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潘兴明,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双聘教授。
研究方向:欧盟外交、国际移民、英联邦国家及历史、中外关系史。
主要著作:《欧盟“蓝卡”计划评析》、《欧俄共同近邻地区的竞争与合作探析》、《20世纪中英关系》、《20世纪英国》、《移民问题国际比较研究》等。
摘要 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和挑战,各国对欧盟的认同率不够理想。欧盟身份认同对欧盟的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反映在欧盟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原则和目标上,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传播推广欧盟价值观、维护欧盟的利益和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由于欧盟身份认同上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后《里斯本条约》时代的欧盟的全球行为体角色的建立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欧盟 身份认同 全球行为体 里斯本条约
从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算起,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一步一个脚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巨大的进步和飞跃。随着《里斯本条约》获得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批准、生效,欧洲一体化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然而,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面临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会影响欧洲一体化的延续和推进。
调查显示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方面存在问题
根据自愿加入的原则,欧盟的形成显然是基于各成员国对其价值观、利益集体身份认同的结果。但是,具体到各个成员国,其中的身份认同差异显而易见。欧盟每年都通过“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进行欧盟成员国对于欧盟看法的民意调查。在2012年5月公布的名为《欧盟公民》(Europeans Citizenship)的报告中,一个主要部分就是专门调查欧洲各国民众对欧盟公民身份认同的看法。对于“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欧盟公民么?”的问题,61%的人的回答为“是”,38%的人的回答为“否”,1%的人回答为“不知道”。回答“是”的人比前两年下降1%,回答“否”的人比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1%和2%。①详见图1:
如果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新老成员国公民对欧盟公民的认同几乎一致(分别为61%和60%),但欧元区国家与非欧元区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前者为63%,后者为55%。更重要的是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更大,认同率最高的3个成员国是卢森堡(85%)、丹麦(75%)和德国(74%);而在另一端,认同率最低的4个成员国是英国(42%)、意大利(45%)、保加利亚(50%)和希腊(50%)。另一个重要成员国法国的认同率稍高于平均水平,为65%。详见下表: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盟成员国民众对欧盟的认同率有微弱的下降,而且认同率刚刚过60%,不认同率将近40%,说明对欧盟的身份认同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总的来看:其一,认同率达到或超过一半的成员国占大多数,只有2国的认同率不到50%。其二,从平均支持率的上下分布情况来看,高于平均支持率的有15国,低于平均支持率的有12国。同时,成员国发展水平对支持率的影响不明显。无论是在认同率高于还是低于平均认同率的成员国中,均有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成员国。但是,从绝对认同率来看,北欧和西欧地区(英国除外)要高于南欧和东欧地区。
不过,如果加入对成员国公民身份的认同因素,对欧盟公民身份认同的情况就会产生更为负面的结果。以下是对“在不久的未来,你认为你的身份是?”的问答统计。
欧盟27国公民的认同率显然以成员国为优先,对成员国身份的认同率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内分别为46%、39%和38%,虽有所下降但比同时段对欧盟公民的认同率(3%、3%和4%)高出许多倍。另外在对两种身份加在一起认同时,成员国身份在先的(41%、46%和49%)要远远高于欧盟身份在先的(7%、6%和8%)。这说明欧盟成员国公民仍然将本国国籍作为主要的身份认同依据,而将欧盟盟籍作为身份认同依据的人只占很小的比例。2010年至2012年,将欧盟公民身份与欧盟公民身份 成员国公民身份两者的认同率合在一起只不过是10%、12%和10%,而将成员国公民身份与成员国公民身份 欧盟公民身份两者的认同率合在一起则高达87%、85%和8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欧盟27国公民对成员国公民身份的认同仍然占有压倒性优势。②
依据2010年~2012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与金融危机开始阶段相比,欧盟27国公民对于欧盟的认同率并无改观。2009年欧盟的另一项公众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信任欧盟这个组织吗?”结果,选择“倾向于信任”的比例在2008年秋和2009年春分别为47%和47%,而选择“不倾向于信任”的同期比例分别为41%和40%。“倾向于信任”比例最高的前三名依次为爱沙尼亚(67%)、斯洛伐克(66%)和荷兰(65%),约2/3的民族对欧盟投了信任票。而在另一端,“倾向于信任”比例最低的前三名分别是英国(29%)、拉脱维亚(35%)和意大利(41%),其中英国的信任比例竟不到1/3,反映出英国民众对欧盟深深的怀疑。另外,欧盟中的两个主要大国法国和德国的情况与平均水平相当,其信任比例分别为47%和46%。③
欧盟集体身份认同构建的基础
从目前的属性和形态来看,欧盟既不是通常所说的国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因此,民族或国家身份认同中的一些要素,如语言、血缘,等等,在此很难适用。其次,欧盟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自身的属性、制度、形态、规模等还未最终成型。欧盟作为成员国构成的共同体,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国家、联邦、邦联还是其他政治实体,目前尚难以定论。即便是欧盟的边界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外部边界随着新成员国的加入而不断扩大,内部边界则在日趋模糊,同时地区界线的重要性则在欧盟注重地区发展和地区主义的背景下不断上升。作为欧盟凝聚力和吸引力基础的价值观也存有某些争执和分歧,政策原则更是引发了激烈的冲突,英国主张的自由主义原则与法德推崇的社会构建原则互不相让。无论如何,欧盟作为一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身份认同问题不仅显得含糊不清,而且还举步维艰。 然而,欧洲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而且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欧盟作为一极和全球行为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较普遍承认。可以说,欧盟内部的集体身份认同,加上国际社会的外部身份认同,欧盟的身份认同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实质性成就。既然与国家身份认同存在着巨大差异,欧盟获得身份认同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欧盟集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欧盟的创建和沿革中,尊重共同的价值观是一个基本条件和要求。同时,对于那些潜在的入盟国,欧盟价值观是产生吸引力的主要源泉之一。至于欧盟价值观,《欧盟条约》(Treaty on European Union)对此作了明确的阐释:
欧盟建立在尊重人类尊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尊重人权,包括少数人权利在内的价值观之上。这些是成员国的共同价值观,存在于一个多元、非歧视、宽容、公正、联合和男女平等的社会之中。④
在欧盟的内外事务中,价值观被置于十分优先的突出位置。《欧盟条约》宣布:“欧盟目标是促进和平、其价值观和欧盟各国人民的福祉。”⑤ “人权外交”是欧盟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实现民主和尊重人权也是欧盟提供援助的必备条件。对于那些不符合其价值观的国家,欧盟往往持强硬的立场,甚至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欧盟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指出:“我们的共同外交政策不能仅仅是以利益为基础。保护和促进价值观必须依旧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这个价值观就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公民所珍视。”⑥欧盟现任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认为欧盟的共同价值观就是“自由、民主和人权”。⑦
第二,历史经验。欧洲历史悠久,不同国家的具体历史经验虽存在差异,但在总体上都处在共同的历史框架之内。从罗马帝国征服了南欧和西欧大部分地区开始,欧洲开始经历共同的历史沿革曲线:先是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接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三大运动席卷欧洲大地,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曙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相继爆发,标志着欧洲的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殖民扩张为欧洲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的新来源,科技创新引发了工业革命,使欧洲第一次走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列。同时,欧洲的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所有国家之间几乎都有相互交战和结盟的经历。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震醒了欧洲列国,使各国意识到必须放弃战争,寻求共同发展的全新路径。于是,欧洲一体化从6个国家在煤钢方面的简单合作开始,到欧洲联盟的成立,其成员国的范围也经过4次扩容,囊括了今天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其中,冷战的结束提供了欧盟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共同的历史经历在纵向维度上为欧盟集体身份认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扎实的基础。
第三,利益诉求。当前,欧洲国家在规模上除了尚在欧盟之外的俄罗斯,均属中小国家。特别是随着欧洲帝国时代的终结,欧洲列强的世界霸权也随之丧失。欧洲国家已经很难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提出和坚持自身利益诉求,在国际事务中施加自己的影响。二战后的冷战时代,欧洲各国沦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附庸,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欧洲大陆长达数十年,欧洲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下降到了近代以来的最低点。因此,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讲话”成为表达利益诉求的最佳选择,也是欧洲一体化能够大行其道,受到欧洲各国普遍欢迎和踊跃加入的直接动力。当然,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鲁梅利利(B. Rumelili)指出:欧洲以外的人均被视为非欧洲人或外洲人。⑧在全球化时代,各成员国的利益趋同性日益显现,目前欧盟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第四,文化源流。文化因素是实现身份认同的最基本因素。欧洲文化属基督教文化,其共同源流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创造的民主制度流传至今,通行于欧洲各国,而且得到了发展和扩展。从古希腊的公民大会到今天的普选制、从元老院到现代代议制度的确立,其中的演变、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脉络十分清晰。基督教文化由于罗马帝国的接受和推广,逐渐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共同的精神信仰,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凝聚力,维系了欧洲文化的生存和巩固。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均以欧洲为大本营。因此,欧盟重视文化建设,《欧盟条约》明确提出,欧盟“将推动成员国的文化繁荣,在尊重其国家和地区多样性的同时,将共同文化传统摆在优先的位置之上。”为此,欧盟确定了四项行动方针:推动对欧洲人民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传播保留和保护具有欧洲意义的文化遗产,进行非商业性质的文化交流,促进艺术和文学创作,包括视听领域在内。⑨
最后,地理环境。欧盟各成员国均位于欧洲大陆及附近岛屿,构成了地理上的共同空间。从根本上说,人是社会的动物,而社会是由地理环境等要素共同造就的。在这个意义上,所有欧盟成员国公民都是欧洲人(塞浦路斯的大部分地区虽然与欧洲文化相同,但在地理上属于亚洲),他们从一出生就与欧洲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这对欧盟集体身份认同的形成极为重要。地理环境可以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上产生一种“同舟共济”的效应,特别是在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外部世界的竞争和挑战时尤为明显。这样,由地理环境衍生出的“我”与“他”的概念,就会很自然地形成身份认同。此外,在传统的国家标准中,共同的地域是基本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于国家构建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欧盟实现了集体身份认同的构建。当然,如上文所述,欧盟本身处于不断变化和扩大之中,因此身份认同还会不断变化、更新和巩固。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官方文件《欧洲与扩大的挑战》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欧洲这个词……综合了构成欧洲身份认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要素。共同的亲近感、思想、价值观和历史互动不会浓缩为一个简单的公式,未来的每一代人都会重新考虑这个问题……。”⑩
欧盟自身行动不断确立和巩固身份认同
欧盟要发挥其所追求的全球行为体的作用,其成员国对于欧盟决策的态度至关重要,而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其身份认同及其行为的理解和判断。同时,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等行为体对欧盟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评判也对其行为产生促进或抑制效应。一般而言,成员国和外界对于欧盟对内事务作用的认同程度较高,其直接后果就是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欧盟扩大得以持续进行。但是,欧盟的对外事务作用却很难得到普遍的肯定和称赞。其最大症结所在就是欧盟仍然无法做到“用一个声音讲话”,这一点与主权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欧盟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原则和目标,在《欧盟条约》中的第五部分作了明确阐释,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传播推广欧盟价值观、维护欧盟的利益和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在实施过程中,价值观外交和利益外交一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与欧洲在帝国时代的做法一脉相承,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在推广价值观方面,欧盟主要有以下行动:
其一,打造欧盟模式和样板。欧盟力图以和平繁荣的欧洲作为其价值观的成功例证,将欧盟打造成世界的稳定因素和构造新世界秩序的样板。《欧盟条约》第21条第1款称:“欧盟国际行动的指导原则就是那些推动了欧盟创立、发展和扩大的原则和寻求推广到世界更广大地区的原则,即民主、法治、普遍的和不可分割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权利、尊重人类尊严、平等和团结一致原则以及尊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其对于欧盟邻近国家的直接目标是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欧盟扩大创造条件。比如,欧盟的欧洲睦邻政策(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旨在以认同和遵循欧盟标榜的价值观和政策行为为条件,建立和发展与欧盟相邻国家的伙伴关系,消除或减少欧盟成员国与邻国之间的明显差异,同时培育潜在的入盟候选国,向符合欧盟规定的实施政治经济改革的转型国家提供援助。目前,已经纳入该项政策涵盖的国家有19个,分布在东欧、北非、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包括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其二,强调人权外交。欧盟在对外事务中坚持人权原则等价值观,特别是在对外援助中将受援国的人权状况作为是否提供援助的条件之一。如《欧盟条约》第214条第1款在提供人道援助方面规定:“欧盟在人道援助方面的行动应当在欧盟对外行动原则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例如, 2000年6月23日,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简称“非加太集团”,Group of African,Caribbean and Pacific Region Countries -- Group of the ACP)77个成员国和欧洲联盟15国在贝宁首都科托努签订《科托努协定》 (Cotonou Agreement)。欧盟向77国提供135亿欧元,协定规定受援国须“尊重人权、民主原则、法治和善治”。
在维护利益方面,欧盟同样不遗余力。欧盟规定其对外事务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自身价值观、根本利益、安全、独立和完整”。为此,《欧盟条约》第22条第1款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在第21条确定的各项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欧盟理事会应当确定欧盟的战略利益和目标。”在这方面,欧盟主要采取了以下行动:
第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中,由于欧盟的高人力成本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经常使用反倾销、设定进口配额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维护欧盟自身的利益。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进口商品常常受到反倾销调查和处罚。同时,欧盟指责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欧盟的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设限。欧盟至今仍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客观上造成了双边贸易中的不平等关系,为欧盟对中国商品实行频繁的反倾销措施创造了条件。但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欧盟试图依靠这样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消除双方的贸易不平衡,与世贸组织的原则和规定不符,实际上也很难取得成功。
第二,加强欧盟外部边界。为保障欧盟成员国的安全和稳定,欧盟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防范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和惩治跨国犯罪活动;严查和打击非法移民活动。“9·11”事件之后,欧盟积极投入国际反恐合作,确定恐怖主义的统一定义,编制恐怖主义组织名单,冻结其财产,禁止恐怖组织成员入境。欧盟反恐的策略是通过强化边界控制,力图将恐怖分子关在边界之外。边境管理和控制,除了《申根协定》这样的跨欧盟成员国层面的机制之外,主要由成员国政府承担。出于本国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成员国政府纷纷提高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严惩偷渡集团及其成员,加强惩治诸如贩毒、走私武器、流窜犯罪等跨境犯罪活动。
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欧盟首先大力倡导国际事务中的多边主义。在这里,欧盟注意改变其美国政策追随者的传统形象,刻意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划清界线。通过展示与美国不同的特质,树立自身的形象和身份特征。欧盟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的战略手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欧盟主张通过联合国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上存在的问题,美国则一门心思地发动反恐战争,力图以强制手段消灭威胁美国安全者,迫使其他国家就范。欧盟是目前多边合作机制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多边峰会机制是最大特色,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最为广泛。如亚欧峰会、中欧峰会、欧印峰会、欧非峰会、欧俄峰会、欧美峰会等等。
其次,欧盟通过政策框架文件的形式,建立和加强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关系。如2006年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EU - 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政策文件指出,“中国已经重新崛起为一个大国。”自欧中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日益成熟和务实。因此,欧盟的对华政策必须保持当前所实施的“接触”与“发展伙伴关系”战略。其要点是:“这种伙伴关系应当符合双方的利益,欧盟与中国需要共同努力,承担更加积极和负责任的国际角色,支持强大和有效的多边主义体系,并为之作出贡献。”
2007年欧盟对中亚政策文件《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文件称:“欧盟十分愿意看到中亚地区是和平、民主和经济繁荣之地。这些目标相互关联。”应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合作:促进人权、法治、良政和民主;促进经济发展、贸易与投资;加强能源交通联系;共同应对共同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加强教育、青年与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架设跨文化对话之桥。欧盟的目的是要加强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获取油气等能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从而保证能源安全。 再次,欧盟在减排和新能源等具有自身优势的领域充当倡导者的角色。欧盟率先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在世界上大力推动低碳化进程,是《京都议定书》和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2007年3月,欧盟设定了三个“20”目标,即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至少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而且,欧盟于2009年9月初提出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方案。在2013年前,欧盟承担发展中国家每年所需50亿至70亿欧元援助资金中的5亿至21亿欧元;在2013年至2020年间,欧盟每年会拿出20亿至15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2012年,欧盟宣布对所有进出欧盟国家机场的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但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受到了欧盟以外国家的普遍批评和抵制。
欧盟通过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作用,确立和巩固自己的身份认同;而身份认同又通过非直接的方式推动了欧盟对外事务方面作用的发挥。尽管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其他大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与全球行为体的角色还有一定距离。其原因主要在于:各成员国在对外事务立场上难以统一,欧盟在这方面的协调作用有限,有关科索沃问题的处理就是一例;欧盟在军事方面的一体化程度很低,难以对外交形成有效的支撑,因此其外交影响力难以得到提升,作用有限;美国的影响仍然十分巨大,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对外政策需要依托于美国主导的北约,连最主张自身独立空间的法国也不得不重返北约军事体系,美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欧盟身份认同缺陷影响全球作用发挥
欧盟身份认同的确立和加强无疑会促进欧盟本身的发展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和弱化又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由于身份认同上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后《里斯本条约》时代欧盟全球行为体角色的建立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不仅对加强欧盟身份认同不利,甚至给欧洲一体化能否持续和欧盟的发展前景添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而且,成员国外交事务上的决定作用还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延续,欧盟层面的相关作用仍然会处于次要地位,“联合的欧洲”远未达到名实相副的程度。欧盟的组织形式前所未有,其复杂性也是前所未有。《里斯本条约》对提升欧盟层面的权力有所帮助,但仍然无法取代和超越成员国政府。欧盟公众对成员国身份的强烈认同表明了成员国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欧盟在政出多门的情况下,其凝聚力和影响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总之,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仍然影响着其作为全球行为体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进程。
注释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itizenship", Standard Eurobarometer 77, Spring 2012, May 2012, p. 23、24.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uropeans in 2009", Special Eurobarometer 308, July, 2009, pp. 94~95.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Common Provisions, Article 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同上,Article 3。
J. Solana, "Europe’s Place in the World", Address to the Da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penhagen, May, 2002, p. 2.
European Union, "Remarks by High Representative Catherine Ashton following the Easter Partnership Ministerial Meeting ", Brussels, July 23, 2012.
B. Rumelili, "Identity, difference and EU",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30.1, 2004, p. 37.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Part One, Principles, Title XIII, Culture, Article 167-1, 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and Challenge of Enlargement",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Supplement 3(92),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p. 11.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General Provisions on the Union’s External Action and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rticle 21,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Part Five, External Action by the Union, Title III, Cooperation with Third Countries and Humanitarian Aid, Article 214-1,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Partnership Agreement: ACP-EC, Signed in Cotonou on 23 June 2000, Revised in Luxembourg on 25 June 2005, p. 13.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General Provisions on the Union’s External Action and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rticle 21, 2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EU - 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Brussels, 24.10.2006 COM (2006) 631 final, p.2.
General Secretariat of the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 QC-79-07-222-29-C, October, 2007.
责 编/马冰莹
潘兴明,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双聘教授。
研究方向:欧盟外交、国际移民、英联邦国家及历史、中外关系史。
主要著作:《欧盟“蓝卡”计划评析》、《欧俄共同近邻地区的竞争与合作探析》、《20世纪中英关系》、《20世纪英国》、《移民问题国际比较研究》等。
摘要 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和挑战,各国对欧盟的认同率不够理想。欧盟身份认同对欧盟的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反映在欧盟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原则和目标上,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传播推广欧盟价值观、维护欧盟的利益和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由于欧盟身份认同上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后《里斯本条约》时代的欧盟的全球行为体角色的建立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欧盟 身份认同 全球行为体 里斯本条约
从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算起,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一步一个脚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巨大的进步和飞跃。随着《里斯本条约》获得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批准、生效,欧洲一体化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然而,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面临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会影响欧洲一体化的延续和推进。
调查显示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方面存在问题
根据自愿加入的原则,欧盟的形成显然是基于各成员国对其价值观、利益集体身份认同的结果。但是,具体到各个成员国,其中的身份认同差异显而易见。欧盟每年都通过“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进行欧盟成员国对于欧盟看法的民意调查。在2012年5月公布的名为《欧盟公民》(Europeans Citizenship)的报告中,一个主要部分就是专门调查欧洲各国民众对欧盟公民身份认同的看法。对于“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欧盟公民么?”的问题,61%的人的回答为“是”,38%的人的回答为“否”,1%的人回答为“不知道”。回答“是”的人比前两年下降1%,回答“否”的人比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1%和2%。①详见图1:
如果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新老成员国公民对欧盟公民的认同几乎一致(分别为61%和60%),但欧元区国家与非欧元区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前者为63%,后者为55%。更重要的是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更大,认同率最高的3个成员国是卢森堡(85%)、丹麦(75%)和德国(74%);而在另一端,认同率最低的4个成员国是英国(42%)、意大利(45%)、保加利亚(50%)和希腊(50%)。另一个重要成员国法国的认同率稍高于平均水平,为65%。详见下表: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盟成员国民众对欧盟的认同率有微弱的下降,而且认同率刚刚过60%,不认同率将近40%,说明对欧盟的身份认同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总的来看:其一,认同率达到或超过一半的成员国占大多数,只有2国的认同率不到50%。其二,从平均支持率的上下分布情况来看,高于平均支持率的有15国,低于平均支持率的有12国。同时,成员国发展水平对支持率的影响不明显。无论是在认同率高于还是低于平均认同率的成员国中,均有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成员国。但是,从绝对认同率来看,北欧和西欧地区(英国除外)要高于南欧和东欧地区。
不过,如果加入对成员国公民身份的认同因素,对欧盟公民身份认同的情况就会产生更为负面的结果。以下是对“在不久的未来,你认为你的身份是?”的问答统计。
欧盟27国公民的认同率显然以成员国为优先,对成员国身份的认同率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内分别为46%、39%和38%,虽有所下降但比同时段对欧盟公民的认同率(3%、3%和4%)高出许多倍。另外在对两种身份加在一起认同时,成员国身份在先的(41%、46%和49%)要远远高于欧盟身份在先的(7%、6%和8%)。这说明欧盟成员国公民仍然将本国国籍作为主要的身份认同依据,而将欧盟盟籍作为身份认同依据的人只占很小的比例。2010年至2012年,将欧盟公民身份与欧盟公民身份 成员国公民身份两者的认同率合在一起只不过是10%、12%和10%,而将成员国公民身份与成员国公民身份 欧盟公民身份两者的认同率合在一起则高达87%、85%和8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欧盟27国公民对成员国公民身份的认同仍然占有压倒性优势。②
依据2010年~2012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与金融危机开始阶段相比,欧盟27国公民对于欧盟的认同率并无改观。2009年欧盟的另一项公众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信任欧盟这个组织吗?”结果,选择“倾向于信任”的比例在2008年秋和2009年春分别为47%和47%,而选择“不倾向于信任”的同期比例分别为41%和40%。“倾向于信任”比例最高的前三名依次为爱沙尼亚(67%)、斯洛伐克(66%)和荷兰(65%),约2/3的民族对欧盟投了信任票。而在另一端,“倾向于信任”比例最低的前三名分别是英国(29%)、拉脱维亚(35%)和意大利(41%),其中英国的信任比例竟不到1/3,反映出英国民众对欧盟深深的怀疑。另外,欧盟中的两个主要大国法国和德国的情况与平均水平相当,其信任比例分别为47%和46%。③
欧盟集体身份认同构建的基础
从目前的属性和形态来看,欧盟既不是通常所说的国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因此,民族或国家身份认同中的一些要素,如语言、血缘,等等,在此很难适用。其次,欧盟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自身的属性、制度、形态、规模等还未最终成型。欧盟作为成员国构成的共同体,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国家、联邦、邦联还是其他政治实体,目前尚难以定论。即便是欧盟的边界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外部边界随着新成员国的加入而不断扩大,内部边界则在日趋模糊,同时地区界线的重要性则在欧盟注重地区发展和地区主义的背景下不断上升。作为欧盟凝聚力和吸引力基础的价值观也存有某些争执和分歧,政策原则更是引发了激烈的冲突,英国主张的自由主义原则与法德推崇的社会构建原则互不相让。无论如何,欧盟作为一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身份认同问题不仅显得含糊不清,而且还举步维艰。 然而,欧洲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而且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欧盟作为一极和全球行为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较普遍承认。可以说,欧盟内部的集体身份认同,加上国际社会的外部身份认同,欧盟的身份认同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实质性成就。既然与国家身份认同存在着巨大差异,欧盟获得身份认同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欧盟集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欧盟的创建和沿革中,尊重共同的价值观是一个基本条件和要求。同时,对于那些潜在的入盟国,欧盟价值观是产生吸引力的主要源泉之一。至于欧盟价值观,《欧盟条约》(Treaty on European Union)对此作了明确的阐释:
欧盟建立在尊重人类尊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尊重人权,包括少数人权利在内的价值观之上。这些是成员国的共同价值观,存在于一个多元、非歧视、宽容、公正、联合和男女平等的社会之中。④
在欧盟的内外事务中,价值观被置于十分优先的突出位置。《欧盟条约》宣布:“欧盟目标是促进和平、其价值观和欧盟各国人民的福祉。”⑤ “人权外交”是欧盟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实现民主和尊重人权也是欧盟提供援助的必备条件。对于那些不符合其价值观的国家,欧盟往往持强硬的立场,甚至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欧盟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指出:“我们的共同外交政策不能仅仅是以利益为基础。保护和促进价值观必须依旧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这个价值观就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公民所珍视。”⑥欧盟现任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认为欧盟的共同价值观就是“自由、民主和人权”。⑦
第二,历史经验。欧洲历史悠久,不同国家的具体历史经验虽存在差异,但在总体上都处在共同的历史框架之内。从罗马帝国征服了南欧和西欧大部分地区开始,欧洲开始经历共同的历史沿革曲线:先是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接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三大运动席卷欧洲大地,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曙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相继爆发,标志着欧洲的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殖民扩张为欧洲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的新来源,科技创新引发了工业革命,使欧洲第一次走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列。同时,欧洲的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所有国家之间几乎都有相互交战和结盟的经历。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震醒了欧洲列国,使各国意识到必须放弃战争,寻求共同发展的全新路径。于是,欧洲一体化从6个国家在煤钢方面的简单合作开始,到欧洲联盟的成立,其成员国的范围也经过4次扩容,囊括了今天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其中,冷战的结束提供了欧盟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共同的历史经历在纵向维度上为欧盟集体身份认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扎实的基础。
第三,利益诉求。当前,欧洲国家在规模上除了尚在欧盟之外的俄罗斯,均属中小国家。特别是随着欧洲帝国时代的终结,欧洲列强的世界霸权也随之丧失。欧洲国家已经很难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提出和坚持自身利益诉求,在国际事务中施加自己的影响。二战后的冷战时代,欧洲各国沦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附庸,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欧洲大陆长达数十年,欧洲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下降到了近代以来的最低点。因此,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讲话”成为表达利益诉求的最佳选择,也是欧洲一体化能够大行其道,受到欧洲各国普遍欢迎和踊跃加入的直接动力。当然,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鲁梅利利(B. Rumelili)指出:欧洲以外的人均被视为非欧洲人或外洲人。⑧在全球化时代,各成员国的利益趋同性日益显现,目前欧盟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第四,文化源流。文化因素是实现身份认同的最基本因素。欧洲文化属基督教文化,其共同源流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创造的民主制度流传至今,通行于欧洲各国,而且得到了发展和扩展。从古希腊的公民大会到今天的普选制、从元老院到现代代议制度的确立,其中的演变、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脉络十分清晰。基督教文化由于罗马帝国的接受和推广,逐渐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共同的精神信仰,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凝聚力,维系了欧洲文化的生存和巩固。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均以欧洲为大本营。因此,欧盟重视文化建设,《欧盟条约》明确提出,欧盟“将推动成员国的文化繁荣,在尊重其国家和地区多样性的同时,将共同文化传统摆在优先的位置之上。”为此,欧盟确定了四项行动方针:推动对欧洲人民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传播保留和保护具有欧洲意义的文化遗产,进行非商业性质的文化交流,促进艺术和文学创作,包括视听领域在内。⑨
最后,地理环境。欧盟各成员国均位于欧洲大陆及附近岛屿,构成了地理上的共同空间。从根本上说,人是社会的动物,而社会是由地理环境等要素共同造就的。在这个意义上,所有欧盟成员国公民都是欧洲人(塞浦路斯的大部分地区虽然与欧洲文化相同,但在地理上属于亚洲),他们从一出生就与欧洲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这对欧盟集体身份认同的形成极为重要。地理环境可以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上产生一种“同舟共济”的效应,特别是在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外部世界的竞争和挑战时尤为明显。这样,由地理环境衍生出的“我”与“他”的概念,就会很自然地形成身份认同。此外,在传统的国家标准中,共同的地域是基本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于国家构建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欧盟实现了集体身份认同的构建。当然,如上文所述,欧盟本身处于不断变化和扩大之中,因此身份认同还会不断变化、更新和巩固。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官方文件《欧洲与扩大的挑战》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欧洲这个词……综合了构成欧洲身份认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要素。共同的亲近感、思想、价值观和历史互动不会浓缩为一个简单的公式,未来的每一代人都会重新考虑这个问题……。”⑩
欧盟自身行动不断确立和巩固身份认同
欧盟要发挥其所追求的全球行为体的作用,其成员国对于欧盟决策的态度至关重要,而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其身份认同及其行为的理解和判断。同时,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等行为体对欧盟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评判也对其行为产生促进或抑制效应。一般而言,成员国和外界对于欧盟对内事务作用的认同程度较高,其直接后果就是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欧盟扩大得以持续进行。但是,欧盟的对外事务作用却很难得到普遍的肯定和称赞。其最大症结所在就是欧盟仍然无法做到“用一个声音讲话”,这一点与主权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欧盟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原则和目标,在《欧盟条约》中的第五部分作了明确阐释,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传播推广欧盟价值观、维护欧盟的利益和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在实施过程中,价值观外交和利益外交一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与欧洲在帝国时代的做法一脉相承,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在推广价值观方面,欧盟主要有以下行动:
其一,打造欧盟模式和样板。欧盟力图以和平繁荣的欧洲作为其价值观的成功例证,将欧盟打造成世界的稳定因素和构造新世界秩序的样板。《欧盟条约》第21条第1款称:“欧盟国际行动的指导原则就是那些推动了欧盟创立、发展和扩大的原则和寻求推广到世界更广大地区的原则,即民主、法治、普遍的和不可分割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权利、尊重人类尊严、平等和团结一致原则以及尊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其对于欧盟邻近国家的直接目标是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欧盟扩大创造条件。比如,欧盟的欧洲睦邻政策(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旨在以认同和遵循欧盟标榜的价值观和政策行为为条件,建立和发展与欧盟相邻国家的伙伴关系,消除或减少欧盟成员国与邻国之间的明显差异,同时培育潜在的入盟候选国,向符合欧盟规定的实施政治经济改革的转型国家提供援助。目前,已经纳入该项政策涵盖的国家有19个,分布在东欧、北非、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包括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其二,强调人权外交。欧盟在对外事务中坚持人权原则等价值观,特别是在对外援助中将受援国的人权状况作为是否提供援助的条件之一。如《欧盟条约》第214条第1款在提供人道援助方面规定:“欧盟在人道援助方面的行动应当在欧盟对外行动原则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例如, 2000年6月23日,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简称“非加太集团”,Group of African,Caribbean and Pacific Region Countries -- Group of the ACP)77个成员国和欧洲联盟15国在贝宁首都科托努签订《科托努协定》 (Cotonou Agreement)。欧盟向77国提供135亿欧元,协定规定受援国须“尊重人权、民主原则、法治和善治”。
在维护利益方面,欧盟同样不遗余力。欧盟规定其对外事务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自身价值观、根本利益、安全、独立和完整”。为此,《欧盟条约》第22条第1款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在第21条确定的各项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欧盟理事会应当确定欧盟的战略利益和目标。”在这方面,欧盟主要采取了以下行动:
第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中,由于欧盟的高人力成本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经常使用反倾销、设定进口配额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维护欧盟自身的利益。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进口商品常常受到反倾销调查和处罚。同时,欧盟指责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欧盟的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设限。欧盟至今仍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客观上造成了双边贸易中的不平等关系,为欧盟对中国商品实行频繁的反倾销措施创造了条件。但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欧盟试图依靠这样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消除双方的贸易不平衡,与世贸组织的原则和规定不符,实际上也很难取得成功。
第二,加强欧盟外部边界。为保障欧盟成员国的安全和稳定,欧盟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防范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和惩治跨国犯罪活动;严查和打击非法移民活动。“9·11”事件之后,欧盟积极投入国际反恐合作,确定恐怖主义的统一定义,编制恐怖主义组织名单,冻结其财产,禁止恐怖组织成员入境。欧盟反恐的策略是通过强化边界控制,力图将恐怖分子关在边界之外。边境管理和控制,除了《申根协定》这样的跨欧盟成员国层面的机制之外,主要由成员国政府承担。出于本国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成员国政府纷纷提高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严惩偷渡集团及其成员,加强惩治诸如贩毒、走私武器、流窜犯罪等跨境犯罪活动。
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欧盟首先大力倡导国际事务中的多边主义。在这里,欧盟注意改变其美国政策追随者的传统形象,刻意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划清界线。通过展示与美国不同的特质,树立自身的形象和身份特征。欧盟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的战略手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欧盟主张通过联合国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上存在的问题,美国则一门心思地发动反恐战争,力图以强制手段消灭威胁美国安全者,迫使其他国家就范。欧盟是目前多边合作机制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多边峰会机制是最大特色,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最为广泛。如亚欧峰会、中欧峰会、欧印峰会、欧非峰会、欧俄峰会、欧美峰会等等。
其次,欧盟通过政策框架文件的形式,建立和加强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关系。如2006年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EU - 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政策文件指出,“中国已经重新崛起为一个大国。”自欧中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日益成熟和务实。因此,欧盟的对华政策必须保持当前所实施的“接触”与“发展伙伴关系”战略。其要点是:“这种伙伴关系应当符合双方的利益,欧盟与中国需要共同努力,承担更加积极和负责任的国际角色,支持强大和有效的多边主义体系,并为之作出贡献。”
2007年欧盟对中亚政策文件《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文件称:“欧盟十分愿意看到中亚地区是和平、民主和经济繁荣之地。这些目标相互关联。”应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合作:促进人权、法治、良政和民主;促进经济发展、贸易与投资;加强能源交通联系;共同应对共同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加强教育、青年与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架设跨文化对话之桥。欧盟的目的是要加强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获取油气等能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从而保证能源安全。 再次,欧盟在减排和新能源等具有自身优势的领域充当倡导者的角色。欧盟率先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在世界上大力推动低碳化进程,是《京都议定书》和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2007年3月,欧盟设定了三个“20”目标,即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至少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而且,欧盟于2009年9月初提出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方案。在2013年前,欧盟承担发展中国家每年所需50亿至70亿欧元援助资金中的5亿至21亿欧元;在2013年至2020年间,欧盟每年会拿出20亿至15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2012年,欧盟宣布对所有进出欧盟国家机场的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但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受到了欧盟以外国家的普遍批评和抵制。
欧盟通过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作用,确立和巩固自己的身份认同;而身份认同又通过非直接的方式推动了欧盟对外事务方面作用的发挥。尽管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其他大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与全球行为体的角色还有一定距离。其原因主要在于:各成员国在对外事务立场上难以统一,欧盟在这方面的协调作用有限,有关科索沃问题的处理就是一例;欧盟在军事方面的一体化程度很低,难以对外交形成有效的支撑,因此其外交影响力难以得到提升,作用有限;美国的影响仍然十分巨大,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对外政策需要依托于美国主导的北约,连最主张自身独立空间的法国也不得不重返北约军事体系,美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欧盟身份认同缺陷影响全球作用发挥
欧盟身份认同的确立和加强无疑会促进欧盟本身的发展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和弱化又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由于身份认同上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后《里斯本条约》时代欧盟全球行为体角色的建立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不仅对加强欧盟身份认同不利,甚至给欧洲一体化能否持续和欧盟的发展前景添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而且,成员国外交事务上的决定作用还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延续,欧盟层面的相关作用仍然会处于次要地位,“联合的欧洲”远未达到名实相副的程度。欧盟的组织形式前所未有,其复杂性也是前所未有。《里斯本条约》对提升欧盟层面的权力有所帮助,但仍然无法取代和超越成员国政府。欧盟公众对成员国身份的强烈认同表明了成员国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欧盟在政出多门的情况下,其凝聚力和影响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总之,欧盟在集体身份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仍然影响着其作为全球行为体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进程。
注释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itizenship", Standard Eurobarometer 77, Spring 2012, May 2012, p. 23、24.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uropeans in 2009", Special Eurobarometer 308, July, 2009, pp. 94~95.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Common Provisions, Article 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同上,Article 3。
J. Solana, "Europe’s Place in the World", Address to the Da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penhagen, May, 2002, p. 2.
European Union, "Remarks by High Representative Catherine Ashton following the Easter Partnership Ministerial Meeting ", Brussels, July 23, 2012.
B. Rumelili, "Identity, difference and EU",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30.1, 2004, p. 37.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Part One, Principles, Title XIII, Culture, Article 167-1, 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and Challenge of Enlargement",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Supplement 3(92),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p. 11.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General Provisions on the Union’s External Action and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rticle 21,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Part Five, External Action by the Union, Title III, Cooperation with Third Countries and Humanitarian Aid, Article 214-1,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Partnership Agreement: ACP-EC, Signed in Cotonou on 23 June 2000, Revised in Luxembourg on 25 June 2005, p. 13.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General Provisions on the Union’s External Action and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rticle 21, 2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EU - 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Brussels, 24.10.2006 COM (2006) 631 final, p.2.
General Secretariat of the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 QC-79-07-222-29-C, October, 2007.
责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