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和新造林地建设的逐渐开展,各种鼠群密度大幅度增大,鼠类危害程度日趋加重,使退耕还林地区和新造林地区林木严重受灾。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问题在于生态失衡和人类的短期行为,防治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和重建生态和谐,必须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营林生产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林木鼠害原因营林中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297-01
一、林木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鼠类个体小,大多数在地下生活,适应环境能力强,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宜条件下能迅速繁殖,暴发成灾。另一方面,人类行为促进鼠害。第一,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捕杀等原因,促使鼠类天敌迅速减少,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群大量繁殖;第二,新造林地区,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若为林木害鼠喜欢食用的树种,很容易大量受灾;第三,在退耕还林地区,农民自己经营林地,在经验、技术等方面受限,无法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第四,治理林木鼠害时,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可使林木害鼠产生抗药性、拒食性,使治理效果下降;第五,林业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使鼠害防治工作很难长期运行。
二、林木鼠害管理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林业鼠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树种搭配组合,加强幼林抚育管理,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调控能力,并落实好各项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逐步实现林木鼠害的长期可持续控制。
2、基本原则。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鼠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要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不同鼠种和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要坚持自然调控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合理使用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措施等,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三、林木鼠害管理总体思路及对策
1、总体思路。林木鼠害管理要把森林健康经营与自然和谐理念贯穿于鼠兔害管理全过程,切实将预防工作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过度干扰和破坏,重视并利用天敌动物对害鼠的控制作用,努力恢复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内鼠类及其天敌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林木鼠害的长期可持续控制。
2、管理对策。林木鼠害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且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因此,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把各项预防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应当根据鼠害发生及危害程度,确定不同的治理对策,通过人工、生物、生态等措施,充分利用好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控能力,尽可能保持生态稳定。
四、营林环节各项预防技术措施
在造林阶段实施多种防治措施,对林木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造林后要加强管理,定时清除林区内其他植物,保持好林区内环境卫生,破坏鼠群栖息地,去除鼠群食物资源。具体方法是:
1、树种选择与育苗。鼠虽然能对多种树种造成危害,但不同的鼠种类都有其喜食的树种。如鼢鼠特别喜食油松,但像臭椿等树种多数鼠都不会去危害。所以,在选择造林树种时,一定要事先调查清楚当地和造林地块鼠种类及种群情况,避免用鼠类喜食树种大面积造林,为鼠危害埋下隐患。
2、造林模式选择。在造林设计时,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合理搭配树种组合,并根据各树种之间相生相克特性,选择针叶混交、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造林模式,仿照天然林复合结构模式,确定合理的混交方式和结构比例,在允许值范围内尽量密植,以促成新造林地尽快成林郁闭。应当杜绝营造较大面积单一树种纯林,适当配植一些鼠厌食树种,如臭椿、沙棘、柠条、落叶松、樟子松等等,并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适当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
3、造林整地及预防处理。造林设计前,应当对拟造林地进行详细调查,如果发现拟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提前进行灭鼠,待鼠口密度降低到允许范围内后再实施造林;造林前整地时,一定要尽量保存原有植被,植树穴或鱼鳞坑口径不能太大,但要深坑栽植,苗木根部应当在地面30―40厘米以下,并保留深穴。这样的整地栽植方式既抗旱,又能多蓄水,还能有效预防地下鼠危害,一举三得;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在造林地周边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沟宽30厘米以上,沟深60厘米以上,以阻断鼢鼠危害通道。
4、幼林抚育集约管理。造林前,有条件的地方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于或蘸根,但千万要注意量的控制,如果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要加大对新造林地的日常管理,至少每周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浇水除草,冬季前对幼树基部实施保护等等。责任到人,集约管理,以确保幼林健康快速生长,尽早郁闭成林。
5、鼠類天敌动物保护管理。利用食物链,重点保护鼠类天敌,利用天敌自然控制鼠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注意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林区附近捕捉雏鸟和砍伐鸟巢树,实施封山育林,为有益动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造林后,要对幼林地加强“三防”管理,及时清除有害生物,包括病原物、害虫及有害植物,净化林地环境,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间和食物储备,为幼树健康快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控制抚育间伐及修枝强度,促进幼林早日郁闭成林。可在林缘地有意识地种植一些鼠类喜食植物,如苜蓿、红豆草、土豆和豆类等等,以吸引鼠兔取食,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广泛宣传天敌动物控制鼠兔害的作用及意义,加大对野生鼠类天敌动物的保护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林区面积释放相应的天敌,一般猛禽可在大范围林区发挥作用,鼠类天敌的兽类适用于较大的森林面积,蛇类活动范围较小,在小面积林区发挥作用。
6、药剂灭鼠①C型肉毒梭菌素:是嗜神经毒剂,它可以阻滞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致使肌肉麻痹。害鼠3-6小时出现症状,食欲废绝,口鼻流血,行动不稳,全身麻痹、瘫软,2-4天死亡,死亡时躯体坏死腐烂。该药剂对人、畜比较安全,无残留,无二次中毒,常温下易分解,对环境无污染。C型肉毒梭菌素是目前大力推广的控制林木和荒漠林鼠害的一种生物药剂,效果明显。②化学药剂:科学使用化学药剂灭鼠,可快速降低害鼠种群数量,尤其在大发生年份里,采取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可控制危害程度,减轻损失。化学药剂的种类很多,急性胃毒杀鼠剂速效,杀伤力强,但易产生二次中毒,被天敌及家猫食用后,可引起死亡,同时害鼠易产生抗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如毒鼠强类已严禁使用。缓效杀鼠剂中以溴敌隆为代表的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其毒理作用是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使血管壁变脆。采用适口性好的毒饵,通过害鼠连续不断取食,使毒效持久积累,达到有效毒力,最后中毒死亡。溴敌隆相对人、畜安全,是目前广为使用的化学药剂杀鼠剂。
参考文献
[1] 宗彦平.浅议林木鼠害防治原理及对策[J].山西林业,2008(1):38-39.
[2] 林木鼠害生态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课题组.林木鼠害生态控制技术与方法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2(4):1-6.
[关键词]林木鼠害原因营林中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297-01
一、林木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鼠类个体小,大多数在地下生活,适应环境能力强,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宜条件下能迅速繁殖,暴发成灾。另一方面,人类行为促进鼠害。第一,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捕杀等原因,促使鼠类天敌迅速减少,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群大量繁殖;第二,新造林地区,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若为林木害鼠喜欢食用的树种,很容易大量受灾;第三,在退耕还林地区,农民自己经营林地,在经验、技术等方面受限,无法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第四,治理林木鼠害时,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可使林木害鼠产生抗药性、拒食性,使治理效果下降;第五,林业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使鼠害防治工作很难长期运行。
二、林木鼠害管理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林业鼠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树种搭配组合,加强幼林抚育管理,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调控能力,并落实好各项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逐步实现林木鼠害的长期可持续控制。
2、基本原则。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鼠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要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不同鼠种和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要坚持自然调控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合理使用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措施等,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三、林木鼠害管理总体思路及对策
1、总体思路。林木鼠害管理要把森林健康经营与自然和谐理念贯穿于鼠兔害管理全过程,切实将预防工作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过度干扰和破坏,重视并利用天敌动物对害鼠的控制作用,努力恢复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内鼠类及其天敌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林木鼠害的长期可持续控制。
2、管理对策。林木鼠害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且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因此,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把各项预防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应当根据鼠害发生及危害程度,确定不同的治理对策,通过人工、生物、生态等措施,充分利用好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控能力,尽可能保持生态稳定。
四、营林环节各项预防技术措施
在造林阶段实施多种防治措施,对林木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造林后要加强管理,定时清除林区内其他植物,保持好林区内环境卫生,破坏鼠群栖息地,去除鼠群食物资源。具体方法是:
1、树种选择与育苗。鼠虽然能对多种树种造成危害,但不同的鼠种类都有其喜食的树种。如鼢鼠特别喜食油松,但像臭椿等树种多数鼠都不会去危害。所以,在选择造林树种时,一定要事先调查清楚当地和造林地块鼠种类及种群情况,避免用鼠类喜食树种大面积造林,为鼠危害埋下隐患。
2、造林模式选择。在造林设计时,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合理搭配树种组合,并根据各树种之间相生相克特性,选择针叶混交、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造林模式,仿照天然林复合结构模式,确定合理的混交方式和结构比例,在允许值范围内尽量密植,以促成新造林地尽快成林郁闭。应当杜绝营造较大面积单一树种纯林,适当配植一些鼠厌食树种,如臭椿、沙棘、柠条、落叶松、樟子松等等,并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适当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
3、造林整地及预防处理。造林设计前,应当对拟造林地进行详细调查,如果发现拟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提前进行灭鼠,待鼠口密度降低到允许范围内后再实施造林;造林前整地时,一定要尽量保存原有植被,植树穴或鱼鳞坑口径不能太大,但要深坑栽植,苗木根部应当在地面30―40厘米以下,并保留深穴。这样的整地栽植方式既抗旱,又能多蓄水,还能有效预防地下鼠危害,一举三得;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在造林地周边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沟宽30厘米以上,沟深60厘米以上,以阻断鼢鼠危害通道。
4、幼林抚育集约管理。造林前,有条件的地方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于或蘸根,但千万要注意量的控制,如果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要加大对新造林地的日常管理,至少每周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浇水除草,冬季前对幼树基部实施保护等等。责任到人,集约管理,以确保幼林健康快速生长,尽早郁闭成林。
5、鼠類天敌动物保护管理。利用食物链,重点保护鼠类天敌,利用天敌自然控制鼠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注意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林区附近捕捉雏鸟和砍伐鸟巢树,实施封山育林,为有益动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造林后,要对幼林地加强“三防”管理,及时清除有害生物,包括病原物、害虫及有害植物,净化林地环境,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间和食物储备,为幼树健康快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控制抚育间伐及修枝强度,促进幼林早日郁闭成林。可在林缘地有意识地种植一些鼠类喜食植物,如苜蓿、红豆草、土豆和豆类等等,以吸引鼠兔取食,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广泛宣传天敌动物控制鼠兔害的作用及意义,加大对野生鼠类天敌动物的保护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林区面积释放相应的天敌,一般猛禽可在大范围林区发挥作用,鼠类天敌的兽类适用于较大的森林面积,蛇类活动范围较小,在小面积林区发挥作用。
6、药剂灭鼠①C型肉毒梭菌素:是嗜神经毒剂,它可以阻滞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致使肌肉麻痹。害鼠3-6小时出现症状,食欲废绝,口鼻流血,行动不稳,全身麻痹、瘫软,2-4天死亡,死亡时躯体坏死腐烂。该药剂对人、畜比较安全,无残留,无二次中毒,常温下易分解,对环境无污染。C型肉毒梭菌素是目前大力推广的控制林木和荒漠林鼠害的一种生物药剂,效果明显。②化学药剂:科学使用化学药剂灭鼠,可快速降低害鼠种群数量,尤其在大发生年份里,采取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可控制危害程度,减轻损失。化学药剂的种类很多,急性胃毒杀鼠剂速效,杀伤力强,但易产生二次中毒,被天敌及家猫食用后,可引起死亡,同时害鼠易产生抗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如毒鼠强类已严禁使用。缓效杀鼠剂中以溴敌隆为代表的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其毒理作用是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使血管壁变脆。采用适口性好的毒饵,通过害鼠连续不断取食,使毒效持久积累,达到有效毒力,最后中毒死亡。溴敌隆相对人、畜安全,是目前广为使用的化学药剂杀鼠剂。
参考文献
[1] 宗彦平.浅议林木鼠害防治原理及对策[J].山西林业,2008(1):38-39.
[2] 林木鼠害生态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课题组.林木鼠害生态控制技术与方法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