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0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东省Z市是我国较早的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其农村社区教育的现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域的农村社区教育在居民参与、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经费投入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山东省Z市为个案,在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从六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政府重视程度,鼓励多方积极参与;强化基础设施配置,实现资源整体规划;丰富教育课程种类,强化课程开发意识;扩充教师来源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倡导参与主体多元,优化组织管理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问题;策略;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李文静,女,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高校管理;李祥敏,女,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马秀峰,男,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9-0078-09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村居民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实现了向“城市人”的转变,优质青年和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新时代,党和国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鼓励通过多种措施助力农村实现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方面的振兴,摆脱现有困境。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提升农村居民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肩负了为农村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地丰富农村社区教育内容、拓展农村社区教育形式,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是现阶段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基于此,本研究以山东省县级市Z市农村社区教育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提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1999年,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并于2001年11月确定了首批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启了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新征程。山东省Z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尝试开展社区教育实践工作。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第五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正式将Z市设为社区教育实验区,使得Z市成为我国较早的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一方面,相对于山东省其他的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来说,Z市的农村社区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结构和较强的辐射力,是山东省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中的典型案例,能够为笔者开展本研究的调研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受农村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Z市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如社区教育经费匮乏、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普遍性问题。因此,本研究对象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中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基于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相关研究的调查方向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核心要义,同时吸收了众多社区教育领域的有关专家和Z市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而成的问卷。问卷主要包含居民参与、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经费投入和组织管理6个一级维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又分别下设了多个二级维度,问卷维度设计详情见表1。
  (三)访谈设计与实施
  针对Z市农村社区教育现状调查访谈提纲的制定也主要从居民参与、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经费投入和组织管理6个维度出发。为了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笔者选取了2名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人员A、B,2名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C、D,6名社区居民O、P、Q、I、S、T进行了进一步访谈。同时,为了增强访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访谈对象分别设计了访谈提纲,并在征求专家的意见后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二、Z市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一)居民参与深度不足
  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都遵循由浅显到深入、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规律,社区教育亦应如此。然而,通过调查发现,Z市的社区教育活动普遍存在学习活动不深入、社区教育活动流于表面的问题。比如,访谈中P居民反映在某社区分院举办的家政培训活动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经过为期两周的学习后,很多居民只学到简单的所谓“家庭清洁小妙招”等实用技能,对家政职业道德、家政礼仪培训却知之甚少。居民通过社区教育收获的家政技能虽然实用,但对于想以此为生的待业群体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持续、连贯的学习行为是加强居民学习深度、提高居民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的社区教育过程中,能够坚持课课必上、节节皆到的居民数量却不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待社区教育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其参与仅停留在表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学习上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这种做法不仅严重降低了社区教育的效果,也難以使居民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强力的学习支持。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虽然社区教育作为Z市的一大教育特色受到当地政府的广泛重视,使得该地区对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较大,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教育引导方面的参与却明显不够,社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形式主义的色彩。其次,从社区层面来说,Z市社区教育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阻碍了居民通过多样化途径深入学习的可能;且由于教师的工作时间集中,使得社区教育活动相对固定而缺乏必要的变通,对因农忙或其他原因而有个性化需求的群体顾及不到。此外,教师能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学习支持不到位,也是造成居民无法深度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最后,居民认知不足也是造成其学习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居民眼中,社区教育仅仅是社区为老年人消磨时光、为从业或待业群体提供技能培训而开展的活动,他们没有意识到社区教育在自我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隐性价值。这一浅显认知导致许多居民对社区教育存有偏见,同时也为居民轻视社区教育活动埋下了隐患。   (二)资源配置水平不高
  基础设施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基础,基础设施配置落后不仅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是能否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认为当地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的群体仅占调查总体的40.7%,许多社区分院和教学点都面临学习场地不足、教学器具老化、多媒体设备匮乏及教学环境简陋等问题,给实际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此外,在农村社区教育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种类型教育资源的出现无疑为社区教育的横向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这些教育资源往往具有较强的中心集中性。如:Z市博物馆、恐龙公园等都聚集在市中区;Z市唯一一所高校——潍坊工商学院位于密州街道,属于市郊区;Z市许多大型企业如福田汽车集团等,其总部也设在中心城区。显而易见,Z市许多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市中区,而其他乡镇的辅助教育资源则非常稀少。资源的中心集中性使得地区偏远的居民要想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突破距离障碍,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经费数量有限和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是造成Z市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顯然,相比于在义务教育和中高等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Z市政府及教育部门在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数量十分有限,这就使得社区教育场所的基础设施配置难以得到完善。此外,已有的相关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低也是造成Z市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如对开放性公共教育资源不甚了解等,也加剧了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
  (三)课程种类不丰富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城乡二元制结构矛盾的突出,居民素质、生活方式、环境问题等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的学习需求也随之再次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不仅体现在对技能性课程内容需求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居民渴望改变自身意识形态上,其中就包括自身素质、环保意识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社区教育中相关课程却十分匮乏。这一点在调查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在对课程内容缺乏问题的调研中,“环境保护类”“公德素养类”两项占比最高,分别为统计结果的32.4%和26.5%。此外,通过对Z市农村社区教育的教学形式进行调查发现,虽然目前该地区的教学形式种类较为多样,但网络教育在其中的使用率却不高。目前,Z市社区教育的形式主要以线下的专家讲座、小组学习、实践活动和课堂听讲为主,分别占调查总体的27.5%、25.8%、25.1%和12.8%,而网络教育在其中仅占3.7%。上述结果说明,目前Z市的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仍有待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形式类型也仍需拓展。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完善、周密的课程规划是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然而Z市教育部门尚未针对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出台权威的规划或标准,这不仅会对协调相关机构共同开发、共同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产生重复开发等资源浪费的问题。第二,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应该是教育部门、学校、社会机构、社区教师和社区居民的一项协同工作,然而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有教育部门和社区教师两类群体参与其中,学校和社会机构作为具有丰富科研资源和课程开发经验的组织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几乎为零,而学习者作为课程开发的需求者和受益者也同样被排斥在外。课程开发主体缺位不仅会对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的损害,其科学性和适用性也有待考验。
  (四)师资队伍薄弱
  社区教育教师数量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即使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的社区教育中,教师数量也并非乐观。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整个Z市仅有110位专职教师,450位兼职教师和900多名社区志愿者,而这些教师还要分布到13个乡镇社区分院,承担拥有110.7万人口的Z市的社区教育,教师数量明显不够。在针对社区居民有关“您认为目前社区教育教师的数量配置是否能满足需要?”这一问题时,63.6%的居民都表示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此外,教师质量也是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关于社区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调查中,有45.0%的居民认为当前Z市农村社区教育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由此可见,Z市社区教育的教师质量总体不高。
  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可以归因于:(1)在教师数量方面,由于教师编制较少、相关的高等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足、教师晋升空间不大以及福利待遇低等问题,使得社区教育教师数量在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尽管也存在一些志愿者,但由于当地社区教育机构与志愿者关系不紧密,大多数社区教育机构往往仅在有活动的时候电话通知志愿者,双方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造成大批“过客式”志愿者。(2)在教师质量方面,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和培训机制不完善是造成教师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Z市农村社区教育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占总体的三分之二,而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经验自居,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致使社区教育内容陈旧,因而教师队伍急需新鲜的血液。同时,Z市农村社区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普通教育系统转岗而来,这些教师之前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教学科目、繁琐的社区工作时会显得应对不足。(3)教师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访谈发现,有关教师的培训活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社区教育教师来说,不仅接触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且培训内容中“一刀切”现象也较为突出,形式化的培训流程难以解决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限制。
  (五)经费投入欠缺
  尽管近年来社区教育的地位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有了进一步提升,然而无论从法律保障、师资建设还是教育投入的角度来看,社区教育都处于末尾行列。尤其是在教育经费上,其在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占比不足5%,这显然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各地区社区教育经费普遍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中更为凸显。通过对Z市社区教育经费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仅有21.4%的居民认为当地社区教育经费充足。由此可见,Z市社区教育经费较为紧缺。   Z市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数额不足的主要原因与当地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有关。目前,Z市农村社区教育经费基本全部来自政府财政补贴,在按照居民每人每年不低于2元的教育经费发放的基础上各地区政府根据本地经济水平再给予额外补助。尽管如此,面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等诸多开支,Z市各地区的社区教育经费显然是供不应求的。近年来,虽然针对社区教育经费的问题国家也曾出台相关文件,强调各地区要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渠道,鼓励社会企业、单位及个人加入到社区教育经费筹措的队伍中来。然而,通过访谈发现,Z市在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方面的表现十分消极。A科长表示,“我们的经费全部来自政府补贴,虽然不太够用,但是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拉赞助。不是我们没有这个想法,而是一方面我们工作者数量有限,实在没有精力再顾忌其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和具体的规定,所以空有想法实际却很难落地”。由此可见,要想解决目前Z市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上的不足,Z市政府必须对经费分配方式进行调整,树立广开经费门路的信念,克服现有困难,借鉴城市社区教育在经费筹措中的先进经验,扩充本地区的经费投入。
  (六)管理主体缺位
  目前,我国在社区教育方面提倡由党政机关统领、教育部门主导、相關部门配合、社会组织参与、学习者融入的五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然而,在Z市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中,却存在明显的管理主体缺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部门配合不紧密,权责不清;另一方面是社会组织和学习者在其中的管理角色有明显缺失。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各部门没有切实履行社区教育义务。尽管Z市围绕农村社区教育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Z市教体局牵头、联合28个政府部门共同协助当地社区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活动。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各部门发挥的效力非常有限,部门配合不紧密、权责不清现象时有发生。处于自身利益诉求和工作方式的考量,Z市各部门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并未达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尽管政府规定了各部门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义务和责任,但由于还未出台权威的监督考核或评价机制,致使许多单位仅仅是迫于压力走个过场,形式主义和行政思维风格明显。第二,社会组织和学习者在Z市农村社区教育组织管理方面的参与程度有待加深。社会组织是助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蕴含的巨大活力和能量对激发社区教育创造力、提升社区教育品质至关重要;而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更应深入到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中来建言献策,在奉献中提升自我。在针对社区居民关于“您是否愿意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中来?”的调查中,有72.3%的居民都表示愿意,可以看出居民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并不排斥,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信心,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其中,使其在学习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的协同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位一体的视角出发,不仅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未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为新时期农村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本研究在山东省Z市农村社区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提出新时期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政府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居民参与
  首先,政府相关人员要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应该与其他教育类型获得同等重视。要改变以往重视农村社区教育表面形象工程的工作作风,在依托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和借鉴其他地区社区教育法律制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境况,成立社区教育立法工作小组,抓紧落实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从法律角度为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2]。其次,社区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依托,发挥社区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加大社区自身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对于提升教育效果、吸引居民深度参与来说非常必要。因此,一方面,可以利用社区其他组织与社区教育活动进行联合。如利用社区诊所举办健康讲座、利用妇联机构宣传女性权利、利用党组机构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公共文化场所设立百姓大舞台等,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社区组织的价值,对丰富社区教育活动的类型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协调社区教师的工作时间,满足居民的学习需要。社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服务社区居民,因此,社区及社区教师应该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在教学时间上保持一定的弹性。对于因农时或者工作时间不稳定而难以按时参加教育活动的群体,可以通过协调双方的时间,如利用晚上、周末或节假日等空余时间再学习,避免因社区教师教学时间固定而导致的居民学习受限问题[3]。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及基层组织要加强对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思想和意识引导,使其树立乐学尚学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对自身能力提升和价值再造的重要意义,从而调动居民深入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强化基础设施配置,实现资源统筹共享
  一定数量的教育资源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基础,面对当下基础设施配置水平总体落后和辅助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农村社区教育不仅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投入分配模式,争取其他社会资源支持以完善社区教育配套条件,还需要重组共享现有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政府应该对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以重视,发挥政府统筹功能,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社区教育建设中来[4]。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无偿捐献教育资源的企业或组织给予相应奖励或补助吸引其加入其中,同时对于各社区普遍缺乏的设备或建设工程,可以由政府出面统一进行招标购买。利用政府的宣传力吸引更多社会组织踊跃参与,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或工程的质量,而且价格也比较实惠。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利用其对本地区资源动态的率先感知力,将质量尚可的二手资源信息优先推给各社区教育机构,供各机构按需购置。其次,社区要重新审视自身在建设过程中的投入分配方式是否存在不合理投入的情况。对于一些同质性和兼用性较强的设施,可以先进行择一购买;同时,在保证社区教育活动正常开展所需投入的前提下,对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投入,从社区层面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最后,解决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不仅需要扩大外部设施的引入量,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共享现有设施,提高已有设施的利用效率。比如:政府和社区应该对现有开放性教育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如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热点、电视新闻、社区广播以及社区公告栏等形式向居民推送相关信息,提高居民对本地区开放性资源的了解程度,避免因居民不知情而造成资源闲置的现象;可以通过教育主管单位和社区,将分散在本地域各处的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共享,如对各地各处独有的教育特色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建立异地共享模式,即打破原来由于地域限制对居民学习内容的限制,实现教育信息共享、教育内容共用和教育师资互通的新局面。   (三)丰富教育课程种类,强化课程开发意识
  社区教育课程是维持社区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载体,其种类和內容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学习者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社区教育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地不断更新的过程之中。不可否认,近年来农村社区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这些成果更多地是建立在借鉴、引用其他地区社区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自我研发的课程屈指可数。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符合当地发展和居民需求的本土课程,提升社区教育效果。首先,要强化社区教育相关者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方面的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专项学习活动等形式,使其认识到开发一门好的课程在促进地区发展和提升居民学习积极性方面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给予优秀课程开发者一定奖励的形式,激发相关者在课程开发层面的热情。其次,要统筹完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规划。通过成立专项小组,严格制定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内容和标准,对各地区课程开发的规划进行统整,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开发;同时,将课程开发纳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以便于实现各部门间更好的协调与配合。最后,要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样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不仅仅是社区教师的工作,也应该是教育部门、学校、社会机构、社区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过程。教育部门要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其中;要充分调动高校师资在课程开发中的科研力量,吸纳诸如各类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组织的行业经验,结合社区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敏感度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打造一支多层次、高能力的课程开发团队,为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的发展奠基。
  (四)扩充教师来源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当下在教师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双重挑战,农村社区教育不仅需要从社区教育外部进行考量,以丰富教师来源渠道,补充教师数量短板,更需要优化社区教育内部构造,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师资团队。首先,要增加教师数量,就必须要扩大各类教师的来源渠道。在专职教师的来源方面,要改变原来由其他教育系统转调而来的规程,积极吸纳社区教育领域的专家或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聘请相关老师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农村社区教育学院(中心)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还能够充实和壮大农村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在兼职教师来源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招聘范围,鼓励各行各业的专家加入到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中来。农村社区教育部门或机构要积极与当地企业和学校沟通,争取企业和学校人力资源的加入,丰富兼职教师的种类。在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来源方面,要转变志愿者单向自主加入的局面,由社区或社区教育机构出面,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特长的社区居民和学员积极进行吸收和转化,使其成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壮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其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加强社区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以提升当地社区教师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合理规划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内容、时间和频次,避免因培训内容重复、培训时间占用教学时间、培训次数过少或过多导致培训质量低、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突出培训的特色,摒弃原来“一刀切”的形式,结合各个种类和阶段的社区教师量身定做培训内容,突出培训特色[5]。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培训效果考核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多个层面综合考量教师培训后的效果,在有助于督促教师认真参与培训的同时,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使社区教育培训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加速农村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向高质量发展,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五)吸纳社会多元资本,弥补教育经费短板
  解决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费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拨款,要借鉴其他地区社区教育经费筹措的先进经验,实行政府投入、社会组织捐助、教育机构自营、学习者合理分担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加大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投入力度。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在实际的教育投入中,社区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占比却甚少。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的投入格局,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第二,鼓励社会组织捐赠,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经费筹措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吸纳多元社会资本。一方面,要制定完善《教育捐赠法》,以法律形式规定社会组织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义务,并对积极参与捐赠的企业或个人制定明确的奖励标准和条例;另一方面,可以分派社区工作人员对相关组织进行动员,使其明白参与社区教育不仅是一项投入性工作,更是一项回报性工作。社会组织通过对社区教育的投入获得的诸如冠名权、资源共享权等隐性福利无疑对其自身发展有推动作用,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第三,允许社区教育机构自主创收。例如:可以通过闲暇之余出租社区教育机构场地、设备、拉活动赞助的形式换取收入;或者利用社区师资承包企业培训获得收益等途径,使社区教育机构能够有额外的经费来源,缓解因经费不足而处处受限的问题。第四,建立学习者合理分担的经费机制[6]。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村居民也实现了由温饱到富足生活的转变,学习者合理分担教育经费并不会给其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教育机构可以针对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制定不同的学费标准,对个人经济回报性高的教育课程可以收取一定的学费,而经济回报性低的教育课程则可以依旧采用免费学习。通过上述措施的施行,进一步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以改善农村社区教育经费不足的局面。
  (六)扩充教育管理主体,完善部门责任机制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参与主体多元化不仅能够促进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同时也是社区教育民主的重要体现。如:社会组织中有许多组织管理方面的人才,其观念较为开放、涉及的领域众多,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较为敏锐的触觉,吸纳他们加入到农村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中来,对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社区居民作为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学习主体,使其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中来,不仅可以缓解目前农村社区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使农村社区教育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和目标化。对于作为组织管理中一员的社区居民来说,通过这层身份也可以在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因此,完善各部门责任机制,发挥组织合作力量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以通过对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开展专项学习,加强其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白农村社区教育并不仅是一种为了使农村居民更好地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实现社区居民价值重塑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坚决杜绝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尽快制定《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方法》,明确各部门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制定各部门对社区教育支持力度的考核机制,并将其纳入部门人员绩效,以督促各部门形成合力,配合当地农村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最后,要建立健全部门问责机制,对首次不配合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部门及负责人给予点名批评,对一贯不配合工作的人员给予处分或调离岗位处罚,从法治层面对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组织管理的部门进行约束,进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社区教育方面“组织振兴”的战略目标。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Z市农村社区教育进行了个案调查,并基于调查中发现的問题,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策略。Z市农村社区教育规模宏大,囊括了17个社区分院,208个农村社区教育学校,且每一分院都有各自的特色,鉴于全面调研的难度,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仅选取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分院进行考察,由于研究样本较小,在全面呈现Z市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现状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调查内容的选取上,本研究在调查时仅涉猎了居民参与、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经费投入和组织管理六个方面,对该市社区教育具体成就、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还没有涉及到。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不断加大研究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方拥军,陈乃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发展创新前瞻[J].职教论坛,2018(4):109-114.
  [2]刘海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福州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37-38.
  [3]张胜军.乡村振兴语境中的“农村社区教育”[J].职教论坛,2019(10):105-108.
  [4]吴奕涵,顾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16-22.
  [5]林洁.成都市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44-46.
  [6]刘洪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9(4):69-71.
  [责任编辑    曹   稳]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Based on Z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LI Wenjing, LI Xiangmin, MA Xiufeng
  Abstract: Z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one of the earlier experimental areas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n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makes a field survey on the reality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curriculum, teacher construction, fund investment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aking Z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six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couraging multi-party active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lloca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aliz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resources; enriching the types of educational cour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xpanding the sources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broadening the sources of funds and improving the fu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dvocating multiple participants and optimiz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blems; strategy; case study
其他文献
从重视资本积累到关注技术进步,再到强调人力资本投入,经济增长理论不断丰富着内容,试图解释驱动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特别强调人的质量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日益凸显,从事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推动技术应用的人才日益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在整个人才金字塔结构中,居于中低端的产业工人是传播、扩散技术进步的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园的建设是产教融合政策的推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中职产教融合园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支撑产教融合园建设的外部制度环境欠佳、产教融合园的内涵和特色不够明晰、产教融合园的内部治理面临困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了如下举措:以顶层设计明晰产教融合园的建设内涵;以矩阵治理突破产教融合园的多元治理困境;以企业遴选
期刊
摘 要:英国工人教育协会关注工人的处境,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提升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批判教育学理论将知识作为赋权的工具,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认识社会并进行社会解放和教育变革,这和英国工人教育协会的理念和实践有相似之处,以此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分析工人教育协会的发展。我国工人教育正被大众和教育界所关注,从批判教育学理论的框架分析英国工人教育协会的发展,总结英国工人教育协会发展的
期刊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集中、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主要由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淮安市职教中心等5校合并组建而成,现有徐杨路、明远路两个校区。2009年,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持市直事业单位建制不变、市级财政投入不变、原有编制数和在编人员身份不变的基础上,学校划归开发区管理,形成了市、区共建共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体制。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
期刊
摘 要: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匹配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基于“三链”耦合匹配的内在逻辑,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特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利益主体以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目标,在博弈互动中通过专业群组建、组织管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建构、教师团队组建、教学资源体系构建等行动,最终有效达成专业群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群与课程结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评价与职业资格评价
期刊
摘 要:教师是高职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力量,其组织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专业群组织奉献的意愿和行动。以L省两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内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参考已有组织认同量表基础上自编问卷,从认知性认同、生存性认同、情感性认同、成功性认同、热心行为认同和负责任行为认同六个维度对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教师组织认同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两个专业群教师的组织认同总体较高,但教师组织认同形式化倾
期刊
摘 要: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856篇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通过CiteSpace对核心作者、核心机构等进行计量分析,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和中心度指数对研究热点进行总体分析,根据时间节点分阶段对文献热点进行可视化聚类图谱分析,发现:研究主题从宏观走向具体,研究方法从思辨走向实证,研究视角从单一走向多元。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呈现政策推动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规模效益与质量标准相统一、机器换人
期刊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具有无形性管理功能,已被一系列管理实践所证实。企业文化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员工进行管理,发挥的是道德力量、信念力量和心理力量,对于企业的兴旺发
期刊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4年4月由五校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9月正式进驻苏州国际教育园;2005年2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并增挂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学校以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为主,培养建筑、交通和商贸类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样板校。学校先后获批江苏
期刊
一粒树种被埋在碎砖破瓦下已有些日子了,在昏昏沉沉中,她突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破裂声,她瞬间被同类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寻找试着冲出黑暗的方法。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她终于咬破碎砖破瓦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好不容易探出头来的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地寻找先她破土的那粒种子。她这才发现,他长在离她不远的空阔的院子里,已有半米多高了,而自己的身上,却压着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