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傳统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评分及评语,所以学生作文兴趣不浓。文章介绍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改,师生合作批改,教师面批面改,以及利用媒介,激趣促改几种形式优势互补,从而引导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高中学生 作文评改 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特别强调:“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目标对7—9年级学生作文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即主动地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去,在作文的评改中与老师、同学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改作文”。因此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过程中去,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评改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去,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分及评语。
怎样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从而激发活力,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途径一:“互阅互评”,共促共进。
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人手一册。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评改作文。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步骤是:(1)“字”的批改。(2)“词”的批改。(3)反复读作文,找出作文中不通顺的句子,能修改通顺的尽量修改通顺。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修改。画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写得好。(4)分析作文内容是否具体(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类型和要求进行具体指导)。(5)有中心。是否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是否使人一看即明白是为什么而写的。(6)作文的结构是否的条理,是否按作文训练的要求,按某一顺序写的。(7)是否有重点。(8)作文是否展开了合理而丰富的想象。(9)总结。这篇作文哪些方面写得好,哪些方面还不行,哪些方面还做得很差,是否有创意。最后还可鼓励学生写评语,评分。以上这些“互阅式”评改作文的步骤和指导方法,要根据学生所在年级(即具备的能力)和作文训练的类型、要求有尺度地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途径二:“合作评改”,锤炼全体。
对于修改作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但告以趋向,当从某方面着想,意在启发,而非限制……意义不为增损,谬误促之自省,则于学生之推理及行文必多裨益。”[1]这段话指明了在“改”上应更多地提建设性的意见,而“改”主要是师生对样本提出修改建议后自行修改。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2]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在师生合作批改中,这“频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建议,再到学生的自改来实现的。
合作小组按作文水平好、中、差学生组合,一般4—6人为一组。每次习作草稿完成后,由作文小组进行讨论评改。小组评改除了常规评改,如标点、错别字、病句、连贯性等外,还应进行重点评改,即是根据每次作文具体要求进行。新教材的一个优点是每次作文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如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的开头紧扣题意和内容。评改时针对该要求看是否达到,由于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对于学生来说,可操作性较强,如未到达,小组提出具体意见对照修改。
合作评改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使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特别是后进生提高明显。优等生在对别人的作文实施评价时完成自己作文的再审视,中等生应对照作文而能针对不足修改。在此基础上,注意交流的扩展延伸,使交流扩展到全班,我把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放在教室里,规定每次作文后,每生至少看3篇别的小组同学的作文,这样就避免了小组成员的局限性。
途径三:“面评面改”,拔高个体。
“从调查的结果看,教师面批是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评议方式,年级越高,认可率越高”。[3]通过面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方法、学习态度及作文相关情况,便于及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也可以因此沟通师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写好作文、改好作文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教师就某一篇作文与某一位学生一起,针对他的作文,作出分析。这就是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把作文中不足之处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方案。并且可就作文中的闪光点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现作文的可塑之处,启发学生做更好的修改。当面评改要做到平等地和学生进行讨论,切忌把“一言堂”和变当面评改为当面申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找毛病,自己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同一类型的作文,对几个学生一起分析,或指出其共同的问题,或对比分析,指出其相互借鉴之处,既可节省时间,又可兼顾到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面评面改的好处是:在评的同时,引导学生修改,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这对顺利完成习作训练要求,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长期坚持,学生很快就能摸到写作的门道。
途径四:“利用媒介”,激趣促改。
使用各种媒介(如电教仪器、报刊杂记、游戏、活动等),形成新颖、生动形象,易吸引学生,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效果明显。现举两例。
1.展示,集中评改。投影能有针对性地集中反映学生作文中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现场感和参与感,并能充分展现参与过程。如学生中对于引导的运用往往是忘记用或只用前引号而没有后引号,对于“的、地、得”的具体运用存在着乱用现象,通过投影,组织学生讨论修改,第二次作文时正确率就会大大上升。此法不仅对学生中存在的小问题适用,对于好的片段进行精细剖析,对于有问题、不符合作文要求的片段的讨论、评改也适用。
2.访谈式评改。这一方法缘于新闻中的访谈节目。7—9年级学生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基本能对作文做出综合性评价。如《记一个?摇?摇 ?摇?摇?摇的人》,一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全方位采访:如“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件事来写”,“文章的条理性是怎样体现的”等。作者通过采访明确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使修改有针对性,而对于记者及台下听众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处理好教师、习作、学生这三者的关系。在作文训练的评改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讲授之意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1.
[2]马笑霞.语文教育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293.
[3]张孔义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99.
关键词: 高中学生 作文评改 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特别强调:“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目标对7—9年级学生作文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即主动地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去,在作文的评改中与老师、同学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改作文”。因此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过程中去,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评改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去,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分及评语。
怎样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从而激发活力,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途径一:“互阅互评”,共促共进。
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人手一册。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评改作文。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步骤是:(1)“字”的批改。(2)“词”的批改。(3)反复读作文,找出作文中不通顺的句子,能修改通顺的尽量修改通顺。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修改。画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写得好。(4)分析作文内容是否具体(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类型和要求进行具体指导)。(5)有中心。是否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是否使人一看即明白是为什么而写的。(6)作文的结构是否的条理,是否按作文训练的要求,按某一顺序写的。(7)是否有重点。(8)作文是否展开了合理而丰富的想象。(9)总结。这篇作文哪些方面写得好,哪些方面还不行,哪些方面还做得很差,是否有创意。最后还可鼓励学生写评语,评分。以上这些“互阅式”评改作文的步骤和指导方法,要根据学生所在年级(即具备的能力)和作文训练的类型、要求有尺度地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途径二:“合作评改”,锤炼全体。
对于修改作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但告以趋向,当从某方面着想,意在启发,而非限制……意义不为增损,谬误促之自省,则于学生之推理及行文必多裨益。”[1]这段话指明了在“改”上应更多地提建设性的意见,而“改”主要是师生对样本提出修改建议后自行修改。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2]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在师生合作批改中,这“频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建议,再到学生的自改来实现的。
合作小组按作文水平好、中、差学生组合,一般4—6人为一组。每次习作草稿完成后,由作文小组进行讨论评改。小组评改除了常规评改,如标点、错别字、病句、连贯性等外,还应进行重点评改,即是根据每次作文具体要求进行。新教材的一个优点是每次作文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如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的开头紧扣题意和内容。评改时针对该要求看是否达到,由于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对于学生来说,可操作性较强,如未到达,小组提出具体意见对照修改。
合作评改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使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特别是后进生提高明显。优等生在对别人的作文实施评价时完成自己作文的再审视,中等生应对照作文而能针对不足修改。在此基础上,注意交流的扩展延伸,使交流扩展到全班,我把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放在教室里,规定每次作文后,每生至少看3篇别的小组同学的作文,这样就避免了小组成员的局限性。
途径三:“面评面改”,拔高个体。
“从调查的结果看,教师面批是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评议方式,年级越高,认可率越高”。[3]通过面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方法、学习态度及作文相关情况,便于及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也可以因此沟通师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写好作文、改好作文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教师就某一篇作文与某一位学生一起,针对他的作文,作出分析。这就是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把作文中不足之处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方案。并且可就作文中的闪光点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现作文的可塑之处,启发学生做更好的修改。当面评改要做到平等地和学生进行讨论,切忌把“一言堂”和变当面评改为当面申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找毛病,自己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同一类型的作文,对几个学生一起分析,或指出其共同的问题,或对比分析,指出其相互借鉴之处,既可节省时间,又可兼顾到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面评面改的好处是:在评的同时,引导学生修改,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这对顺利完成习作训练要求,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长期坚持,学生很快就能摸到写作的门道。
途径四:“利用媒介”,激趣促改。
使用各种媒介(如电教仪器、报刊杂记、游戏、活动等),形成新颖、生动形象,易吸引学生,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效果明显。现举两例。
1.展示,集中评改。投影能有针对性地集中反映学生作文中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现场感和参与感,并能充分展现参与过程。如学生中对于引导的运用往往是忘记用或只用前引号而没有后引号,对于“的、地、得”的具体运用存在着乱用现象,通过投影,组织学生讨论修改,第二次作文时正确率就会大大上升。此法不仅对学生中存在的小问题适用,对于好的片段进行精细剖析,对于有问题、不符合作文要求的片段的讨论、评改也适用。
2.访谈式评改。这一方法缘于新闻中的访谈节目。7—9年级学生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基本能对作文做出综合性评价。如《记一个?摇?摇 ?摇?摇?摇的人》,一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全方位采访:如“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件事来写”,“文章的条理性是怎样体现的”等。作者通过采访明确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使修改有针对性,而对于记者及台下听众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处理好教师、习作、学生这三者的关系。在作文训练的评改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讲授之意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1.
[2]马笑霞.语文教育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293.
[3]张孔义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