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投入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江苏省苏中地区扬州和泰州两市542份有效调查问卷,定性分析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投入意愿,同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个体和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男性、31~40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高中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在2~4万元和4~6万元区限、从业于服务业和试点村的农民,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相对较高。②家庭收入增长、参加培训、有人在外工作、参加合作组织、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对村干部的满意度等,这些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否愿意出钱、出力和为新技术支付一定费用有显著影响。因此,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培训新型农民、促进劳动力转移和搞好基层民主建设等,有利于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投入意愿;農民特征;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9;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407-05
  Study of Farmers' Investment Willingness and Impact Factors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Farmers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ZHANG Jinghua et al(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The farmers’ investment willnessness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as qualita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542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Yangzhou and Taizhou cities in the Suzhong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Logistic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on farmers’ investment willingn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The farmers who had the age of 31-40, 40-50 years old, high school education, 20-40 and 40-60 thousands of household income, work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pilot villages, had high investment willingness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② The factors, which were growth of household income, training, someone work outsid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life satisfac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village cadres, significantly effected on the investment willingness on money, labor, as well as new technology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ways to develop production,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train new farmers, promote the movement of labor force and improv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etc., will help to increase the farmers' investment willingness, further to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vestment willingness; Farmer characteristics; Impact factor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新农村建设开展数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其推进过程中常常遭遇到一些问题的制约。其问题之一就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之一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其具体表现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些需要农民投资投劳的事,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非农化,消弱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程度,其中不少人错过了地方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宣传期”。另一方面,农民对自身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和集体的事,因而当新农村建设牵涉到筹资筹劳等问题时,他们参与程度不高。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与观念,农民更是被动地接受一切。农民是内涵丰富的群体,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多方面,难以一一分析。而究其自身和家庭特征而言,其中哪些因素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较大,哪些因素产生的影响较小,则可以借助统计描述分析或相关模型量化。为此,笔者针对江苏扬州和泰州二市(以下简称扬泰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和特点,结合现有调查数据,在描述分析农民投入意愿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来考量农民自身和家庭特征中各主要因素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同类地区新农村建设设计和优化政策提供依据。   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笔者2010年对扬泰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以农户为基本单位,发放问卷1 000份。其中,工业主导型试点村张万村和花木主导型试点村横沟村各发放问卷200份,使用有效问卷各181份,有效率为90.5%(引入这两村作为对比之用);普查村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42份,有效率为90.3%。问卷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以及影响农民投入意愿的相关个体和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
  2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描述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投入主要包括投资、投劳和新技术支付一定费用三方面,对此,笔者从这三方面剖析农民的相关投入意愿。
  2.1不同类型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 通过对普查村和两个典型试点村张万村和横沟村的比較分析显示:①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的意愿较高。普查村、张万村和横沟村分别有65.8%、75.3%和54.0%的调查户表示“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出力。②农民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出钱,但意愿没有出力强烈。其中表示“愿意”出钱的,普查村、张万村和横沟村占比分别为62.2%、65.2%和28.5%。表明农民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出钱,但工业主导型张万村农民出力、出钱的意愿相对高于普查村和花木主导型的横沟村。③部分人愿意为新技术支付一定的费用。该项意愿中愿意为新技术支付一定费用的,工业主导型试点村张万占比最高,为55.2%;但同是试点村的花木主导型横沟却最低,为30.4%;而普查村占比为49.4%。究其原因:一是工业主导型张万村农民家庭收入和福利水平高,为新农村建设出少许钱对其家庭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影响,其次该村农民改造本村农村状况的意识也相对较强。二是普查村农民没有试点村农民享受政府扶持的诸多优惠政策,建设新农村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加之当前农民收入水平相对提高,因而也愿意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三是花木主导型横沟村作为拥有众多荣誉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从国家到江苏省,再到地方,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因而农民觉得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集体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加之横沟村样本数中女性居大多数的特殊性,因而其投入意愿相对较弱。
  2.2不同性别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表2)表2显示,不论是出力还是出钱,男性农民持“愿意”的比例均高于女性。 就出力而言,其男女比例分别为61.9%和48.7%;就出钱而言,男女比例分别为52.2%和42.57%,男性高出女性一成。就为新技术支付一定费用而言,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表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
  项目评价指标性别男女年龄 ≤3031-4041-5051-60≥60为新农村建设出力愿意61.948.753.853.971.660.041.5不愿意38.151.346.246.128.440.058.5为新农村建设出资愿意52.242.550.543.759.245.033.5不愿意47.857.549.556.340.155.066.5为新技术支付一定的费用愿意50.2 37.4 65.4 36.5 57.3 47.5 32.0 不愿意49.862.635.663.542.752.568.0
  2.3不同年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 表2显示:①不同年龄段农民其愿意出力之比均高于出钱之比。数据显示,5个年龄段“愿意”出力的占比比“愿意”出钱的占比分别高出3.3、10.2、22.3、15.0和8.0个百分比,其中最为显著的是41~50年龄段高出22.3个百分比。除去经济因素,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较多,其以出力的形式投入新农村建设占有优势。②60岁以上农民投入意愿与其他年龄段的差异较大。一是该年龄段其出力比例在所有年龄段中最低,为41.5%,低于其他年龄段十几个百分点。这与老人的身体状况有关,农村劳动力的老年化,不少60岁以上的老人依然承担农业劳动,加之子女大多在外,这部分人群劳动负担较重,因而在其他方面的体力投入意愿相对较低。二是该年龄段选择出钱的比例也最低,为33.5%,低于其他各年龄段十几个百分点。这与大部分老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自身结余少甚至没有有关。③41~50年龄段农民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出钱出力的比例最高。该年龄段人群往往为家庭户主,具有家庭的决策权。④30岁以下的年轻人技术支付意愿较高。这是因为年轻人对技术价值和作用的认识高于年长者,同时,年轻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持“谁受益,谁投入”的理念相对较强。
  2.4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表3)表3显示,农民受教育程度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表现为:①基本遵循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出力与出钱意愿越高的规律。就出力意愿而言,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愿意”出力的占比分别为48.2%、55.9%和70.2%,高中文化程度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层次。②出力意愿高于出钱意愿。③不同层次间的差距随着受教育程度越高,差距越大。其中,高中与小学及以下相比,出力、出钱意愿比例差距分别为22.0和19.1个百分点。表明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重要举措。④受教育程度越高,技术支付意愿越高。正如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所指出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他们当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1],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未来就业和收入预期往往越高,因而其投入意愿也越高。
  2.5不同从业产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表4)表4显示,从业于服务业的农民其投入意愿高于从业于农业和工业。①就出力而言,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农民持“愿意”的占比分别为59.3%、50.4%和72.2%,占比排序是服务业>农业>工业。②出钱意愿普遍低于出力意愿。其中从业于农业产业的较为显著,两者相差20.8个百分点。③从业于工业产业的农民其不愿出力出钱的比例在三者中最高,尽管总体占比不高。其原因可能是,在第二产业就业的群体,已经对自己的农民身份不太认同,甚至把自己排除在农民行列之外;同时,他们相对机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使他们渐渐地远离农村、农业和农民,因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行为表现低于其他对照组。④技术支付意愿最高的是服务业,其次是农业,工业最低。   42卷24期张敬华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投入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2.6不同收入层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表5)家庭收入影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表5显示:①收入层次越高,其愿意出力和出钱的比例越高。就“愿意”出力而言,收入层次由低到高所占比分别为26.7%、46.6%、54.5%和73.4%;就“愿意”出钱而言,其比例分别为13.3%、35.2%、44.1%和67.1%。②愿意出力的比例高于出钱比例。两者分别相差13.4、11.4、10.4和6.4个百分点,且收入越低,相差越大。③收入低于1万元的农户明确表示不愿意出钱的占20.0%,但没有人不愿意出力。表明低收入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即使较小的经济负担他们也深感压力,因此,需要大力增加这部分群体的收入。④技术支付意愿与家庭收入相关。表明收入越高的户主,一般已经认识到技术对生产发展的作用越强,因而其投入意愿也越高。
  3农民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民个体和家庭特征视角
  3.1影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投入意愿的因素选择与变量说明文献显示,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影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知的重要因素[2],收入水平、打工和受教育程度等影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与投入意愿[3]。而教育与收入角度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影响[4]。此外,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层次、不同职业、不同角色和不同地区等方面会影响农民的认知与意愿,及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5]。因此,笔者选择农民的性别、年龄、家庭人数、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增长情况、是否有人在外工作、生活满意度、对村干部满意情况、参加村里集体活动、参加合作组织和参加教育培训等12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入模型。同时,考虑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具体表现行为主要是农民是否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出资和为相关新技术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笔者将农民的出钱意愿、出力意愿和技术支付意愿设为因变量。
  模型中数据来源于对普查村调查的542份有效问卷,模型各选择变量、赋值内容与具体描述具体见表6。
  3.2基于Logistic模型的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3.2.1模型选择。 对新农村建设的出钱出力意愿、技术支付意愿是典型的二分类变量,研究其影响因素可选择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以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出钱出力意愿与技术支付意愿为因变量Y,使用愿意=1,不愿意=0。影响Y取值的m个自变量分别为X1,X2,…,Xm。(见表4~5)在m个自变量作用下的条件概率为P=P(Y=1︱X1,X2,…,Xm),Logistic回归模型表示为:
  具体结果分析:①是否有人在外地工作、收入增长、参加合作组织情况与参加教育培训情况显著影响农户新农村建设中的出力意愿,并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②收入增长与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系数皆为正,说明收入增长速度越快、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户越愿意出力进行新农村建设。与未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户相比,参加教育培训的使logit(P)平均增加1.318个单位,结合发生比可知参加教育培训愿意出力的人是未参加教育培训的人的373.5%,上升了273.5%。其主要原因与上文一致。③是否有人在外地工作对出力意愿影响为负。有人在外工作的农户与没有人在外工作的农户相比使logit(P)平均减少0.590个单位,结合发生比可知有人在外工作的农户愿意出力的是没有人在外工作的农户愿意出力的55.4%,降低了44.6%。这主要是因为:有人在外地工作的农户,其主要劳动力在外,留守家中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其家庭中现有劳动力缺乏,因而出工意愿较弱。④参加合作组织对出力意愿影响为负。参加合作组织的人与未参加的人相比使logit(P)平均减少0.842个单位,结合发生比可知参加合作组织愿意出力的人是未参加合作组织的43.1%,降低了65.4%。这与上文不愿意出钱的原因一致,同时,这部分人可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攀比心理,有“别人都在外赚钱,我为什么要去出力”的想法,生怕自己吃亏。⑤性别X1、年龄X2、家庭人数X3、受教育程度X4、生活满意度X5、家庭收入X6、是否参加村集体活动X9、对干部的满意度X10这8个变量均不显著。
  3.2.2.3模型三:对技术支付意愿的影响与分析。回归计算,最后一步模型的似然比卡方值为92.459,其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模型方程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不影响研究各显著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模型的错判矩阵显示,模型总的预测正确率达到68.1%,效果较好。模型三的相关检验结果如表9显示。
  4 简要结论与建议
  投入意愿的相关描述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从业产业和不同类型村的农民,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出力、出钱和对新技术支付一定费用的意愿有一定的差异。模型结果分析说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家庭收入增长、参加培训、家中有人在外工作、农民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对村干部的满意度等,直接影响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此外,户主的性别X1、年龄X2、家庭人数X3、受教育程度X4、家庭收入X6和是否参加村集体活动X9这几个变量均不显著,可以认为它们对是否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出钱、出力和为新技术支付一定的费用没有显著影响,但没有显著影响不等于没有影响,只是在该样本范围内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培训新型农民、促进劳动力转移和搞好基层民主建设等,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以及对基层干部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从而更为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针对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些宣传和发动工作,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出钱出力意愿。
  参考文献
  [1] GORAN ERIKSSON.Human Capiaton Investments and Labor Mobility[J].Journal of Labbor Econonics,1991,9(3):236-254.
  [2] 俞健,朱定贵,陈成志.贫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因素认知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4):7617-7619.
  [3] 鲁加才.台州农村人口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依存关系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2):39-40.
  [4] 朱明芬.不同类区新农村建设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J].農村经济,2008(12):38-42.
  [5] 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建立适用于科研用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模拟科研中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使用条件及缓冲液,并研究不同底物浓度、反应时间、显色时间、缓冲液pH等对酶活性检测的影响。[结果] 使用不同缓冲液对酶活性进行检测,其测量值差异较大。若使用添加硼酸的铁氰化钾溶液,则可以实现颜色的稳定显示。最佳水浴时间为10 min,最佳底物浓度为0.04 mol/L。随着温度的增加,对低浓度酶
期刊
摘要利用精河水文站1964~2012年径流数据,采用变异系数、集中度、集中期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艾比湖流域精河的径流量在多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精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平稳,增长趋势不明显;精河流域径流主要集中在6~8月,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径流集中期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之间。应用小波分析发现精河年径流集中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径流集中度呈现15年、8年、4年、2年左右的显著周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黑木耳为原料,提取出3种不同溶性的黑木耳多糖,通过黑木耳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来评价3种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研究表明,3种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对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且水提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优于其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传统的只以品种产量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局限性,采用作物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2013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试11个水稻品种分别为竹优1013、鹏两优187、泸优257、T优1655、瑞华218、内香5A/川恢907、德香047A/R4923、Ⅱ优838、天龙优1375、绿优4923、德润1A/金恢80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新品种梦玉908在黄淮海区域适宜播种时期。[方法]在河南省新乡市设置4个不同播期(5月25日、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进行播期试验,对不同播期间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梦玉908的播种期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该品种在黄淮海区域早播(指麦田套种)存在较大风险,主要是粗缩病发生严重;梦玉908在豫北地区最适宜播种期在6月10~15日,最佳播期为6月
期刊
摘要在此应用水污染指数法对山东省某河流干流2011年水质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水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与该河流宏观治理进程较为吻合,相比其他评价方法更加直观简洁。  关键词水污染指数法;水质评价;河流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1-07164-02  作者简介刘欢(1988-),男,山东临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魔芋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提取DNA、 PCR扩增、电泳检测以及魔芋灰霉病病原菌rDNA的ITS序列分析。[结果] 采用CTAB法得到的DNA产量较高且纯度较好;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条带清晰;ITS序列测序证实魔芋灰霉病病原菌属于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ca fuckeliana),Genbank 登陆号KF802809。[结论] 该致病菌在魔芋种
期刊
摘要预处理技术是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关键性技术,合适的预处理技术不仅能够促进纤维素降解,而且还会降低成本。对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木质纤维素类物料的预处理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预处理;降解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920-04  2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的必要性  木质纤维素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通过非共价键和共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银川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血清型和耐药性特点。[方法]以宁夏银川市售各类生鲜食品为原料,菌株的分离鉴定按照GB4789.30-20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进行;血清型检验按照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 720份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45株,总检出率为6.25%,分属5个血清型,主要为1/
期刊
摘要 豆科植物适生范围广、抗逆性强,在此对其在生态恢复方面从矿区植被恢复、石质边坡生态复绿、保持水土和土地持久生产力恢复等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豆科植物;生态恢复;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637-02  Research Advances of Application of Legu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