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变革的要求,改革语文教学死扣书本知识,忽视搜集资料、丰富课堂教学的弊端,大胆尝试和创新,充分体现出“重知识、重积累、重能力”的语文学习规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为此在“教育不发达地区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中,笔者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先进教育、教改思想淡薄。但在新一轮课改的冲击下,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加强备课的“质”和“量”,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让学生循序渐进,明确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外资料又丰富于课堂。在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中,95%的学生愿意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资料,觉得十分有必要,5%的学生通过上网搜集到有关资料,90%的学生是利用阅读课外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获取相关知识,只有5%的学生对所需资料无处可查。教师在教学中带好头,搜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资料,与学生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主动的求知意识。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多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来源广。最常用的是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也有利用网络、多媒体、广播电视获取资料;从民间生活中搜集;从平时学习的知识储备库中获取;从其它学科中搜集。另外还有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资料等,也都是搜集资料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查阅资料时能明确查找的方面,学会浏览,把需要的资料找出来,有的还摘抄、复印或剪贴。搜集资料的途径多,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使学生在养成搜集资料习惯的同时,也提高了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内容广,达到育人的目的
1.人物类。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为理解内容打下基础。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通过讲述他们真挚友谊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后二句中体现的“情深意长”。展示其它类型的的送别诗,品味到人间最美的是真情。《三克镭》一课,搜集居里夫人和镭的资料。了解到居里夫人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科学家,1889年同她的丈夫共同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1910年又提炼了金属镭,曾两次获诺贝尔奖,镭可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关于她的《修改证书的故事》、《居里夫人传》中的“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好而动听的乐章”的哲理性名言,都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向命运挑战》一课,了解霍金及同类的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顽强拼搏、创造价值的残疾人。了解鲁迅、冰心、宋庆龄、安徒生、托尔斯泰等闻名于世的伟人,这样完成认识人的过程,又恰恰能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真我”来,主要体现为四关注:关注“人性”、关注“人情”、关注“人品”、关注“人格”。了解人、学人、做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名言警句类。新编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大部分是一些有特点的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警句等。学习中除了课本中提供的而外,学生大量搜集相类似的,摘抄归类、理解背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话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要使自己的意思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丰富的语言材料靠的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的积累。积累不光是字词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优秀文化的积累。如读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就容易知道不贪图荣华富贵,而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3.相关知识类。学习《赵州桥》一课,有关石拱桥的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小伙伴们看;《长城》一文学生找地图,数了长城经历了我国的哪些省市,了解到中国文物专家罗哲文对“长”的起点又有了新的界定。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看到的两大建筑:荷兰的围海大堤和中国的万里长城。从而对长城的“长”有了一定印象;《向往奥运》一课,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收集太阳、地球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不但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受到更多的启发,加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以及审美、爱美的教育。
四、搜集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取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深深体会到现有的课堂教学已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阅读时为了加深理解,须要搜集资料;写文章、进行口语交际以至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须要搜集有关的资料。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具有一定质疑探究、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学以致用、适应社会变革等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写作水平及自身的综合语文素质,真正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在长期的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时间、环境、经济条件的制约,查找资料有困难;有的学生会搜集信息,但没有一定的辨别整合、梳理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搜集的资料囫囵吞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的学生唯命是从,没有主动钻研、探究问题,搜集信息;有的学生不注意积累搜集的资料,上一课丢一课。有时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语文活动较少,有时作业布置不当,局限学生搜集资料的时间,有时疏忽积累,流于形式。有的家长观念淡薄,对孩子的支持也不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研读新课程标准,多阅读教育信息,加强业务自修,提高教课艺术。逐步改变学习中个别不良现象,积极帮助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我相信,在不发达地区的明天,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学生开辟高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使阅读方式由过去的线性向非线性的网络化方式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决定搜集内容,根据自己的认识建构知识框架,使学习活动真正实现自动化、个性化,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师生的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先进教育、教改思想淡薄。但在新一轮课改的冲击下,作为一名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加强备课的“质”和“量”,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让学生循序渐进,明确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外资料又丰富于课堂。在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中,95%的学生愿意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资料,觉得十分有必要,5%的学生通过上网搜集到有关资料,90%的学生是利用阅读课外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获取相关知识,只有5%的学生对所需资料无处可查。教师在教学中带好头,搜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资料,与学生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主动的求知意识。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多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来源广。最常用的是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也有利用网络、多媒体、广播电视获取资料;从民间生活中搜集;从平时学习的知识储备库中获取;从其它学科中搜集。另外还有调查采访、进行实验、观看音像资料等,也都是搜集资料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查阅资料时能明确查找的方面,学会浏览,把需要的资料找出来,有的还摘抄、复印或剪贴。搜集资料的途径多,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使学生在养成搜集资料习惯的同时,也提高了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内容广,达到育人的目的
1.人物类。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为理解内容打下基础。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通过讲述他们真挚友谊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后二句中体现的“情深意长”。展示其它类型的的送别诗,品味到人间最美的是真情。《三克镭》一课,搜集居里夫人和镭的资料。了解到居里夫人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科学家,1889年同她的丈夫共同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1910年又提炼了金属镭,曾两次获诺贝尔奖,镭可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关于她的《修改证书的故事》、《居里夫人传》中的“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好而动听的乐章”的哲理性名言,都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向命运挑战》一课,了解霍金及同类的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顽强拼搏、创造价值的残疾人。了解鲁迅、冰心、宋庆龄、安徒生、托尔斯泰等闻名于世的伟人,这样完成认识人的过程,又恰恰能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真我”来,主要体现为四关注:关注“人性”、关注“人情”、关注“人品”、关注“人格”。了解人、学人、做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名言警句类。新编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大部分是一些有特点的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警句等。学习中除了课本中提供的而外,学生大量搜集相类似的,摘抄归类、理解背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话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要使自己的意思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丰富的语言材料靠的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的积累。积累不光是字词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优秀文化的积累。如读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就容易知道不贪图荣华富贵,而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3.相关知识类。学习《赵州桥》一课,有关石拱桥的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小伙伴们看;《长城》一文学生找地图,数了长城经历了我国的哪些省市,了解到中国文物专家罗哲文对“长”的起点又有了新的界定。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看到的两大建筑:荷兰的围海大堤和中国的万里长城。从而对长城的“长”有了一定印象;《向往奥运》一课,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收集太阳、地球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不但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受到更多的启发,加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以及审美、爱美的教育。
四、搜集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取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深深体会到现有的课堂教学已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阅读时为了加深理解,须要搜集资料;写文章、进行口语交际以至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须要搜集有关的资料。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具有一定质疑探究、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学以致用、适应社会变革等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写作水平及自身的综合语文素质,真正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在长期的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时间、环境、经济条件的制约,查找资料有困难;有的学生会搜集信息,但没有一定的辨别整合、梳理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搜集的资料囫囵吞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的学生唯命是从,没有主动钻研、探究问题,搜集信息;有的学生不注意积累搜集的资料,上一课丢一课。有时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语文活动较少,有时作业布置不当,局限学生搜集资料的时间,有时疏忽积累,流于形式。有的家长观念淡薄,对孩子的支持也不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研读新课程标准,多阅读教育信息,加强业务自修,提高教课艺术。逐步改变学习中个别不良现象,积极帮助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我相信,在不发达地区的明天,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学生开辟高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使阅读方式由过去的线性向非线性的网络化方式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决定搜集内容,根据自己的认识建构知识框架,使学习活动真正实现自动化、个性化,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师生的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