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走进灾区 见证中国力量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有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有地方党委的有力组织和开拓创新,没有战胜不了的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
  
  采访车行进在通往老北川的路上,我们的心也随着颠簸起起伏伏。路边崇山峻岭,云雾缭绕,偶见倒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和滚落的巨石,一派险象。进入老县城,断垣残壁,惨不忍睹。老天似乎懂得大家的心情,此时飘起了细雨。安魂曲中大家向罹难同胞献上鲜花、寄托哀思后,怀着沉重的心情默默离去。
  被摧毁的老北川只是灾区的一个缩影。“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西班牙国土;受灾人口3000多万,超过北欧五国总和;地震破坏程度为建国以来之最,重建规模与难度世所罕见。
  当时,世人不禁发问:这么严重的破坏,四川灾区什么时候才能恢复,10年?20年?
  然而,刚过两年,一份奇迹般的答案竟是那么让世人震惊。这力量来自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有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有地方党委的有力组织和开拓创新,没有战胜不了的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
  走进今日的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一座震后新修的大桥横跨在碧波粼粼的清漪江上。村子里,羌族汉子赵林家的门楣上挂起了“灶淋酒家”和“民俗旅游定点接待”的牌子,后院酿酒的大锅正欢快地沸腾着,醇厚的酒香沁人心脾。
  2008年岁末,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了赵林刚刚建好的新家,从堂屋、厨房到酿酒作坊,边走边看边问,详细了解赵林一家生产生活的情况,还品尝了一口农家自酿的苞谷酒。
  事隔两年,赵林说起总书记的来访还是激动不已。地震中,赵林的女儿不幸遇难,是总书记那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豪迈誓言,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08年6月5日,当灾区还是一片废墟时,胡锦涛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6月8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颁布。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深入灾区慰问、考察、调研。“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总体指导思想被反复强调和牢固确立。对口援建、资金支持、政策倾斜、项目支撑……一系列重大决策措施相继出台。
  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灾后重建战役在川、陕、甘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
  2008年的冬天,四川特别寒冷。灾后重建刚刚展开,全球性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四川“雪上加霜”,陷入了极端困难境地。以刘奇葆为班长的四川省委审时度势,作出了化危为机,崛起危难,在迎接灾后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双重考验中,实现“两个加快”的目标——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果断决策!
  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推出,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继取得——以住房建设为重点的八大民生工程凝聚起人心,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添着信心,资金难题逐步破解,产业建设稳步推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统筹城乡中促进科学发展……
  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变危难为机遇,化灾难为进步。在四川省委的带领下,四川的灾后恢复重建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实现了中央“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四川经济社会也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增长14.5%;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6.3%,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举全国之力对口援建”,空前的援建规模和成效,彰显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国家力量
  
  在新北川县城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立着230多台塔吊。3万多名施工人员、1000多辆工程机械正日夜不停地奋战。地震后,承担了援建北川任务的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援建北川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要人有人,举全省之力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一座现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向人们展露出她那亮丽的容颜。
  这仅是十八省(市)对口援建的一个场景。
  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成就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
  在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援建者中,有建设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八大主力”,有建设上海世博会的“王牌军”,有曾参加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特级建设企业……他们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无限深情,背负着神圣的国家使命,不畏艰难,忘我工作,战斗在灾区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福建援建彭州,不断拓展长期合作空间;湖南援建理县,优先恢复公共服务设施;吉林援建黑水,致力改变国家扶贫开发县的落后面貌;江西援建小金,建设好“江西第100个县”;江苏援建绵竹,加速推进工业化;重庆援建崇州,合力打造精品工程;黑龙江援建剑阁,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上海援建都江堰,注重突出“民生、公益、基础、功能”的思路;广东援建汶川,体现民生优先、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浙江援建青川,强化产业引进资金;山东援建北川,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北京援建什邡,用“奥运效率”提速援建项目;湖北援建汉源,坚持留下信得过的“湖北品牌”;辽宁援建安县,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被称为援建的“辽宁模式”……
  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动情地说:“对口援建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还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管理方式,促进了东西部经济大合作、文化大交流、理念大融合、民族大团结。”
  “牺牲享受,享受牺牲”;“别无选择,义不容辞”……援建者们用青春、热血,甚至以生命兑现这神圣的承诺。
  北川的百姓忘不了崔学选。这位山东汉子因为劳累过度诱发绝症,永远地离开了他热恋的故土和时刻牵挂着的北川。
  青川的百姓忘不了顾三明。来自浙江的他病倒在援建的战场上,而病愈后的第一句话是“灾区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把这种感恩之情化作援建的动力,努力为青川的灾后重建作贡献。”
  走一路,感动一路;走一路,感慨一路。在这里,矗立起的不仅仅是家园、学校和医院,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就如一位援建者所说:“在我眼里,每一幢新建筑,都是一面飘扬的国旗!”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谈到对口援建时深情地说:“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全国人民的汗水心血,浓浓骨肉情,深深同胞爱,四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灾区党员干部的牺牲与奋斗,擦亮了“共产党人”这个闪光的称号,激发出灾区人民巨大的奉献与创造精神
  
  走进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彭州市宝山村,当年过七旬、双目几乎失明却精神矍铄的老书记贾正方向我们走来时,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挺直了脊梁,因为他和他创造的奇迹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惨痛是宝山村的过往:遇难54人,倒塌房屋7078间,26家企业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8亿元,几乎所有的基业毁于一旦。
  骄傲是宝山村的现在:2009年,宝山村收入15亿多元,在全国名村300强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中,由震前的第39位跃升到第34位。
  “5·12”那天,贾正方正在城里开会。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他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逆着向山外逃难的人流,摸黑赶回村里。面对惊慌的群众,他镇定地说,“有我在,大家不要慌”。在贾正方的带领下,党员干部迅速集结,抢险救灾有序展开。2008年5月27日,夜色里的废墟上,宝山人庄严誓师:“面对宝山,面对困难,我宣誓,我将发扬艰苦奋斗的宝山精神,与宝山共生共患难,共同开拓美好未来。”这誓言至今还在人们耳边萦绕。
  这就是贾正方,一名老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的担当与奉献;这就是宝山村党委,一个基层党组织创造的奇迹之路。
  在灾区,有成千上万个“贾正方”这样的带头人,有成千上万个宝山村党委这样震不垮的战斗堡垒。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着灾区的人心,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唤起了灾区人民群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巨大热情。
  重建中的三江乡,当群众对灾后旅游发展前景不看好时,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带头建设“藏家乐”;而对群众抢着做的项目,党员干部却自觉回避,主动让利。在党员干部的“争”与“让”中,党组织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干群同心,三江景区实现了从2A到4A的飞跃。
  重建中的水磨镇,旧房拆迁工作一度阻力很大。老人村支部书记余平良的母亲死活不同意拆迁,他含泪强行背出了老人,带头拆了自家的房子。在余平良的带动下,群众很快理解并自发地加入到拆迁行动中。正是有了他们无私无畏的付出,才有了今天誉满天下的新水磨。
  重建的力量,来自人民;重建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走在灾区的路上,干群一心共同面对困难的场景,总是令人动容。他们的信心、激情和干劲,正是灾区重整山河巨大力量的深厚源泉。
其他文献
一面是投资增长、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带来的新的用地需求高峰,一面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艰巨任务;  一面是灾后重建任务完成时间的日益临近,一面是大量灾毁耕地的复垦、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还处在攻坚克难阶段;  2010的春天,对话宋光齐,感受国土资源人担当的这份责任和使命。    发展篇  有力有效地保障土地、矿产需求    《四川党的建设》:宋厅长,您好!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到巩固回升加快发
期刊
前不久,古城阆中曝出一则新闻:中医世家传人胡宗林在阆中核心景区仅用60万元就买下了1.5亩土地的使用权,而这块土地若用于商业拍卖,至少也要250万元以上。原来,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协议,胡宗林买下这块土地40年使用权后,必须致力于开发中医、药膳、客栈等系列服务,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否则将缴纳巨额违约金。“没有政府的扶持,我的特色旅游项目就办不成事;现在地已经解决了,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的店子就可以见到
期刊
2009年8月3日,是400万巴中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明确指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巴中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建成我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  “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声誉和名分问题,而是巴中发展环境实现根本性突破的标志
期刊
2009年12月31日,这是值得400万巴中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我宣布,乐坝—巴中铁路正式开通!”省委书记刘奇葆的话音刚落,汽笛一声长鸣,一列货运列车缓缓驶出新建成的巴中火车站。这一声汽笛长鸣,宣告革命老区巴中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而此前两个月,广元—巴中高速公路也形成了通车能力,联想到不久以后川东北区域交通枢纽在这里即将变成现实,人们的思绪不得不回到为了路曾经走过的艰辛历程。  半个世纪以
期刊
2009年12月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今后20到50年间,要把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于是,一幅“既拥有现代生活,又置身田园风光”的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画卷,梦境般呈现在人们眼前。于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原本虽不陌生、但却有些遥远的词汇,在一夜之间忽然成为民众公共话题,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一个共同的全球化视野下的梦想激动着。  
期刊
2009年12月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今后20到50年间,要把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于是,一幅“既拥有现代生活,又置身田园风光”的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画卷,梦境般呈现在人们眼前。于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原本虽不陌生、但却有些遥远的词汇,在一夜之间忽然成为民众公共话题,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一个共同的全球化视野下的梦想激动着。  
期刊
文建明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他扎根农村近30年,不仅凭借真心为民、锐意改革,捋清了“团团乱麻”,被称为“治乱书记”、“灭火队长”,还因其善于思考,长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秀才领导”。9月6日,四川省委授予文建明“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文建明曾说:干部服务群众,就好比对“对联”,群众提出的问题是“上联”,干部的真情服务就是“下联”。要说有什么高招
期刊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的重要时刻,7月,中央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9月,省委召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刘奇葆书记强调,10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创造了巨
期刊
2008年5月13日,中共四川省纪委发出《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接收,做到账务清楚明晰;严格规范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拨付,切实保证抗震救灾款物用于救人救命,用于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于灾区恢复重建。    2008年5月17日,省纪委召开
期刊
一座座美丽村镇、一张张灿烂笑脸、一个个鲜活场景、一组组难忘数据,展现的是“汶川速度”、四川奇迹,见证的是制度优势、国家力量,升华的是民族灵魂、时代精神。   ——题记    2010年初秋,站在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上,看着滔滔岷江奔流而下,我们的思绪随之飘得很远很远……  从2000年前蜀人与洪荒的搏斗,到“5·12”之后废墟上的重生,一幕幕场景浮现,令人感慨万千!  四川,有着奇迹般的历史——“千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