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总会感叹:“写作文难,写作文难,提起写作文心里就烦。”其实这是一种畏难情绪在作怪,写作文真的那么难吗?事实并非如此。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么这粮从哪里获得?说起来也很简单,书中自有作文法,书中自有营养。教材中的文章,就像学生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引进到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教材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有了充足的素材,再加上一些联缀成文的功夫,何愁写不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自然界蕴涵着太多的人生哲理,寄寓着太多的人生真谛。自然界中的一泓清泉、一束鲜花、一抹晚霞,都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语文教材会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的天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画面,将会撩拨学生无限的遐想。这些,就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人是情感动物,亲情是人类至真、至美、至上的情感。真情的流露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是只有重大的事件才能表现真情,或许只是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却往往更能体现出亲情的温暖、伟大。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李密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贾平凹的“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啊”,等等,这一幕幕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人生百相,世道沧桑,历史上的各色人物更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有了素材还要会运用,“一则金素材,半部好作文”。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素材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如,《管仲列传》一文,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①千里马需要伯乐。管仲是千里马,鲍叔就是伯乐。如果没有鲍叔对管仲的充分了解和无私举荐,管仲纵有天大本领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②相信自己,风雨兼程,定能成功。管仲的成功之路坎坷泥泞,哪怕是沦为阶下囚,他也从未怀疑自己而放弃远大志向,终为齐相,成就功业,千古流芳。③宽容别人,成就自己。齐桓公宽容管仲,不计前嫌,在管仲的辅佐之下,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春秋霸业。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也可以多角度切入:①金子总会闪光的。烛之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迎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尽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的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冤屈和不满,但国难迎头,他不计个人恩仇,毅然出使秦国。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怨言,郑伯没有表现出点滴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教材中的一则好素材,会成为很多篇作文的写作素材。一材当然可以多用,但一定要有阐发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的不同的意义。运用材料,不应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的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学生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头脑中存储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此外,还可以整合教材中的多则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如,围绕“宽容”这一话题,可以对《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管仲列传》中的相关文字进行整合,进行论述:“如果烛之武不宽容郑伯的轻贤失察,怎会成就退敌保国的垂史功业;如果蔺相如不宽容廉颇的无礼羞辱,怎会流传将相和的千古美谈;如果唐太宗不宽容魏征的犯颜直谏,怎会创建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看这一段的例证丰富吧?这都是课本教材中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就会找到写作的“源泉”。还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自然地激发出来。这样,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食材”,有了“烹饪技巧”,何愁没有“美味大餐”?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对作文的感觉是“无东西可写,不会写”。要使学生乐于作文,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积累,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也就是说,不要让学生的写作兴趣“睡着”了!  一、培养兴趣:“我要写”,“我喜欢写”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
期刊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无材料可用的尴尬局面。议论文写作需要丰富翔实的论据,而丰富翔实的论据离不开积累。人们常说“厚积而薄发”,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但是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缺乏宽裕的时间和从容的心态来积累写作素材,因而常常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其实,学生在写作中真的没有可用的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对素材的发现和挖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解决议论文缺乏鲜活
期刊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告诫人们,迈向21世纪,请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人的品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社会良知是靠人文教
期刊
对于高中学生的议论文的语言,有人认为改变有难度,提高更困难,脱胎换骨更是奢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时也觉得捉襟见肘,甚至难有作为。为了达到评讲的目的,很多教师都喜欢发一些例文给学生阅读,这其实就是提升学生议论文语言的重要途径——比较阅读。但仅如此,显得有些单一,未能领略这种做法的精髓,还未能将这种作文评讲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议论文教学中,进行多角度的比较阅读,是摆脱议论文语言教学无序状态的一个有
期刊
菲尔普斯,我想对你说  在教学工作中,我想像“飞鱼”一样,凤凰涅槃,活出真彩。  ——题记  Hi,菲鱼,退役的你,现在还好吗?  从悉尼到雅典,从北京到伦敦,一路走来,几多辛苦,几多快乐,几多挫折,几多辉煌。菲鱼,你真的很棒!  你独特的身体结构,让你如鱼般在水中穿梭,你长长的手臂,大大的手脚,使你像一艘快艇般,飞速前行!你就是飞鱼!  “游泳天才”是人们对你的称呼,可是谁能想到,这光环背后,有
期刊
在中国,高考历来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往往影响着全省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常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高考试题的洗礼和反思之后,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重底蕴,贵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导向,也引导一线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向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关注者、欣赏者的地位转变。  一、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们的反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他主学习”相对应的。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
期刊
一、一双发现的眼睛  人们总是为理科科学的感性之美所打动,总惊叹于化学周期表的精美绝伦,总惊叹于数学曲线的完美无比,总认为那是科学,那是光。但是提到语文这门学科,很多人认为,语文是花,是感性的代名词,其实,语文也有理性的美。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讲,任何语法意义都要有外在的语法形式,只是有的语法形式外在一些,有的语法形式内在一些。在梳理古代文言句式的时候,应该还给学生发现的机会。比如,“宾语前置句
期刊
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按照教科书来讲授知识,就是教师把别人抓的鱼蒸熟了再给学生吃;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梳理来领悟语言规律的知识,简单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究,那就是给学生鱼竿渔网,想吃鱼吗,自己去逮。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授人以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前者让学生掌握的是死的
期刊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工具,标志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抒发了法兰西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再现了课堂上人们虔心学习法文的场景,此时,文字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主要是通过汉字传承并展现于人们面前的。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举办了大型的“汉字听写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