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一年随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7例未经治疗的局限性主动脉缩窄患儿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资料。37例患儿中男26例、女11例;中位年龄10个月(7 d~6岁);体重6.3(2.5~17.0) kg。术后随访1年,包括穿刺部位的动脉搏动、缩窄部位的再狭窄以及动脉瘤的形成,并对手术时年龄≤3个月和>3个月的患儿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球囊扩张成形术在37例患儿中均获得了成功,术后即刻测量,缩窄两端收缩期峰值压差降至<20 mmHg(1 mmHg=0.133 kPa)。手术时年龄≤3个月组25例与>3个月组12例患儿术前的主动脉缩窄两端收缩期峰值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最大压差(51±21)比(61±16) mmHg,收缩期平均压差(31±11)比(40±13) mmHg,均P>0.05];术后跨缩窄前后的压差分别由术前(38±18)和(47±18)mmHg降至(12±11)和(17±12)mmHg(均P<0.01),缩窄段直径由(1.8±0.7)和(2.6±1.5)mm增至(3.7±1.1)和(5.5±1.8)mm(均P<0.01)。32例(86.5%)患儿完成了术后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3例(9.4%)出现术后穿刺部位动脉损伤,均发生在≤3个月组(P=0.537);8例(25.0%)术后发生主动脉缩窄部位再狭窄,其中≤3个月组6例,>3个月组2例,两组之间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例(5.4%)患儿术后即刻在扩张部位出现小型动脉瘤,其中≤3个月组和>3个月组各1例(12/25比1/12,P=0.755)。17例患儿在术后1年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远期新的动脉瘤形成。

结论

对于儿童局限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成形术近期疗效佳,安全性高,其中手术时年龄≤3个月与>3个月组患儿的术后穿刺动脉损伤、缩窄部位的再狭窄以及动脉瘤的形成的发生率无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寻找8号染色体参与心脏发育的关键区域。方法采用Affymetrix SNP芯片技术,对2例多发畸形新生儿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筛查,经过筛选得到罕见潜在致病性CNVs,将CNVs片段结合患儿的表型进一步与DECIPHER数据库、ISCA数据库中的病例信息进行比对。结果(1) 2例共检测到潜在致病性CNVs 11个,大小为546.6~27 892 kb,全部集中在8号染色体短臂,
目的探讨以心肌病为唯一临床症状的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SLC22A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对6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6个月~15岁。从患儿及其父母静脉全血中提取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直接测序确定其突变位点及类型;采用Sanger法验证患儿高通量测序的结果并测定患儿父母的相应序列,明确突变的遗传来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指征、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年龄9.1 (4.0~15.0)岁,体重31.7 (17.0~60.5)kg。其中14例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余左(右)肺动脉狭窄,其他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术后残余左、右肺
目的探讨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家系2例AGU同胞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酶学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病例1为先证者,男,1岁8个月,因"发热伴肝、脾肿大9 d"入院。患儿营养状态中等,发育正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8.0 g/L、红细胞3.18×1012/L、白细胞4.06×109/L、中性粒细胞0.236、
目的评价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支架及手术治疗儿童腐蚀性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頋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共收治的腐蚀性食管狭窄31例临床资料,对先行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无效病例转为放支架或行管状胃代食管术,吞咽困难按Stooler法分级,根据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31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患儿,碱烧伤22例,酸烧伤9例,长段型
目的总结一例抗肌萎缩蛋白病合并Klinefelt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北京儿童医院2013年3月就诊神经内科门诊的一例抗肌萎缩蛋白病合并Klinefelter综合征患儿,对其症状、体征、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智力情况、性激素水平及基因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并回顾既往国内外文献4例患儿资料。结果患儿为8岁6个月男孩,自幼发育落后,行走不稳,8岁时出现运动能力倒退,渐加重。体格检查
目的对儿童严重脓毒症进行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后,观察各脏器功能的改善、炎症介质的变化及预后等情况,评价CBP在儿童严重脓毒症救治中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入住上海、浙江5家医院PICU年龄为29 d~16岁47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接受CBP治疗的30例记为登录组,未接受CBP治疗的17例记为未登录组。观察两组在入组时(d0)、第1天(d1)、第2天(d
期刊
目的探讨2例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乳糜胸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经核素淋巴管显影扫描明确诊断的2例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例1 男,2岁7个月,因"呼吸急促43 d,发热、咽痛5 d"入院。发病前曾有外伤史。体格检查:呼吸28~30次/min,左侧胸廓较右侧稍膨隆,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啰音
目的探讨黏多糖贮积症(MPS)Ⅵ型患儿的临床特征、酶学特点及芳香基硫酸酯酶B(ARS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3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外周血白细胞ARSB酶活性测定确诊的13例MPS Ⅵ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尿黏多糖(GAG)及外周血白细胞ARSB酶活性测定结果,并应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分析ARSB基因突变特点。结果13例MPS Ⅵ型患儿,男6例,女7例,诊断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