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智力理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解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决定教学的成效。文章作者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并基于该理论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成功智力理论 教学反思
  
  一、透视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决定教学的成效。反思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曲解。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1]但现实是,中学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确保优质生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力不足。中考《历史与社会》开卷考试后,人们对其在教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会妨碍学生升学,也不会影响学校声誉,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违背教育规律,加剧社会课的教学难度,使学校教育偏离正常轨道,所带来危害是严重的。
  (二)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不足。
  《历史与社会》包含了中国和世界几千年的历史,囊括了无数历史事件。传统的教材内容和考试方法,使教师禁锢于填鸭式教学,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恶性循环中,没能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只是不断地重复别人的观点。《历史与社会》涵盖了大量人文地理知识,而自然地理部分的天文、气象、水文和生态等部分教学难点被忽略了。但现实情况是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天灾人祸持续不断,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已成为全球问题。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教材在知识结构、内容安排上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略显不足。
  (三)教师教学缺动力。
  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育思想。由于《历史与社会》是开卷考试,有些教师萌生失落感,工作积极性下降,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而本来就对该学科学习期望不高的学生,更加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生源良莠不齐,而一些教师无视学生间的差距,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后无教学反思。最后,由于社会课综合性提高,把握教材困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多数被动接受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的深度只限于教师划定的圈子,不愿也不敢多作思考,导致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落实不到位,妨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观的单一性,将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作为智力的有机构成,并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都可以成功。斯腾伯格认为具有成功智力者有以下20个特征:能自我激励;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知道什么时候应坚持;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能将思想转变为行动;以产品成果为导向;完成任务并能坚持到底;都是带头者;不怕失败的风险;从不拖延;接受合理的批评和指责;拒绝自哀自怜;具有独立性;寻求克服个人困难的办法;能集中精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既不会对自己要求过高,又不会对自己要求过低;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既能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森林;具有合理组织的自信及完成其目标的信念;能均衡地进行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思维。人的智力与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息息相关,成功是智力的本质要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是衡量智力活动的标准。[2]这一精神与新课改精神不约而同。新课标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回归生活世界”,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国教育界已充分肯定了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并把它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直面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新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协调、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性智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帮助形成好的问题,实践性智力将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发展成功智力,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吃透教材,补充生活化的本土内容。
  教师要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补充生活化的本土内容,使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吃透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处理好知识点的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要注重人类可持续发展,适时补充与生活相关的自然地理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如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森林保护;土壤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热带风暴、寒潮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象的产生和防御等内容。
  (三)创设问题教育情境。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教师应该摒除为学生想好问题的习惯,秉持自我发现问题原则,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生成性问题更能暴露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历史与社会教学带来教育契机;同时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鲜明地体现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目标要求,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全面正确的评价体系。
  斯腾伯格所说的成功智力是在生活中达到成功所必需的一组能力的整合。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通过平衡使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成功。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无止境的;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相应的,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而应建立全面正确的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获得为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出贯穿于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种理念,以帮助同行跳出教师灌输、学生接受、以解题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 新课标 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改革涉及的话题较多,我对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谈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引起专家和同仁的关注,共同研讨教学方法
摘 要: 本文认为,思想品德学科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只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教学效果就会有所提高。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问题式教学法 应用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点多,品德意识疑问重重,抽象理论又多,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既枯燥难懂又复杂难考的一门学科,多数学生对此课没兴趣。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够缓解这一窘况,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问题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要注意什么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联合检测USP22和BMI-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RT-PCR检测8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USP22及BMI-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
在福建漳州参加“从卡塞尔走来——漳州国际公共艺术展”的开幕式,新建的碧湖生态公园里放置的新奇当代艺术作品接受市民的围观和评论,偶然听到两个当地人岔开话题,说起了房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学原则,是在新形势下,为实现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而产生的。它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在每节课发掘学生的“快乐点”、“兴奋点”,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唤取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乐在其中”,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愉快教育”对于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