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信仰之中的帝国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引过诺斯的一句话:“不发展出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在这方面西班牙倒是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范例。”我想套用诺斯的这句话说,当一个国家的信仰达到狂热的地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在这方面西班牙同样是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范例。
  西班牙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在与穆斯林长达数世纪的斗争中形成的。公元711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半岛的基督教力量被迫退到北部边缘地区,并开始了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光复运动。对基督教来说,光复运动不仅仅意味着领土的光复,更意味着基督教世界的光复。在长期的光复运动中,对天主教的虔诚信仰是激励西班牙人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强大精神支柱。
  1492年,伊比利亚半岛最后一个摩尔人王国格拉纳达宣布投降,穆斯林在西欧的统治宣告结束。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胜利,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因此被教皇加上了“天主教国王”的桂冠。在胜利的钟声中,西班牙对于天主教的信仰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狂热。天主教成为西班牙至高无上的信仰。保卫天主教的正统地位,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为上帝进行不妥协的圣战,成为西班牙统治者神圣的使命和义务。
  当我们今天回顾西班牙的国家发展历程时,我们会清楚地看出,天主教的信仰是理解西班牙历史的不可或缺的主线。是天主教成就了西班牙民族主义的内涵,是天主教使西班牙成长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在海外探险的过程中,也正是天主教为西班牙人的远航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最终使西班牙因为地理大发现而成为揭开世界历史新一页的幸运儿。
  然而,物极必反。当宗教的信仰发展到狂热的地步的时候,西班牙在国家战略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巨大的失误。
  狂热的信仰导致西班牙国家战略出现的第一个失误,是在一个重商主义的时代采取了愚昧的反商主义措施。
  15世纪开始了欧洲的重商主义时代。然而为了信仰的纯洁,西班牙却采取了一系列迫害本国工商业者的措施。1478年,西班牙设立了欧洲最严厉的宗教裁判所,以极其残酷的手段开始对有异教嫌疑的人进行刑讯、判决和处罚。在当时的伊比利亚半岛,工商业者不是犹太人就是摩尔人,大批犹太人由此被迫携带着资本和货物离开了西班牙,巴塞罗那作为商业城市因此而被一度废弃。1492年,也就是在哥伦布航海的同一年,西班牙又下令直接驱逐不愿改宗的犹太人,20万犹太人因此流离失所。在此后的岁月里,西班牙的宗教政策越发变本加厉,甚至连已经改宗的摩尔人也不放过。1609年至1610年,大约50万有熟练技艺的从事工商业的摩里斯哥人(即被迫改信天主教的摩尔人)被驱逐出境。极端的宗教政策使西班牙大量的商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流失海外,西班牙的工商业因此也就陷入了无可挽回的衰败之中。
  狂热的信仰导致西班牙国家战略出现的第二个失误,是在一个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战略基本出发点的时代,却使西班牙陷入了消耗性的宗教战争之中。
  战略的制定是需要理性的,然而信仰的不妥协性却使西班牙国王往往将宗教的原则凌驾于理性的战略判断乃至于普通的常识之上,从而做出了一系列的非理性的决策。西班牙历代君主对外战略的制定,几乎都是从维护上帝的事业出发的。在他们看来,上帝的事业就是西班牙的事业。西班牙最著名的两个国王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都是狂热的天主教徒。腓力二世便曾说:“我宁愿丢掉我的所有邦国,并且如果我有一百次生命就会一百次献身,而不会容忍天主教会和上帝的事业受到丝毫的损害。”西班牙为此陷入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之中,西班牙的资源和财富以及西班牙人的鲜血被无谓地用于捍卫所谓天主教的纯洁上,西班牙却为之付出了帝国衰落的沉重代价。
  狂热的信仰导致西班牙国家战略出现的第三个失误,就是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代,却采取了蒙昧主义的文化政策。
  在西班牙,天主教是唯一的信仰,其他一切思想都是异端,都要被无情地铲除。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欧洲带来了思想的革命,然而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却将日心说列为绝对的异端邪说。为了保证信仰的纯洁,腓力二世曾经下令严禁西班牙教师和学生出国任教或学习。在西班牙,思想是由教会垄断的,图书的出版要先后经过六道审查程序,这就是伏尔泰所嘲笑的“思想海关”。西班牙由此陷入文化的自闭之中,而与欧洲的思想与科学革命无缘。宗教的狂热窒息的是西班牙民族的创造精神,最终使西班牙成为西欧思想、科学和文化最落后的地区,大仲马便曾揶揄说“欧罗巴之界,止于比利牛斯山”。而这最终制约了西班牙的国家发展,使西班牙由一度的世界中心,一步步滑落到了世界体系的边缘。
其他文献
史识  班固曾批评《史记》,指责司马迁的思想观点和儒家圣人及儒家经书中不太一样;班固在《汉书》中完全把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则囿于所在的时代。班固也曾嘲司马迁虽博物洽闻,却不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免于宫刑,只是不料班固自己后来也深陷大狱而死。所以南北朝史学家范晔叹其:双目明亮能分辨他人细细的毫毛,却看不见自己粗粗的睫毛。  司马迁著《史记》,首创纪传体这一史书体裁,班固继踵,著有《汉书》。《汉
期刊
中国古代只有书论和书法作品,没有“书法史”。  修史是政府的行为,官方的决策。时代不同了,现在不但各个艺术门类,各个行业,连企业单位都可以“修史”。近年来随着书法的推广,出现了十数种“书法史”,有按年代成卷,也有依正楷、行书、草书、隶书分类编史,更有按书法思想、艺术、风格区分,令人眼花缭乱。  但古代一直有书论和书谱。书谱与家谱、族谱有些相似。像孙过庭的《书谱》,论述书法的流变,就有史论的性质,如
期刊
硅谷背后,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  在硅谷生机勃勃的半个世纪历程中,可以说美国政府、联邦和州政府的作用几乎等于零。在硅谷各种热闹与传奇中,政府始终是缺席的隐形人。  但是,在硅谷的崛起中,政府的作用如何评价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是二战和冷战成就了硅谷。美国政府(包括军方)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重镇的主要资助者,也是硅谷半导体产业早期的主要大客户。在硅谷发展初期,军事订货起到关键性作用。著名军工巨头洛克希德
期刊
厚历史  普天下最幸福的女人是一位穆斯林妇女,她的名字叫蒙塔兹·马哈尔,她有一个最痴情的丈夫沙·贾汗,她还有一座世间最美丽的陵墓,叫泰姬·马哈尔(泰姬陵)。  这座最美的陵墓也代表了一个绝世情种的怀念,这几乎是只有在童话中才会出现的场面:痛苦的皇帝用天底下最美的艺术来悼念自己的妻子。但沙·贾汗的确做到了,为了建造泰姬陵,他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了许多的建筑师,他们共同把建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才造出了泰姬
期刊
简介  曹诚英是中国首位女遗传学家。1902年,她出生于“中国徽墨之乡”绩溪一个富裕的徽商人家,她是父亲曹看瑞(庸斋)70 岁时的“老来子”。她两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她很小即上私塾,自幼偏爱文学,尤爱诗词。曾与胡适有过短暂爱情,是胡适的三嫂(同父异母三哥之妻)的同父异母妹妹。胡适比她大11岁,也比她早离世11年,两人都在世71年。她的二哥曹诚克曾评价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德
期刊
今天,民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飞机的飞行速度更快,班次频繁,航线众多,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目的地。坐飞机出行变得十分普遍。但是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坐飞机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儿。  1919年8月25日,由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民用航线通航,所用的双翼飞机只能载四名乘客。从此,民航机场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中国的第一个机场南苑机场是由清政府在1910年8月修建的。192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条民
期刊
中国人考虑问题的方式是实用大于审美。《论语》里孔子所说的话,其实都是我们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时所面临的,甚至有些是关于吃喝拉撒的。但这并不是说儒学没有审美,只是它的审美往往同日常生活状态相关。  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传统加以改造,就可以解决现实问题;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把传统抛弃了,所以才出现诸多问题。您怎么看?  杨念群:现在提倡国学的人有一种热情,有一种浪漫的情绪,好像只要恢复了传统的东西,就解决一
期刊
◆ 时间:2013年12月14日  ◆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 人物:李肇星  “我是1959年8月30号从青岛的一个山村来到北京大学的。来到北大的第二天一早,我顾不上人生地不熟,花两毛钱坐车去了一趟天安门广场,第一次见到了天安门。1959年8月31号晚上看了一场电影《青春之歌》,然后就开始了北大的生活。”  12月14日,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携新书《说不尽的外交》做客腾讯书院,在北京大学英
期刊
门户式网站、个性化的博客等数字化生存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我们本以为“技止于此”了。但近年微博、微信等一浪高过一浪的变迁让我们见识了技术的“魔力”,相信不远的将来,穿戴式的通讯设备、联网式汽车等等,也将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缺乏定论,也不需要定论,因为技术还将给我们应接不睱的惊喜……只有很久以后的眼光、心智,才能给今天的我们背书或总结陈词,今天的我们只是未来眼里的材料。  但我们仍有
期刊
老爷车在中国  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为慈禧66岁生日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辆“图利亚”汽车。这辆“图利亚”汽车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理森利和法兰克兄弟俩设计并手工制作,对于慈禧乃至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前所未见。当慈禧得知这辆洋车不用马拉就能跑时,更加高兴,不仅赏赐了袁世凯,而且在这之后的几天内,乘车在故宫里到处游览。这辆车今天被保存在颐和园,是中国最古老的老爷车。  老爷车一般泛指二战前或更老的汽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