方式的革命实践活动,所取得成效也是不相同的,有的能够起到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的则毫无成果,还有的甚至会产生消极作用。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良好的改革愿望并不一定能导致良好的实践效果。例如,有的地方为了吸引外资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脱离本地的资源、市场和经济基础等客观实际,给予外商很高的固定回报率,使自己成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结果企业建起后经营状况不好,形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习近平还举例说明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但后来问题越来越多,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
  这告诫我们,并非所有的社会实践都能推动社会发展。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能仅靠主观愿望制定政策,而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愿望和社会效果一致起来,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交学费,避免盲干蛮干。
  对“以人为中心”认识方面的创新: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到以人为“中心”和“钥匙”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马克思對人的本质的揭示区别于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从而奠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然而,马克思无法预测到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如何以人为中心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革命。习近平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作为解决改革开放中深层次问题的一把钥匙,这是一项新的结合和创新。习近平在《提纲的时代意义》中指出,“社会主义改革作为一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亘古未有的崭新事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提出,这些问题都与“人”这一关键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抓住人的本质这个关键,深入到复杂的社会联系和矛盾冲突中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为我们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提供了开锁的‘钥匙’”。
  习近平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作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不仅确立了人的社会主体地位,而且以人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启发我们:在当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以人为中心”这把钥匙,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处理好人与各个方面的关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之本。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原理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基石,也是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力量所在。
  习近平这两篇文章发表距今近二十年,然而习近平在这两篇文章中追根求底、善于结合和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辨证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同时结合不断发展的革命实践,以解决当下的事情为中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原则的具体应用,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认真学习、深层理解、执着追求和勇于创新。这两篇文章,对于今天我们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中读原著、悟原理树立了楷模,对于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會印发的《关于开展“最美职工”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天瑞集团积极开展“最美职工”评选活动,充分展示一线职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职业素养,激励全员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本期,《时代报告》择取10位奋战在天瑞一线的典型人物,邀您共读最美天瑞人的故事。
期刊
张海,是河南书法的一个标签,每一个爱好书法的河南人,应该都知道张海。郑州的各个地铁站名,都是张海题写。2020年的初秋,八十岁的张海,刚刚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了书法个展,展出作品80余件,供全国的书法爱好者朋友欣赏品鉴张海书法最新创作成果。  张海艺海弄墨几十载,在临池实践与大量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张海书法四体皆工,其代表书体“张海书体”,精研诸体进行创新,融合汉碑之沉雄,简书之飘逸、楷书
期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面对张海先生的新作隶书长卷《刘克庄〈沁园春·梦方孚若〉》,脑海中蓦地闪出了林则徐写的这副对联。再思之,浮现出这副对联并非偶然,而是品味他的新作之后的一种感受。  张海新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正大气象和阳刚之美,继而又感到不可端倪。正大气象和阳刚之美始终是张海先生书法创作格调的主旋律,体现了他的审美价值取向。这件隶书新作所呈现的依然是“着力整体的正大伟岸,不拘
期刊
一  在当代书法40年的历史中,倘若没有张海先生,有很多时段可能是不连贯的。  在以书法成名的书法家群体中,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书法家,有幸成为书法在长时间衰弱后走向复兴的第一代奠基者和塑造者。十年浩劫后,硕果仅存的德高望重的老一代艺术前辈,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阅历丰富,坚持守望,卧薪尝胆,百折不挠,使书法一灯孤悬,一脉绵延,得以不失不灭,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80
期刊
书坛关注张海,关注张海的创作,其中涉及他的草隶与行书的评论较多,在这里,我想谈谈他的篆书。  我赞成2009年第5期《中国书法通讯》刊登的记者所写的通讯《“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在杭州隆重开幕》一文中提到的观点:“篆书在他并非主要的书体,但所取得的成就不逊于当代一些专擅篆书者。其结体主要取自小篆,而用笔却以大篆笔法为之,并充满草意。加之独特的用墨,故其篆书显得苍涩、老辣而高古,且不乏灵动之气
期刊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为一种成熟、规范、简约、端正的书体。关于正书的重要性,苏轼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楷书在历史上曾经有显赫地位和尊贵身份。晋唐以后,皇家官府的训诫盟誓、诰敕铭诔,皆用楷书。历代大家多善楷书,晋之“二王”,唐之欧、虞、褚、颜,宋之苏、黄,元明之董、赵,清之张照、刘墉,均为楷书名家。科举取士,楷法遒美者为举业之极大优势。大
期刊
2020年8月30日,省美术馆一楼展厅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天,作为河南省书协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在预展一星期后正式开幕。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素萍、副省长戴柏华、省政协副主席钱国玉出席开幕式。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谭福森在发布会上说,今年是张海先生八十初度,又恰逢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河南由一个书法边缘省份一步步迈入全国
期刊
能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伴随自己的业余生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有些书家主张初学者从楷书入手,认为“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草书是行书的快写”,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从书法的发展史上看,是先有隶书、草书、行书,然后出现了楷书。中国的书法常见的主要有行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四种书体,究竟从哪种书体入手学习,笔者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喜好。至于,从哪种书体入手都是行得通的。  西汉文学家杨雄讲:“言者,心声也
期刊
张道允是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政府的一名普通女干部,也是杨西村5名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自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以来,她用耐心、真情与信念挑起扶贫重任,带领贫困户想法子、闯路子、增票子,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真心真意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她帮扶的5户贫困户从原来的每户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到如今都达到1万多,全部实现“两不愁四保障”,顺利脱贫、步入小康生活,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帮扶责任
期刊
她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以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坚韧,在筑梦、追梦的过程中展现了独特风姿。  她坚持推己及人的办院理念,让康馨老年公寓的200多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好女儿”。  她以勤恳务实的敬业精神、无微不至的情感关爱,燃烧自己,温暖他人,在平凡中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她,就是杞县康馨老年公寓院长张金凤。  心有大爱 回报家乡  张金凤1976年出生在杞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