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飘逸的联想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甚至是基础知识教学,都非常强调联想。作文中有了联想,内容才会更丰富,意境才会更深远,思想才会更深刻;阅读时有了联想,才能把握作品的形象,丰富作品的内涵,得到独特的审美感受;基础知识学习中有了联想,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可以说,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联想。另一方面,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才会更生动有趣,事半功倍。
  一、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我们知道,无论是由空间或时间上相近的事物引起仔细的接近联想,还是由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引起的类比联想,不论是由有对比关系的事物引起的对比联想,还是由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引起的因果联想,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事实,要求有广泛的知识面。知识面越宽,可引起联想的触发点就越多,联想才会纵横驰骋,神思飘逸。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可以两个方面进行:
  1.课文的背景介绍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成就,有关的轶事。这些介绍,在不冲淡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前预习,课堂引入,课余补充,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这些知识也许一朝一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使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作文中积累大量的内存,随时会因为接近、类似、对比、因果等关系而产生联想。
  2.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只读教材中有限的一些文章,势必会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教师应向各年段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书目,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广泛地涉猎包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做一个“杂家”,从这些读物中汲取营养。英雄人物的成长史,成功人士的生活道路,历史事件惊人的相似,政治动荡对文化、经济的影响,这些内容能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弥补教材的不足。学生的知识面越广,联想的事物就越多。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如源头活水。
  二、培养学生感受生活
  一个人的经历、情绪与他的联想很有关系。有着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联想会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人,由于阅历的增加,心境情绪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产生不同的联想。小学生的阅历相对比较浅,不能单靠自身的阅历去感同身受,但也一样可以提高联想里。这主要需要:
  1.在生活中仔细观察
  生活中有着人生百态,生活中的小事却往往耐人寻味。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喜怒哀乐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有意识地去观察人们待人处事时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更可以吧语文学习的内容联想结合起来,那时“哭天抢地”“欲哭无泪”“悲喜交加”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四字词成语,而是学生所看到的具体情景从演了。
  2.设身处地.多情善感
  不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的作品中,随着作品中的人物去喜去悲,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就无法把握作品中的形象,就更谈不上联想,引起共鸣了。只有让自己设身处地,动情地去看待文学作品的形象,才会体会到作品的种种意境,形成联想。如《桥》中老汉在指挥村民过桥时让儿子走最后,最后洪水把老汉和他儿子给冲走了,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三、学习中进行联想训练
  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去联想,往往不是因为没有可联想的事,而是由于不会联想。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1.寻找联想的触发点
  联想的最基本的因素就是相似性和相关性。抓住事物的特征,找出与其相似、相关的事物,这联想就产生了,这种特征找得越多,联想就会越丰富,运用比喻句可以有效地训练类比联想。《触摸春天》中写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她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来联想当时安静的心情。训练时可以此為例,要求学生想象当时安静内心的感受。另外,回溯往事,推断将来,找出事物今昔的不同点也可以说是联想的触发点;人物、事物的变化往往会使人浮想联翩,“变化”自然就容易成为引人联想的触发由眼前想到过去,由今天想到明天,作文中让学生运用这一思路,无疑是教给学生联想的又一方法。再者,由此及彼,环环相扣,或反面假设,也都是联想的具体方式。课堂上适当的引导发问,可以让学生明确联想的途径。
  2.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
  交流是获取信息的最好方法,也是训练学生联想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上课下的讨论、辩论是学生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在讨论过程中,由于要为自己的论点找依据,学生会自觉地调动大脑的内存进行类比、筛选,这种活动其实就是一种联想回忆。讨论中,学生往往会海阔天空,甚至有时会不着边际,但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增加了知识,培养了联想能力,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的奇异思想
  想象的天空是广阔无垠的。正因为如此,想象才具有无比的魅力。学生的想象往往带有他独特的主观感受,教师切不可武断地批评学生的想像。联想虽说是有联系的想,但他的思维跳跃也十分显著,其触发点有时较明显,有时却较隐晦,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压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语文学习才会变得更为轻松,更为有效。
其他文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 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下一代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的品质和能力。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融入社会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从幼儿时期开始,发展他们的社会性。  一、幼儿园混龄玩沙与社会性发展的优势价值  在我国,幼儿在幼儿园中一般按同龄编班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数学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以数学知识神奇的魅力,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思维情境,叩开孩子数学思维的心扉,展开孩子数学思维的翅膀, 让孩子学会有根据有
期刊
科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错误是学生学情的鲜活表现,也是教师因材施教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小学生总会犯些小错误、小粗心,老师应提供了一个由点带面的平台,给犯错的孩子创造一个错误照样能绽放“美丽”的机会。  一、展现教师宽容的魅力,让学生勇敢面对  1.心理宽容  小学生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做题时容易出现抄错数字、漏写数字等。对这样的错误,我先提醒她自己去
期刊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同样,我们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只要找准朗读的支点,就能撑起整篇文章。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充当一个范读的角色,在备课时就应该对朗读环节作好预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整编,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主旨,读出文章所蕴含的美感。  一、诗化文章内容,读出诗意之美  传统的朗读都是原文照读,学生们面对这种平平无奇的方式很容易会出现审美疲
期刊
教师的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实效的培训方式会让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人近两年尝试在自己的英语科组利用“轮流坐庄”制对教师进行的校本培训,发现效果不错,下面谈谈自己在开展 “轮流坐庄”制的校本培训的一些做法:  一、“轮流坐庄”校本培训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校每年英语老师的校本培训都是由我来负责的。以往我一般培训的方式都是由我来主讲,老师们只是
期刊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给我的印象总以为教师是一个轻松又没有压力的“工作”,每天混混日子别出差错,就可以相安无事地度过。什么是新教育?什么是生命叙事?对于一个刚刚步入工作没有几年的我来讲,我是迷茫的,是不知所措的。而我也带着这种想法混混沌沌走过了一年,这一年里却是无比惆怅,感觉不到一个教师的快乐:怎么这么没意思还这么累?学生怎么这么不听话?一个月下来嗓子基本不能说话,感觉太痛苦了!  至今还记得当时担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说得真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就要真正把教学的空间还给学生。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自由飞翔,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课改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的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实践,下面我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意识,营造魅力课堂的四个做法。  一、树立自信  我
期刊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它通行了三千多年,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每册中都精选了大量的优秀篇目,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发现有的学生翻到一篇文言文只习惯默看,更别说当堂把它背下来了。也许一句广告词,一首流行歌曲他们一下子轻轻松松就学会、记住了,可拿到一篇文言文往往就愁眉不展了。不求甚解,但求熟背
期刊
人类社会面临21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反映新知识、新科技的印刷物以空前未有的速率递增;因特网、信息技术更以目不暇接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新大纲”明确提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