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异性交往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471085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心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由于青春期教育的滞后,使他们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常常陷于困扰之中。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缺少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往往导致心理困惑、心理疾病的发生。
  
  令人深思的一个案例
  
  某高一女生,与异性同学有交往障碍。突出表现为,一见到某男生就心跳得历害,后来泛化到见到所有的男生都心慌,无法上课,打算休学。经询问,知其起因始自初三。当时,他与一男生交往挺多,经常在一起说话,被数学老师说成是“早恋”。这位数学老师为帮她从“早恋”中走出来,无私地帮她补了三个月的课,使她顺利地考入了高中。现在她很想学好,不辜负数学老师的厚望,可根本学不进去,因此她觉得对不起那位老师。由于这位老师曾告诫过她,到了高中,千万不能谈恋爱,所以进入高中以后,她从不主动跟男生说话,害怕因此而早恋。这位好心的教师也许不会想到他的告诫对学生造成了这种影响。
  一次一位男同学主动跟她说了一句话:“我们曾在一个考场考过试。”以后这位男生再没找过她,但她却很害怕,可又说不清怕什么,可能是怕自己会喜欢上他。而实际上,她并不喜欢这位男生,觉得他并不优秀,可就是不由自主地紧张害怕。
  针对该生的紧张情绪,我与她多次探讨,找到了其紧张的根源是不会与异性交往。之后,我们又讨论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在男生面前脸红心跳、局促不安,甚至暗暗喜欢某位男生,都是这个时期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引以为怪、大惊失措。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自然、大方地与男生交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正常的交往不会导致早恋。
  我与该生共见面4次,通过咨询,该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异性间的交往是正常的,自己的紧张没有必要,现已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了。
  这一案例是典型的,是由于学生缺乏对青春期性心理的理解而导致的交往障碍。这种事情在中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以学会与异性交往应该是青年学生的必修课,这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幸福, 而不科学、不适当的教育会使学生陷入误区。
  
  一、青春期教育要克服以下几种偏向
  
  一种是粗暴对待,一旦发现了早恋现象,即认为大逆不道,采取粗暴措施,或者公开曝光、当众羞辱,或者批评、斥责、处分、开除。有的家长甚至殴打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这些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青春期男女生之间互相倾慕,喜欢单独交往,是可理解的行为,这是他们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表现。学校、家长如果粗暴对待,只会让他们感到羞愧难当、孤独无助,根本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另一种则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还有一种做法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灌输的却是不让学生与异性交往。如上面的案例,那位很负责任的教师不让学生早恋,这无可厚非,但他的教育让学生走入另一误区一不敢与异性交往、害怕与异性交往。这就与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了。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不会交往比早恋更可怕!所以我们最好是教会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而不是让他们逃避交往。那些不愿或不敢与异性交往的“好学生”其实更需关注,更需教师指导他们与异性交往。
  
  二、学校应该如何进行青春期教育
  
  教师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简单粗暴,而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其规律,因势利导。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尊重本身也是取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前提,同时更是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真诚地与他人交往、积极地与他人沟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教师应顾全学生有自尊、自爱的心理要求,坚信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教师只有以平等、真诚、信任的态度出现,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才便于找出学生问题的症结。
  其次,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决定,不应训导式地要求学生必须这样做、不准那样做,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起作用的。即使是一时一事上使学生勉强听从了教师, 但这种教育也是不牢固的,只管一时,而不能长久地起作用。明智的作法是教师本着理解学生的心理, 就异性交往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解决,教师只是从旁引导,一次讨论不能解决,可以通过多次讨论。
  最后让学生明白掌握与异性交往须把握的原则和方法:
  
  1 持正确的态度
  要把异性间的接触看成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是增进友谊和团结的需要,也是探求人生真谛、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的。
  
  2 讲究方式
  力求做到自然亲切,诚恳大方,这样做双方都有一种亲切感。
  
  3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暗示能对人产生巨大影响。可以经常对自己说:和异性交往完全是正大光明的,没什么可紧张和难为情的。
  
  4 要加强自身修养
  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即使在与异性交往中遇到苦闷、焦虑和不安,也会在活动中找到慰藉,心理得到调节。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努力创造好的小环境,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优美、健康的精神食粮。
  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广州番禺南阳里小学的“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正进人中期的探索阶段,许多新老师加入了这一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研究行列。如何使新老师尽快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课题组的成员如何顺利走向成熟?这是指导者和组员们关注的问题和努力探索的方向。本文结合一位新老师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课后组员们评课过程中的真诚对话的情景,分析和讨论了真诚对话的形式是教师们共同成长的良好条件。    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简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早恋”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长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惟有主动预防,才能避免被动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进行主动预防呢?下面给班主任提供几条策略。    一、见怪不怪,替学生保密    少男少女们喜欢在一起嬉闹、聊天,喜欢在异性面前有意表现自己,有的甚至写情书、与对方约会,对此,有的班主任一律采用“堵、
期刊
我校为更好地教育学生,从1996年开始探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突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我们冠之为“育心工程”。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不断总结、提炼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由分散型走向系统型,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真正构建起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系统工程——育心工程。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综合渗透模式创建良好的
期刊
中小学生学习问题是多方面的,它与影响学习的各类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有智力障碍造成学习困难的,也有非智力因素带来的学习品质的不良,还有学习方法欠缺、学习策略不良形成的,更有学习的管理,时间的运筹、环境、生理等因素带来的,所以学习问题的普遍性必须引起重视。    一、厌学与逃学    厌学是中小学生学习问题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    1 厌学情绪及表现    厌学情绪是中小学生厌倦,甚至厌恶学习
期刊
“小学生心理信息卡”分为一般心理信息卡和专项心理信息卡。  “小学生一般心理信息卡”由两部分组成。A面为封闭式选择问卷,B面为半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选择问卷根据小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一般原因和表现列为四个维度: 自我意识、家庭情况、学校生活、情绪状态。每个维度由3—4道题组成,共13道题,主要询问小学生某些方面的感受。半开放式问卷主要询问小学生近期有无开心的事、烦恼的事、想做的事、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帮
期刊
问:为什么要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答: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 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本着让踏人青春期的学生们能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中,既能以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又能因理性智慧而过上幸福美满的个人生活,我校开始探索怎样用“爱情系列教育”来帮助初中生安全度过青春期。    应对措施的出台:解续  上海当今的初中学生    我们好像是生活在一个圆点上,四面八方都是路,周围都是强刺激,环境迫使我们早熟,然而,却又没有人来给茫然四顾的我们指路……  现在的学生,生存环境迥异于
期刊
记:郭教授您好,您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我们知道您身为博士生导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您能否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谈您的想法?  郭:我认为,党和国家发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近年来,广大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途径、方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我认为,有一点应当引起广大中小学的重视,即学
期刊
中学生上网行为的心理诠释与矫正策略  吴 锋  [编者按)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到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从经济、政治到文化,从工作、学习到娱乐,都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变革。网络对人类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青少年身上。早在2000年底,国内互联网用户已达2250万人,其中至少有80%是青少年用户,在中学校园,上网已成为中学生最流行的课外活动之一。那么,网络究竟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什么?青少年为何如此痴迷于网
期刊
第四讲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本身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源,不管采用何种教育途径和方法,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所有学校应遵循的一点,就是要创设一个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使中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具有安全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