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会浪费掉多少能耗?
重庆市制冷学会给《中国周刊》提供了一份数据:重庆市拥有三千多万人口,一千多万户家庭,按每个家庭有一台空调计算,每台空调每年待机能耗有10度电,有待机能耗的电器还有机顶盒、手机充电器、电热水器等多种设备,因此全重庆市待机能耗消耗电能高达数亿度。而生产1亿度电将消耗3万吨煤炭,排放8万吨二氧化碳;同时,使用电取暖器取暖比使用热泵空调取暖能耗高50%以上,使用电热水器比使用热泵热水器能耗高70%以上,不正确的使用空调也会使能耗大幅度增长。
重庆市的耗电情况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一边是大规模地能源损耗,而一边则是无节制地使用,中间隔着一条“意识”的河流。
如何让公众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节能减排行动?2014年10月,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下,重庆市制冷学会发起了“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一场唤醒公众节能减排意识的行动,在山城悄然开始。
多年不洗的空调过滤网
2010年5月,吴治娟接任重庆市制冷学会(下称学会)副秘书长的职务。
5月的重庆暑气初来,刚到办公室,吴治娟就发现办公室空调制冷的效果很差,一丝凉意都没有。制冷专业出身的吴治娟,立即请来空调维修工人查看问题。
“打开来一看,空调过滤网完全堵死了,脏得一塌糊涂。”吴治娟至今还记得当时那张过滤网,已经发黄发黑,拿起来对着灯也透不出一丝光亮。
这让吴治娟开始反思:我作为制冷空调专业人员,我都没有清洗空调过滤网的常识,那么老百姓怎么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无意识”是吴治娟经常念叨的一个词。公众对环保的无意识,是很多环保机构面临的一个难题。“开车在加油站能加到油就不会觉得紧张,家里面有电就不会有节约的意识。但是大家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源能源激增,是需要节约的。我们电站2005年只有5亿装机容量,到了15年达到了15亿装机容量,三倍的增长,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吴治娟忧心地说。
因此,从2010年开始,吴治娟就在学会内推广空调过滤网清洗,且联合学生志愿者,在重庆市的各个小区,帮助居民免费清洗空调过滤网。
有过三年空调清洗经验的重庆大学暖通学社社长宿清玉坦言,除了无意识,大多数公众也不具备节能减排技能。
在社区开展空调过滤网行动的过程中,宿清玉经常碰到好几年没有清洗过的空调过滤网,尤其是立式空调,里面甚至会有老鼠叼进去的垃圾。“可能大部分人觉得不需要洗,等拆下来给他们看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里面这么脏。 ”
冬天使用电暖器也是十分耗能的。1000瓦的空调,可以使用于15个平方米的取暖,1500瓦的电暖器仅够使用2个平方米的取暖,但老百姓反而觉得空调很耗能。“这些知识普及不了,老百姓在这方面的意识也很缺乏”吴治娟无奈地说。
“接地气”的讲解方式
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项目,该项目有针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内容。吴治娟在浏览朋友圈时看到这一个项目,便将自2010年开始自己所策划、执行的节能减排活动进行规整,向“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提交了一份项目申请书。
有了前期的经验,申请很快就通过了。2014年10月,“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正式启动。
有了基金的支持,吴治娟团队在中小学、社区开展了更大规模的节能减排宣传工作。但宣传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
吴治娟回忆,有一次在一个小学宣讲,她专门邀请了重庆大学的一个气候专家进行演讲。这是行业内著名的人士,在演讲中,专家详详细细地讲解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得很深入,可是下面的听众情绪不佳,哈欠连连。
吴治娟意识到,节能减排、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名词太专业,在大家环保意识本来就不强的情况下,宣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必须用公众听得懂的方式讲解才有效果。
吴治娟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转化数据。在演讲中,吴治娟及其志愿者团队经常要给老百姓灌输强温室气体的概念。强温室气体实际上就是我们空调的制冷剂,常见的是氟利昂。要形容氟利昂的危害性,吴治娟提出具体数据。最小的1匹的空调里氟利昂的充注量是1公斤,而它产生的危害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约1700-2000公斤。但公众对二氧化碳是没什么概念的,于是吴治娟把它折合到汽车尾气的排放系统里,一辆1.6升容量的汽车运行了9000公里,相当于重庆到北京几个来回。
除了数据,吴治娟做现场宣传还会带着设备过去。让公众看到实物,知道从哪里看空调的标识、功率等。吴治娟称这些技能不仅是买空调的时候要看,更重要的是学会对空调的维护,以后空调坏了,不仅仅是让制冷工人给加点氟利昂,也要学会提醒工人是不是有泄露。这些微小的泄露不容易被发现,但积少成多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希望大家学会这些之后,也能在生活中提醒制冷工人”。
在两年的项目执行期间,吴治娟带领重庆市制冷学会组织的科普团队,以每周两次的频率,组织了两百多次讲座、活动。“这些东西很简单,一般一讲就明白,讲座比单纯地发放宣传单效果好得多。”吴治娟说。这也是他们需要做很多面对面讲座及活动的原因 。
让孩子“带动”家长
由于节能减排公众意识太薄弱,有时候吴治娟不得不“曲线救国”。 吴治娟会通过班主任联系家长群,号召家长来听讲座。讲座开始,她会先讲二噁英对孩子的危害,因为先开始讲气候变化难度非常大,吴治娟笑称只能引用领导人的话语去铺陈。“通常是讲完垃圾分类再讲气候变化,因为大家一开始不会关心气候变化的,离我们太远了。”
相比家长一开始的忽视,中小学生的热情反而比较高。重庆市制冷学会专门针对小学生出了一套“蓝天任务书”,相当于布置的一次环境作业。内容包括空调清洗前后温度变化测试、待机能耗的测试等。
学会还开展了暑期环保游,同样有任务书发给孩子们,除了基本的测试,还增加了对比爸爸妈妈开车出行和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汽油的消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与家长交流环保问题,既能促进亲子交流,也能训练孩子的科学意识。
“我很多的作业也是‘折磨’他们爹妈的”,吴治娟开玩笑地说。
在各种“歪门邪道”的攻势之下,有些家长慢慢意识到气候变化的问题。项目结束后,还有学生家长帮忙录制感悟视频。“后来有家长就找我去他孩子的班上做讲座,所以我感觉还是有效果的。”吴治娟欣慰地表示。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6年9月份,“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落下帷幕。
这次节能减排活动,通过社区宣传和电视网络宣传,约8000人参与其中。减少家庭待机能耗及空调运行能耗29.5万度,减少88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6吨;清洗了628台极脏空调,预计每台每年减少能耗350度电,628台空调可以节约用电22万度,减少66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6吨。
除了这些数据上直观的变化,最令吴治娟感慨的是公众意识上的变化。参加完项目活动之一的暑期环保旅游后,重庆市树人小学六年级学生王丰源发来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我参加了暑期环保游活动,在活动中我知道了如何清洗空调过滤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进行了待机能耗的统计。”
参加了活动的重庆市天星桥中学的刘莉老师,认为这个应该在现行课程里面进行推广。她为此设计的一套“蓝天行动”科技环保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获得了第三十一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方案一等奖。
虽然这次项目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但吴治娟坦言,她现在依然有担忧,目前这个活动管理上还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她希望更多的专家能参与到活动中。资金也让吴治娟很发愁,她希望开展一个断电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待机能耗的问题,但目前这个项目缺乏经济支持,极有可能“夭折”。
“公众参与节能减排,首先要有意识,然后要有能力,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非常长。”吴治娟对《中国周刊》说道。
重庆市制冷学会给《中国周刊》提供了一份数据:重庆市拥有三千多万人口,一千多万户家庭,按每个家庭有一台空调计算,每台空调每年待机能耗有10度电,有待机能耗的电器还有机顶盒、手机充电器、电热水器等多种设备,因此全重庆市待机能耗消耗电能高达数亿度。而生产1亿度电将消耗3万吨煤炭,排放8万吨二氧化碳;同时,使用电取暖器取暖比使用热泵空调取暖能耗高50%以上,使用电热水器比使用热泵热水器能耗高70%以上,不正确的使用空调也会使能耗大幅度增长。
重庆市的耗电情况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一边是大规模地能源损耗,而一边则是无节制地使用,中间隔着一条“意识”的河流。
如何让公众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节能减排行动?2014年10月,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下,重庆市制冷学会发起了“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一场唤醒公众节能减排意识的行动,在山城悄然开始。
多年不洗的空调过滤网
2010年5月,吴治娟接任重庆市制冷学会(下称学会)副秘书长的职务。
5月的重庆暑气初来,刚到办公室,吴治娟就发现办公室空调制冷的效果很差,一丝凉意都没有。制冷专业出身的吴治娟,立即请来空调维修工人查看问题。
“打开来一看,空调过滤网完全堵死了,脏得一塌糊涂。”吴治娟至今还记得当时那张过滤网,已经发黄发黑,拿起来对着灯也透不出一丝光亮。
这让吴治娟开始反思:我作为制冷空调专业人员,我都没有清洗空调过滤网的常识,那么老百姓怎么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无意识”是吴治娟经常念叨的一个词。公众对环保的无意识,是很多环保机构面临的一个难题。“开车在加油站能加到油就不会觉得紧张,家里面有电就不会有节约的意识。但是大家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源能源激增,是需要节约的。我们电站2005年只有5亿装机容量,到了15年达到了15亿装机容量,三倍的增长,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吴治娟忧心地说。
因此,从2010年开始,吴治娟就在学会内推广空调过滤网清洗,且联合学生志愿者,在重庆市的各个小区,帮助居民免费清洗空调过滤网。
有过三年空调清洗经验的重庆大学暖通学社社长宿清玉坦言,除了无意识,大多数公众也不具备节能减排技能。
在社区开展空调过滤网行动的过程中,宿清玉经常碰到好几年没有清洗过的空调过滤网,尤其是立式空调,里面甚至会有老鼠叼进去的垃圾。“可能大部分人觉得不需要洗,等拆下来给他们看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里面这么脏。 ”
冬天使用电暖器也是十分耗能的。1000瓦的空调,可以使用于15个平方米的取暖,1500瓦的电暖器仅够使用2个平方米的取暖,但老百姓反而觉得空调很耗能。“这些知识普及不了,老百姓在这方面的意识也很缺乏”吴治娟无奈地说。
“接地气”的讲解方式
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项目,该项目有针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内容。吴治娟在浏览朋友圈时看到这一个项目,便将自2010年开始自己所策划、执行的节能减排活动进行规整,向“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提交了一份项目申请书。
有了前期的经验,申请很快就通过了。2014年10月,“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正式启动。
有了基金的支持,吴治娟团队在中小学、社区开展了更大规模的节能减排宣传工作。但宣传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
吴治娟回忆,有一次在一个小学宣讲,她专门邀请了重庆大学的一个气候专家进行演讲。这是行业内著名的人士,在演讲中,专家详详细细地讲解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得很深入,可是下面的听众情绪不佳,哈欠连连。
吴治娟意识到,节能减排、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名词太专业,在大家环保意识本来就不强的情况下,宣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必须用公众听得懂的方式讲解才有效果。
吴治娟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转化数据。在演讲中,吴治娟及其志愿者团队经常要给老百姓灌输强温室气体的概念。强温室气体实际上就是我们空调的制冷剂,常见的是氟利昂。要形容氟利昂的危害性,吴治娟提出具体数据。最小的1匹的空调里氟利昂的充注量是1公斤,而它产生的危害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约1700-2000公斤。但公众对二氧化碳是没什么概念的,于是吴治娟把它折合到汽车尾气的排放系统里,一辆1.6升容量的汽车运行了9000公里,相当于重庆到北京几个来回。
除了数据,吴治娟做现场宣传还会带着设备过去。让公众看到实物,知道从哪里看空调的标识、功率等。吴治娟称这些技能不仅是买空调的时候要看,更重要的是学会对空调的维护,以后空调坏了,不仅仅是让制冷工人给加点氟利昂,也要学会提醒工人是不是有泄露。这些微小的泄露不容易被发现,但积少成多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希望大家学会这些之后,也能在生活中提醒制冷工人”。
在两年的项目执行期间,吴治娟带领重庆市制冷学会组织的科普团队,以每周两次的频率,组织了两百多次讲座、活动。“这些东西很简单,一般一讲就明白,讲座比单纯地发放宣传单效果好得多。”吴治娟说。这也是他们需要做很多面对面讲座及活动的原因 。
让孩子“带动”家长
由于节能减排公众意识太薄弱,有时候吴治娟不得不“曲线救国”。 吴治娟会通过班主任联系家长群,号召家长来听讲座。讲座开始,她会先讲二噁英对孩子的危害,因为先开始讲气候变化难度非常大,吴治娟笑称只能引用领导人的话语去铺陈。“通常是讲完垃圾分类再讲气候变化,因为大家一开始不会关心气候变化的,离我们太远了。”
相比家长一开始的忽视,中小学生的热情反而比较高。重庆市制冷学会专门针对小学生出了一套“蓝天任务书”,相当于布置的一次环境作业。内容包括空调清洗前后温度变化测试、待机能耗的测试等。
学会还开展了暑期环保游,同样有任务书发给孩子们,除了基本的测试,还增加了对比爸爸妈妈开车出行和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汽油的消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与家长交流环保问题,既能促进亲子交流,也能训练孩子的科学意识。
“我很多的作业也是‘折磨’他们爹妈的”,吴治娟开玩笑地说。
在各种“歪门邪道”的攻势之下,有些家长慢慢意识到气候变化的问题。项目结束后,还有学生家长帮忙录制感悟视频。“后来有家长就找我去他孩子的班上做讲座,所以我感觉还是有效果的。”吴治娟欣慰地表示。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6年9月份,“重庆市公众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落下帷幕。
这次节能减排活动,通过社区宣传和电视网络宣传,约8000人参与其中。减少家庭待机能耗及空调运行能耗29.5万度,减少88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6吨;清洗了628台极脏空调,预计每台每年减少能耗350度电,628台空调可以节约用电22万度,减少66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6吨。
除了这些数据上直观的变化,最令吴治娟感慨的是公众意识上的变化。参加完项目活动之一的暑期环保旅游后,重庆市树人小学六年级学生王丰源发来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我参加了暑期环保游活动,在活动中我知道了如何清洗空调过滤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进行了待机能耗的统计。”
参加了活动的重庆市天星桥中学的刘莉老师,认为这个应该在现行课程里面进行推广。她为此设计的一套“蓝天行动”科技环保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获得了第三十一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方案一等奖。
虽然这次项目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但吴治娟坦言,她现在依然有担忧,目前这个活动管理上还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她希望更多的专家能参与到活动中。资金也让吴治娟很发愁,她希望开展一个断电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待机能耗的问题,但目前这个项目缺乏经济支持,极有可能“夭折”。
“公众参与节能减排,首先要有意识,然后要有能力,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非常长。”吴治娟对《中国周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