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流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会浪费掉多少能耗?
  重庆市制冷学会给《中国周刊》提供了一份数据:重庆市拥有三千多万人口,一千多万户家庭,按每个家庭有一台空调计算,每台空调每年待机能耗有10度电,有待机能耗的电器还有机顶盒、手机充电器、电热水器等多种设备,因此全重庆市待机能耗消耗电能高达数亿度。而生产1亿度电将消耗3万吨煤炭,排放8万吨二氧化碳;同时,使用电取暖器取暖比使用热泵空调取暖能耗高50%以上,使用电热水器比使用热泵热水器能耗高70%以上,不正确的使用空调也会使能耗大幅度增长。
  重庆市的耗电情况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一边是大规模地能源损耗,而一边则是无节制地使用,中间隔着一条“意识”的河流。
  如何让公众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节能减排行动?2014年10月,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下,重庆市制冷学会发起了“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一场唤醒公众节能减排意识的行动,在山城悄然开始。
  多年不洗的空调过滤网
  2010年5月,吴治娟接任重庆市制冷学会(下称学会)副秘书长的职务。
  5月的重庆暑气初来,刚到办公室,吴治娟就发现办公室空调制冷的效果很差,一丝凉意都没有。制冷专业出身的吴治娟,立即请来空调维修工人查看问题。
  “打开来一看,空调过滤网完全堵死了,脏得一塌糊涂。”吴治娟至今还记得当时那张过滤网,已经发黄发黑,拿起来对着灯也透不出一丝光亮。
  这让吴治娟开始反思:我作为制冷空调专业人员,我都没有清洗空调过滤网的常识,那么老百姓怎么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无意识”是吴治娟经常念叨的一个词。公众对环保的无意识,是很多环保机构面临的一个难题。“开车在加油站能加到油就不会觉得紧张,家里面有电就不会有节约的意识。但是大家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源能源激增,是需要节约的。我们电站2005年只有5亿装机容量,到了15年达到了15亿装机容量,三倍的增长,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吴治娟忧心地说。
  因此,从2010年开始,吴治娟就在学会内推广空调过滤网清洗,且联合学生志愿者,在重庆市的各个小区,帮助居民免费清洗空调过滤网。


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垃圾分类。

  有过三年空调清洗经验的重庆大学暖通学社社长宿清玉坦言,除了无意识,大多数公众也不具备节能减排技能。
  在社区开展空调过滤网行动的过程中,宿清玉经常碰到好几年没有清洗过的空调过滤网,尤其是立式空调,里面甚至会有老鼠叼进去的垃圾。“可能大部分人觉得不需要洗,等拆下来给他们看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里面这么脏。 ”
  冬天使用电暖器也是十分耗能的。1000瓦的空调,可以使用于15个平方米的取暖,1500瓦的电暖器仅够使用2个平方米的取暖,但老百姓反而觉得空调很耗能。“这些知识普及不了,老百姓在这方面的意识也很缺乏”吴治娟无奈地说。
  “接地气”的讲解方式
  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项目,该项目有针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内容。吴治娟在浏览朋友圈时看到这一个项目,便将自2010年开始自己所策划、执行的节能减排活动进行规整,向“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提交了一份项目申请书。
  有了前期的经验,申请很快就通过了。2014年10月,“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正式启动。
  有了基金的支持,吴治娟团队在中小学、社区开展了更大规模的节能减排宣传工作。但宣传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
  吴治娟回忆,有一次在一个小学宣讲,她专门邀请了重庆大学的一个气候专家进行演讲。这是行业内著名的人士,在演讲中,专家详详细细地讲解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得很深入,可是下面的听众情绪不佳,哈欠连连。
  吴治娟意识到,节能减排、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名词太专业,在大家环保意识本来就不强的情况下,宣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必须用公众听得懂的方式讲解才有效果。
  吴治娟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转化数据。在演讲中,吴治娟及其志愿者团队经常要给老百姓灌输强温室气体的概念。强温室气体实际上就是我们空调的制冷剂,常见的是氟利昂。要形容氟利昂的危害性,吴治娟提出具体数据。最小的1匹的空调里氟利昂的充注量是1公斤,而它产生的危害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约1700-2000公斤。但公众对二氧化碳是没什么概念的,于是吴治娟把它折合到汽车尾气的排放系统里,一辆1.6升容量的汽车运行了9000公里,相当于重庆到北京几个来回。
  除了数据,吴治娟做现场宣传还会带着设备过去。让公众看到实物,知道从哪里看空调的标识、功率等。吴治娟称这些技能不仅是买空调的时候要看,更重要的是学会对空调的维护,以后空调坏了,不仅仅是让制冷工人给加点氟利昂,也要学会提醒工人是不是有泄露。这些微小的泄露不容易被发现,但积少成多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希望大家学会这些之后,也能在生活中提醒制冷工人”。
  在两年的项目执行期间,吴治娟带领重庆市制冷学会组织的科普团队,以每周两次的频率,组织了两百多次讲座、活动。“这些东西很简单,一般一讲就明白,讲座比单纯地发放宣传单效果好得多。”吴治娟说。这也是他们需要做很多面对面讲座及活动的原因 。
  让孩子“带动”家长
  由于节能减排公众意识太薄弱,有时候吴治娟不得不“曲线救国”。   吴治娟会通过班主任联系家长群,号召家长来听讲座。讲座开始,她会先讲二噁英对孩子的危害,因为先开始讲气候变化难度非常大,吴治娟笑称只能引用领导人的话语去铺陈。“通常是讲完垃圾分类再讲气候变化,因为大家一开始不会关心气候变化的,离我们太远了。”
  相比家长一开始的忽视,中小学生的热情反而比较高。重庆市制冷学会专门针对小学生出了一套“蓝天任务书”,相当于布置的一次环境作业。内容包括空调清洗前后温度变化测试、待机能耗的测试等。
  学会还开展了暑期环保游,同样有任务书发给孩子们,除了基本的测试,还增加了对比爸爸妈妈开车出行和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汽油的消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与家长交流环保问题,既能促进亲子交流,也能训练孩子的科学意识。
  “我很多的作业也是‘折磨’他们爹妈的”,吴治娟开玩笑地说。
  在各种“歪门邪道”的攻势之下,有些家长慢慢意识到气候变化的问题。项目结束后,还有学生家长帮忙录制感悟视频。“后来有家长就找我去他孩子的班上做讲座,所以我感觉还是有效果的。”吴治娟欣慰地表示。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6年9月份,“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落下帷幕。
  这次节能减排活动,通过社区宣传和电视网络宣传,约8000人参与其中。减少家庭待机能耗及空调运行能耗29.5万度,减少88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6吨;清洗了628台极脏空调,预计每台每年减少能耗350度电,628台空调可以节约用电22万度,减少66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6吨。
  除了这些数据上直观的变化,最令吴治娟感慨的是公众意识上的变化。参加完项目活动之一的暑期环保旅游后,重庆市树人小学六年级学生王丰源发来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我参加了暑期环保游活动,在活动中我知道了如何清洗空调过滤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进行了待机能耗的统计。”
  参加了活动的重庆市天星桥中学的刘莉老师,认为这个应该在现行课程里面进行推广。她为此设计的一套“蓝天行动”科技环保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获得了第三十一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方案一等奖。
  虽然这次项目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但吴治娟坦言,她现在依然有担忧,目前这个活动管理上还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她希望更多的专家能参与到活动中。资金也让吴治娟很发愁,她希望开展一个断电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待机能耗的问题,但目前这个项目缺乏经济支持,极有可能“夭折”。
  “公众参与节能减排,首先要有意识,然后要有能力,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非常长。”吴治娟对《中国周刊》说道。
其他文献
科学家断言:气候变化将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巨大环境灾难。  气候和所有人相关,似乎又和所有人无关!这是人类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中的一个巨大悖论。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公地的悲剧》,展现出一幅个人利用免费公共资源时的不堪悲剧景象:没有规则,没有制度,没有制约,在公共领域内,勤劳的个人为一己生机不顾一切攫取自然果实,众多个体的同样行为,导致最后众生赖以生存的公共摇篮彻底崩塌。  
期刊
随着天气的转冷,以中国北方为代表的雾霾天气开始肆虐抬头。尽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以及节能减排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北京等地的空气正在逐步好转,有时候,北京市民也开始在手机上刷蓝天白云的照片。但大多数日子,让人心情愉悦的天气环境还是属于稀缺资源。  再现蓝天白云, 低能耗建筑大有可为  雾霾治理虽任重道远,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国人从没停止节能减排的尝试,一直努力践行保护大气环境的承诺。  有数
期刊
《Science》  中文翻译:《科学》  出刊时间:2016年10月21日  网址:http://www.sciencemag.org/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制止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确保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工业革命前温度的摄氏2度以内。虽然适应气候变化在巴黎协定中得到空前加强,但是仍存在风险。若要达到联合国气候公约订定的巴黎协定目标,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坚持华沙损失和损害国际机制。第22届联合国气
期刊
双廊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2009年,艺术家沈见华从上海搬来双廊定居,他看到村子里老人没有肖像照,以至于出殡时候的照片都是模糊的,于是就在自家门口挂了个小牌子“免费为双廊村民拍摄全家福”,这样可以婉转地为老人们留张肖像照。照相这件事儿吸引了左邻家的大儿子,托了自己的爷爷来和沈老师说要拜师,于是沈老师收了第一个徒弟定龙。第二个徒弟是当年78岁的王秉
期刊
广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始于2010年,为解决城市中“最后一公里”而生。但是,和许多推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一样,囿于运营问题、道路资源分配制约等,一直备受利用率不高的诟病。  创新城市发展的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显得日益迫切。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2009年,一个倡导绿色出行的公益组织,拜客绿色出行成立了,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画了一幅广州自行车友好城市的蓝图,他们希望通过媒
期刊
有一种力量,他们用青春来践行,不畏艰辛,在实践的路上他们只相信真理,满怀青年的热情行走于祖国各地。  “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是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发起并联合《中国周刊》举办的,面向内地及香港的青年大学生,以调研实践为核心的暑期社会考察活动。活动旨在为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志愿深入民间了解中国社会状况的优秀大学生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接触和思考。
期刊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人类的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低碳绿色、生态发展的社区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时注重社区层面的行动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作为中国首家5A级民间环保组织,杭州生态文化协会以推动生态社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水资源优化利用、废弃物综合治理、提高绿化率及能源利用效率等公益项目,在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
期刊
初春的北京,依旧寒意袭人。寒冬徘徊在不远的时光里,仿佛一道看不见却摸得着的阴暗城垣。  3月22日,“世界水日”将如期来临。“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加强水资源保护,满足当今和未来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成为了世界话题。  《中国周刊》本期关注一个草根公益组织的十年江河保护历程。  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21号,没落在曲曲折折的市井深处。  一幢低矮民居的墙上写有“绿家园志愿者”字样,爬山虎架下
期刊
2013年,一群特别的人来到了卓尼。他们带着新型的太阳能发电板与LED照明设备,准备为这个电力匮乏、生态脆弱的牧区做一些重要的改变。他们是“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中国项目之一“甘肃省卓尼县农牧社区离网‘零碳’照明及其它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离网‘零碳’照明项目”)的执行团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位于西北内陆的卓尼,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褶皱地带,境内海拔约2000
期刊
“我希望找到一个这样的地方,人们依旧在耕田种地,他们的生活节奏与农田时令合拍。在我的内心,隐隐约约有一种想法,想过那种隐居式的作家生活——从城市生活中悄悄地躲开,把手中的工作暂时放下来。……我靠着《中国地图》,沿长城的垛口标志在那些小路上穿梭着。那个地方因为石灰石悬崖上的一道裂缝而得名。当地人把它变成了神龛——里边摆着两尊佛像、一个装满香灰的香炉、一只盛着烂水果的盘子。在洞的上方,有一段长城,沿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