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考试模式的不断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也需要相应地作出调整和创新,以期与新时期课程改革和考试模式改革相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1.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想对如何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创新作一初步探讨。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一类以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现代科技为素材进行的命题,这些问题中往往创设了一些相对比较新颖的情境,比较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了生产生活的实际情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上的重大发明、科技成果等,我们称之为新情境问题。因此,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生活走入课堂
  生活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的物理现象,由于观念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意识,有的教师往往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流失了。让物理现象走入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将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在转化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地选择身边的事例,为绝大部分学生熟知,以期引起学生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中学物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如黑洞问题、蹦极跳、神州五号飞船有关问题、观日出、估算心脏功率、百货大楼中的电动扶梯等问题,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已经出现在高考题中,并对中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紧扣时代脉搏,与现代科技同步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的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200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中出现的霍耳效应,便是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发现,其实质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受洛仑兹力问题,用中学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解决。2000年秋季新教材中增添了大量高科技成果方面的阅读材料,为新情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命题背景,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有关的教学素材,编制这方面的习题。当然,这种取材可以是全景式的,以求全方位地反映出某一问题的背景,给学生形成完整的印象;也可以是“特写镜头”,汲取问题中精彩的片段,展现出最具典型性和最具启发性的部分。
  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创新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创造欲望被压抑,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新情境问题具有非常规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必然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因为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学生无法预先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问题解决模型,缺乏相关的解题经验,必须在原来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特别是新情境问题中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更是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便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1.开放性问题——发散求异
  在开放性问题中,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并非唯一的正确答案。解决开放性问题,学生必须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大量结论中获取正确或是可能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开拓创新,形成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2.探索性问题——设疑创新
  探索类问题要求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在探索性问题中,常常含有学生尚未学过的某些方面的知识。在物理规律还不明白的情况下,面对新信息问题也可能是没有答案的,只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地作出某些猜测和假设,或获得与之对应的处理方法,这将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问题的解决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伯琴 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掌然 张大松《思维训练》.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曹磊 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想读生字,才会想写生字,才会主动去写生字。怎样才能做到使孩
期刊
摘 要:创新教学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中学音乐课程的特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中学音乐创新教学实施作了初步探索和阐述。  关键词:中学音乐 创新教学 音乐教学    一、调整教学计划  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实践思考    一、以交流为平台,落实合作  交流是合作环节的核心之一,在课堂上交流
期刊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迅猛发展,又加上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于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正在实施的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高中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也于2007年在全国全面展开。我们桃源四中的课改系列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回顾走过来的那一路艰辛,笔者认为,高中的新课程改革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期刊
摘 要: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提高教学水平,转变已经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建立进行研究。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创设学习和实验情境,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分层教学,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媒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创新 探究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缺陷  1.传统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期刊
摘 要:历史课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死气沉沉。因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动力。  关键词:兴趣 角色扮演 多媒体 最佳状态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历史学科是“副科”,只要“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就能考高分,所以在历史课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死气沉沉。因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动力。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在日常教学中,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念、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
期刊
摘 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普
期刊
摘 要:每当要学生写作文时,常看到他们个个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所掌握的材料太少。没有素材,再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出文章来,而材料的取得,主要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和阅读各种书刊杂志。  关键词:阅读方法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南宋诗人陆游给他的爱子传授作诗的诀窍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功夫在诗外”同样适合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每当要学生写作
期刊
如今,语文教学都比较注重对语句的积累,可对于积累的运用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好像注重积累、引导积累是老师的事,可怎么运用却是学生自己的事,那要根据各人的情况而定。其实不然,对于积累的运用,老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老师的,要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用兴趣。  一、在阅读时就要为运用打基础  有的人认为,对于需要积累的东西,不要问学生是否理解,只要记住就行,长大就会明白了。其实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