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反馈及备考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高考结束后,及时在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就所教学科在学生中进行了随机性座谈,在此一并结合其他信息,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1.结构稳定,难度适中。 试题结构保持了以往的形式,略有变动,分一、二卷,共六大题,18小题,时间分值与以往一样,体现了语文试卷稳定的特点。每个大题设置及位置与每个小题的设置及分值都和以往一样,例如“名篇名句默写”,今年所考的《春望》(初中篇目)《离骚》《蜀道难》均在考纲所给定的64篇参考篇目范围内,也符合“诸子”“诗歌”“散文”“初中少量考,高中侧重考”的内容及数量原则。作文仍然采取了给材料作文,延续了材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保证了试题的稳定性,又体现了试题的延续性。难度上没有特别偏难的题,中等难度的题占大部分,有一定的考查度和区分度。
  2.稳中有变,考查全面。试卷的能力考查及考点的涉及体现了新课标考试大纲的精神,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又有细微的变化。
  (1)文言文用断句题代替了人物特点归纳题,背诵默写提供了一定背景,虽然考了《离骚》这样的篇目,但难度适中。(2)文本阅读题,小说阅读题由一贯的外国小说变成中国小说,人物传记和去年一样,内容是外国人物。(3)成语题由原来判断对错变成选词填空,形式依然是选择题,考的是三个易混成语,但难度降低了一点。16题是缺句填充,17题是图文题,延续了去年的试题样式。试题涉及的考点很多,很全面,涵盖了所学的绝大部分知识。
  二、试题分析
  1.论述类文章阅读选取了王晓旭的《美的奥秘》,同去年的《<老子>的年代》差不多,选文典雅,富有文化内涵。第1题的设问方式,从去年开始,由以往的“理解概念”变为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今年延续这一特点,问的是“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是”,难度有所提升,有一定的迷惑性,第2、第3题没什么变化。
  2.文言阅读依然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2年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2013年由《宋史》变为《明史》,选取了《明史》中的《马文升传》,今年选取的是《旧唐书·于休烈传》。试题设置略有变化,词语解释考查了“属文、践祚、励精、荡覆”, 去年考查的是“登、录、振、勒”,基本是课文和练习中常见的。性格判定题改为断句题,此题型以前在北京卷等试卷中出现多点。其他如内容概括分析、文言翻译等,和以往大同小异。
  3.诗歌鉴赏去年考查的是陆游的《鹊桥仙·华灯纵博》,第一问着重内容的理解及表达的情感,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今年选取了宋人无名氏的词《阮郎归》,是手法、情感题,这是诗歌鉴赏题中频率较高的2个考点,几乎年年出现。
  4.名句默写变化不大,所考篇目均未超出考纲要求的64篇,题干有提示成分。三道题分别是《离骚》《蜀道难》《春望》中的常见句子,难度同去年的《观刈麦》《阿房宫赋》《赤壁赋》相比,题目温和,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
  5.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稍有变化的是,小说为中国小说《古渡口》,分别从情节安排、形象分析等几个角度进行了考查,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科学巨人玻尔》,同去年的《“飞虎将军”陈纳德》相类似,分别考查了内容理解、归纳筛选、综合探究等能力,难度不大。
  6.语言运用题依然延续了2013年成语、语病、连贯、语句填空、图文几个基本题型,其中成语题略有变化,只考三个易混成语且为选择形式,难度适中,学生一般能找到答案。
  7.作文沿用了2013课标卷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依然采用了给材料作文形式。只要平时训练到位,学生认真学习,审题上不会有太大难度。一如往常,有点文以载道、宣传正能量的味道,让学生有话可说。
  三、学生反馈归纳
  1.试题难度方面。总体上感觉还比较顺手,没有特别难的题。古诗文及名句名篇相对容易一点,论述类文章阅读第三题有一定的模糊性,其他题型没有太大变化,作文审题难度适中,有话可说。
  2.对应知识点与复习方面。试卷中没有出现没见过的题型,在复习过程中都做过类似的题目,只要复习到位,一般可以考到理想的分数。复习过程中,知识点都学习过。
  3.对学过的、讲过的、练过的题型及经典习题,要复习到位,要掌握理解,才可以保证分数。本试卷中的很多题目,复习到位就很容易完成。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告诫人们,迈向21世纪,请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人的品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社会良知是靠人文教
期刊
对于高中学生的议论文的语言,有人认为改变有难度,提高更困难,脱胎换骨更是奢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时也觉得捉襟见肘,甚至难有作为。为了达到评讲的目的,很多教师都喜欢发一些例文给学生阅读,这其实就是提升学生议论文语言的重要途径——比较阅读。但仅如此,显得有些单一,未能领略这种做法的精髓,还未能将这种作文评讲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议论文教学中,进行多角度的比较阅读,是摆脱议论文语言教学无序状态的一个有
期刊
菲尔普斯,我想对你说  在教学工作中,我想像“飞鱼”一样,凤凰涅槃,活出真彩。  ——题记  Hi,菲鱼,退役的你,现在还好吗?  从悉尼到雅典,从北京到伦敦,一路走来,几多辛苦,几多快乐,几多挫折,几多辉煌。菲鱼,你真的很棒!  你独特的身体结构,让你如鱼般在水中穿梭,你长长的手臂,大大的手脚,使你像一艘快艇般,飞速前行!你就是飞鱼!  “游泳天才”是人们对你的称呼,可是谁能想到,这光环背后,有
期刊
在中国,高考历来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往往影响着全省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常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高考试题的洗礼和反思之后,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重底蕴,贵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导向,也引导一线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向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关注者、欣赏者的地位转变。  一、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们的反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他主学习”相对应的。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
期刊
一、一双发现的眼睛  人们总是为理科科学的感性之美所打动,总惊叹于化学周期表的精美绝伦,总惊叹于数学曲线的完美无比,总认为那是科学,那是光。但是提到语文这门学科,很多人认为,语文是花,是感性的代名词,其实,语文也有理性的美。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讲,任何语法意义都要有外在的语法形式,只是有的语法形式外在一些,有的语法形式内在一些。在梳理古代文言句式的时候,应该还给学生发现的机会。比如,“宾语前置句
期刊
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按照教科书来讲授知识,就是教师把别人抓的鱼蒸熟了再给学生吃;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梳理来领悟语言规律的知识,简单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究,那就是给学生鱼竿渔网,想吃鱼吗,自己去逮。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授人以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前者让学生掌握的是死的
期刊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工具,标志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抒发了法兰西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再现了课堂上人们虔心学习法文的场景,此时,文字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主要是通过汉字传承并展现于人们面前的。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举办了大型的“汉字听写大
期刊
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总会感叹:“写作文难,写作文难,提起写作文心里就烦。”其实这是一种畏难情绪在作怪,写作文真的那么难吗?事实并非如此。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么这粮从哪里获得?说起来也很简单,书中自有作文法,书中自有营养。教材中的文章,就像学生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引进到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教材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不但可以
期刊
周二语文课,讲读新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在初读课文时,提出要求: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要求有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C1有学生指出,“唯君图之”课本注释为希望您考虑这件事。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但学生认为这样解释有问题,烛之武向秦君分析了伐郑的后果,他认为“(伐郑)阙秦以利晋”,意思是说,攻打郑国只能损害秦国的利益,而壮大晋国的力量,所以“唯君图之”。那么“图”什么呢?很明显,烛之武是希望秦君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