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的陷阱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见》,不见,不见,不见什么,什么不见?这个小说的名称可谓取得机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刨根问底的阅读下去。但小说读到三分之二时,故事的高潮还未到来,读者的耐心要被耗盡了。故事乍一看平淡无奇且有些老套。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主人公杜雨洁应该算一个知性的女人。“父亲退休前,已经不在院长的位置上,但依然是威风八面,到处给人作讲座”,而母亲,“几十年大学的教学生涯,也让她觉出了人生尘埃落定的意味。”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杜雨洁养成了外温内秀的性格。虽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但高考不尽人意的落败。应聘了一家涉外酒店前台,虽然录取了,父母却认为不是正经工作而强烈反对。最后,还是依了父母,托熟人做了市图书馆的管理员。杜雨洁的性情是很委婉的,工作中也不温不火,算得上本分,甚至从过期刊物部这种清闲的地方,主动要求放弃轻松的工作,调到柜台“借还处”。要知道,长期以来“借还处”都是给职员轮班,或者磨练新人的地方,是偷不得懒的。还有,十年前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失败,使她成了网络上说的“剩女”,也使她的自尊心变得十分坚硬,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被剩下来。《不见》在故事的布局上,或者在题眼“不见”上下足了工夫。在写法上,杜雨洁和另一个主人公聂传庆的相识,实在没有什么亮点。那天杜雨洁去临近小区拜访了一个熟人,回家时正碰上自家小区的保安在粗暴地推搡一个人,本不多事的她鬼使神差地围观上去。“和保安争执的,是个中年男人。样貌原是本分的,但因为此时脸色通红,有些扭曲。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衬衫,在拉扯间,领口的扣子已经崩掉了。一个保安揪着他的領子,他用力要挣脱,肩膀便暴露出来,白惨惨的。他看见了杜雨洁,似乎突然觉得难堪,停止了动作,只是不间断的问,你们到底要干什么。”原来,聂传庆在小区张贴教授钢琴的小广告被保安抓获,发生争执。“聂老师,钢琴演奏级,七至十四岁,上门教学,风雨无阻。为您打造未来之星,超越郎朗,傲视云迪。”下面有电话号码。杜雨洁拨打了电话号码,从聂传庆腰间的电话铃声验证了他的身份,替他解了围。杜雨洁和聂传庆就这样认识了,并无意间互留了电话号码,为以后的故事打下了伏笔。故事循着老套的路子发展着。杜雨洁有个朋友,要给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找个钢琴老师,有钢琴二级的基础了,杜雨洁便介绍给了聂传庆;杜雨洁图书馆工作的公共性质,也使聂传庆有了以借书,还书的名义频繁接触杜雨洁的机会;由于两个人的年龄,阅历的原因,他们的交往不温不火,欲断还连。为什么和聂传庆联系,交往,杜雨洁的回答是:“喜欢音乐的,不会是太坏的人。”他们开始约会。第一次,是聂传庆作为答谢的请客吃饭。为了赴聂传庆的约会,杜雨洁打开衣橱“却也瞥见镜子里的自己。齐膝的睡衣,领口上的一道线,曲曲折折的耷拉下来,有些丧气似的。她将衣橱里的衣服都翻找出来,摊在床上,翻来看去,又一件件的往身上比。终于一叠一堆的搁到一旁去,难免没有惆怅。倒不是因为挑不出,而是,稍入眼些的,背后都有一段回忆。这些回忆是她自己攒下的。就像手里的一件重磅真丝的衬衫,里面还镶着宽大的垫肩,是很陈旧了,也已不合时宜,但质地是好的。她便留下来,舍不得丢掉。”这真是杜雨洁生活现状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最后,还是妈妈预备和父亲结婚周年纪念穿的孔雀蓝的旗袍救了急。“她将旗袍捡起来,捧在手里,抚摸一下,织锦缎如同皮肤一般滑腻,一撒手,便如同在手指间流淌。她一只只地打开琵琶扣,很慢,如同仪式。然后慢慢地穿上。待整理好了,再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些吃惊。她与母亲的身材相仿,倒是她更丰腴些。这旗袍出自名家之手,是懂得扬长避短的,便为她遮蔽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有了玲珑之感,看得她竟有些恍惚。她将手放在自己胸前,禁不住托了一下。有些心悸,额头上竟出了一层薄汗。她呆呆的坐在床上,一刹那便站起来,怕旗袍起了褶皱。她知道自己,不是将它当衣服看待。无知无觉间,这已然是她的画皮。”这段描写再清楚不过的说出了杜雨洁的尴尬处境。生活的列车太拥挤了,无暇顾及到每一位乘客。他们的约会,由于年龄和阅历的缘故,已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热烈,试想,十八岁的恋爱和四十几岁的恋爱怎么能比!所以,他们的约会似乎不那么理直气壮,彼此之间又有些心照不宣、难堪的共识。一起去看音乐会,像是为看音乐会而看音乐会,没有应该有的别的什么。一起上孩子们的钢琴辅导课,好像例行公事,不过只有这时,聂传庆才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扫懦懦弱弱的娘态,成了英雄,成了君王。他用跨了十二度的大手富有激情的弹奏,铿锵的音乐声中,他弹奏的忘我,他像是忘了在教学,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流淌中。他的学生惊诧地看着他,惊异于这个人为什么突然会变得不可一世,独断专行,目光中透着凶狠。其实一秒钟前,他还以谦恭的口吻教着音符,教着指法。直到音乐像潮水击打心扉,像巨浪汹涌澎湃,心跳在最后一个音符上像受到意外的击打而骤停,而后又慢慢地在寂静中复苏。不自信的,讨好的微笑又回到他的脸上。他们一起骑自行车,颠簸时杜雨洁紧紧地搂住聂传庆的腰;他们一起吃火锅,夹菜,递菜时不小心啤酒洒在杜雨洁身上,情急中聂传庆抓起大把的餐巾纸用力敷在杜雨洁胸前;街道的拐角处,出现了一个叫“如归”的小旅馆,门面整洁,气氛温馨,两个人突然都感到闷热,都想洗个澡。犹豫,紧张,突然相互捉紧手走了进去。门关上的一刹那,里外两个世界。赤裸裸地拥抱,抚摸,纠缠,在陌生的身体上寻找熟悉的部位;聂传庆并不像平时那样木讷,而是一个情场老手,熟悉攻城略地的套路,带着一点儿狠劲儿,轻车熟路地实施进入。整个屋里充满情欲的气味,不洁净但沁人肺腑。说不出口但很受用。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聂传庆选择了在必胜客将他的儿子介绍给杜雨洁,这很有算计。轻松,喧闹,避免尴尬,冷场。饭后聂传庆仔细观察着孩子与杜雨洁的关系,适时地提出“你愿意和这孩子一起过吗?”一切都指向了婚姻,太老套了!杜雨洁都准备安排聂传庆与母亲见面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真是阴差阳错!在一个刚刚开业的超市里,陪同母亲逛街的杜雨洁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人群中聂传庆拎着一只购物篮,走到女性用品专柜,从货架上抽出一包女用卫生巾,放进了购物篮。这个发现将故事导向了高潮。接下来的跟踪很艰难,因为杜雨洁实在不擅长这种行当。五天以后,五天以后,高潮来了。杜雨洁跟踪进入了聂传庆的家,并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即便在如鲠在喉的怀疑中杜雨洁也没有逃脱人性的羁绊。在跟踪进入聂传庆低矮,阴暗,潮湿,破烂的家中的最后一刻,杜雨洁在聂传庆的压迫下,半推半就的与他疯狂的做爱。深夜,杜雨洁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聂传庆不在屋里。她循着声音,发现了隐藏在衣橱后的暗洞,发现了报纸,广播,网络已喧嚣了十几天的失踪的副市长的女儿。突然回来的聂传庆,面对愤怒,惊恐的杜雨洁,只轻轻,淡淡地说:“谁让她爸爸抢别人的女人。”就在杜雨洁拼全力要搭救被绑架的女孩时,却被女孩用双手间的手铐链紧紧地箍住了。聂传庆乘机从容不迫地用注射器将某种液体注入杜雨洁体内。小说到此戛然而止。   《不见》有着一个突厄而诡异的结局和煞尾,作者试图通过一种常态的男女生活故事的叙述,来掩盖或者强化对另一种非常态的人格心理的刻画,从而揭示人性隐匿的邪恶与黑暗。
  大龄剩女杜雨洁與落魄男人聂传庆邂逅相遇,像那些都市爱情剧一样,小说一点一点地写两个人之间的交往,所有细节描写,都脱不出生活给定的逻辑。杜雨洁怎样由于同情走近聂传庆,聂传庆怎样为了感谢而属意杜雨洁,受爱情伤害的女人,与一个中年“暖男”之间的关系渐行渐深,其间女人犹疑和矜持下的欲退还进、欲拒还就,男人主动中的执着坚持和故意作态,在日常经验的层面上皆表现得细致而生动。作者甚至将人物的行为和行动安置在图书馆和钢琴室这样的场景中,用书籍和音乐,为这种世俗中的“爱情”增添一层雅致与浪漫,以适合都市生活口味,并使这个“爱情”故事表面上更加好看。但是,我们怎么能够确信这一切就是事实?我们眼之所见是不是某种幻觉与欺骗?事实上,《不见》的真正意图,恰恰在于制造一种假象,来诱惑和考验我们的理性。当我们眼看杜雨洁走向爱情,并可能通过爱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由此修复生活缺陷的时候;同时当我们相信杜雨洁在找到她的生命和情感的正确方向时,我们便随之隐隐感到了一种危险与不安。聂传庆在“必胜客”轻松地问,“你呢,愿意和这个孩子一起过吗”,给我们的感觉,仿佛有一个巨大阴谋沉重地压过来。所以,杜雨洁与聂传庆两个月前的相遇,就成为一个仿佛无意却注定生成的陷阱,它在不知不觉中步步张开,慢慢将杜雨洁吞入。读者一定已经注意到,杜雨洁约会后,爱欲的温馨尚在涟漪,那个有关本城失踪案的消息又随之而至,这在杜雨洁的感知中绝非稍瞬即逝的插曲,而是可怕的暗扣与引线,“不见”的陷阱,早已在她的前面设下埋伏。
  也可以说,故事讲的正是杜玉洁的“不见”。因为聂传庆其实就是一个假象,一个为安慰都市女性及其爱情梦想而生成的闪影和假象。假象下温情、正派而又文雅的聂传庆后面,是另一个冷酷、邪恶而凶狠的真实的聂传庆。后者之“不见”,不单单是他的隐身法,而是我们的眼睛总被自以为是的庸常生活和情感所遮蔽,杜雨洁正是我们这些人的不幸化身。作者在故事中卖了一个破绽(也许是聂传庆自己卖了个破绽):聂传庆在超市买了一卷女用卫生巾,于是在那个对杜雨洁生命转折至关重要的雨夜,真实的聂传庆便暴露在他自己精心筹划的黑洞中。真相即已露明,一个由爱而造就仇恨和邪恶的黑暗故事,在谜底一样的绑架案揭晓中同时得以完成。小说基本上没写聂传庆的前妻,但我们却深深地知道她是一个美人。“她意外的是这孩子的长相甜美”实际是在暗自赞叹孩子的母亲。“女人生着洁净的额头,和孩子一样长相甜美,似曾相识。”这些只是作为插曲,影射了聂传庆绑架市长女儿的缘故。小说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聂传庆靠什么力量将他的复仇对象,那个在阴暗的洞穴中两个月的无辜女孩变成了他的同谋,以至用牺牲杜雨洁作为献祭?难道《水边的阿狄丽娜》也具有我们看不见的魔力?或许是斯得哥尔摩综合症在作祟?
  “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復杂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是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短篇小说最有效的艺术手法是虚化,是由实化虚,虚中生有。《不见》的长处,正是通过制造假相,在见与不见之间进行由实化虚的艺术转换,成功拓展小说的空间,从而显示了作者想象力的超凡脱俗。否则,《不见》只不过是一个平庸老套的都市爱情故事,哪怕再细致逼真,再好看引人,也会了无新意。《不见》的确令我们耳目一新。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有高层推动、融资渠道、国外经验借鉴的动力基础,同时也存在观念落后、制度缺失、各方利益博弈、社会组织不成熟的阻力障碍。构建制度路径,加强动力,减少阻力则十分关键。其路径选择有构建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体系、良好的法律环境、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培育成熟的社会组织。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动力;阻力  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政府减少对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在公共服务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普遍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也有所受益,使得语文教学方向更加科学,手段更加合理化。在新课改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创新也要依据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不能脱离实质。而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改变评价方向,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评价课堂效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评价因素等。结合新时期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每次细细品味这句话,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历,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感悟。  一.小学体育课是必修课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的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
期刊
人生中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大学里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走向社会要选择做怎样的一个人,生活中要选择过什么样的日子,工作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我就这样无怨无悔地选择做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老师。  人民教师是多么神圣的一个称谓,它被人类称为灵魂的工程师,被大家比喻成春蚕,无私的奉献,被众人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通过这几年做老师的经验,我深刻的知道怎样做一名问
期刊
摘 要:初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这是与这个学科的特征相合的,也是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相符合的。在地理学习中,所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诸如人口、环境、资源以及地貌、土壤、风土人情,不一而足,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地理;初中  要想在新的教育需求下教好初中地理,不仅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丰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调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学正处于模式转变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本文从现阶段初中英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介绍了应对措施,以全面提升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措施;问题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逐步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
期刊
摘 要: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优化了语言学习环境,增大了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授课的得力助手,同时,对多媒体的应用也要科学可行,不仅要注意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还要量身定做,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使用不同的多媒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制作切实有效的课件。另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今天的组
期刊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与核心,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设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教师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
期刊
摘要:山西不仅是中华戏曲的摇篮,而且是民间舞蹈的海洋。左权小花戏是山西民间戏曲的一朵奇葩。“一小、二花、三有戏”,这是左权人民对小花戏艺术特征所作的形象概括:“小”是指演员数量少、表演时间短、演出场地小,“花”是指衣着花、扇法花、舞步花、曲调花,“戏”是指每个节目都有故事、情节、人物;也就是“有歌听、有舞跳、有戏看”。小花戏产生于太行山巅的左权县。飞舞多变的扇花,轻盈活泼的舞步,舒展秀美的舞姿,再
期刊
台湾有一种句式,如“我有去过”(内地:“我去过”),“我有讲”(内地:“我讲过”),近年,内地已有人模仿这种句式造句,有演艺明星,也有文化名人,有人对这种模仿甚至在公开场合对这种语言冷嘲热讽,有著名的说书人、央视的名主持等等,认为这是将错就错、学舌丢人,“有”字纯属多余。这种句式中的“有”字真的用的不妥吗?这种句式是平白无故的吗?  可是,古籍中不乏这样的句式,如《诗经·鄘风》:“女子有行,远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