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下人家》教学的新理念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感受乡村生活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阅读促进习作水平的提升。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回忆或留心观察乡村生活,真实地走进“乡下人家”,并将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习作,再现“乡下人家”原貌
  依据课前习作,让学生围绕“我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乡下人家’的”进行谈话交流,展示所描绘的“乡下人家”,并谈谈对自己作品的感受。
  【评析:学生的描绘可能存在粗浅之处,仅仅是“乡下人家”的概貌,缺乏生机与活力。基于此,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我要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对比阅读.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
  1、刚才我们展示了自己所观察、描写的“乡下人家”。那么,作家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评析:在交流自己的习作之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阅读作家的作品,既激发了其阅读兴趣,又暗示学生去欣赏,促使学生潜意识地去比较,进而发现作者的成功之处,实现了习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
  2、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画面?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粗略地说一说。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读音了课文《乡下人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三、感情朗读,展现“乡下人家”画面
  (课文描绘了“瓜藤攀檐”等六幅画面,优美而恬静,构成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边试着想象画面。
  2、选择画面,感情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融入情感读给大家听,或是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画面。
  四、作业
  比较:自己的习作与课文《乡下人家》相比,有哪些不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优美恬静的《乡下人家》。你们欣赏到了怎样的画面?
  2、比较了课文与自己的习作,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对比研读,研究乡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学习,体会美。小组合作一起细细品读: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①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它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②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③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写法?找出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④比照自己的习作,看有没有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没有可以怎样修改?
  【评析:品味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感受农家生活之美,更在于学习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
  3、回顾画面,深入研究。①导语:课文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写意画卷。房前碧绿的藤蔓顺着棚架爬上屋檐,门前空地上鲜花依着时令开放,屋后嫩笋伴着春雨探出头来……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我们一起来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浏览课文,研究、思考:作者在选择和安排画面时有什么特色?
  (作者选择了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4、比照习作,学习写法。①要求学生比照自己的习作,分析是否选取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普通场面,真实、细腻地展现了乡村生活之美。②小结:作者善于选取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并采用了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来展现乡村生活的美。这些写法,我们可以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修改习作,重塑“乡下人家”的美
  1、再次默读课文,细细品昧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2、对照自己的习作,认真细致地修改(或重新写作),要求展现乡村(或自己的家乡)生活的美,抒发热爱之情。
  3、习作交流。
  【评析:课文毕竟只是一个例子,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最终落实到“写”,才是根本的任务。】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1、课外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思考: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综合性实践活动,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并把印象深刻的画面和感受写下来。
  总评:
  课前,教师不是从阅读教学开始,而是特意安排学生留心观察“乡下人家”,并以习作的方式加以呈现、交流,与文本、与作者深度会谈。课中的朗读、感悟,看似以阅读为中心,实则巧妙地凭借“阅读教学”这块他山之石来实施习作教学:或学习“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汲取“选取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美”的写法……这样一来,摒弃了阅读教学的“繁琐分析”,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例子效应,将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了“习作”这一目标。课后的拓展延伸,也有余音绕梁之妙。
  我想,构建以“写”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应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发展。
其他文献
科学无国界,是人们固有的观念。因而,教师从事自然科学的教学,许多人认为只要把科学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这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科学服务于人类,更要服务于祖国。如果一个学生缺少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要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是很艰难的。为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以之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从事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完成科学知识教学的同时,对中学生的
期刊
汉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甲骨文、象形字演变至今的方块字,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在茫茫的字海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单单小学语文六年制二册就要求:认识460个字,其中300个是要求学会的字,160个是要求认识的。识字量的提高,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试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方面对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作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思路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 心理素质 失衡和错位    心理教育是实践《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
期刊
毋庸置疑,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内,但课内不是教师“一统天下”,课内也不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语文教学要立足生活,立足实践,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封闭的学校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课堂;从枯燥的课堂学习走向生动的生活学习。  教师应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目前只在课堂和课本这个“狭的笼”中学语文的封闭局面,强化第
期刊
【片断一】  【在新课伊始,创设了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到葫芦兄弟的家去看一看:绿色的草地上,葫芦、花、树、小鸟等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蜻蜓、蝴蝶翅膀闪动,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继而引出葫芦、蝴蝶等对称图形。美的事物总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更浓厚。】  师: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真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  生:折一折。  师:
期刊
《解剖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知识容量大,涵盖面广,涉及的学科多。它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胚胎学等学科的内容。同时本学科内容繁杂,解剖部分直观性、实践性特别强,而生理部分的内容抽象难懂,不易记忆。学生们普遍反映《解剖生理学》是本专业最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进行了一点小小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1注重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人体是一个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开头的导入部分,虽然在一节课中所占时间较短,内容较少,但是其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精心选择导入的内容,科学选择导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所学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前后贯通;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 学习新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求知欲望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
期刊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好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坏的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因此,习惯是人生中的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会帮助我们轻松地获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用得不好,它会使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变得很费劲,甚至能毁掉我们的一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期刊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正发生着质的变化,教师试图寻求—种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更快乐,更有个性地学习。  翻开北师大版实验教材,我们会看到“主题单元”取代了以往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在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了生动的演绎。这种“主题单元”建构的教材其根本宗旨在于为孩子奠定厚实的人文根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在创新教育中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对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也要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其次还要体现时代特点,加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标中如何创新呢?  1更新观念,树立新课标教学理念  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