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4月24日,清华大学将迎来它的一百周年纪念。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没有哪所大学能像北大和清华这样,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过程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与交织。1955年公布的首批236名中科院学部委员中,1912年至1929年由清华出去的留美学生就有34人,占14.4%。
一所顶级大学之于一个国家的价值,绝非局限在教育领域,而与国运息息相关。
大学肇始
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被称为兄弟学校。牛津建校稍早,13世纪初,牛津大学的部分学者因为和当地人发生殴斗,便逃避到了剑桥。1209年,剑桥大学成立。
在两所大学建校100年,甚至300年的时间里,它们都是主要传播封建神学的堡垒。直到进入17世纪中期,一个叫牛顿的剑桥人,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力学三定律,让剑桥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
当牛津和剑桥纷纷进入第五个百年时,一个叫约翰哈佛的年轻人,乘坐着名为“五月花”的轮船,来到北美大陆。船上有102名乘客,其中35个是清教徒,都受过高等教育。
后来有人说,这帮清教徒都是大学疯子。1636年,他们刚到北美,就想着要建立一个像剑桥一样的大学。那时,他们还很贫困,甚至吃不饱肚子。学校最初命名为剑桥学院,仅有9个学生。约翰哈佛是这帮“疯子”中的活跃分子。学院建立起来的第三年,约翰哈佛去世,他将400册藏书和780英镑捐给了学院。而当时,殖民政府给予剑桥学院的全年拨款不过400英镑。于是,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
哈佛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多年之后,成为北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主力军。
哈佛建校200多年后,远在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刚刚开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心情非常迫切,1871年,日本派出一支近百人的使节团去美国和欧洲各国考察。为了支撑这次考察,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明治政府下定决心:效仿欧美,建立和他们一样强大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成立文部省(即教育部),建立大学。1877年,文部省设立“官立东京大学”,目的很明确:培养国家领导人和各阶层中坚力量。历史证明,这所大学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左右政治革新
1736年,哈佛一百年。这一年,一个来自波士顿的青年塞缪尔·亚当斯刚刚进校。毕业后,塞缪尔·亚当斯参与了政治运动,亲手组织策划了美国历史上三件大事:一是反抗《食糖法》、《印花税法》和《汤森法》;二是“波士顿惨案”;三是“波士顿茶叶案”。这个哈佛学子最终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自由之子”。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他参加了《邦联条例》的起草工作,并任州长。
和塞缪尔·亚当斯一样的人聚集在哈佛,影响和左右了一个国家。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很多著名的革命者都来自哈佛,其中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在哈佛成立满200年时,1848年间,哈佛校方决定招收一位名叫威廉姆斯的黑人入学。这引起一些白人学生的强烈不满。时任哈佛院长艾佛雷特回答说:“如果这位黑人学生通过考试,他将会被录取。”威廉姆斯成为哈佛校史上第一位入学的黑人学生。一个世纪后,美国开始了反种族歧视的斗争。
政治之于哈佛,是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这一点,日本东京大学也不逊色。
在建校10年后,东京大学有了一个更加霸气的名字“帝国大学”。文部省40%的经费都拨给了东京大学。明治时期,东京大学共培养出10000多名毕业生,进入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占四分之一以上。1977年,东京大学成立百年。这100年间,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和战后恢复两次崛起。东京大学,一直是“日本官僚的温床”。
哈佛大学和东京大学成立之时,正是它们所在的国家建业时期,特定的历史阶段,也更密切了大学之于国家的命运关系。即使是建校较早的牛津剑桥,尽管前一百年甚至前二百年都还是一个封建神学的堡垒,但是,历史契机一旦到来,就会爆发力量。
思想解放的集散地
当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到英国,剑桥很快成为一个新思想的中心,影响英国迅速结束封建专制,完成思想解放,第一个开始了工业革命。
大西洋西岸的哈佛成立时,人类思想的焦点已经从封建皇权转移到了资本主义民主独立自由的讨论上。每一场革命前夕,哈佛总有一场思想的讨论。
19世纪30年代,在哈佛成立200年时:美国思想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潮——“美国文艺复兴”开始了,主将之一就是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梭罗。这场文艺复兴,是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根基,成为美国人的精神独立宣言。
助推经济崛起
剑桥学生牛顿对万有引力和力学三定律的发现,使剑桥大学迎来第一个辉煌。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天文学、解剖学、植物学、几何学、实验哲学和矿物学等教授职位都迅速建立起来。这股力量,从文艺复兴的中后期一直浸渍到英国迎来工业革命,科研最终转化成生产力,助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从欧洲席卷而来的这场产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在北美地区出现势头。一场大的变革山雨欲来。
此时,哈佛走过了百年历程,它也在进行一场革命——课改,开始追逐当时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和科学统一的原则。
哈佛的这场变革和北美产业革命几乎是同步酝酿。工业革命面前,神学、宗教学显得无力。新兴的工商业需求的是应用科学。社会急切需要科技生产力。此时的哈佛已经有足够能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综合性的人才。
二次大战之后,日本仍然陷在战败国的阴影中,而它没有改变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求知识于世界”的政策。东京大学再次成为日本政府富民强国的工具,教育目的由为极端国家主义服务转变为“作为学术中心,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使大学成为维护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和追求真理的媒介”。(摘自《中国周刊》2011年第4期)B②
一所顶级大学之于一个国家的价值,绝非局限在教育领域,而与国运息息相关。
大学肇始
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被称为兄弟学校。牛津建校稍早,13世纪初,牛津大学的部分学者因为和当地人发生殴斗,便逃避到了剑桥。1209年,剑桥大学成立。
在两所大学建校100年,甚至300年的时间里,它们都是主要传播封建神学的堡垒。直到进入17世纪中期,一个叫牛顿的剑桥人,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力学三定律,让剑桥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
当牛津和剑桥纷纷进入第五个百年时,一个叫约翰哈佛的年轻人,乘坐着名为“五月花”的轮船,来到北美大陆。船上有102名乘客,其中35个是清教徒,都受过高等教育。
后来有人说,这帮清教徒都是大学疯子。1636年,他们刚到北美,就想着要建立一个像剑桥一样的大学。那时,他们还很贫困,甚至吃不饱肚子。学校最初命名为剑桥学院,仅有9个学生。约翰哈佛是这帮“疯子”中的活跃分子。学院建立起来的第三年,约翰哈佛去世,他将400册藏书和780英镑捐给了学院。而当时,殖民政府给予剑桥学院的全年拨款不过400英镑。于是,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
哈佛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多年之后,成为北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主力军。
哈佛建校200多年后,远在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刚刚开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心情非常迫切,1871年,日本派出一支近百人的使节团去美国和欧洲各国考察。为了支撑这次考察,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明治政府下定决心:效仿欧美,建立和他们一样强大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成立文部省(即教育部),建立大学。1877年,文部省设立“官立东京大学”,目的很明确:培养国家领导人和各阶层中坚力量。历史证明,这所大学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左右政治革新
1736年,哈佛一百年。这一年,一个来自波士顿的青年塞缪尔·亚当斯刚刚进校。毕业后,塞缪尔·亚当斯参与了政治运动,亲手组织策划了美国历史上三件大事:一是反抗《食糖法》、《印花税法》和《汤森法》;二是“波士顿惨案”;三是“波士顿茶叶案”。这个哈佛学子最终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自由之子”。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他参加了《邦联条例》的起草工作,并任州长。
和塞缪尔·亚当斯一样的人聚集在哈佛,影响和左右了一个国家。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很多著名的革命者都来自哈佛,其中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在哈佛成立满200年时,1848年间,哈佛校方决定招收一位名叫威廉姆斯的黑人入学。这引起一些白人学生的强烈不满。时任哈佛院长艾佛雷特回答说:“如果这位黑人学生通过考试,他将会被录取。”威廉姆斯成为哈佛校史上第一位入学的黑人学生。一个世纪后,美国开始了反种族歧视的斗争。
政治之于哈佛,是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这一点,日本东京大学也不逊色。
在建校10年后,东京大学有了一个更加霸气的名字“帝国大学”。文部省40%的经费都拨给了东京大学。明治时期,东京大学共培养出10000多名毕业生,进入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占四分之一以上。1977年,东京大学成立百年。这100年间,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和战后恢复两次崛起。东京大学,一直是“日本官僚的温床”。
哈佛大学和东京大学成立之时,正是它们所在的国家建业时期,特定的历史阶段,也更密切了大学之于国家的命运关系。即使是建校较早的牛津剑桥,尽管前一百年甚至前二百年都还是一个封建神学的堡垒,但是,历史契机一旦到来,就会爆发力量。
思想解放的集散地
当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到英国,剑桥很快成为一个新思想的中心,影响英国迅速结束封建专制,完成思想解放,第一个开始了工业革命。
大西洋西岸的哈佛成立时,人类思想的焦点已经从封建皇权转移到了资本主义民主独立自由的讨论上。每一场革命前夕,哈佛总有一场思想的讨论。
19世纪30年代,在哈佛成立200年时:美国思想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潮——“美国文艺复兴”开始了,主将之一就是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梭罗。这场文艺复兴,是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根基,成为美国人的精神独立宣言。
助推经济崛起
剑桥学生牛顿对万有引力和力学三定律的发现,使剑桥大学迎来第一个辉煌。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天文学、解剖学、植物学、几何学、实验哲学和矿物学等教授职位都迅速建立起来。这股力量,从文艺复兴的中后期一直浸渍到英国迎来工业革命,科研最终转化成生产力,助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从欧洲席卷而来的这场产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在北美地区出现势头。一场大的变革山雨欲来。
此时,哈佛走过了百年历程,它也在进行一场革命——课改,开始追逐当时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和科学统一的原则。
哈佛的这场变革和北美产业革命几乎是同步酝酿。工业革命面前,神学、宗教学显得无力。新兴的工商业需求的是应用科学。社会急切需要科技生产力。此时的哈佛已经有足够能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综合性的人才。
二次大战之后,日本仍然陷在战败国的阴影中,而它没有改变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求知识于世界”的政策。东京大学再次成为日本政府富民强国的工具,教育目的由为极端国家主义服务转变为“作为学术中心,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使大学成为维护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和追求真理的媒介”。(摘自《中国周刊》2011年第4期)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