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
企业的雇主们常常讨厌不断开始的人,他们觉得在一两个行业做过10年,那是精英,在三四个行业做过10年,那是精华,如果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10年,就什么都不是。
但是对职场中人来说,能一开始就找对职业方向的人,毕竟是幸福的少数派,职场转型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跳着舞儿去上班。
如果将职场的转型推到极限,你就会发现,偏偏有那么一群人,在尝试着职业人生中最大跨度的转型,如同扳火车轨道一样。
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但是失控是可怕的,并生的是风险。
最悲哀的是有一天,你的同窗在一个公共场合遇见了你,不由自主地发出惊讶的感叹:“你以前不是弹钢琴么,现在改行做IT?啊,怎么会降到这种地位……”
陈焕:理想有多强烈,转型动力就有多大
转型轨迹:音乐教师→银行人力资源→银行金融主管
坐在家里的钢琴前面,陈焕发现自己连《献给爱丽丝》这种口水曲子都弹得磕磕巴巴,看来小时候10年的苦学也敌不过10年的荒废。虽然有点可惜,他却没有后悔当初放弃音乐老师这个职业,因为时间和事实证明,转行做金融才是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学音乐的人骨子里都有点浪漫情愫,陈焕的职场转型最初的原因,就是为了一段浪漫的爱情。即将从音乐学院毕业的陈焕遇到了他的初恋,这段美好的恋情陪着他经历了最早的求职生涯——他开始在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一年之后他发现,在一个二线城市做音乐老师所能预见的薪水和前途实在太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要好好照顾女朋友的愿望,虽然女朋友从来不抱怨什么,但是她的父母未免有点不满,这让出校门刚一年的陈焕开始考虑,难道他的专业注定了只能困在一个中学里而再没有其他选择?除了爱情的因素外,他也逐渐发现,“我的个性好强而有野心,老师这种职业太稳定没有挑战,并不适合我。”陈焕如此描述自己。
好在他曾经自学过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正巧广州的一家银行人力资源部招人,他隐隐觉得,金融和管理类的人才才是这个社会目前最需要的,而且更适合自己的个性,他几乎没有过多思量便离开了工作一年的学校,招聘时也是遇见了贵人,陈焕就进入了广州光大银行人力资源部当了个小职员。
“当时的工资也不高,4000块,不过比起学校的收入来说,我也知足了,只不过心理落差很大,管理只懂皮毛,金融更是一窍不通,比起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同事来说我落后了至少4年,但幸运的是,我是个善于把压力变作动力的人。”
他当时遇到的最直接的难关便是银行每年都要进行的持证上岗考试,这个考试面向所有职工,即使人力资源部的也不例外。好在银行内部的职业手册里有非常完善的规则明细和案例分析,只要能把这本手册吃透,基本就能通过考试。
刚进入银行工作的陈焕每天晚上都是捧着手册入睡,为了保险起见,他也买了金融类的书籍来看,虽然看的时候是囫囵吞枣,但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强,第一次的资格考试就在高考一样的氛围下通过了,陈焕终于在金融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点弹钢琴的自信。
3年后,陈焕的野心又开始萌动,人力资源部的挑战和收入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决定开始新的转型——当然没有第一次跨度那么大,他跟领导申请,从管理部门调到了业务部门。这次的转型对于陈焕来说完成得比较轻松,他用3年的时间已经吃透了这家银行的每一个案例,从风投到理财,从制度到管理,他并没有参加过国家级别的金融学考试,也没有申报任何的所谓培训班,完全从现实中学习,没想到进步神速,大概只用了两年时间变成了业务部门的骨干。
陈焕说,当他完成了业务知识的飞跃后,他才敢悄悄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转型终于成功了,即使后来在他被提拔成一家支行行长的时候,“都比不上当时的兴奋,那是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由衷的肯定,而且觉得自己运气真好,在没有过多考虑的情况下居然选对了自己的职业”。
转型心得
一定要考虑跟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是否一致。外界的知识可以依靠学习来获得,但是生活理想和性格真的没法改变,一旦你确定了这两点,那么可以转型。当然,这是第一步,转型之后就要面对来自专业的压力,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拼命学,再没有别的捷径了。
职场转型启示录
1当初在我工作的第二家公司,有一哥们原来做软件开发,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跳槽去了某日化行业老大(500强)去做采购。
——旧江山浑是新愁
2 我同学是骨科大夫,现在开饭店。
——末日的秋千
3 本人学财务的,出来工作七年,做过纯净水,做过发电锅炉,做过汽车,现在搞化学品。
——有酒当尽欢
4 10年前到某业界比较有名的公司转做销售,4年后公司又派去做研发,后来觉得更喜欢销售,5年后又开始卖东西了,呵呵。
——宅女丁丁
5 学空调、通风、给排水、供燃气的,毕业搞了电力设计,弄了几年管道,然后做了IT经理。
——RyanFlam
6 记得以前新东方有个老师说一个哥们狂热爱英语,狂背原版《圣经》,后来去新西兰当了牧师。
——cryogenics
7 我是学计算机的,狂想转行,转了一年半,又回到老路上。
——Potato
8 学化学的,毕业后做行政,而后人事,现在某国企做财务总监。
——冷行风
9 大学统招学的国贸,很不感兴趣,自考法学,后来拿了法学学位;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英语培训中心当英语老师;考过司法资格考试,当实习律师,做公司法务,一直做了近2年;拿到律师执照之后就辞职了,创业开装饰公司;装饰公司做了2年,转行做IT、软件开发。
——007
10环境保护大专毕业,做过一年半化学分析师,一年总经理秘书,五年物流主管(500强),六年销售(500强),至今为区域经理。
——绿茶
11 我身边有位同仁,大学读的是音乐专业,现在在化工厂生产岗位工作!!
——Jeffe
12 学的数学,后来从事电力软件开发,再后来军工行业做导弹,再后来到咨询公司做咨询(银行业务),前几年经济不太好,暂停一下,目前还想换一个。
——何老大
13 我不知道算不算一个转行业的人,在军校学的通信的,下了部队搞政工,出来了做金融。听一个做职业咨询的说过,选择行业最好一次到位,然后坚持下去,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要干一行爱一行,如果频繁地在不相干的行业内跳动,是在浪费青春。
——炭烧咖啡
14 本人大学学的生物,现在是证券经纪人。同学中有卖农药的,卖保险的,当飞行员的,做公务员的、从事房地产的,当餐饮店长的,大多数生物学子都是超级大跨栏啊!
——西阳西下
何晨:转行需要下很周全的一盘棋
转型轨迹:岩土工程专业→房地产策划→证券投行
转型心得
判断的过程很重要,决定了就不要再后悔;第二,不打没有准备的仗,知识、经验、人脉各方面的准备都要考虑齐全。
在充满挑战的投行领域里工作的何晨说自己是一个不太喜欢冒险的人,所以职业转行对他来说不是一时兴起而为之,也不是厌倦现状的无奈,而是一盘从大学时就开始布局的棋。
大学期间,何晨就读的是中山大学岩土工程专业,那是一个专门负责为高层建筑处理地基的专业,4年的大学时光没能把他带上专业的轨道,却让他渐渐萌发了对咨询和投行的兴趣。“当时咨询和投行在国内还刚刚兴起,在我眼里,那都是极具神秘感、带着某种专业光环的行业。”
本科毕业后,何晨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听起来似乎与专业有关,事实上他所承担的工作却是项目策划。整天穿梭于广告公司、供应商、公关公司之间,沟通的对象包括平面设计师、演艺人员、公司内部管理部门等,这份工作培养了他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具有土工工程师性格的人,常常会有着“莫非定律”的情结,总是要把最糟糕的事情几率控制到最小,反之,就是对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最周密的计划。
了解到投行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他买来一大堆法律专业课本,花了三个月时间,每天只睡5个小时,不动声色地把律师牌照考了。
为了加强自己的学历,何晨干脆从干了几年的房地产公司辞职,去中大读了MBA。实际上,他书读得并不扎实,课也没上多少,当别人在恶补英语时,他在看关于投行的专业书籍;当别人在专心上课时,他已经在网上了解了多家证券公司的企业文化,对比了不同岗位的发展前景,最终将实习目标锁定在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部。
“MBA的学历对我来说就好像拿到一把钥匙。”他大胆地给“目标公司”发了简历和自荐信,没想到居然得到了可以实习的回复。对方的理由之一是,能够在三个月内把律师资格证搞定,至少证明了快速学习的能力,而这正是投行工作所需要的。这时他只读了四五个月的MBA,却成了班里最早到新行业实习的人。
一切似乎都进展得很顺利,但离工作机会却好像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当时行业仍处于低谷期。实习之前,部门领导就坦言相告,“现在的实习跟今后的工作机会没有太大关系,公司今年并没有招人的指标。”何晨相信证券行业迟早会复苏。2007年MBA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留下来,只用一份简历就完成华丽转身。
回顾当初,无论选择MBA的学校还是公司,何晨都坦承自己事先做过大量的功课,有过仔细的考量,“选学校的时候我就想留在广州,因为有语言优势和本地工作经历。而投行方面,我也想延续自己的发展思路,继续在广东工作。”
何晨目前的工作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IPO上市融资服务,他坦言自己喜欢跟创业者交流,因为能在对方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跟自己的性格也比较相符。至于如何察觉企业文化,他说:“我实习之前就在网上了解过很多,就是上网看看老总们的讲话,包括跟你面试的人的谈话。”对于这场持久的职场转型仗,何晨觉得自己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在一个岗位上最好做够两年
万宝盛华中国(Manpower China)资深顾问Endee zhong
《风尚周报》:你遇到过哪些最强悍的职业转型?你觉得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在哪里?
Endee :有一个转型者,之前从事的是餐饮行业的采购工作,但却转型做了品酒师。他现在主要负责酒类业务的营销,同时还开办课程教人品酒。因为之前的职业是餐饮采购,因此他对货源、餐饮行业的价格利润和受众都有一定的研究与了解。第二,他本人对酒有着极大的爱好,从很早就开始积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另一个转型者,是从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的HR转型为物流采购。这位转型者在转型之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但是他花了两年时间读了MBA,读完后,从一家大型连锁零售机构的高级管理培训生做起,最终取得了转型上的成功,并且与同职位的其他员工相比,他还掌握了HR的相关知识,拥有很大的优势。
从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转型成功者的共性。转型前审视清楚转型的目的,做好充分的转型准备,掌握转型后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规划好转型所需的时间,是转型所需的四大要素。
《风尚周报》:频繁的转换职业是否是一件好事?
Endee:转型存在风险,很多人在转型之前,多半看到的是所转行业里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时,一些转型者可能没有充分估计到家庭成本,从而在转型时产生了很多生活上的障碍。另外到新行业可能需要与比你年纪小的人竞争。如果两三年后,转型者发现自己转型不合适,也很难回到原来的行业和职位,因为之前的行业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猎头,我们知道企业在挑简历时最顾虑的因素就是应聘者的不稳定性。企业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不能坚持两年,就看不出这个人的能力和业绩。第一年通常是工作的适应期,员工做出的业绩只能说明其适应了这个企业的工作环境。第二年是创造期,这个时候员工对企业文化和行业趋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开始为企业做一些战略计划,这时他才真正为企业创造出了成果。
《风尚周报》:如果转型从尝试低门槛的行业进入会不会好一些?
Endee:很多人创业多半是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如今这样的行业早已遍地开花。当你进入低门槛的行业时,就变成了成本利润上的拼搏,这是很多人遭遇到的一种硬伤。职业经理人、工程管理师和大学教师出来转型创业的不在少数。这类人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生产技术,并对市场行情比较了解,但是出来却发现对抗不了大企业,无法维持企业的继续运作,最后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岗位。
《风尚周报》:不同的职业转型都会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风险?
Endee:横向转型相对而言难度不大,因为不同企业里同一个职位的工作理念与管理要素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这类转型唯一的风险,就是要求转型者有快速适应另一个行业市场的能力。
纵向转型是三种转型中最好的处理,也是公司内部最常出现的一种转型形式。一些企业会通过企业内部的轮岗,让员工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而一些大型的外资企业,也会每隔几年安排员工轮岗,为他们提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机会。但是企业在挑选轮岗员工的时候,一般会选择那些积极主动,适应能力快,专业能力强的员工。
兴趣类转型的风险在三类转型里位列榜首。当转型者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没有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时候,这类转型会是一个痛苦的体验。比如有的人爱好摄影,当他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做职业的时候,必须找到合适的市场与销售途径,但他很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李绍唐前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兼总裁,曾在IBM任职多年,并担任过甲骨文(台湾)公司董事总经理、甲骨文(中国)公司华东区及华西区董事总经理等要职,目前担任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著有《勇敢去敲老板的门》、《开创个人蓝海》。
如何化解部属冲突?
身为公司主管,在日常的管理中,当发生部属冲突时,你该当个仲裁者,还是调解者?
负责开发新产品的项目经理,因为开发一项新产品的问题,与负责市场研究的市场经理起了争执,“你再不把市场调查资料拿出来,我的定价就要开天窗,拜托快一点吧!”项目经理说。“市场调查哪有那么快,你不要拿这些我无法控制的事情来怪人!”市场经理毫不示弱。
有些公司这两种职位的人同属于一个部门,有些公司属于两个不同部门所管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我们对冲突管理方法都是一样的。
其实,对一位主管来说,最理想的冲突管理,就是根本不要介入,先让对立的两方找机会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当情况开始失控或谈不拢且已影响到双方或其他同事的工作时,就是我采取行动的时机。
我当时在处理他们二人的冲突的第一步就是分别找双方私下会谈,倾听双方各自说法,千万不要在当时对任何一方下结论或给建议,透过会谈来了解问题出在哪里,要解决什么,而两位当事人必须决定“如何去解决”,更重要的是身为主管的应该明确告诉双方,“你们在工作配合度上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你们和团队的工作绩效,所以我要你们找出一个彼此能够顺利共事的方法。”
在私下会谈完之后,第二步,就安排一个双方一起参加的调解会议,在主持此会议时我必须保持中立角色,且再次地重申,会协助双方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不会帮他们决定用哪一种,决定权还是操之在他们的手上。
在调解会议当中有几件事要特别注意:
第一、双方都以开放、对事不对人、尊重对方的方式来谈。
第二、不要偏离主题。
第三、尽量引导双方中任一方有善意的妥协方案出来,且告诉他们必须是以公司的利益为第一优先考虑,进而达成协议。
当协议达成后,我就要求他们双方当事人把书面记录详读一遍,以确保双方以后同意接受此协议,其次就是每隔一周再一起见我,以便追踪协议内容是否有被执行且双方的关系变化情形。
若你的属下有碰到类似的管理冲突,如果能秉持前面所述的三个步骤去做,则冲突就很容易被小事化,到最后和平解决以达公司的最大效益。
企业的雇主们常常讨厌不断开始的人,他们觉得在一两个行业做过10年,那是精英,在三四个行业做过10年,那是精华,如果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10年,就什么都不是。
但是对职场中人来说,能一开始就找对职业方向的人,毕竟是幸福的少数派,职场转型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跳着舞儿去上班。
如果将职场的转型推到极限,你就会发现,偏偏有那么一群人,在尝试着职业人生中最大跨度的转型,如同扳火车轨道一样。
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但是失控是可怕的,并生的是风险。
最悲哀的是有一天,你的同窗在一个公共场合遇见了你,不由自主地发出惊讶的感叹:“你以前不是弹钢琴么,现在改行做IT?啊,怎么会降到这种地位……”
陈焕:理想有多强烈,转型动力就有多大
转型轨迹:音乐教师→银行人力资源→银行金融主管
坐在家里的钢琴前面,陈焕发现自己连《献给爱丽丝》这种口水曲子都弹得磕磕巴巴,看来小时候10年的苦学也敌不过10年的荒废。虽然有点可惜,他却没有后悔当初放弃音乐老师这个职业,因为时间和事实证明,转行做金融才是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学音乐的人骨子里都有点浪漫情愫,陈焕的职场转型最初的原因,就是为了一段浪漫的爱情。即将从音乐学院毕业的陈焕遇到了他的初恋,这段美好的恋情陪着他经历了最早的求职生涯——他开始在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一年之后他发现,在一个二线城市做音乐老师所能预见的薪水和前途实在太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要好好照顾女朋友的愿望,虽然女朋友从来不抱怨什么,但是她的父母未免有点不满,这让出校门刚一年的陈焕开始考虑,难道他的专业注定了只能困在一个中学里而再没有其他选择?除了爱情的因素外,他也逐渐发现,“我的个性好强而有野心,老师这种职业太稳定没有挑战,并不适合我。”陈焕如此描述自己。
好在他曾经自学过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正巧广州的一家银行人力资源部招人,他隐隐觉得,金融和管理类的人才才是这个社会目前最需要的,而且更适合自己的个性,他几乎没有过多思量便离开了工作一年的学校,招聘时也是遇见了贵人,陈焕就进入了广州光大银行人力资源部当了个小职员。
“当时的工资也不高,4000块,不过比起学校的收入来说,我也知足了,只不过心理落差很大,管理只懂皮毛,金融更是一窍不通,比起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同事来说我落后了至少4年,但幸运的是,我是个善于把压力变作动力的人。”
他当时遇到的最直接的难关便是银行每年都要进行的持证上岗考试,这个考试面向所有职工,即使人力资源部的也不例外。好在银行内部的职业手册里有非常完善的规则明细和案例分析,只要能把这本手册吃透,基本就能通过考试。
刚进入银行工作的陈焕每天晚上都是捧着手册入睡,为了保险起见,他也买了金融类的书籍来看,虽然看的时候是囫囵吞枣,但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强,第一次的资格考试就在高考一样的氛围下通过了,陈焕终于在金融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点弹钢琴的自信。
3年后,陈焕的野心又开始萌动,人力资源部的挑战和收入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决定开始新的转型——当然没有第一次跨度那么大,他跟领导申请,从管理部门调到了业务部门。这次的转型对于陈焕来说完成得比较轻松,他用3年的时间已经吃透了这家银行的每一个案例,从风投到理财,从制度到管理,他并没有参加过国家级别的金融学考试,也没有申报任何的所谓培训班,完全从现实中学习,没想到进步神速,大概只用了两年时间变成了业务部门的骨干。
陈焕说,当他完成了业务知识的飞跃后,他才敢悄悄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转型终于成功了,即使后来在他被提拔成一家支行行长的时候,“都比不上当时的兴奋,那是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由衷的肯定,而且觉得自己运气真好,在没有过多考虑的情况下居然选对了自己的职业”。
转型心得
一定要考虑跟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是否一致。外界的知识可以依靠学习来获得,但是生活理想和性格真的没法改变,一旦你确定了这两点,那么可以转型。当然,这是第一步,转型之后就要面对来自专业的压力,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拼命学,再没有别的捷径了。
职场转型启示录
1当初在我工作的第二家公司,有一哥们原来做软件开发,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跳槽去了某日化行业老大(500强)去做采购。
——旧江山浑是新愁
2 我同学是骨科大夫,现在开饭店。
——末日的秋千
3 本人学财务的,出来工作七年,做过纯净水,做过发电锅炉,做过汽车,现在搞化学品。
——有酒当尽欢
4 10年前到某业界比较有名的公司转做销售,4年后公司又派去做研发,后来觉得更喜欢销售,5年后又开始卖东西了,呵呵。
——宅女丁丁
5 学空调、通风、给排水、供燃气的,毕业搞了电力设计,弄了几年管道,然后做了IT经理。
——RyanFlam
6 记得以前新东方有个老师说一个哥们狂热爱英语,狂背原版《圣经》,后来去新西兰当了牧师。
——cryogenics
7 我是学计算机的,狂想转行,转了一年半,又回到老路上。
——Potato
8 学化学的,毕业后做行政,而后人事,现在某国企做财务总监。
——冷行风
9 大学统招学的国贸,很不感兴趣,自考法学,后来拿了法学学位;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英语培训中心当英语老师;考过司法资格考试,当实习律师,做公司法务,一直做了近2年;拿到律师执照之后就辞职了,创业开装饰公司;装饰公司做了2年,转行做IT、软件开发。
——007
10环境保护大专毕业,做过一年半化学分析师,一年总经理秘书,五年物流主管(500强),六年销售(500强),至今为区域经理。
——绿茶
11 我身边有位同仁,大学读的是音乐专业,现在在化工厂生产岗位工作!!
——Jeffe
12 学的数学,后来从事电力软件开发,再后来军工行业做导弹,再后来到咨询公司做咨询(银行业务),前几年经济不太好,暂停一下,目前还想换一个。
——何老大
13 我不知道算不算一个转行业的人,在军校学的通信的,下了部队搞政工,出来了做金融。听一个做职业咨询的说过,选择行业最好一次到位,然后坚持下去,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要干一行爱一行,如果频繁地在不相干的行业内跳动,是在浪费青春。
——炭烧咖啡
14 本人大学学的生物,现在是证券经纪人。同学中有卖农药的,卖保险的,当飞行员的,做公务员的、从事房地产的,当餐饮店长的,大多数生物学子都是超级大跨栏啊!
——西阳西下
何晨:转行需要下很周全的一盘棋
转型轨迹:岩土工程专业→房地产策划→证券投行
转型心得
判断的过程很重要,决定了就不要再后悔;第二,不打没有准备的仗,知识、经验、人脉各方面的准备都要考虑齐全。
在充满挑战的投行领域里工作的何晨说自己是一个不太喜欢冒险的人,所以职业转行对他来说不是一时兴起而为之,也不是厌倦现状的无奈,而是一盘从大学时就开始布局的棋。
大学期间,何晨就读的是中山大学岩土工程专业,那是一个专门负责为高层建筑处理地基的专业,4年的大学时光没能把他带上专业的轨道,却让他渐渐萌发了对咨询和投行的兴趣。“当时咨询和投行在国内还刚刚兴起,在我眼里,那都是极具神秘感、带着某种专业光环的行业。”
本科毕业后,何晨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听起来似乎与专业有关,事实上他所承担的工作却是项目策划。整天穿梭于广告公司、供应商、公关公司之间,沟通的对象包括平面设计师、演艺人员、公司内部管理部门等,这份工作培养了他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具有土工工程师性格的人,常常会有着“莫非定律”的情结,总是要把最糟糕的事情几率控制到最小,反之,就是对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最周密的计划。
了解到投行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他买来一大堆法律专业课本,花了三个月时间,每天只睡5个小时,不动声色地把律师牌照考了。
为了加强自己的学历,何晨干脆从干了几年的房地产公司辞职,去中大读了MBA。实际上,他书读得并不扎实,课也没上多少,当别人在恶补英语时,他在看关于投行的专业书籍;当别人在专心上课时,他已经在网上了解了多家证券公司的企业文化,对比了不同岗位的发展前景,最终将实习目标锁定在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部。
“MBA的学历对我来说就好像拿到一把钥匙。”他大胆地给“目标公司”发了简历和自荐信,没想到居然得到了可以实习的回复。对方的理由之一是,能够在三个月内把律师资格证搞定,至少证明了快速学习的能力,而这正是投行工作所需要的。这时他只读了四五个月的MBA,却成了班里最早到新行业实习的人。
一切似乎都进展得很顺利,但离工作机会却好像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当时行业仍处于低谷期。实习之前,部门领导就坦言相告,“现在的实习跟今后的工作机会没有太大关系,公司今年并没有招人的指标。”何晨相信证券行业迟早会复苏。2007年MBA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留下来,只用一份简历就完成华丽转身。
回顾当初,无论选择MBA的学校还是公司,何晨都坦承自己事先做过大量的功课,有过仔细的考量,“选学校的时候我就想留在广州,因为有语言优势和本地工作经历。而投行方面,我也想延续自己的发展思路,继续在广东工作。”
何晨目前的工作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IPO上市融资服务,他坦言自己喜欢跟创业者交流,因为能在对方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跟自己的性格也比较相符。至于如何察觉企业文化,他说:“我实习之前就在网上了解过很多,就是上网看看老总们的讲话,包括跟你面试的人的谈话。”对于这场持久的职场转型仗,何晨觉得自己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在一个岗位上最好做够两年
万宝盛华中国(Manpower China)资深顾问Endee zhong
《风尚周报》:你遇到过哪些最强悍的职业转型?你觉得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在哪里?
Endee :有一个转型者,之前从事的是餐饮行业的采购工作,但却转型做了品酒师。他现在主要负责酒类业务的营销,同时还开办课程教人品酒。因为之前的职业是餐饮采购,因此他对货源、餐饮行业的价格利润和受众都有一定的研究与了解。第二,他本人对酒有着极大的爱好,从很早就开始积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另一个转型者,是从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的HR转型为物流采购。这位转型者在转型之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但是他花了两年时间读了MBA,读完后,从一家大型连锁零售机构的高级管理培训生做起,最终取得了转型上的成功,并且与同职位的其他员工相比,他还掌握了HR的相关知识,拥有很大的优势。
从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转型成功者的共性。转型前审视清楚转型的目的,做好充分的转型准备,掌握转型后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规划好转型所需的时间,是转型所需的四大要素。
《风尚周报》:频繁的转换职业是否是一件好事?
Endee:转型存在风险,很多人在转型之前,多半看到的是所转行业里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时,一些转型者可能没有充分估计到家庭成本,从而在转型时产生了很多生活上的障碍。另外到新行业可能需要与比你年纪小的人竞争。如果两三年后,转型者发现自己转型不合适,也很难回到原来的行业和职位,因为之前的行业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猎头,我们知道企业在挑简历时最顾虑的因素就是应聘者的不稳定性。企业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不能坚持两年,就看不出这个人的能力和业绩。第一年通常是工作的适应期,员工做出的业绩只能说明其适应了这个企业的工作环境。第二年是创造期,这个时候员工对企业文化和行业趋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开始为企业做一些战略计划,这时他才真正为企业创造出了成果。
《风尚周报》:如果转型从尝试低门槛的行业进入会不会好一些?
Endee:很多人创业多半是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如今这样的行业早已遍地开花。当你进入低门槛的行业时,就变成了成本利润上的拼搏,这是很多人遭遇到的一种硬伤。职业经理人、工程管理师和大学教师出来转型创业的不在少数。这类人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生产技术,并对市场行情比较了解,但是出来却发现对抗不了大企业,无法维持企业的继续运作,最后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岗位。
《风尚周报》:不同的职业转型都会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风险?
Endee:横向转型相对而言难度不大,因为不同企业里同一个职位的工作理念与管理要素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这类转型唯一的风险,就是要求转型者有快速适应另一个行业市场的能力。
纵向转型是三种转型中最好的处理,也是公司内部最常出现的一种转型形式。一些企业会通过企业内部的轮岗,让员工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而一些大型的外资企业,也会每隔几年安排员工轮岗,为他们提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机会。但是企业在挑选轮岗员工的时候,一般会选择那些积极主动,适应能力快,专业能力强的员工。
兴趣类转型的风险在三类转型里位列榜首。当转型者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没有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时候,这类转型会是一个痛苦的体验。比如有的人爱好摄影,当他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做职业的时候,必须找到合适的市场与销售途径,但他很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李绍唐前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兼总裁,曾在IBM任职多年,并担任过甲骨文(台湾)公司董事总经理、甲骨文(中国)公司华东区及华西区董事总经理等要职,目前担任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著有《勇敢去敲老板的门》、《开创个人蓝海》。
如何化解部属冲突?
身为公司主管,在日常的管理中,当发生部属冲突时,你该当个仲裁者,还是调解者?
负责开发新产品的项目经理,因为开发一项新产品的问题,与负责市场研究的市场经理起了争执,“你再不把市场调查资料拿出来,我的定价就要开天窗,拜托快一点吧!”项目经理说。“市场调查哪有那么快,你不要拿这些我无法控制的事情来怪人!”市场经理毫不示弱。
有些公司这两种职位的人同属于一个部门,有些公司属于两个不同部门所管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我们对冲突管理方法都是一样的。
其实,对一位主管来说,最理想的冲突管理,就是根本不要介入,先让对立的两方找机会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当情况开始失控或谈不拢且已影响到双方或其他同事的工作时,就是我采取行动的时机。
我当时在处理他们二人的冲突的第一步就是分别找双方私下会谈,倾听双方各自说法,千万不要在当时对任何一方下结论或给建议,透过会谈来了解问题出在哪里,要解决什么,而两位当事人必须决定“如何去解决”,更重要的是身为主管的应该明确告诉双方,“你们在工作配合度上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你们和团队的工作绩效,所以我要你们找出一个彼此能够顺利共事的方法。”
在私下会谈完之后,第二步,就安排一个双方一起参加的调解会议,在主持此会议时我必须保持中立角色,且再次地重申,会协助双方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不会帮他们决定用哪一种,决定权还是操之在他们的手上。
在调解会议当中有几件事要特别注意:
第一、双方都以开放、对事不对人、尊重对方的方式来谈。
第二、不要偏离主题。
第三、尽量引导双方中任一方有善意的妥协方案出来,且告诉他们必须是以公司的利益为第一优先考虑,进而达成协议。
当协议达成后,我就要求他们双方当事人把书面记录详读一遍,以确保双方以后同意接受此协议,其次就是每隔一周再一起见我,以便追踪协议内容是否有被执行且双方的关系变化情形。
若你的属下有碰到类似的管理冲突,如果能秉持前面所述的三个步骤去做,则冲突就很容易被小事化,到最后和平解决以达公司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