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评价唯心主义,之二
  
  唯心主义作为唯心主义,一般说来是反动阶级的世界观,是维护反动阶级利益的理论工具,是精致的宗教,是醉熏熏的哲学,“发疯的”哲学。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要求对唯心主义从本质上进行深入的彻底的批判。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对唯心主义不进行具体分析而一概否定。唯心主义的具体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有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的指针。根据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不妨把具有积极意义的唯心主义概括为三种情况。(一)聪明的唯心主义;(二)批判的唯心主义;(三)作为哲学发展前进运动中的一个环节的唯心主义。先谈前两种情况。
  
  (一)聪明的唯心主义
  
  列宁在对唯心主义作具体分析时,曾指出:“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唯物主义。聪明的唯心主义这个词可以用辩证唯心主义这个词来代替;愚蠢的这个词可以用形而上学的、不发展的、僵死的、粗糙的、不动的这些词来代替。”(《列宁全集》第38卷,第305页)在欧洲哲学史上,黑格尔哲学是这种唯心主义的典型。
  恩格斯在概括黑格尔哲学的特点时指出:“黑格尔哲学(我们这里只限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顶峰的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为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哲学所应该认识的真理,在黑格尔看来,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现在,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者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3页)那么,黑格尔这种包含着革命性的哲学思想,其实质是什么呢?我以为,可以称之为唯心的辩证法,也可以称之为辩证的唯心主义。因为黑格尔哲学是由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这两方面所融成的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体系,人们无法把它的革命性只归之于辩证法而撇开唯心主义的基础和实质;也无法把它的革命性只归之于唯心主义而阉割其灵魂辩证法。在黑格尔这里,具体的发挥革命作用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不是与唯心主义无关的抽象的辩证法;具体发挥作用的唯心主义是辩证的唯心主义,即列宁所谓的聪明的唯心主义,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唯心主义。把黑格尔哲学的积极作用仅仅归结为其辩证法,显然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其唯心主义割裂开来了。
  黑格尔哲学的最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无疑是辩证法,但是,不应忘记,这个成果就黑格尔来说,就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来说,它只能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在唯心主义的母胎内产生出来,而绝不能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否则人们就是要求只能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由黑格尔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去完成。因此,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意义,也就是唯心辩证法的积极意义或辩证唯心主义的积极意义,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以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皆是合理的”这个著名命题而论,这个命题所包含的必然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是它的革命性之所在,但是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命题是唯心主义的。所谓“必然”、“现实”,都是绝对理念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命题的革命意义是在唯心主义的基础和限度内展开的。理念的由必然到现实的运动的转化,导致现实世界和历史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这就是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的革命意义。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只有把它颠倒过来,才能在唯物的基础上引出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所发挥的真正革命的结论。当然,也可以反转来说,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因其是唯心的辩证法,只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总之,不论把这个命题称为唯心辩证法,或辩证唯心主义,其性质和作用是完全一致的。
  人们常常谈论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与方法的矛盾,认为黑格尔哲学的保守作用来源于“唯心主义”,革命作用来源于方法。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黑格尔哲学的确存在着这种矛盾。辩证法和唯心主义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但是,这种矛盾,在黑格尔自己是不存在的。因为他的体系与方法是完全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惟有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他的辩证法才能那样得心应手地展开,自由地发展;惟有辩证法,才帮助他把哲学、把唯心主义提高到一个充实的大放异彩的阶段。“唯心主义”与“方法”的矛盾是黑格尔自己所没有意识到的。就黑格尔哲学在当时起的现实作用来看,更不存在着唯心主义和方法的割裂、对立和矛盾。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和保守性是他的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既属于辩证法,又属于唯心主义,把它加以分割,把保守性归之于唯心主义,而把革命性归之于辩证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中国哲学史上,《易传》的唯心辩证法或辩证唯心主义,可以作为类似的例证。《易传》的哲学思想是处于上升时期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认为“形而上学”的“道”、“太极”这种精神性的实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是客观唯心主义。但“道”是运动的,是包含对立于自身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由矛盾对立产生的运动变化,导致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其根本规律是“变易”、“革命”、“日新”,新陈代谢。所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只有不断运动发展,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易传》的这种辩证唯心主义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长久地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唯心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提出、促进和发展辩证法,把辩证法作为自己的内容。这是唯心主义能起积极作用的一个原因,或内在的根据。
  
  (二)批判的唯心主义
  
  列宁指出:“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见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等人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等人的批判。”(《列宁全集》第38卷第313页。)唯心主义对唯心主义的基础的批判,不仅有利于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而且常常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推动哲学的发展,丰富哲学的内容,提高哲学思维的水平。
  在《小逻辑》等著作中,黑格尔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对康德的不可知论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对驳斥这一观点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已经由黑格尔说过了,凡是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所能说的,他都说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1页)康德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割裂本质与现象、主观与客观、认识能力与认识活动。黑格尔则在批判中提出和发展了关于本质与现象、主观与客观、认识能力与认识活动的辩证统一的思想,指出:“这些范畴,如统一性、因果等,虽说是思想本身的功能,但亦决不能因此便说只是我们的主观的,而不复是客观对象的性质。”(《小逻辑》134页)指出,康德的物自身“只是一个极端的抽象,完全空虚的东西,只可以认作超绝或否定了观念、感觉、思想经验的他界,……只是空虚的自我。”(《小逻辑》137页)指出“康德对于理性的矛盾缺乏更深刻的研究,……理性矛盾的真实的积极意义乃在于认识凡一切真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成分于其中。因此认识甚或把握一个对象,也就是要觉察到此对象为相反的成分之具体的统一。”(《小逻辑》143—144页)。如此等等。这些,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哲学发展史中是极有价值的成果。
  中国哲学史上李贽对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对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的改造、扬弃,不仅削弱了整个反动封建思想的统治,而且也有利于诱发唯物主义。例如李贽提出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人皆有私”的思想,就包含着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萌芽,因而有利于诱导、过渡到唯物主义。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从唯心主义方面对程、朱理学等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王心学的批判,也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
其他文献
最近看到李欣同志的一本杂文集:《老生常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一九六四年初版,“文化大革命”中曾被说成是《燕山夜话》式的大毒草,不久前又获再版。  这,本来事属平常,但平常中有点不平常。这不平常,首先表现在卷首陆定一同志写的再版序言中。  陆定一同志的序,于指出“这本书到现在还有它的生命力”外,用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谈到它的不足之处。第一,说它对“三面红旗”哪是对的,哪是错的,没有分析
期刊
抗战胜利时,我因上不起中学,失学在家。当时唯一的朋友就是《中学生》杂志。没有钱买,就站在书店里看。有一次我把自己的苦衷写出来,寄给《中学生》主编叶圣陶。没料到几天后就接到他的回信,信中鼓励我好好自学。我叫“罗志抒”,大概“抒”字我写草了,他回信时写成“罗志野”。后来我参加了“读友会”,也投了稿,有不少青年写信给我。但是没有料到,参加“读友会”竟成为我在“文化革命”中的一大罪状,“志野”被认为是想“
期刊
十余年前,扬州广陵刻印社曾刻印过不少书籍,一本本字体优美、墨色均匀的线装古籍,深受专业研究工作者的欢迎。事隔十余年,在艰苦修复十年浩劫带来的严重创伤之时,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终于死而复苏,正在重新焕发青春。  广陵古籍刻印社原来设在扬州城外高寺,四周环水,环境幽雅。可是如今这儿已成了另一家工厂的厂址。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古籍被视为“四旧”,刻印古书自然也成为非法。通过四处询问,才在
期刊
去年夏天,我们到日本仙台访问,在“仙台市鲁迅显彰会”事务局长村上先生陪同下,特地拜谒了鲁迅纪念碑,那时的情景至今还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从一九○四年九月到一九○六年三月,鲁迅先生曾经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这是鲁迅战斗生涯中不寻常的一段历程,鲁迅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写的《藤野先生》中回顾与描写了这段生活。鲁迅用这篇文章,塑造了纪念中日人民友谊的丰碑。日本人民也没有忘记鲁迅,他们用各种方式来纪念
期刊
座谈薛暮桥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薛暮桥同志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是一本好书,也很受读者欢迎。出版这本书,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我们邀请了经济学界几位同志座谈这本书,下面是这次座谈会的发言记录选刊:    联系实际敢于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余学本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这本书的最大特色有两点。首先是勇于求实,讲究实际,探讨问题。党的三中全会提出八字方针以后,不管是
期刊
回忆一套标志中美文化交流的丛书    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金桥在太平洋上架起以后,在介绍和研究现代美国文学方面,已出现了冬尽春来,百花争艳的新气象。这自然而然地唤起了我在三十一年前经手出版的一套标志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文学丛书的回忆。这套书共十八种,二十卷,一九四九年一次出齐。出版时正值上海解放前夕;出书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这套在当时确实有些不合时宜的丛书,便默默无闻地被人们
期刊
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旧文四篇》一书,这是钱钟书先生从自己发表过的文章里,选了四篇,合成的一个集子。这个集子总共还不到一百页,可是,你读完之后,就会觉得它的分量是很重很重的,因为它蕴含着作者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和学术上的真知灼见。  第一篇《中国诗和中国画》,澄清了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即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过去盛行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旧诗和中国旧画有同样的风格,表现同样
期刊
粉碎“四人帮”以后,不论是理论界,还是文艺界,还是科学技术领域,争鸣的空气日渐浓厚,确实让人高兴。  但是,也许是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流毒还未清除,也许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子太深,总之人们还不习惯于民主生活,在争鸣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协调、不正常的东西。那就是名曰争鸣,实际上仍是一股风,一个调,甚至形成一面倒的“批判”。  批判本来也应是争鸣的一种形式,那就是批驳对方的论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期刊
读了上一期邬华翔同志的文章,深深感到现代迷信不破除,几乎无法前进。  邬文说,“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一点错误大肆渲染,妄图以此否定毛泽东同志毕生的功绩”;“针对这种倾向,李剑同志提出要大力歌颂毛主席,何罪之有!这怎么算是‘搞个人崇拜’、‘宣扬个人迷信’呢?”;“严秀同志为什么对歌颂毛主席如此反感呢?”看来,严秀同志大概是属于“别有用心的人”之群的了。  从严秀同志的《论“歌德派”》文中,不存
期刊
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是十九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著名的代表。他们的学说,总的说来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十分可贵的无数真理的天才预测,他们堪称为自己时代的“真正的文化英雄”(列宁)。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导师们尽管对他们的空想总是严格地批判,但始终对他们怀着极大的敬意,并且教育进步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要对这份历史遗产,对这些“文化英雄”们的著作“给以特别的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