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之争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在综合了旧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优缺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后产生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的表现形式是提供一则材料(文字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自定立意进行作文。它与传统“材料作文”的显著区别是:后者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作文话题角度较单一,而前者则倡导多角度地提炼出多样话题。这令考生写作的可选范围更广,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更加多元,因而更能体现对考生的个性尊重,也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新材料作文从本质上来说是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一个折中。与旧材料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立意相对宽泛得多,考题中明确规定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要求,与话题作文相比,又要严谨得多,让学生在有限制的自由中做出选择。同时,新材料作文也是材料作文,所以也需要审题立意。令很多师生困惑的是,在这有限的自由中,是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平等的。《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2014年江苏省高考阅卷标准将作文在立意方面分为六个层次:独到深刻、准确正确、基本正确、略有牵强、牵强贴标签、不正确。因此,对于新材料作文而言,首要的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在此基础上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文体等。
  一、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之争
  新材料作文从2006年首次出现在全国高考语文卷上,至2013年江苏省高考“蝴蝶与蜡烛”这种新材料作文的出现,全国各地的高考终于实现了“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而关于新材料作文的争论也引起了广大师生以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著述最多的、讨论最热烈的莫过于新材料作文的立意问题。是否存在最佳立意,各类研究论文言辞不一、莫衷一是。
  反对者认为:在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考试当中,不同学生的作文在立意上确实有高下之分。但是考试要求既然明确提出了:只要是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立意,都可以算是正确,那么“最佳立意”应当不复存在。再者,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最佳立意”,那么“最佳立意”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
  如2015年高考作文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智慧有不同的形态,你有什么理由认为哪一种形态的智慧就是最优秀的智慧?再如2013年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学会保护自己”也许就是最佳立意。因为这种立意必然独到,可以让阅卷教师耳目一新。
  据此,有研究者提出:“如果都以最切合材料主旨的立意为最佳立意,考生的思维是不是被僵化了?考生的发挥空间是不是被缩小了?新材料作文这样一种新型命题形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赞同者则认为:既然立意有独到深刻与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之分,那么就已经无形中说明了,即便都是正确立意,也已经被划分成三六九等。即便以《探险者与蝴蝶》为例,立意“还美以自由”比讲环境保护问题显然要深刻得多。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新材料作文之‘新’就在于材料提供了多元的写作话题,亦即提取出的诸多元素词可以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那么组合出的各种句子(立意)对材料的概括有没有准确程度的差别?哪种组合不符题意?哪种组合立意更好?有沒有最佳立意?学生作文对材料元素词使用得越多,越全面,阅读者就越发感觉此文审题准确度高,切合材料的表意。
  二、众里寻它——“最佳立意”何去何从
  “最佳立意”之争沸沸扬扬,双方理由似乎都很充分。对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最佳立意不等于唯一立意。旧材料作文立意属于非此即错,而新材料作文则有多个选择,在这些都是正确的选择当中,既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考角度,也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看问题深度的区别。“最佳立意”之争,表面上是对材料理解和考试要求的争论,但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体现的是当代人对于思想性强调程度的不同。反对者主张没有最佳立意,就是包容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更侧重于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赞同者则强调思想的深度是创作的灵魂,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去考虑文采、结构之类的东西。
  有研究者提出:“理论上来说,‘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审题立意上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体现考生分析特定材料、提炼观点的过程,这样才能起到检测考生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作用。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讲,这种情况不具有典型意义和标杆作用,审题的要求会渐趋严格,立意的层次高低也将会纳入评分体系。”可见,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要求终会越来越明确。
  我们姑且抛开“最佳立意”的唯一性不论,且谈谈学生如何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沈燕指出:“作文审题三境界。第一境界,将中上水平的提纲呈现给一般水平的学生学习,呈现给中上同学反思。第一步在于理清材料的重点和条理;第二境界,基于中上水平学生,集中其中一点深入展开,从散点式深挖内容到由一点展开,使文章内容更集中,中心更明确;第三境界,整体把握材料,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层层递进、由果溯因的思维方法,学会追问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三个境界层层深入,使看似关系不大的各个立意角度之间整合为一体,从中找出最能体现材料主旨的立意。
  据此,为避免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流程,概述如下。概括内容: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明确对象:明确材料陈述对象;划分层次(主次),抓关键;选取角度:列出材料所涉及的立意角度,从中选择材料重点阐述的部分,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但新材料作文可贵就可贵在它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抓住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毕竟难度很大。只要立意符合题意,我们还可以通过结构、语言等很多方式给作文加分。从这个层面来说,考生没有找到所谓的“最佳立意”,也能写出锦绣的华章。相反有些考生且不说能否正确地找出最佳立意,即便找出了,也不一定就适合于自己语言的发挥。
  因此,首先,“最佳立意”无论存在与否,我们都应努力挖掘新材料作文深层次的含义,至少要保证做到正确地理解题意。然后,一方面,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努力找出材料最核心的东西;另一方面,对“最佳立意”不应过于苛求,试题的“最佳立意”不一定是适合考生的“最佳立意”。对于考生来说,一个好的立意不仅在于它的新颖与否,更在于是否适合自己,多种立意都符合的前提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214183)
其他文献
古代诗歌教学的难点集中在对诗歌的理解上,张玉新老师《杜诗三首》一课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生硬的解读诗歌的方法,而是着眼于唤醒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美文可以怡情,而好课则
随着移植肾存活率越来越高,术后伴发移植肾输尿管病变的患者也出现上升趋势,追踪多年观察现将我们对移植肾输尿管病变的彩超诊断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输尿管并发症
海关总署改扩建工程中,西配楼屋顶为增层结构,支承柱截面尺寸太小,因此要求屋顶结构自重轻、对新增钢柱的附加力小,因此屋顶结构设计成索拱结构。屋顶跨度16.8m,纵向为13榀间距为4m
审查14部法规草案,先后对5部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和调研、开展两次专题询问,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形成14份专项报告……回首5年,农村工委工作亮点频传
语用理念倡导要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开掘随文练笔的价值资源,选择适切的策略引领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在读中促进写,在写中深化读,在读与写的融通过程中,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一、捕捉未尽之言,在扩展中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浓郁的故事性,文本内涵张弛有度,详写之处挥毫泼墨,略写之处只寥寥数语,展现出浓烈的艺术魅力,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为小学生关注力相对薄弱,文本阅读时往往不会细加揣摩,难以留下
真正的语文课堂,就像那“花红柳绿,莺飞蝶舞”的自然景象,我们在感叹它生机勃勃、魅力四射的同时又要关注到它各部分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真正有魅力和生机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能够坚持与文本对话,与学生有效互动,从而相互促进,产生思维和灵感的碰撞,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打造互动的高效课堂的中心是高效,方法是互动,关键是组织和引导。怎样打造互动的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与广大教师共同商讨交流。  
TECHNOLOGYDESIGNOFROUNDCOLUMN'SFORMWORKFORTHENEWAVIATIONBUILDINGPROJECTOFCAPITALINTERNATIONALAIRPORTYANZhiwu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共有混凝土...
所谓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语境理论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多阅读机会,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实用性阅读方法体系,为阅读学习认知内化创造条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入语境、了解文本背景渗透语境、角色扮演体验语境,都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带来更多启迪。   一、联系生活进入语境,提升解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而古诗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具备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应当引起教师高度关注。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