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0年夏,在玉溪市开展了不同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诱芯C的平均日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达50.6头/d,极显著高于诱芯D,也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A,而诱芯B与诱芯A日平均诱蛾量接近,分别为:38.7头/d和36.4头/d,显著高于诱芯D,诱芯D日平均诱蛾效果最差,诱蛾量仅为3.2头/d。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斜纹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亦表现各异,其中在1~30d内,诱芯C的平均诱蛾量最高,诱芯A和诱芯B平均诱蛾量相近,且三者要显著高于诱芯D;在31~70d内,诱芯A、诱芯B和诱芯C平均诱蛾量相近,但三者显著高于诱芯D;4种性诱剂的田间持效期亦有所差异,以诱芯A的持续期最长,平均达64d,诱芯B、C和D的持效期分别为62.3d,54.3d和51d。
[关键词] 斜纹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差异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寄主作物多、分布范围广,且具有间歇性暴发成灾特性,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之一[1]。随着作物结构和自然因素的改变,近年来斜纹夜蛾发生与危害日益加重,对我市的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当前,在斜纹夜蛾的防治上,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起到十分关键的控制作用,但所造成的蔬菜品质、环境污染与斜纹夜蛾抗性问题也日益严重。昆虫性诱剂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技术,它具有经济、高效、简便、安全、环保的特点,在测报和防治中作用突出,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安全[2-5]。2006年以来我市开始推广应用性诱剂防治害虫并逐年增加,但性诱剂生产商较多,其价格差别也较大,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地斜纹夜蛾性诱剂的科学运用,提高对斜纹夜蛾田间种群的监测与防治效果,2010年,我们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通海县和澄江县进行了不同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诱芯
供试诱芯为斜纹夜蛾硅橡胶塞型:A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B福建省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C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D北京梁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2.供试诱捕器
试验采用自制诱捕器,用1.5L的硬塑料饮料瓶,在距瓶底约10cm处的四面各开1个“十”字形缺口(长、宽各2cm),将剪口向内压入,然后在瓶底上钻一小孔穿上细铁丝,并固定于瓶底,在铁丝的下端系上诱芯,诱芯高度略低于缺口。瓶口倒挂后绑上一个食品袋,袋内加适量肥皂水,即制成诱捕器。澄江县自4月17日放置至5月14日结束(蔬菜收完,成虫减少,试验结束,不能代表其有效性),通海县自5月8日放置至7月17日结束。
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处理间直线排列,重复间距离50m,重复内诱捕器间距离30m。
4.试验田概况
澄江县试验点海拔1750.5m,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均降水量960mm,作物为大白菜,该菜地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作物连片,长势良好,日常管理基本一致,斜纹夜蛾发生量中等;通海县试验点海拔1820m,属中亚热带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年均降水量875mm,作物为花椰菜,该菜地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作物连片,长势良好,日常管理基本一致,斜纹夜蛾发生量中等偏重。
5.数据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Excel2003和DPS 12.5进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原始调查数据不作任何转换。
二、结果与分析(以通海点进行分析)
1.诱蛾效果
由表1看出,在通海县大树村试验的连续70d中,诱芯A、诱芯B、诱芯C和诱芯D平均累计诱蛾量分别2330头、2409头、2748头和164头,诱芯C是诱芯A的1.18倍、诱芯B的1.14倍、诱芯D的16.76倍。诱芯A、诱芯B、诱芯C和诱芯D平均每日每瓶诱蛾量分别为36.4头、38.7头、50.6头和3.2头,诱芯C是诱芯A的1.39倍、诱芯B的1.31倍、诱芯D的15.81倍;四者在最高单日诱蛾量诱芯A为207头、诱芯B为136头、诱芯C为198头、诱芯D为15头。在整个试验期间,4种诱芯中以诱芯C的效果最好、诱芯B和诱芯A次之,诱芯D的效果较差。诱芯A、B、C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捕量、总诱蛾量上都要优于诱芯D,诱芯A和B的结果较为接近。在1~20d中,诱芯A第1d接近零,然后逐渐上升,诱芯B和C灵敏度高,诱蛾效果较好,41~70 d,日均诱捕量为A>B>C>D,其中诱芯D的诱捕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2.诱芯的持效期
在对上述4种斜纹夜蛾性诱剂产品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诱捕性能进行比较时发现(图1),诱芯A第68d、69d、70d仍然能分别诱到成虫7头、4头、1头,诱芯B第64d、65d、66d仍然能分别诱到成虫3头、3头、2头,诱芯C第65d、66d、67d仍然能分别诱到成虫6头、7头、2头。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斜纹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亦各异,其中在1~30d内,诱芯C的日平均诱蛾量最高,为66.3头,诱芯A和诱芯B日平均诱蛾量相近,分别为45.5头和50.2头,且三者要显著高于诱芯D(为2.6头)为C>B>A>D;在31~40d内,诱芯A、诱芯B和诱芯C日平均诱蛾量相近,分别为33.8头、33.3头和31.7头,但三者显著高于诱芯D(1.1头);在41~70d,四种诱芯的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诱芯A18.7头、诱芯B16.9头、诱芯C12.9头、诱芯D0.8头,为A>B>C>D,诱芯C从接近40d开始诱蛾量下降,诱芯A和诱芯B平均诱蛾量较诱芯C高。
3.诱芯的诱蛾量消长动态
由图1、2可以看出,在试验期间,4种诱芯平均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是一致的,无论蛾峰日还是峰期历期都很接近。在通海县斜纹夜蛾2代、3代、4代蛾峰也较明显,诱芯A、诱芯B和诱芯C之间差异仅峰值高低不同。但可明显的看出诱芯C在30d内日诱蛾量比其他三种都显著,其次为诱芯B;同时也可以看出,在通海县5-7月斜纹夜蛾发生有3个高峰,2代发蛾高峰在5月15日左右,3代发蛾高峰在5月30日左右,4代发蛾高峰在6月23日左右。
三、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种斜纹夜蛾性诱剂在玉溪地区都具有一定的诱杀能力,但不同的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在大田间的诱捕效率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同种害虫的不同诱芯的诱蛾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试验中诱芯A、B、C的诱捕效果较好,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蛾量、总诱蛾量上都要优于诱芯D;而在1~30d,诱芯C优于诱芯A、B,诱芯A在1~10d不如诱芯B、诱芯C诱蛾效果好;在41~70d诱A优于诱芯C,诱芯A与诱芯B接近,在整个试验中诱芯C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者。通过本试验,筛选出了适合玉溪地区使用的斜纹夜蛾诱芯,可减少同类地区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技术中选择性诱剂的盲目性,提高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减少田间落卵,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为害程度。郑永利等研究表明,不同性诱剂间除性能差异外,性诱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及其反映的种群消长动态也受田间虫口密度、诱捕器的类型及其排列、气象因子、防治药剂等因素的影响[6]。但是检验与评估性诱剂监测害虫种群消长动态准确率的重要指标是性诱剂监测到的发蛾高峰日、诱捕总量及高峰日诱捕量与田间害虫发生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内的性信息素组分、配比、浓度、含量及其在田间的释放速率是决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7]。本试验中部分诱芯在诱杀中效果有较大波动,可能与试验期间高温、周围施药、作物种类、硅橡胶的密度等因子有关。因此,斜纹夜蛾不同性诱剂的应用对玉溪地区斜纹夜蛾自然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实际防治效果、气象因子、周围环境和诱捕器对其诱杀效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桂华,蒋学辉,郑永利.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高培荣.沿江地区斜纹夜蛾暴发原因及控制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2(9):163~164
[3]施海燕,郑尊涛,朱国念.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4,30(1):17-21。
[4]王方晓,程新胜,杨明辉,等.斜纹夜蛾的诱集及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68~4969
[5]兰雪琼,黄庆文,薛洪远,等.斜纹夜蛾性诱荆试验初报[J]. 广西植保,2006,19(2):6~7
[6]郑永利,董涛海,徐国军.不同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品种性能比较的初步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6(4):441~443
[7] 吉训聪,岳建军,陈海燕,等. 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大田诱捕效果比较[J].长江蔬菜,2010(18):22~2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斜纹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差异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寄主作物多、分布范围广,且具有间歇性暴发成灾特性,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之一[1]。随着作物结构和自然因素的改变,近年来斜纹夜蛾发生与危害日益加重,对我市的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当前,在斜纹夜蛾的防治上,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起到十分关键的控制作用,但所造成的蔬菜品质、环境污染与斜纹夜蛾抗性问题也日益严重。昆虫性诱剂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技术,它具有经济、高效、简便、安全、环保的特点,在测报和防治中作用突出,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安全[2-5]。2006年以来我市开始推广应用性诱剂防治害虫并逐年增加,但性诱剂生产商较多,其价格差别也较大,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地斜纹夜蛾性诱剂的科学运用,提高对斜纹夜蛾田间种群的监测与防治效果,2010年,我们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通海县和澄江县进行了不同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诱芯
供试诱芯为斜纹夜蛾硅橡胶塞型:A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B福建省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C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D北京梁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2.供试诱捕器
试验采用自制诱捕器,用1.5L的硬塑料饮料瓶,在距瓶底约10cm处的四面各开1个“十”字形缺口(长、宽各2cm),将剪口向内压入,然后在瓶底上钻一小孔穿上细铁丝,并固定于瓶底,在铁丝的下端系上诱芯,诱芯高度略低于缺口。瓶口倒挂后绑上一个食品袋,袋内加适量肥皂水,即制成诱捕器。澄江县自4月17日放置至5月14日结束(蔬菜收完,成虫减少,试验结束,不能代表其有效性),通海县自5月8日放置至7月17日结束。
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处理间直线排列,重复间距离50m,重复内诱捕器间距离30m。
4.试验田概况
澄江县试验点海拔1750.5m,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均降水量960mm,作物为大白菜,该菜地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作物连片,长势良好,日常管理基本一致,斜纹夜蛾发生量中等;通海县试验点海拔1820m,属中亚热带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年均降水量875mm,作物为花椰菜,该菜地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作物连片,长势良好,日常管理基本一致,斜纹夜蛾发生量中等偏重。
5.数据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Excel2003和DPS 12.5进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原始调查数据不作任何转换。
二、结果与分析(以通海点进行分析)
1.诱蛾效果
由表1看出,在通海县大树村试验的连续70d中,诱芯A、诱芯B、诱芯C和诱芯D平均累计诱蛾量分别2330头、2409头、2748头和164头,诱芯C是诱芯A的1.18倍、诱芯B的1.14倍、诱芯D的16.76倍。诱芯A、诱芯B、诱芯C和诱芯D平均每日每瓶诱蛾量分别为36.4头、38.7头、50.6头和3.2头,诱芯C是诱芯A的1.39倍、诱芯B的1.31倍、诱芯D的15.81倍;四者在最高单日诱蛾量诱芯A为207头、诱芯B为136头、诱芯C为198头、诱芯D为15头。在整个试验期间,4种诱芯中以诱芯C的效果最好、诱芯B和诱芯A次之,诱芯D的效果较差。诱芯A、B、C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捕量、总诱蛾量上都要优于诱芯D,诱芯A和B的结果较为接近。在1~20d中,诱芯A第1d接近零,然后逐渐上升,诱芯B和C灵敏度高,诱蛾效果较好,41~70 d,日均诱捕量为A>B>C>D,其中诱芯D的诱捕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2.诱芯的持效期
在对上述4种斜纹夜蛾性诱剂产品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诱捕性能进行比较时发现(图1),诱芯A第68d、69d、70d仍然能分别诱到成虫7头、4头、1头,诱芯B第64d、65d、66d仍然能分别诱到成虫3头、3头、2头,诱芯C第65d、66d、67d仍然能分别诱到成虫6头、7头、2头。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斜纹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亦各异,其中在1~30d内,诱芯C的日平均诱蛾量最高,为66.3头,诱芯A和诱芯B日平均诱蛾量相近,分别为45.5头和50.2头,且三者要显著高于诱芯D(为2.6头)为C>B>A>D;在31~40d内,诱芯A、诱芯B和诱芯C日平均诱蛾量相近,分别为33.8头、33.3头和31.7头,但三者显著高于诱芯D(1.1头);在41~70d,四种诱芯的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诱芯A18.7头、诱芯B16.9头、诱芯C12.9头、诱芯D0.8头,为A>B>C>D,诱芯C从接近40d开始诱蛾量下降,诱芯A和诱芯B平均诱蛾量较诱芯C高。
3.诱芯的诱蛾量消长动态
由图1、2可以看出,在试验期间,4种诱芯平均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是一致的,无论蛾峰日还是峰期历期都很接近。在通海县斜纹夜蛾2代、3代、4代蛾峰也较明显,诱芯A、诱芯B和诱芯C之间差异仅峰值高低不同。但可明显的看出诱芯C在30d内日诱蛾量比其他三种都显著,其次为诱芯B;同时也可以看出,在通海县5-7月斜纹夜蛾发生有3个高峰,2代发蛾高峰在5月15日左右,3代发蛾高峰在5月30日左右,4代发蛾高峰在6月23日左右。
三、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种斜纹夜蛾性诱剂在玉溪地区都具有一定的诱杀能力,但不同的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在大田间的诱捕效率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同种害虫的不同诱芯的诱蛾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试验中诱芯A、B、C的诱捕效果较好,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蛾量、总诱蛾量上都要优于诱芯D;而在1~30d,诱芯C优于诱芯A、B,诱芯A在1~10d不如诱芯B、诱芯C诱蛾效果好;在41~70d诱A优于诱芯C,诱芯A与诱芯B接近,在整个试验中诱芯C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者。通过本试验,筛选出了适合玉溪地区使用的斜纹夜蛾诱芯,可减少同类地区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技术中选择性诱剂的盲目性,提高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减少田间落卵,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为害程度。郑永利等研究表明,不同性诱剂间除性能差异外,性诱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及其反映的种群消长动态也受田间虫口密度、诱捕器的类型及其排列、气象因子、防治药剂等因素的影响[6]。但是检验与评估性诱剂监测害虫种群消长动态准确率的重要指标是性诱剂监测到的发蛾高峰日、诱捕总量及高峰日诱捕量与田间害虫发生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斜纹夜蛾性诱剂诱芯内的性信息素组分、配比、浓度、含量及其在田间的释放速率是决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7]。本试验中部分诱芯在诱杀中效果有较大波动,可能与试验期间高温、周围施药、作物种类、硅橡胶的密度等因子有关。因此,斜纹夜蛾不同性诱剂的应用对玉溪地区斜纹夜蛾自然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实际防治效果、气象因子、周围环境和诱捕器对其诱杀效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桂华,蒋学辉,郑永利.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高培荣.沿江地区斜纹夜蛾暴发原因及控制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2(9):163~164
[3]施海燕,郑尊涛,朱国念.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4,30(1):17-21。
[4]王方晓,程新胜,杨明辉,等.斜纹夜蛾的诱集及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68~4969
[5]兰雪琼,黄庆文,薛洪远,等.斜纹夜蛾性诱荆试验初报[J]. 广西植保,2006,19(2):6~7
[6]郑永利,董涛海,徐国军.不同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品种性能比较的初步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6(4):441~443
[7] 吉训聪,岳建军,陈海燕,等. 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大田诱捕效果比较[J].长江蔬菜,2010(18):22~2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