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文化场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新形势下,建设新型文化人才对于发挥基层文化场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才兴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神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文化人才 理论 实践 群众路线 在工作中学习 实习
1 新型文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1.1文化场馆新型文化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在文化市场逐渐做大做强的当下,文化产品的制作、加工和出售,形成了具有市场性质的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市场中,新型文化人才在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传统的市场竞争不同,文化产业的竞争,更注重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中最重要的一环则是文化产品创作主体—文化人才。
文化场馆尤其是县域级的文化场馆建设中,尤其需要注意培养符合文化市场要求的新型文化人才。作为基层文化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的创作人员,必须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知识。这些素质是工作人员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第二,应该熟悉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创作指导。如果,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不善于从互联网上搜集学习资料,那么他就无法了解目前研究的动态、前沿往往会失去研究、创作的最新方向,而在做无用功。第三,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能从多个视角去观照研究、创作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目前文化场馆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的素质。第四,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他们往往具有比较专业深刻的理论知识,但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育的培养,往往只是理论上的解释而非现实中的操作。第五,应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喜欢钻研的学习习惯。文化场馆中的文化人才,很大程度上是在工作中的培养。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在自己日常工作中,往往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1.2市场对新型文化人才的要求
首先,市场主导下的调节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发进行的资源配置。文化场馆中进行文化创作的很大程度上也要受到市场的调节。这种调节主要表现在受众的需求催生、引导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产生。因此,作为文化场馆的新型文化人才,必须了解目前受众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倾向和审美需求,他们的创作应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的,沿着这一目的而进行文艺作品的生产和制作。作为新型文化人才,必须有对市场的敏感和受众审美倾向的把握。其次,市场还要求文化场馆的新型文化人才必须具有经营意识。现行的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下,完全依靠政府拨款支持的文化项目已经越来越少,这是市场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2 文化场馆如何培养新型文化人才
2.1积极引进人才,寻求稳定的人才来源
人才培养在文化场馆软实力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积极引进人才,建立稳定的人才来源呢?作为地方文化场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第一,适当提高高端人才的待遇,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高端人才,文化场馆可以采用特殊的薪酬制度,加强与驻地高校、知名高校的联系,争取得到文化方面研究的专家的智力支持。第二,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项目的合作。长年接收对口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实习,对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可以考虑录用。第三,建立固定的形成制度的学习制度。每年,场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规定时间的培训,经过培训,工作人员要接受结业考试。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可流于形式,而是要接触到当下的学术前沿。这要求工作人员接受培训的规格,以及授课者需要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2.2文化场馆人才培养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文化场馆新型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长时间研究地方史志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有效地把握当地的风俗和历史典故。因此,他们熟悉当地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的掌故,他们的学术构成和知识结构与当地的精神营养具有天然的亲近感。
作为新入职的文化场馆工作人员,要多往下走走,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地点局限在办公室中。寻求找寻地方文化的遗存、按照历史的档案去寻找当地文化的精神血脉。文化场馆新型文化人才,首先必须建立在对当地历史文化脉络的敬畏和喜爱。这是文化人才本地化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文化人才对文化工作热爱程度的标志之一。
2.3树立经营意识,拥有文化产业的格局意识
在文化市场中,必须要树立经营意识,要把单一的文化产品做成文化产业。以市场的需求为参照,在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往往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导向。
只有建立这样一支人才队伍,文化场馆才能以更有活力的姿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求是》2010年第12期
[2]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5月26日
(作者单位:辽宁省四平市铁东区文化馆)
【关键词】文化人才 理论 实践 群众路线 在工作中学习 实习
1 新型文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1.1文化场馆新型文化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在文化市场逐渐做大做强的当下,文化产品的制作、加工和出售,形成了具有市场性质的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市场中,新型文化人才在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传统的市场竞争不同,文化产业的竞争,更注重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中最重要的一环则是文化产品创作主体—文化人才。
文化场馆尤其是县域级的文化场馆建设中,尤其需要注意培养符合文化市场要求的新型文化人才。作为基层文化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的创作人员,必须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知识。这些素质是工作人员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第二,应该熟悉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创作指导。如果,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不善于从互联网上搜集学习资料,那么他就无法了解目前研究的动态、前沿往往会失去研究、创作的最新方向,而在做无用功。第三,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能从多个视角去观照研究、创作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目前文化场馆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的素质。第四,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他们往往具有比较专业深刻的理论知识,但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育的培养,往往只是理论上的解释而非现实中的操作。第五,应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喜欢钻研的学习习惯。文化场馆中的文化人才,很大程度上是在工作中的培养。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在自己日常工作中,往往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1.2市场对新型文化人才的要求
首先,市场主导下的调节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发进行的资源配置。文化场馆中进行文化创作的很大程度上也要受到市场的调节。这种调节主要表现在受众的需求催生、引导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产生。因此,作为文化场馆的新型文化人才,必须了解目前受众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倾向和审美需求,他们的创作应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的,沿着这一目的而进行文艺作品的生产和制作。作为新型文化人才,必须有对市场的敏感和受众审美倾向的把握。其次,市场还要求文化场馆的新型文化人才必须具有经营意识。现行的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下,完全依靠政府拨款支持的文化项目已经越来越少,这是市场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2 文化场馆如何培养新型文化人才
2.1积极引进人才,寻求稳定的人才来源
人才培养在文化场馆软实力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积极引进人才,建立稳定的人才来源呢?作为地方文化场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第一,适当提高高端人才的待遇,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高端人才,文化场馆可以采用特殊的薪酬制度,加强与驻地高校、知名高校的联系,争取得到文化方面研究的专家的智力支持。第二,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项目的合作。长年接收对口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实习,对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可以考虑录用。第三,建立固定的形成制度的学习制度。每年,场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规定时间的培训,经过培训,工作人员要接受结业考试。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可流于形式,而是要接触到当下的学术前沿。这要求工作人员接受培训的规格,以及授课者需要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2.2文化场馆人才培养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文化场馆新型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长时间研究地方史志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有效地把握当地的风俗和历史典故。因此,他们熟悉当地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的掌故,他们的学术构成和知识结构与当地的精神营养具有天然的亲近感。
作为新入职的文化场馆工作人员,要多往下走走,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地点局限在办公室中。寻求找寻地方文化的遗存、按照历史的档案去寻找当地文化的精神血脉。文化场馆新型文化人才,首先必须建立在对当地历史文化脉络的敬畏和喜爱。这是文化人才本地化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文化人才对文化工作热爱程度的标志之一。
2.3树立经营意识,拥有文化产业的格局意识
在文化市场中,必须要树立经营意识,要把单一的文化产品做成文化产业。以市场的需求为参照,在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往往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导向。
只有建立这样一支人才队伍,文化场馆才能以更有活力的姿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求是》2010年第12期
[2]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5月26日
(作者单位:辽宁省四平市铁东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