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听力培养。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侧重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听力理解存在的障碍;二是如何克服听力障碍;三是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四是听力技巧的训练与培养。并因此阐述自己的一些粗浅管见。
  【关键词】能力培养;听力训练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里费斯(Rivers)的研究表明,听力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和的45%。近几年来,加强学生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对话的涵义;能听懂日常情景对话,并能从中获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清事件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记忆。语言教学加强实际应用,已越来越成为全体英语教师的共识。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成为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与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笔试得心应手,对听力测试却望而生畏。听力理解障碍何在?如何克服?如何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本文愿就此谈几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来推动我们热爱的英语教学。
  
  1.听力理解存在的障碍
  
  1.1 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统称听力能力 。就笔者几年探索,其障碍概有以下几方面。
  语音差异: 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而我国英语教学过去基本上采用英国英语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增多并有流行的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语音障碍: 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长此以往,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 sheep——ship,house——horse.
  语速障碍: 有些英语教师讲课语速比较慢,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更是无所适从。
  词汇障碍: 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有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1.2 母语干扰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理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1.3 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困难。
  1.4 心理因素的障碍: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的心理准备和活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因难。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听音目的明确,并有强烈的听音意愿,其效果就好。反之,会产生心理抵触和厌倦情绪。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英语听力障碍对症下药,采用适当的训练策略。
  
  2.如何克服听力理解的障碍
  
  2.1 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注意听、敢于说: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们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中老师的一次举手、一个投足,甚至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传神现象叫做体态语言现象。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训练的一个前提就是用英语授课,面对英语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是感到很抽象的,要使学生能听懂课,引起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注意,就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使用适当的体态语言,达到直观感知的目的。
  对于那些刚刚接触到英语的学生,除了极简单的宣传媒体中的常用英语外,几乎没有什么词汇。而当老师面带微笑轻摆右手,说出“How do you do?”时,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理解老师是在和他们打招呼,并且都能够跟着老师的语调用英语回答。老师的这种神态完全可以吸引住每一位学生,课堂中就有了一种欢乐和谐的氛围,想和老师共同练习的学生自然也就多了。
  2.2 讲究高雅的课堂艺术,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指明了兴趣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英语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笔者经常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①制作一些简单教具配合教学;②用板书的形式设计,字体大小的改变,彩色粉笔的点缀。例如在Starter Unit 3,What Color is it?这个单元教学中,笔者积极地运用彩色粉笔,红色的(red)就用红色的粉笔来写,蓝色的(blue)就用蓝色粉笔来写,黄色的(yellow)绿色的(green)等等。color就用几种彩色粉笔混合着写,当黑板变成大花园时,同学们也就记住了这些表示颜色的形象词的拼读、拼写及用法。还可用一些常见的物品来熟悉颜色,像白墙、黑板、红衣、蓝色的书包、彩色地图等,并注意教具不用时放在讲台下边,以免学生四处找寻而分散注意力。
  2.3 开展新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渴望听、积极说:青少年的多动、淘气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英语课堂中,要抓住他们的特征来做文章。孩子们喜欢稀奇、怪诞的东西,笔者就使用夸张的简笔画;孩子们喜欢东动西摆的活动,就在课堂中多做英语游戏,投其所好,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课堂,参与学习。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渴望上英语课,渴望老师在课堂中提自己的问。男女同学之间开展竞赛活动,也是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在学习国际音标[a∶][∶]后,笔者在黑板的左上方画上两个未完成的人头像(没有眼睛和嘴巴),谁能根据音标写的单词正确并且多,谁就能拥有眼睛和嘴巴,学生们不甘落后,都能积极勇敢地参与。
  
  3.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3.1 利用边角时间,在“无意学习”中提高听力:听是人们在交际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听是形成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语言教育的工作者都知道,语言教学应由听着手,而听,需要有一个语言环境。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自然也要有一个英语会话的语言环境。如果只在课内40~45分钟的语言环境内学习,是不够的,会有不少学生听不清、听不懂,因此,需要学生利用平时琐碎的时间,自觉增设语言环境。
  “无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创新型学习。要开发学生的无意学习资源,充分重视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动力功能,把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听力训练也可运用无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不经意中学习。
  利用早晨20分钟。听,有个好处,就是能一边干其它的事,一边听。如果学生能充分利用每天早晨的时间,一起床就打开录音机,然后一边听,一边穿衣、刷牙、洗脸和吃饭。无意识地听,无意识的接受语言信息,既不限制哪个单元、哪篇文章、哪段对话,也不要求听清听懂,更不要求跟读或跟背。这样的听,在平时生活中创造了额外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触英文环境、接受英语知识。学生听得很轻松,很自由,没有任何负担,极大多数都很乐意天天听。久而久之,学生养成这种听的习惯,听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时听得多了,所听的内容就很自然地能随着教学录音的播放脱口而出,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大大地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这种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语言知识的学习方法能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效利用大量的边角时间,并且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3.2 强化课堂教学的听力训练,在“有意学习”中提高听力英语语言听觉能力主要指辨别英语音素、辨认理解英语词义的能力,它与英语的语言基础直接相关,是听力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辨音听力训练、数字听力训练、句子结构训练和句子听写等。因此听力训练宜与口语训练同步进行,听中有说,听说结合。同时,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应组织利用各种非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在课内与课外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多说英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提供更多的听说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听觉感知能力。
  3.2.1 教材重组。我在运用统编新教材的同时,也吸收统编老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和其他教材中合适的材料,笔者还找来课内课外的声像资料作为补充教材,既丰富了听力训练的内容,加大了训练量,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熟悉了听力训练的各种模式。
  3.2.2 变换过程。通常听力训练的流程大致是按:给语境——识单词——学课文——回答提问进行的。这种流程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较为适用,但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许“吃不饱”。对于有一定词汇量的学生,笔者往往改变听力训练的流程,由集中学单词——拓展词汇——听问题——听课文——回答问题。流程交换,交叉运用,教法灵活,形式变化,提高密度,扩大容量,使学生词汇丰富听力提高。特别是带着问题听课文,运用“有意注意”的原理,提高听力效率,给基础好的同学也留有了发展的空间。
  3.2.3 “说”“读”促进。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时增加了词汇量,懂得了语法,当然为听力提高创造了前提;“说”与“听”本是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说”是语言信息的输出,“听”是语言信息的接收。对话双方的交流又往往具有特定的语境或专题,容易找到自己的语感,“说”与“听”两者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口语训练,“英语角”活动,既是“说”的训练,同时也是“听”的提高。
  3.2.4 适度紧张。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多思,适当“加负”,只要合“度”,有利于学业成长。听力训练时,时而增加密度,时而增加容量,时而提高难度,时而缩短时间,时而改变节奏等等,都是提高听力的有效方法。当然对于难度较大的材料,可以抓住关键预设问题,从而减小坡度,使问题迎刃而解。
  3.2.5 材料复述。逐句复述听力材料的内容,既可检验听力的水平,又可训练良好的记忆,有利于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把握,提高听力的效果。
  
  4.听力技巧的训练与培养
  
  4.1 组织多样的英语活动,在“情境学习”中提高听力
  4.1.1 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Free Talk,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开始阶段由教师组织,以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为主线,结合当天课文内容,规定多个话题,并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句型和用语,使学生想说,能说,并且有话可说。经过长时间的组织交流和有主题的活动,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并积累一定表达法之后,任其自由组合进行Free Talk,达成英语交际目的。
  4.1.2 听说结合,提高听力训练与说话训练的协同效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它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听力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辨音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必须有很好的语音知识,要能辨别句子的连续、节奏及语调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并且尽可能熟悉各种人物的音调以及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个体差异等口语特征。听和说相辅相成,听说并进,持之以恒,保质保量,才能打好听力基础。
  4.1.3 设计游戏,提高学生听力训练的兴趣和效果。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听力,帮助记忆单词、句型。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Polly Says”这一游戏。如在“Stand up,Sit down”的句型中就安排了这种游戏来训练听力,掌握祈使句,一些表示动作的短语也都可这么进行。
  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上述游戏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机会,在半真半假的语言环境里进行交际活动。而要使学生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成为他们技能的积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这种交际性的运用。否则就无法在教室外使用它们。
  英语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让学生课外有机会多接触,多使用英语。所谓多接触,多使用,就是尽可能地利用周围的条件,在课外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进行各种有趣的口语练习。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同时,在不知不觉地进行了知识的复习,并扩大了视野。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兴趣。”因此,笔者也努力在课外进行英语游戏。
  4.2 教给学生一定的听力技巧,在“科学学习”中提高听力: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利用对语境的理解去克服生词障碍,同时要求学生忘掉母语,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即语音入耳后,脑中立即呈现人物、事物、事件的具体形象、具体语境来。具体操作方法有:
  4.2.1 根据标题进行预测。要求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猜测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测内容。所猜的答案愈是不一样,学生就愈有好奇心去听,以便证实他们各自的猜测。
  4.2.2 根据所提供材料后的练习进行猜测。在对标题进行猜测后,通过快速浏览材料后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掌握一些有关听力材料的线索,然后学生对猜测所获得线索进行综合,使他们对将要听的部分内容未听先知。
  4.2.3 听短文,力图听完完整的篇段。在听短文的过程中,切忌听单个词或单个句子后急于下笔,因为有些文章的主题或主要线索在结尾处。
  4.2.4 作简要记录。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必要的记录。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分。
  4.2.5 抓住关键词。根据说话人所谈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推断日常交际中隐含的场所、身份。
  4.3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在“扎实学习”中提高听力:听力理解是一种由多项能力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由辨音能力,确定背景、预测信息范围的能力,认定各信息之间语法和逻辑关系的能力,概括、归纳、综合分析能力构成。必须靠自身努力和后天环境的培养才能够获得,客观的英语环境、有组织的听说训练、语感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运用,都对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4.3.1 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首先要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语音基础打好了,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诸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再次,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来识记。
  4.3.2 重视日常教学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是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简笔画等,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想办法去听懂老师的话;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录音带、同步听力练习册及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要坚持随着教学进行训练。
  4.3.3 做好反馈纠正工作。学生听一段简单内容问题不会很大,但对一些较灵活的、容易出错的题目老师应重视听,让学生多听几遍,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切实做好听后纠正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力。
  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单项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作前提,辅以听力技巧、技能及丰富的背景知识,再依赖判断理解过程,才能有效的完成听力理解的过程。
  当然,以上几方面只是简单地勾划了听力教学所涉及的一些方面,亦只是笔者的个人所见,文中的相关论述也不一定恰当,甚至可能有差错,这些敬请读者指正。
  
  参考文献
  [1]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中国教育报》
  [5] 《 English Weekly》
  收稿日期:2008-10-15
其他文献
成语的正确使用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在备考中,我们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意义,注意积累,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探求规律,掌握科学答题技巧,以求做到事半功倍。    1.注意成语的习惯用法    1.1 属于谦词,只能用于自身的成语:  雕虫小技 抛砖引玉 不情之请 才疏学浅  1.2 多用于表示请求、感谢或称赞他人场合中的成语:  鼎力相助 蓬荜生辉 一言九鼎  1.3 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的成语: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对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势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值得思考的是:课程改革给老师带来了什么?笔者认为为了更好适应教育的改革,教师应成为一名反思性的实践者,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个性,成为各式各样个性鲜明的教育者,而不是不择不扣,只会照本宣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只有优化课堂结构,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方能生效。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点击疑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人类共识。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不会学习的文盲,为培养学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学生和教材是形成课堂教学中情感信息回路的三个情感源点。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试想,你的教学未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怎么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又从何谈起呢?  我们知道,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是通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要自主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自主的掌握技能与方法,自觉的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方法;评价;自主学习的意识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必须养成关注科学的意识。所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
期刊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也就是说,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从另一个角度说,生活中也孕育着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生活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
期刊
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幼儿教学工作的教师,这是我的第一次挑战,听说学校要求我分管小班的数学工作,我被惊呆了,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沮丧,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对怎样上好小班的数学课有了一点点心得:    1.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因此,对于小朋友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小班的数学教学中我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模型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同时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把常见的几个数学问题改变思考角度,从而用全新视角审视传统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问题解决;模型;变式;创新    有句广告词说:“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可以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把传统的定势思维方法,改变思考的视角,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