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历史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深化历史教学改革的新导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在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历史学科中,探究性学习模式仍然具有重要的课堂意义。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组织过程中,如何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338
近年来,“历史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深化历史教学改革的新导向。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主旨,是一名一线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新课题。所谓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对相关知识展开研究与探索,从而逐步实现知识有效建构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加有利于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并根据历史学科的特征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完善,从而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1、趣味教学,激发探究意愿,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无论在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兴趣”都是推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驱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好的老师”。任何历史现象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更具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趣味教学的引导下,还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为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探寻新航路》为例,该课主要讲解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相关人物以及影响。这些知识内容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时空混乱的情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教学视频。这段视频出自于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海洋时代”,主要讲述了15世纪欧洲的葡萄牙与西班牙,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开始航海冒险的内容。在这段视频中,将主要航海家的航海线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它不但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动力,而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新航路相关的知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诸多关键知识点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在探究性学习中,利用趣味教学的手段组织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引导点拨,明确探究方向,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不仅要将历史史实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究的活动中。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一过程需要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拒绝教师的干预。相反,由于历史知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所以只有通過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其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逐步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洋务运动》为例,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知识探究活动。为了使学生明确主要的探究内容,我设计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如:(1)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的?开展洋务运动的原因是什么?(2)洋务运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口号以及主要内容有什么?(3)洋务运动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这次运动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4)评价洋务运动。之所以要设计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自主性的思考。通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最终,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逐步使学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探究效果。
3、组织实践,拓宽探究范围,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注意历史和不同领域的关联性,并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全面了解和认识现实生活。要形成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学习活动突破课堂的限制,并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
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该课主要讲解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变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并通过网络查阅或者采访长辈等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不断的梳理和整合,学生对本地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将其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了直观的对比,并以点带面,感受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相对于单一的课内学习活动,实践性的历史探究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并且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心态。
4、多元评价,提升探究实效,培养历史反思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探究性学习中,更是需要遵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原则。通常的,我在组织多元化教学评价时会格外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的评价,我会将学生确立为评价的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点评,找寻优缺点。通过此活动进一步提升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历史核心素养必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贯穿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更加善于利用这种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并且要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逐步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代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1):19.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338
近年来,“历史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深化历史教学改革的新导向。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主旨,是一名一线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新课题。所谓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对相关知识展开研究与探索,从而逐步实现知识有效建构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加有利于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并根据历史学科的特征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完善,从而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1、趣味教学,激发探究意愿,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无论在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兴趣”都是推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驱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好的老师”。任何历史现象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更具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趣味教学的引导下,还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为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探寻新航路》为例,该课主要讲解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相关人物以及影响。这些知识内容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时空混乱的情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教学视频。这段视频出自于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海洋时代”,主要讲述了15世纪欧洲的葡萄牙与西班牙,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开始航海冒险的内容。在这段视频中,将主要航海家的航海线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它不但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动力,而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新航路相关的知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诸多关键知识点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在探究性学习中,利用趣味教学的手段组织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引导点拨,明确探究方向,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不仅要将历史史实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究的活动中。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一过程需要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拒绝教师的干预。相反,由于历史知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所以只有通過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其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逐步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洋务运动》为例,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知识探究活动。为了使学生明确主要的探究内容,我设计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如:(1)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的?开展洋务运动的原因是什么?(2)洋务运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口号以及主要内容有什么?(3)洋务运动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这次运动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4)评价洋务运动。之所以要设计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自主性的思考。通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最终,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逐步使学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探究效果。
3、组织实践,拓宽探究范围,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注意历史和不同领域的关联性,并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全面了解和认识现实生活。要形成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学习活动突破课堂的限制,并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
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该课主要讲解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变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并通过网络查阅或者采访长辈等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不断的梳理和整合,学生对本地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将其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了直观的对比,并以点带面,感受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相对于单一的课内学习活动,实践性的历史探究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并且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心态。
4、多元评价,提升探究实效,培养历史反思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探究性学习中,更是需要遵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原则。通常的,我在组织多元化教学评价时会格外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的评价,我会将学生确立为评价的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点评,找寻优缺点。通过此活动进一步提升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历史核心素养必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贯穿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更加善于利用这种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并且要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逐步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代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1):19.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