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意识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ixi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教学呼唤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本世纪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首当其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新的课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创新意识,实现真正的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实现教材内容的自由灵活,拓展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学习动因,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学的依托与凭借。教材中经典的名家名篇对弘扬民族传统、体现高雅文化品位、熏陶塑造完美人格具有很大功效,要高度重视,不可偏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材内容更应适应时代,贴近生活,拓展视野,讲求实用,更多的应是反映现代生活气息、体现应用性的文质兼美、增知益智的文选。所以,利用教师的优势,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补充一些新鲜的文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前很多地方每学年都要进行几次统考,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统考的名次排列同教师的评职评优、绩效工资挂钩。考试的内容以课本为主,以教参用书为主。因此,大部分教师不得不跟着教参走,按照教参的要求来授课,并以教参的答案作为标准。于是,教师的独特见解不见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千百个教师上课居然是同样的面孔。
  我与本校一些教师曾做过大胆的尝试,对于教材中一般化的文章或自己不擅长的文章略讲或不讲,而对自己比较熟悉的文章即兴发挥,并补充一些自己有研究的课外文章,教师上课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到“黄鹂”时,教师从“两个黄鹂鸣翠柳”“几处草莺争暖树”“上有黄鹂深树鸣”“千里莺啼绿映红”“草长莺飞二月天”“添得黄鹂四五声”,既扩大了课文的文化底蕴,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但是,这样融知识与审美于一炉的教学,却由于对统考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成绩不很理想。这时我们不得不去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统考适应性操练,师生都很疲惫,实在无奈。
  二、还给教师自由的教学空间,使教师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长期以来,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及评分细则,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从教学基本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几个大项再分几十个小项,以此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自从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以来,各校都把多媒体推到了教学最前沿,各类示范观摩课、优质评选课都必须有多媒体的痕迹,否则,课上得再好也会得低分,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栏的得分是极高的。我不知道这种不考虑教材、不考虑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的评价体系的依据是什么,但我总觉得,每次听一些示范观摩课、优质评选课,教师是在作秀,为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而上课。若不使用多媒体进入教学,听课教师就会拿起条条杠杠的评选标准,从课型、教学环节的安排、时间的把握,直到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3、学生朗读时间不少于10分钟、提问学生不少于班级1/3人次等硬性规定出发,把课说得一无是处。曾听过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大江保卫战》等几节课,未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也很显著。我认为,教师教学时尽情地发挥,方法尽可能灵活、自由为好。在教学实践中,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我常常先介绍《红楼梦》,从“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到“凡有华人聚居处,即有‘红学’研究会”,从曹雪芹的生平到《红楼梦》所涉及的社会学、风俗学、建筑学、酒文化、茶文化等,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然后再一起学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效果不错。我常常与学生一道论《三国》,评周瑜、诸葛亮的为人,析曹操、刘备之得失,再一起学《观沧海》《草船借箭》。我还常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读。全体读、分小组读、学生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进行朗读;高声读、低声读、默读。兴致高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一起背。教师完全把课堂给了学生,整个课堂将会和谐轻松,师生在语言的碰撞中一定会获得语文课的乐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由突出教师感兴趣的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受评课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备课认真,从导语、问题、环节直到启发方式,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成功,学生一定会学到知识,学得也会很轻松,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的备课、课堂其实是最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创新和学生的思维永远被固定,得不到发展。
  教师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未必感兴趣,教师自以为很成功的课,学生不一定就欢迎。要还给学生自由,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挑选,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的“送去主义”。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每个人都会有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创新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只有勇于实践,敢于打破旧框框、旧体制,才可能实现教学上的新发展、新飞跃。
  (责编 潘冰)
其他文献
在教育新政的背景下,省“五严”的出台,严格规范了各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时下,各学校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倾力于打造高效课堂。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对碳纳米管的储氢过程做了模拟,通过对锯齿管中大量氢气分子的研究,得到了氢在纳米管中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并做了初步分析.
采用酰基化的方法合成了5-乙炔基-4-甲基-2-硫甲基嘧啶,使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讨论和分析了反应的机制,改进了5-(1-氯乙烯)-4-甲基
对药用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黄酮类、皂甙类和生物碱类天然化合物提取分离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智能化数据库管理,并提出了方便多途径的查询检索手段.开发了基于WINDOW
利用辛几何的高频近似理论的新方法,求解电磁波在一电参数缓变的二维非均匀媒质中的传播与焦散问题.通过辛空间上的坐标变换,使电磁波传播中的焦散问题转化为非焦散的问题,并
本文提出了高温、高压LDMOS的等效电路,讨论了LDMOS泄漏电流及其本征参数在高温下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根据分析,漏pn结的反向泄漏电流决定了LDMOS的高温极限温度,导通电阻与温
随着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把创新渗透到语文课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对初中语文课中的创新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  “
酞酸酯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害.对北京市夏季大气中酞酸酯类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到酞酸酯类污染物共15种.其中一些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其主
陈齐鸣教授认为急性胰腺炎以湿热为因,瘀滞为果,治疗上以通为用,以通降为大法,降气通腑、清热化湿、逐瘀泄毒。内外兼施,综合施治,临床应用常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