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达赖喇嘛两次出走对外国势力态度的转变及原因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是近代西藏历史上被誉为“伟大十三世”的杰出政教领袖。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迫使十三世达赖喇嘛面临两次的背井离乡。当斡旋于中央政府和外国势力的斗争时,曾一度对外国势力的态度由敌对转变为友善。纵观这一历史过程可谓是复杂多变且无可奈何,对近代西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近代西藏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两次出走对外国势力态度转变的原因及过程。
  【关键词】:十三世达赖喇嘛 态度转变 过程 原因
  藏历第十五“饶迥”之火鼠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五月五日,一个叫罗布藏塔布开于甲木错的婴孩出生于拉萨东南部达布朗敦村的一户普通农家。经各方详细考察,鉴定之后,噶厦认定朗敦村的婴孩为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因其他地方尚未发现同样的灵童,故由八世班禅、摄政通善呼图克图、四大噶伦、三大寺及扎什伦布寺的全体僧俗官员联名向当时的驻藏大臣松溎上表公文,请其转奏皇帝,因经各方公认,确凿无疑,请求免予金瓶挚签。清光绪(1878年)正月,八世班禅丹白旺修给灵通剃度、换僧衣、取法名、自此十三世达赖喇嘛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危机四伏的近代西藏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年代正处于祖国内地遭受外敌入侵的特殊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而处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成为了英俄两国的争夺目标。英帝国主义在和清朝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已经初步涉及到了允许在西藏开通商阜、游历等特权。因此英帝国主义才借“游历”为幌子,派人入藏侦查藏地的情况。可是多次入藏都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下,想用武力手段撬开雪域西藏的大门。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军约四五百名,向隆吐山下的扎鲁隘口突发进攻,民兵和敌军经过殊死搏斗,最终因人力、财力不支受到了惨重的损失,被迫撤出隆吐山,退到卓马依地方,英军继续大举进攻。在清政府的软弱妥协之下于1890年3月、1893年12月和英国代表在没有征得西藏噶厦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分别签订了《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英国人实现了吞并锡金的完美计划,使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并在亚东地方开通了商阜。使西藏从此失去了阻止外来抵御的屏障。也为英军下一步侵略西藏造就了美好蓝图。终于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英帝派荣赫鹏为正帅,怀特为副帅,开始了第二次的入侵计划,此次目标为西藏南部的康巴宗。康巴宗为谈判之目的,已不限于通商问题,而是要确定西藏与英国的从属关系英帝国主义的咄咄逼人促使了江孜的流血事件。西藏的领土在遭受莫大践踏时,僧俗群众万众一心誓死抗敌。但为了视图与英军进行谈判,达赖喇嘛给荣赫鹏写了一封信,就派基巧堪布、大喇嘛、噶厦仲译三人赴曲水再作阻止英军的最后努力,可还是没能挡住英军进藏的步伐。同样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了我国西北大片边境的时候,也把目光聚焦在西藏和新疆这块领土上。曾利用宗教的手段派遣间谍(德尔智)入藏,秘潜寺拉寺学习佛教经典,最后得以变成达赖喇嘛的贴身侍讲。视图拉拢达赖喇嘛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德尔智不忘使命多次给达赖喇嘛灌输投俄思想,曾几次达赖喇嘛也秘密派遣他去谒见了俄国沙皇,示意表达与俄国不一般的外交关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要数,达赖喇嘛在第一次出走库伦时,派德尔智去见俄国政府并希望得到沙皇的实际援助。这个举动大为英国政府感到不安。当然日本也不以例外,曾披着宗教的外衣趁达赖喇嘛出走内地,视图拉拢达赖喇嘛实现自己在西藏的利益。侵略者采取游历、探险、宗教等活动对西藏这片净土面面相觑,想把西藏牢牢困在自己的魔掌之中,对西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达赖对外国势力态度的转变过程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享有得天独厚的统治地位,在执政初期首先铲除对统治造成威胁的摄政第穆活佛和四噶伦,在西藏牢固树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使全体僧俗都屈服于政教合一的统治之中。由于达赖喇嘛出生年代的复杂性,纵使他的执政方式有别于其他的达赖喇嘛。当国内外都交织在外国列强的侵略时,西藏也不免卷入这场风波,达赖在被逼迫无奈之下基于两度出走。期间对外国势力的态度发生了从敌对状态转变为短暂的友善过程。
  (一)第一次出走,积极抗敌
  达赖喇嘛在幼年尚未执政时期,面对来自外国列强的入侵时,曾表现出积极的反抗态度。自达赖喇嘛掌握政权之际,对外国列强就更是表現出坚决抵抗。在1888年英帝国主义第一次发动入侵西藏的时候,达赖喇嘛就利用宗教的方式为赴前线抗敌的民兵“摸顶”超度,祈求战争取得胜利。民兵使用土枪、土炮抵御列强的坚船利炮,可是隆吐山失手,为列强进一步侵略西藏提供了可能性。在江孜战役中以西藏僧俗群众为代表的民兵积极抗敌,用付出生命的代价保卫家园,捍卫领土完整的时候,外国列强也不曾对这种精神感到大而惊畏。从1899年起,英印殖民当局就积极与西藏地方联系。印度总督寇松几次致书达赖喇嘛,希望和西藏直接达成谈判,但这是个愿望遭到了达赖喇嘛的直接拒绝。1903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二次入侵西藏的战争,这次达赖喇嘛的态度变得尤为坚定,他指示前线将士,“如果英军先生们蛮横地越境侵犯,将会灭教兴洋,我们绝难容忍”当西藏地方军队无力抵抗英军的节节逼近时,达赖喇嘛主动提出与英军和谈,这个举动,我认为不能说明达赖喇嘛就此放弃了抗敌的决心,只能说是为了维护自身及西藏僧俗的安全和利益而争取的一次机会。但此刻一切都显得为时已晚。英军已经气势汹汹的抵达拉萨城了,达赖喇嘛却选择了不跟英方见面,走为上策的道路。在这里就可以看出达赖喇嘛不愿意和英军建立直接的联系,也不愿意就此屈服在英军的控制之下,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宗教的圣神地位,更为了保全自己在西藏的政权统治地位他对英帝国主义的态度表现得非常厌恶与排斥。
  (二)为顺利返藏,视图对英友善
  1904年达赖喇嘛离开西藏来到了库伦,本是想借暂居库伦之意,派德尔智去俄国求得沙皇援助的。在信中达赖喇嘛也表达了他的处境“请求,保护我的生命免遭威胁和危险,如果返回拉萨我将履行我的职责。”但是在1907签署的《英俄协议》 使他不可能得到俄国的援助,况且在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国力大减更是无暇顾及西藏方面的内政,只是友谊性质的给达赖喇嘛致书函慰问。在库伦期间也跟法王哲布尊丹巴发生了一点矛盾,可以说达赖喇嘛的此次出走处处碰壁,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在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听从清朝政府的劝归回到内地,重返回藏之路。但是英军又为了夺取在西藏的统治权利,唆使清朝政府阻止达赖喇嘛回藏,被迫暂住塔尔寺一年。这一年达赖喇嘛改变了求援对象,想入京觐见光绪皇和慈禧太后,面呈西藏事务。在京期间达赖喇嘛知道了自己被阻止返藏是英方所为,于是决定改变对英国的态度。并给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捎信说:“达赖喇嘛现在希望与印度友好相处,并完全理解彼此所处的地位,1903年导致双方破裂关系局面的发生,是由于达赖喇嘛受了臣下的蒙蔽。” 达赖喇嘛在京时,英国的驻华公使也在想方设法借达赖对清朝政府颇感失望之际,视图以怀柔之策拉拢达赖喇嘛。并表示能够与英属印度当局保持良好的友谊。达赖喇嘛还向英国人保证“回藏以后,对于壤土密接之印度政府,诚意修好,”“深望今后藏印两方永葆和平友好之精神。”达赖喇嘛对英国的态度稍有好转,才顺利实现了返藏要求。   (三)第二次出走,英国成为友人
  1909年,达赖喇嘛返藏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清政府为了强化对西藏及达赖的控制,正在筹集川军从四川成都向拉萨抵进。当达赖喇嘛听到这个消息后惊恐万分,在曲水宗停住了返藏,迅速向北京致电,要求撤退川军入藏。并向英国寻求帮助,希望英国从外交上对清政府施压,阻止川军进藏。还屡次派员到江孜,托英国商务委员代其致电英、俄等驻华公使。1910年川军抵达拉萨,肆意开枪杀死无辜百姓,更是向达赖喇嘛的住锡地布达拉宫开枪,在对达赖喇嘛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时,决定再度出走。这次积极与英国联系,并受到英印政府的大力帮助与扶持过后,才得以顺利到达印度。十三世达赖喇嘛与贝尔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并学会了很多现代斗争的知识。短短五年的时间从昔日的死对头到今天的亲密友人,这种变化从一个政教领袖身上看得话未免有点太牵强,不过那也是达赖喇嘛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特殊对策。我相信这种事情换成哪个统治者,当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除非他胆小、懦弱。在这点上对达赖喇嘛的做法本人觉得是精彩的一笔。“达赖喇嘛在其自述中指出:他之所以前往印度,不仅因为佛教发源于印度(对西藏人来讲那是圣地)而且还因为他想把英国政府作为他向中国陈述意见的中间人。可见达赖喇嘛拥有高深的政治对策。
  三、态度转变的原因分析
  十三世达赖喇嘛对外国势力的态度转变是在综合作用下发生的结果。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到当时特殊的历史年轮上逐步分析为何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
  (一)从达赖喇嘛自身角度考虑
  第一,自身政教地位是否得到维持。自身权利的维护一直是达赖喇嘛态度和行为选择的依据。在英国侵略西藏问题上,达赖喇嘛一直以宗教排他性的态度固守领土不被外来文化泯灭。在川军入藏出走印度时,达赖喇嘛经罗提台收到清廷的一封急信,要求达赖喇嘛返藏,对此达赖喇嘛是这样回复的,“我到达帕里时,亚东的清朝官员要留在帕里寺通过电报同清廷及其派驻拉萨的驻藏大臣谈判。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到很理想,但是如果清军到这里时,不是活捉我就是击毙我,我别无选择,只有跨越印度边界。”当袁世凯致电报给达赖喇嘛,表示要“恢复”达赖喇嘛原来职位时,达赖喇嘛是这样回答的“他不向中国政府要原来的封号和官位,希望履行在西藏的政教统治权。”自达赖喇嘛第二度出走后,就一直徘徊于中央政府和外国列强之间,利用外国列强镇压清朝政府,以此来维护自己在西藏的统治权利及三大寺的集体利益。也利用清朝政府的力量恐吓外国势力,使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受到威胁,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保全达赖喇嘛自身在西藏的绝对统治权利。第二,为了西藏的发展。笔者觉得达赖喇嘛的两度出走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西藏人民的前途。要是达赖喇嘛没有反抗英军的入侵,轻信英军的一面之词让西藏沦为英军的殖民地,遭受痛苦的除了上层阶级外,受最大迫害的还不是西藏的僧俗百姓。那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领土、自由、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根基遭到亵渎。正是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出走、才得以达赖喇嘛亲身目睹西藏之外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找到西藏与内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这位达赖喇嘛构造美好西藏提供了思想基础。也让英帝国主义体会到征服西藏并非弹指一挥功夫的简单。正是处于这样的背景下,英帝国主义才会改变对西藏的战略方式,达赖喇嘛也看到对付英军的艰难性,于是利用在京的机会和英国略微改变了当初的排斥態度,才会有第二度出走印度,把英国当保护人的举动。此次出走,更是受益匪浅,他看到了英属印度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这让达赖喇嘛再次对建构西藏充满迫切与希望。更激发了回藏后实行一次大刀阔斧“新政”的自信心。达赖喇嘛深深体会到,只有改革才能救西藏,只有改革才会使西藏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清朝政府错误的治藏政策
  笔者认为清朝政府错误的治藏政策是造成达赖喇嘛对外国势力态度发生转变的一个原因。为何这样说,原因就在英帝国主义侵略祖国内地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里就把西藏牵扯在内为一大原因。接着在英军侵略西藏问题上,清朝派来的驻藏大臣屡屡面对英帝国主义的威胁表现出妥协与让步的举措让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噶厦政府变得孤立无助为第二大原因。本就让达赖喇嘛在第一次出走又在返藏中途进京谒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时,对自己提出的请求被驳回颇感打击。却再一次得知清朝政府在趁自己返藏之际派川军入藏,还让联豫等人继张荫堂的治藏政策,在西藏积极推行所为的“整肃”政策,赵尔丰在西康实行“改土归流”面对这种高压、震慑手段让达赖喇嘛顿时感到惊恐万分,措手不及。面对这样的打击,达赖喇嘛无奈之下才会投靠英国,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四、总结
  纵观达赖喇嘛对外国势力态度问题上的转变,笔者认为是一个政权在握的领袖处理得当的精彩一处。在面对当时的特殊处境达赖喇嘛对外国势力的态度产生好转,就一致认为是在对祖国的大一统造成威胁,于是给达赖喇嘛扣上一个亲英分子的帽子。对于那段历史事件我们只能以当时的历史作为大背景。重温历史事件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才能够更彻底地看出这段历史给我们的现实意义。也能够明白达赖喇嘛对外国势力态度转变的初心。才懂得凡是在对杰出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做粗浅评价时,决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断定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而用对立的角度去评判,去感知的话,我相信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也会更全面,更完善。
  【参考文献】
  【1】牙含章《达赖喇嘛传》
  【2】梅.格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
  作者简介:扎西机 1993.05.13 藏族 四川省若尔盖县 研究生 中央民族大学 藏族历史
其他文献
【摘要】:《功守道》是由文章执导,马云主演的网络微电影。该片以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为源泉,致力于向全世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传播符号角度具体分析了《功守道》传统文化传播特征、《功守道》等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功守道 传统文化 传播符号 跨文化传播  一、前言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支柱,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电
期刊
【摘要】:乔克托家族作为密西西比以东最大的印第安部落也是第一批迁往西部的部落。在为安置乔克托部落时所制定的政策也成为联邦政府在未来清除印第安人行动中所遵循的政策。迁移更对乔克托人来说是血泪之路,给乔克托人带来巨大打击。  【关键词】:印第安迁移 乔克托  在普遍的观念中,北美在遭遇欧洲殖民之前一直处于未开化的状态,在这种观点中“原始”作为一个贬义的标签紧紧的附粘于美国本土文化之上,从而否定了原住民
期刊
【摘要】:自2002年微软诉亚都使用盗版的MS-- DOS、MSWindows等软件,到16年的磊若软件公司诉明牌珠宝公司侵犯计算机著作权案。计算机软件盗版侵权问题的研究,尤其在前几年《计算机保护条例》公布,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延伸到了最终用户,一直未业界的热议话题。对盗版软件的打击,以前更多的是对国外企业利益的维护,但是随着我国民族软件的壮大与发展,对盗版软件的打击更是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就像是金山
期刊
【摘要】:作为道德哲学家的托克维尔深刻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后社会上盛行的个人主义问题,并指出个人主义是使民主社会堕落为专制主义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托克维尔提出了一系列克服个人主义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坚持自由与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托克维尔 个人主义 措施 民主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发展到近代社会的产物,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中,欧洲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中,各种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处于高速增长期,这也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对于网络系统来说,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强化对安全技术的应用。基于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主要种类的了解和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这些安全隐患的安全技术应用措施,保证用户在应用网络时能够防止安全隐患对其造成各类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安全技术  引言:就计算机安全隐患种类来看
期刊
“谚语”就是民间集体创造的,广为流传的,且言简意赅的语句。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谚语和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把自己获取的知识以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给了后代。因此谚语也就在一代代人的口中不断发展而来。由于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各民族之间的谚语也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目前有关汉维语谚语对比研究的公开发表著作不
期刊
【摘要】: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数字化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猛的进入人类生活,电子化阅读受到成千上万的读者追捧,传统书籍的主流地位受到了猛烈冲击。面对社会市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增强读者主动性的信息阅读,促进读者与书籍的正向互动,建立优化的阅读引导关系,做出真正利于读者阅读,集审美与功能于一体的书籍设计是现代社会对设计者提出的需求。  【关键词】:书籍设计 立体结构 互动  一、书籍与互动  书籍
期刊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黑板和粉笔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因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变得越来越丰富。一个方便学生观察、探索、实验且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小巧便捷的数学软件——几何画板,在几何教学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几何画板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辅助软件结合起来,动态地表现相关对象之间的几何关系,能将点的轨迹的形成直观地展现出来。  点的运动轨迹是解析几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抽象能力
期刊
【摘要】:公益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必修课程。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公益劳动,避免公益劳动中某些“投机取巧”的现象,是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探讨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应了解学生公益劳动的参与现状,分析学生公益劳动参与意向,提出增强学生公益劳动参与意向的建议:强化学生自觉参与的主体意识、设立和落实劳动检查监督制度、被尊重激励和责任感恩激励。  【关键词】:公益劳动 理性 利益 意向  意向可以预测个
期刊
【摘要】:当下中国社会,教育一直是国家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电视纪录片《高考》以当下最能代表中国教育现状的高考为切入点,秉承真实记录的理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拍摄,用总共六集将近6个小时的时间,分别记述了“毛坦厂中学里万千复读生的生活;来自外地的农民工自居面对高考时的抉择;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凭借高考改变命运;放弃高考、出国留学的决定;对高考制度的改革与不断探索这五类人群的现实生活记录。该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