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道VS人道:中国商业的王道与霸道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性”横行,只能导致商业社会的退化。对于人性之善的坚持,对于人性之恶的超越而非放纵,才能造就真正伟大的企业家。
  
  企业的狼性,其假设是:行业是静止的,你多我少,你死我活,是一种封闭的思想,最后,就以杀伤对方来获得自己的成长。
  
  近年来,一本叫做《狼图腾》的所谓奇书横空出世。
  一不小心,狼赫然成为中国人的图腾。
  其后,对于狼的造神运动风起云涌。《狼道》、《狼魂》、《酷狼》、《像狼一样思考》等纷纷出笼,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根据狼的攻击特性仿照总结出了《狼子兵法》,声称其思想性不亚于《孙子兵法》。
  狼图腾不仅在文化领域流行,在商业流域,也蔚然成风。最典型是一本叫做《企业的狼性》的书,对于企业如何学习狼进行了系统总结。总结出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还特别强调了中国企业要像狼一样富有进攻性。
  不少中国企业家也似乎对狼情有独钟。对“狼道”最推崇的,莫过于华为的任正非。任早年一直提倡“狼性文化”。华为“狼性文化”的核心,一是敏锐的嗅觉,善于寻找机会;二是好斗,具备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团队精神。这是写在明处的,还有写在暗处的,就是对于内部管理的强硬,任正非用军事化的铁腕手段来治理企业,管理员工。超强的劳动强度,严厉的管理制度,残酷无情的内部优胜劣汰等。据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对狼也非常推崇,联想总裁杨元庆则一直强调要“如狼似虎”。前不久,商界更有人牵强附会地搞了个什么“中国财经领袖八虎七狼六只鸟”。莫大的商业世界,到处群狼乱舞,惟独不见人影。
  与“狼道”相对应的,是“人道”。华人企业家施振荣就非常推崇“人道”,他认为人性本善,应该发掘人性之善。施振荣一直提倡对人的宽容和信任,容许人有犯错误的机会,最难得的是,施振荣能够让出舞台和权力,宁愿自己大权旁落,也要给予别人舞台,施振荣曾说,创业30年,他实际上是在经营人性。其结果,是宏基人才辈出,王中生王。宏基也成长为全球企业巨头。
  由“人性”到“狼性”,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
  据说,中国古代官员有两本必读书。一本是《论语》,讲的是王道。一本是《韩非子》,讲的是霸道。行王道者成大器,是大道;行霸道者不长久,是小道。同样,在商业领域,也存在一个“王道”与“霸道”的问题。
  “狼道”与“人道”,到底誰更代表现代商业社会的大道?
  
  同城相争VS同城相生
  
  前不久,格兰仕与美的就小家电收购一事大打口水战,引起一段同城恩怨。说起两家恩怨,可谓源远流长,当年格兰仕进军空调行业,并且宣布要做中国空调的制造大王,而空调恰恰是顺德空调行业老大美的的拳头产业;同样,美的小家电也进入了微波炉领域,并且做到了全国市场第二,紧跟在格兰仕之后,而微波炉也是格兰仕的核心产业。两家都把对方进入自己的核心产业领域看作是对自己的侵犯。于是,仇恨就此形成。其实,不光是格兰仕与美的之间互相视为仇敌,同在顺德的万家乐和万和之间亦常常兵戈相见。青岛的海尔和海信之间,合肥的美菱和荣事达之间,都发生过类似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恶性竞争。
  同城相争只是一个极端的表现,实际上,更多的现象是在同一样行业内,大家都杀气腾腾,有的不仅是要除掉主要竞争对手,还要消灭一切对手,一统天下。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价格大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家为了争霸而起。当年的长虹举起价格屠刀,大杀四方,随后创维、TCL、康佳等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一时间烽烟四起,最后,大家都无钱可赚,彩电行业成为夕阳行业。
  笔者至今还记得几年前在广东某知名企业从事销售工作时,在一次营销年会中,其口号是“美的美的,打倒格力”,全场一片疯狂,笔者当时觉得热血沸腾,今日回想起来,顿觉毛骨悚然。
  追溯“同城相争”的根源,正是中国企业中的狼性。狼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冷血、嗜杀,必欲致对手于死地而后快。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视竞争对手为敌人,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之势。其表现,就是所有的大家都不计代价,最后形成过度竞争,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企业的狼性,其假设是行业是静止的,你多我少,你死我活,是一种封闭的思想。最后,就以杀伤对方来获得自己的成长。但是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过度竞争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无法获得持续成长。在这种意义上讲,企业狼性中的嗜杀的基因,使之难能成大器。
  与“同城相争”现象相反的是,在某些地方,存在“同城相生”的现象。
  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都有麦当劳,它们是竞争关系,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时候肯德基发动个什么“战役”把麦当劳给消灭了。相反,它们在互相竞争中促进彼此的进步,同样共同培育了市场。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身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互相视对方为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两家企业却从来不搞恶性竞争,甚至连促销活动往往都有意错开。
  也许,我们能够从蒙牛的发展中参透商业的大道。短短6年,蒙牛就崛起为中国乳业的领袖性企业,获得中国成长最快企业的称号。1999年,当时的蒙牛还名不见经传,但是,蒙牛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拼命打压竞争对手,相反,蒙牛几乎投入血本,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了“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旗帜,在它的广告里面,有其重要对手伊利,还有众多其他竞争对手。这样做的结果是,内蒙古的乳业整体发展迅猛,建立了中国乳都的地位,而蒙牛也借乳都之势迅速崛起,乃至最后与伊利双雄并立。在蒙牛的崛起过程中,就是“同城相生”的典型范例。
  “同城相生”的本质,就是一种共存共赢。在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非零和博弈,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最后造就一个恢弘的产业。现代商业社会讲的是在竞争中合作,最后大家一起成长。
  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懂得共存共赢,这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大道。
  
  不择手段VS遵守规则
  
  企业狼性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原谅。狼为了抓到小羊,可以拼老命去追赶、杀戮,也可以欺骗讹诈。总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切为了兽性的需要,任何规则都可以践踏。
  企业狼性的危害之一,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践踏社会规则,以破坏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代价来获得暂时的发展。前不久,不论由于奶粉含碘引起的“雀巢事件”,还是由于牙膏含致癌物质而引发“高露洁事件”,乃至曾造成全社会性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企业被利益熏黑的狼心。由于企业牺牲自然和社会利益而导致的危害,在现实普遍存在。有多少无辜的冤魂死于假酒之下?有多少清澈的江河毁于化学污染的滚滚浊流之中?有多少高楼大厦流淌着被强制拆迁者的血泪?
  企业的狼性还会在商业社会内部形成一种类似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本来,最合理、最有利的做法是大家都遵守商业游戏规则,以达到双赢。但是,怕就怕我守规则,你却不守规则的现象发生。我辛苦排半天队,你倒好,一来就插队,还跑到我前面去了!我不是亏大了?于是,当一家企业不遵守商业规则的时候,在现实利害关系的权衡下,另外一家企业最后也会选择不遵守商业规则,否则它就得遭受损失。其结果,就是大家互相不讲究商业规则,你坑我,我骗你,最后是双输,使整个社会的商业交易成本大为提高。
  结果,企业在“囚徒困境”中愈陷愈深,越来越不讲规则,变本加厉地欺诈,导致整个商业社会出现信用危机。厂家说,你打款来,我立即发货;商家说,你发货来,我马上打款。谁也不敢相信谁,最后,整个商业社会走向无序和无道。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于社会和自然的忽视,对于商业规则的践踏等,企业的狼性,已经注定了其无法走远,商业只有为人们带来福祉,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制毒贩毒很赚钱吧?但是没有任何人会觉得它是个有前途的行业,因为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必定不能长久。
  在中国商业社会的初期,曾经有很多企业创造了“饿狼传说”。企业刚起步,生存都有问题,饿得嗷嗷叫。这个时候,不得不做些有违商业规则的事。坑蒙拐骗、官商勾结、商黑勾结、投机倒把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就连一些领袖级的知名企业家也不例外。东软的刘积仁承认自己曾经“骗过人”;希望集团的刘永好承认自己赚过昧心钱,至于偷税、做假账,则更多了,无非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饿狼”在生存的压力下,野性勃发,表现出强大的原始生命力。凭借这股野性,倒也杀出一条血路,道行高者,就此造就一段创业神话,成就“饿狼传说”。
  但是,当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当商业社会日益走向规范与有序时,企业的狼性,则会将其带入毁灭的深渊。陈久霖豪赌成性,善于投机,但是,他却投机到商业发达,法治完备的新加坡去了,结果就从英雄变为了罪人;20年前,牟其中空手套白狼成为商界领袖;20年后,再空手套白狼,那就成诈骗了,牟也从英雄变为阶下囚。
  刘积仁刚创业的时候骗过人,但是,当东软做大后,他还敢骗吗?他不敢了,因为他再骗,别人就不会相信他,他就无法做得更大,他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以前的商业行为模式,遵从新的商业社会的普遍规则。
  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家,只有从不讲规则,为了眼前利益牺牲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的“狼”,进化到讲究规则,给消费者带来福祉的“人”,才能成就大业。所谓要学习“狼性”,无论包上多么美丽的外衣,其本质不过是一团破絮。
  
  狼性之恶VS人性之善
  
  企业的“狼性”,无疑代表了一种性恶论。任正非一直是“狼性文化”的推崇者,也是实行者。华为的“狼性文化”,不仅是针对外部竞争,也是针对内部。华为的管理,以严厉著称。很多走进华为的人,刚开始都感觉像进了军营,纪律严明,而在任正非身上,有时候也表现了其冷酷无情的“狼性”一面。
  近几年来,不断有前华为员工与华为的纠纷,而在2003年,华为甚至将前两位前员工送进了监狱。理由是盗窃了华为核心技术机密。本来,这也属平常事。但是,一家企業,不停地受到前员工非议,恐自身也难辞其咎。这多少与华为的“狼性文化”有关。华为的风格,一向以严厉著称,同时,对于人的不信任,也在整个企业弥漫,任正非的独断和冷血,让很多人心生寒意。大批离开华为的人,对于华为有一种很奇特的评价,承认华为的优秀,同时,对于华为的“狼性”和冷血不以为然。
  高层之间的江湖恩怨也许太复杂。也许,对于华为的冷血,一般员工的感受最深。据说,有一位刚进华为的新人,在一个月之内,就他看到的华为现状,写了份一万字的建议书。谁知任正非看到后,挥笔批示“此人有病,建议送精神病院”。马上,这个新人被开掉。对于一个满腔热血的新人,纵有过错,也不至于如此无情。任正非一句话,就扼杀了一位年轻人的大好前途。犹如老狼吞噬小羊,冷酷无情。
  在华为,狼身上的冷酷无情,实际就是人性之恶。
  而企业的“人道”,则表现为一种人性之善。
  前段时间,看到关于施振荣谈被欺背叛的一篇文章。颇多感触。施振荣在宏基推行“人性本善”的观念,在问到30多年来,他是否从未遇到过不忠甚至背叛?施振荣说,遇人不淑在所难免,你的筹码就是万一遇人不淑的时候你受的伤害是你可以忍受的,因为你会相信人得到的利益更大。遇到背叛和欺骗,施振荣的做法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相反,他不断地相信人,因为他认为多数人值得相信,只有相信更多的人,才能抵消少数人背叛和欺骗的成本。
  反观国内很多企业,存在的恰恰是对人的普遍不信任,老板怕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对老板也有保留,基本是疑人不用,用人也疑。互相提防,内耗巨大。大家都做狼,以性恶来揣度别人。表现在管理上,就是过于刚性。员工一有什么错误,抓住不放。杨元庆说的对外要“如狼似虎”不幸被很多企业家搬到内部了,对员工、对于下属,如虎狼一般。
  国内企业家“狼性”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贪欲之恶。在企业初期,难以破钱财之贪,所以,很多合作人为了利益打得头破血流,很多老板总舍不得为职业经理人花钱,最后,企业如鸟兽散。过了钱财关,企业就发展起来了。牛根生的兄弟们都跟着他亏不了,所以,蒙牛也就迅速崛起。美的何享健的手下职业经理人也好,一起创业的元老也好,都发了财,于是,美的也成为企业巨头。但是,最难的,是过贪权关。这一关与人性联系更紧。贪权之恶,其普遍表现,就是怕能人,特别是怕不听话的能人,怕威望高功劳大的能人,怕什么?怕他们抢走了自己的光环,夺走了自己实现自我的舞台。于是,打压能人,剪除功臣,整肃不听话的人,便成为中国企业家们常作的恶。
  当黄宏生向陆强华挥舞屠刀的时候,当郑俊怀把如日中天的牛根生冷冻起来的时候,而当年柳传志这只老狼张开血盆大口,把比他小了整整一辈的叛逆能人孙宏斌一口吞下去时,我们不仅对这些偶像级的企业家的人性之恶扼腕叹息。
  黄宏生终于尝到自己的恶果,柳传志由于接班人难孚众望,不得不在花甲之年从幕后再次走到前台。不知道他是否曾经在脑海中设想过,假如当初克制自己一下,是否今日的孙宏斌也许是个不错的人选。国内企业家的天花板,在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对于人性之恶的屈服乃至纵容。
  宏基系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王中生王,很大程度就在于施振荣对于人性的超越。当年的李锟耀,性情躁烈,也属于不听话的能人,但是,施并没有因为要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压制,相反,他给了李锟耀足够的舞台,允许其犯错误,甚至放其在宏基单飞,成全英雄人物的鸿鹄之志。
  亚当在其经典之作《国富论》中,曾有段脍炙人口的话语:“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在他看来,人性之恶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是,同样是亚当,在其另一巨著《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人性之善也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尼采说,上帝死了!
  于是,希特勒断章取义地理解为:犹太人该死,到了我们日耳曼人主宰世界的时候了!他发动世界大战,把世界拖进黑暗的深渊。
  我们今天一样碰到相似的情况。亚当关于商业中的人性之善被人们有意无意中忽略了,于是,我们听到了,只有商业中的人性之恶。人们往往只知道用剑刃的锋芒,却不去握住另一端的剑柄。
  企业家的狼性之恶,使其无法突破自我。在某种意义上说,商业的进化,恰恰需要人性在善的方面的超越。对于人性之善的坚持,对于人性之恶的超越而非放纵,才能造就真正伟大的企业家。
  
  “企业狼性的危害之一,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践踏社会规则,以破坏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代价来获得暂时的发展。”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于社会和自然的忽视,对于商业规则的践踏等,企业的狼性,已经注定了其无法走远。商业只有为人们带来福祉,才能获得长久发展。
  
  国内企业家“狼性”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贪欲之恶。在企业初期,难以破钱财之贪,所以,很多合作人为了利益打得头破血流,很多老板总舍不得为职业经理人花钱,最后,企业如鸟兽散。
其他文献
9月末,正泰与施耐德耗时半年的专利侵权案在温州落槌。此案中,高达3.3亿元的巨额赔偿无疑最为引人注目,但这并不是正泰惟一的收获。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正泰集团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首次向跨国巨头正面还击便以胜利告终,这份信心的获得以及经验的积累,对正泰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    “小角色”引发的大战    在温州正泰集团与施耐德电气低压有限公司的这场“旷世纠纷”中,起到导火线作用的,是一项名为“高分
期刊
在格鲁夫70载人生岁月中,在事业甚至生命上曾遭遇过无数次的致命打击,但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恐惧感迫使他变得偏执,并不断胜出直至走向成功。    格鲁夫力促变革的发生,并在变革来临时,先让“混沌丛生”,然而再“掌控混乱”。    提起安迪·格鲁夫,企业界人士也许会马上想起“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名言,但对于普通人恐怕没有什么印象。无妨!只要打开你家电脑,那上面必然印有“intel”的小标志,而在你电
期刊
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胡子英雄黯然离职,他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却并没有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充满了不确定的垄断行业,吴鹰至少创造了一个“小灵通时代”,但这个时代似乎即将终结。      吴鹰与UT斯达康的崛起因为垄断行业的变局,同样他的衰落也将受制于中国电信市场各个寡头的博弈,各种势力间的妥协与平衡。    2007年10月中旬,UT斯达康终于公布了延期递交的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财务报表。报表显示,
期刊
全球著名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日对中国A股市场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对A股市场走势的分析也一度引发了投资者们的纷纷议论,已年满65岁的罗杰斯能否再做出精确的判断?更关键的是,市场还会不会对他“买账”?    环游世界的浪漫梦想和金融投资考察在罗杰斯这里实现了无缝链接,就像罗杰斯自己所说的:“赚钱和理想融合是最美妙的事情。”    吉姆·罗杰斯是一个讨中国人喜欢的洋老头儿。这不仅仅因为罗杰斯
期刊
“宽客”走入了金融市场,这些戴着厚厚镜片,有些书呆子气的博士们开始用自己建立的模型,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世界金融的发展。    每年夏季,原本应该是投资界人士休假的大好时光,但今年的情况发生了转变。次级债危机的发生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的波动,曾经价格不菲的次级衍生债券一瞬间变得一文不值,包括贝尔斯登在内的大批金融机构由此产生巨亏,市场的流动性短缺不但迫使各国央行大量注资,最后更是逼得美联储一次
期刊
“我欣然地发现当代世界对艺术的定义比过去要宽泛,任何有意思、有创见的想法或行为——其本身就能構成一次完整的艺术传达,而不再需要依附于音乐、文字、画布,或者建筑。”      没有所谓艺术,只有艺术家    据说艺术追求完美,要求人们利用自由实现所有人的美好生活,而当代艺术本身代表了人们最大限度的对当代生活的不满足。当人们遇到那些从未经验过的新事物时,他们往往搜索枯肠,想要给它找一个曾经的名目,当一
期刊
从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中国的物流企业便开始盘算起奥运物流这块大蛋糕,直至两年前奥运物流花落UPS,内资物流企业的奥运梦彻底被击碎。即便是当年有过一定奥运物流经验,且呼声颇高、踌躇满志的中外运,中远洋,最终也未能分食蛋糕的一隅。  在中国刮起“物流热”的今天,随着WTO的到来。即便已占领了中国物流市场80%的份额,有着丰富实战经验与实力的海外物流巨头不仅未有一丝懈怠,反而加快了速度:2006年发
期刊
商业革命席卷全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面鲜明旗帜,众多企业家们都将伟人毛泽东奉为“管理大师”,《毛泽东选集》也成为企业家们的管理圣经。  众多企业家们从毛泽东思想中获得了管理真经,也获得了企业运营的真谛;他们是“学毛标兵”,他们也捍卫了民族企业的光荣。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成为“学毛标兵”,他们都是毛主席的超级FANS,其中包括华为的任正非、娃哈哈的宗庆后、盛大的陈天桥和唐
期刊
一年一度,我们的话题又集中到这一小拨儿人身上来——富豪们,焦点则毫无例外,依旧是财富。  异常火爆的股票、房地产市场,一年之后,又让中国的大部分成功企业家的身价水涨船高,站在财富顶尖的40个人,拥有1200亿美元的账面数字,已经两倍于去年的380亿美元。  在福布斯亚洲2007中国富豪榜上,上榜的40人身价均超过10亿美元,而去年达到这一数字的只有15人。  现实里,关注首富及其财富数字,永远是人
期刊
事实上,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做出的选择是确实极富政治意味的,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环保危机,已成为今年以来多项全球会议的核心议题,而环保也正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致力推动的主题之一。身为美国前副总统的戈尔这次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显然也是在向美国政府施加某种“无形”的压力。      当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伦敦的家中被蜂拥而来的记者们告知,她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她掩饰不住地惊讶。惊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