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竹影 一壶文气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紫砂壶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但从造型构思与设计到配泥、成型、装饰、烧成等,紫砂壶的制作有一整套独立完善且与众不同的程式化工艺。综合来讲,紫砂壶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一代又一代紫砂陶艺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继承困局:未真正理解就不能真正继承
  文人的参与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与装饰手法。随着紫砂艺人、爱好者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陶刻、泥绘、彩绘、描金、包锡、贴花等工艺的大量应用,提升了紫砂壶的外观效果,也满足了大众日益苛刻的要求。其中尤以紫砂壶贴花工艺为妙,贴竹叶工艺历久弥新,却长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和创新。
  紫砂壶上施以竹叶贴塑的装饰俗称“贴竹叶”,真正接触过的人都熟知此法。具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即模印法,先用模具印制竹叶,再利用脂泥粘贴在紫砂壶的把、嘴、钮、身上,最后进行修整。第二种即搓泥条法:先以全手工搓出两头尖、呈不规则圆柱状的泥条,再运用自制工具将泥条铺成竹叶形,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上的处理。两种手工工艺的装饰效果完全不同。
  第一种模印法,虽然来自一代代人的心口相传,却因循守旧没有创新,这就导致了目前市场上见到的“贴竹叶”作品千人一面,只得其形而未见其神。
  第二种搓泥条法,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竹叶也因此具有了新的风格,但仍有印模法的影子。
  因此,这两种工艺都不能算真正理解了传统贴竹叶的内涵。
  2 开拓创新:师法自然表现自然
  紫砂艺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最能体现紫砂壶特色的造型就是花货,一般都以自然中的花草、瓜果、藤叶等为题材,生动又鲜活。创作者往往要先观察自然物体的形态特征,再根据紫砂的可塑性进行创作。贴塑是紫砂花货的装饰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而贴竹叶就是贴塑中的一个分支,其工艺流传至今,少有变动,逐渐失去了自然中植物的灵动和鲜活。笔者在自身的长期创作过程中,有如下体悟:
  (1)不同季节竹叶的贴法。竹子尽管长青,但每个季节的形态有差别,所以贴竹叶时要区分开。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春天的竹叶贴法应瘦小舒展,夏天的竹叶贴法应枝叶茁壮,秋天的竹叶贴法就有了枯的感觉,冬天的竹叶贴法则有着不畏严寒的气韵。
  (2)不同环境竹叶的贴法。不同环境下的竹叶一定有着不一样的感觉。风吹竹叶,有摆动的姿态;雨打竹叶,有落下的动感;雪压竹叶,是坚挺的精神。
  (3)不同品种的竹叶贴法。文竹的秀气、湘妃竹的柔情、罗汉竹的大度、毛竹的豪放等特点,都可以在作品中予以表现。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之路应该这样发展:不断发现生活和自然新的特点,不断走出又走入传统以寻找艺术的源泉,不断开拓创新,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艺术的个性。遵循自然中的角度、形状、内涵各不相同的竹叶并以之为蓝本,运用到紫砂壶的创作,这种做法就是道法自然。一味遵循传统,因循守旧,不求创新是没有前途的。
  3 结 语
  紫砂壶贴竹叶是其传统创作过程中的经典装饰工艺之一。然而,并不能因其经典就不思进取和创新。因此笔者从个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对紫砂竹叶贴法的新见。无论是竹叶贴法,还是梅桩、树桩、玉兰花等传统造型工艺,都应该秉持这样一种创新的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更广大的艺术空间,才能有更宽泛的创作题材,才能出现更多杰出的新作品。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人性格像茶壶,心中装载着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和睦友好。紫砂壶蕴含着和谐与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准绳,这与中国人的性格极为契合。本文以“和谐壶”为例,探析其所蕴含的中国人的中庸性格。  关键词 和谐壶;紫砂;性格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清代茶人陈鸣远
期刊
摘 要 在紫砂壶的艺术世界里,壶与人一起经历人生风雨,一起体会世态炎凉,一起体验生命磅礴。一把历经岁月洗礼的紫砂壶,能够让人懂得静观、学会沉思,从而彻悟生命的智慧: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本文拟探析“大漠知秋套壶”的独特寓意。  关键词 大漠知秋套壶;紫砂;寓意  宜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发展,形制上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既是历代艺人师法造化所得,又汲取了其它种类陶器的艺术特点,经长期的艰苦实践
期刊
紫砂艺术薪火相传至今,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品位与精湛的工艺技法而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在我国工艺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紫砂壶的发展与历代制壶艺人的不懈创新息息相关,他们通过与自然以及生活对话,发掘素材和灵感,向世人展示不朽的紫砂文化,深受大众认可。  紫砂壶广义上的艺术形象既包含了器物具体的外在特征,同时也涉及其内在的精神寄托。可以说,内外兼修、形神俱佳,既是衡量一把壶优秀与否的标准,也是制壶艺人潜心追
期刊
紫砂壶是时代发展的艺术产物,并通过历代壶人与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富于情感,集聚人文现象。艺人通过变化丰富的造型、寓意深刻的书画镌刻等,表达对精神世界的直观追求,以及对时代元素的独特倾诉,使紫砂艺术升华为一门内涵丰满的紫砂文化,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设计制作的紫砂“保钓壶”(见图1)以民族情感为基调,以时代元素作背景。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成员,本人鉴于日
期刊
宜兴紫砂壶自北宋以来,一直深受世人的钟爱,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诗、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或在作品中融入自然元素,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较好地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成为了举世公认的陶瓷艺术瑰宝。  紫砂壶的创作讲究内外兼修、形神俱佳,尤其是随着壶艺人品味的不断提升,其文化内涵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具体而言,便是其体现和运用各种文化元素。自古以来,包括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顾景舟等在内的众多
期刊
紫砂壶中国特有,是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工艺品。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更在当代达到了紫砂史上绝无仅有的空前繁盛,名人辈出,佳作频现,工艺及造型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在紫砂壶的漫长发展史上,它的卓越功能一直深受世人好评,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隔夜不馊,真正将饮茶的功效和趣味体现了出来,即使在以茶为“国饮”的中国,紫砂壶亦是当之无愧的饮茶圣器。因
期刊
紫砂银河,群星璀璨。在紫砂艺术几百年的发展史上,一代代紫砂艺人前赴后继,奉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了紫砂无限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细数从明至今历代紫砂艺人,有名者层出不穷,默默无闻者更是不计其数;正是他们的努力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发展。  清代是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名手不绝如缕。如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等,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也是紫砂艺术的一座座丰碑
期刊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出现了无数蔚为壮观的艺术奇观,各种艺术形式不胜枚举。古人云“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道”与“器”的区别往往取决于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超越了形体样貌并富于精神文化内涵。诞生于宜兴的紫砂壶经过一代代紫砂艺人默默耕耘与不懈努力,紫砂壶早已超越了粗陶茶器的范畴,不再是单纯的器,更可行道。  紫砂“小硕仙壶”(见图1)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集人文韵味、情感心态于一体。通过全手工的匠
期刊
摘 要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特的范畴,是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紫砂壶的意境是在艺术家的审美联想、审美妙思之下,达到“意”与“象”的交融,从而营造出的一种美的境界。传统的紫砂壶在意境之美的领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  关键词 玉泉壶;紫砂;意境  紫砂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成为滋润精神的养料,并因此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而一件紫砂壶的诞生,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艺术生命被创造。这样的艺术品不仅
期刊
紫砂壶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陶瓷艺术中当之无愧的精华。伴随着紫砂壶艺发展的是愈加丰富的紫砂文化,通过造型、装饰等表现技法,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寓意。因此,一把好的紫砂壶往往不止是沏茶器皿,更兼具浓重的人文色彩。现将通过其造型、装饰、主题架构等方面简述“菱花掇只壶”(见图1)的艺术美感,表达出其内在的淳厚温暖,从而升华情感意境。  1 造型集经典于一身,古雅温暖  从紫砂壶诞生至今的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