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制;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18-02
  如何更好地发挥临床医学院公共研究平台资源整合优势,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实施科教互动,实现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使公共研究平台真正成为科研与教学活动的支撑平台,构建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是目前国内许多临床医学院迫切期望解决的课题。自2011年开始,按照上海中医药大学工作精神,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契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探索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的双轨并行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增强医院科研发展动力。兹介绍如下。
  1 构建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的必要性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几乎渗透到医学、药学所有领域。中医药专业的医、教、研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对学习和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热情十分高涨。然而,与国内外西医界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发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一方面,对该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是否能用、为何用、如何用,以及对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展有何帮助等存在许多困惑,以致在研发中对是否采用该技术犹豫不决,甚至形成学术阻力;另一方面,一味追求一些技术新、价格昂贵的设备和方法,与原有实验积累不相衔接,检测数据不能有效消化,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充分发挥公共研究平台资源整合优势,从中医药研究实际出发,实施科教互动,实现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促使中医药专业的医、教、研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进一步掌握必要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相关的技术手段,学以致用,使公共研究平台真正成为科研与教学活动的支撑平台,构建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是当务之急。
  2 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设计与实践
  我们以公共研究平台为依托,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索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本课程以第一课堂(实验室操作现场及授课课堂)为基础,以自主创新、动手实践为主旨,以第二课堂(专题研讨会、课题论证会等)为拓展,课程得到大学及医院教学与科研等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资深专家监督指导,同时还得到青年骨干教师的热情参与,发挥了研究平台丰厚的科研资源优势,也得到了广大医、教、研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及好评。经过3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本课程以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的方式,顺利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结果令人满意。
  2.1 构筑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本课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围内,以公共研究平台为依托,针对广大医、教、研工作者培训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差异性明显的现状,推出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需求调研成为制订教学大纲的必经环节。筛选了一批典型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有效整合实验内容,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别组成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其内容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细胞生物学等技术平台关键技术和方法,鼓励新思路、新知识点与经典实验技术教学内容的融合与渗透。以实验室为第一课堂,完成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的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又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将本课程建设中所涉及的教学与课程管理内容纳入实验室标准操作规范(SOP)管理体系,为今后更大范围和规模教学提供质量控制的保障。
  2.2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本次教学改革充分考虑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融入了开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轮流到实验室相关技术平台,由资深专家和一线青年骨干教师现身说法,用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形式(如实验室现场、题板、演示文稿、视频动画、前沿报告及启发式设问等)全方位展示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与临床实践、科研新发展相结合。逐渐建立起了一套指导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试剂、材料和条件的方法,强化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拓展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
  由实验室组成的教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第一课堂之外,拓展第二课堂,全面开放实验室,积极引导课外探究式阅读,构建专题研讨交流、师生共研课题的实践载体。专题研讨会是本课程开展教学科研的另一重要方式。由资深专家主持,全方位探究科研过程,讲述项目背景、立项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所依托的装备条件和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组织并开展了20余次课题论证会议,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每周例会制。重视扩大本课程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的辐射效应,以教学促进科研,借助实验技能培训与课题论证等方式,促进学科梯队人才对分子生物与其他常用实验技能及其应用的理解,规范学科研究项目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促进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
  3 小结
  经过2年多的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和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并增强了本课程的辐射效益,充实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技强院的内涵建设,不仅促进了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青年医务骨干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认识和理解。近几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青年项目已达到总中标项目的近四成。在今后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把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共性技术和理论问题与个性技术及医学研究的前沿相结合,进行兴趣教学、科研素质教育与针对性更强、更为深入的专科实验技能培训等多层次的模式相结合的探索,以期促进人才梯队科研素质培养和科研实施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增强医院科研发展的动力,并有望得到同领域的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方肇勤.中医药研究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6.
  (收稿日期:2013-07-03,编辑:梅智胜)
其他文献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针灸;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22-05  基因芯片技术是融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生物信息学及微电子学等多种学科技术为一体的基因序列及功能研究手段,以其高通量、大规模、平行化、集约化的技术特点,成为基因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该技术能从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相互作用来阐述生命的物质基础,从基因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青藤碱关节腔注射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及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诱导膝骨关节炎模型。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和青藤碱组,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和青藤碱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玻璃酸钠注射液和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干预30 d,免疫组化检测兔关节软骨及滑膜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师瑞华;前斜角肌综合征;师式理筋法;手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3.027  中图分类号:R272.9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3-0098-03  前斜角肌综合征系由于急慢性损伤,使前斜角肌痉挛、肥厚,压迫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血管压迫症状,多发生于中年人,尤以女性居多,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活血通脉颗粒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形成的机制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84只兔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CAS模型。将成模48只CAS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自然消退组、辛伐他汀组和活血通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5周。取颈动脉组织行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何立群;尿路结石;活血化瘀;溶石;排石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3.026  中图分类号:R277.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3-0095-03  尿路结石乃病理矿化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直径小、光滑无症状、无明显尿路梗阻及感染的结石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及至直径较大、梗阻及感染明显时方采取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 考察复方中药制剂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 通过控制复方中药发酵过程中的因素(如发酵菌种、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其总峰面积提高率为指标,对发酵前后醇提液进行监控和对比评价,并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结果 经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发酵工艺为:以SZ-2为发酵菌种,温度33 ℃,接种量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芍药止痛合剂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95例Ⅲ~Ⅳ期EMs保守性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1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31例)和期待组(33例)。中药组口服芍药止痛合剂,GnRHa组注射醋酸曲普瑞林,期待组不作任何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2012年收集的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20例,32.79%),47例在用药当日即发生不良反应(77.05%),61例不良反应是由6类19个品种所致,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24例,33.33%)。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生地黄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生地黄方剂收集整理,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配伍组合。结果 含有生地黄方剂共357首,常用药物组合17个;主治疾病22种,对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咳喘宁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气雾吸入。同时,治疗组口服咳喘宁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等剂量安慰剂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痰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血清及痰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痰中性粒细胞下降(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