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不同剂量拜阿司匹林预防急性脑梗死进行性加重的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不同剂量拜阿司匹林对预防急性脑梗死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常规静脉使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预防急性脑梗死进行性加重的作用上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使用拜阿司匹林300mg比100mg更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进行性加重。
  关键词:拜阿司匹林奥扎格雷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36-02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其中26%~43%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即发病后神经功能症状较轻微,但渐进性加重,在48h乃至一周内仍不断进展,甚至最后肌力下降为0级,是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是较为难治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如何预防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进一步加重,是我们临床医生应该探求的课题。抗血小板聚集在预防急性脑梗死进一步加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两年的工作中,进行了不同剂量拜阿司匹林联合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取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②发病在24h以内;③年龄<80岁;④肌力在II级以上V级以下(不包括II级和V级)。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者;②有心房纤颤者;③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④有严重全身合并症。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组,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8岁,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高血压30例,合并高血脂17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6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3例,无合并症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5~79岁,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高血脂17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8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4例,无合并症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病例采用常规治疗(内科综合支持治疗,控制脑水肿,降颅高压,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其他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采用奥扎格雷80mg加入0.9% NS250ml中静滴,一天一次,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观察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天。观察疗程为一周。
  1.3疗效评定标准及安全性评价。根据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1]标准,观察出两组治疗前(即入院时)和治疗一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治疗前后对比,若治疗一周后评分大于入院时评分,即判定为病情加重,为无效;反之若治疗后评分小于或者等于入院时评分,则表明病情未加重,为有效。治疗前后均观察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尿常规、大便常规,皮肤黏膜出血情况,以及颅内有无出血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检验方法:计量资料数据样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实验室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血糖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安全性观察。两组均未出现继发脑出血,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出现2例皮下瘀斑,观察组出现3例皮下瘀斑,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其他文献
摘要: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riodontal-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s)即患牙同时存在牙髓炎症和牙周破坏。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在解剖学方面是相互沟通的,因此两者的感染和病变可以互相影响和扩散,导致联合病变的发生。由于是联合感染,目前就治疗的方法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争论。本文就牙周- 牙髓联合病变的几种临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根管治疗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Bcl-xL蛋白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胶质瘤(Ⅰ级8例,Ⅱ级20例,Ⅲ级23例,Ⅳ级27例)组织中Bcl-x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Bcl-xL蛋白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有明显差异,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Bcl-xL蛋白表达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骨关节创伤时软组织改变的X线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骨关节创伤后软组织发生改变患者行X线诊断的临床资料。  结果:首次拍片可见骨折及软组织改变175例,占68.36%;首次未见明显骨折,但经内外翻位及复查后发现撕脱骨折或微小骨折81例,占31.64%。经复查或多轴位、被动内翻、翻位检查,可见28例肘关节损伤患者发现有微小骨折
期刊
摘要:目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特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6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24例CD患者,36例UC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特点。  结果:诱发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因素是劳累、焦虑、感染;有精神症状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都已好转出院。  结论: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用药、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期刊
摘要:食管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死亡病例约有30万人,其中我国约占半数以上,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国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在肿瘤领域的研究,一般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基因的变异及累积并经历多阶段、多步骤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本文就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癌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食管癌相关的癌基因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氢氧化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临床治疗药物,该药物有助于诱导根尖硬组织的形成以及活髓的保留,同时,因为氢氧化钙具有较强的牙本质渗透能力以及抗菌效果,因而其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牙科医学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本文就在分析氢氧化钙治疗牙科疾病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探讨氢氧化钙制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氢氧化钙临床应用根管消毒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不同类型胆囊癌在CT诊断中不同表现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胆囊癌的CT资料,经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  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9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4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7例,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腹水1例,10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  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病毒蚀斑法作为狂犬病毒毒力滴定的比较精确的方法。  方法:我们采用比较法,平行测定35批狂犬病Vero细胞疫苗,比较病毒蚀斑法与NIH小鼠法测定狂犬病毒滴度的结果。  结果:病毒蚀斑法和NIH小鼠法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判定结果时间由NIH小鼠法测定的21天缩短为病毒蚀斑法测定的10天。  结论:病毒蚀斑法具有快速、经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诸多优点,适用于狂犬疫苗生产研究中的病毒毒力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分析磷酸肌酸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5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患儿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38例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13例,显著有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8.4%;对
期刊
摘要:目的:抗血小板治疗并努力抑制血小板功能,对抗不稳定心绞痛的管理十分重要。本文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共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56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n=27)和对照(n=29)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控制心绞痛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