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41941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题,意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3、4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是全新的内容,学生从来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角不像其他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都有经验,它是将图形进一步的细化,更深层次的了解图形。学生们在生活中虽然有一些关于角的认识,但一般没有抽象的角,对抽象的角并不算真正的认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折一折、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通过儿童化语言、投影、操作演示、表扬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的可见与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以活动来促进认知,从而让原有的模糊经验得以提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學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自主建构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图形王国的小朋友们载歌载舞,可开心了!(课件演示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学生说出认识的图形。咦?怎么剪刀也来了?它里面又藏着什么样的图形呢?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课本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主动建构
  (一)指一指,联系旧知,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1、小黑板出示:
  角就藏在里面,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上台找角,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擦去一部分,将图形变为角。
  (设计意图:从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并将图形进一步细化,初步感知角。)
  (二)找一找,联系生活,深入了解。
  师:有了刚才的经验,谁来揭开剪刀中的秘密?
  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表面有角?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景物中的角)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们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角。
  (三)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出示三角形)用这个尖尖的部分扎一下自己的手,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愿意上台来画一下吗?
  边
  生:是个圆圆的点。学生画 顶点 边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
  师:看着三角尺,除了圆圆的点,也就是顶点,还有什么?(一边摸三角尺的两条边一边提问)谁愿意上来补充。
  生:两条直直的线。学生上台补充板书。师:板书(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教师板书)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四)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五)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六)画一画,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找一找、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和比一比”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建构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一节活跃的课堂,不能是课堂表面的热闹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度。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數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课后反思: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稍快了一点,应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相互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  聋生由于听力残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并且表现的鲜明性要比正常儿童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乐意接受他们的讲授和劝导;而没有威信的教师,聋生甚至对他所教的课程也不那么注意和勤勉,对他的赞许和斥责都不十分在意,甚至置若罔闻。既然威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建立教师威信就是摆在聋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聋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基本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4)了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应该成为所有教师教学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针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如何恰当的运用组织教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组织 教法 实效性  一、恰当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当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生和教师都具备创新意识和理念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学生;创新意识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
期刊
启发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是否得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课堂上教学环节多而杂,笔者难以进行面面俱到的论述,下面主要从导入艺术、提问艺术、情感交流艺术和板书艺术这四个方面来谈。  一、导入艺术  一个好的开头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一半。要想使语文课堂导入更有启发性,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激发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创设情境激趣法。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
期刊
爱心、耐心是打开学生心结的良药;爱心和耐心是教学的无价之寶。  看待学生要用爱心的眼光,辅导学生要有耐心的磨练,管教学生要带着恒心的行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真诚地去赏识,教师要学会不断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去赞扬,需要用真心的去塑造每一位孩子,把孩子可爱的天性发掘出来并发扬光大。  从事教书育人,需要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放下架子,调整心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去耐心引导和启发学生不断地完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中所处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帮助。小学数学科目中的应用题一直都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这是由于应用题包括了语义的理解,数学知识的不同方面,其中涉及很强的逻辑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本文主要从多媒体的教学实践入手,就
期刊
我从事心语滚动作文的实践、研究,已有五年之久,回顾自己走过路程,真的是感触很深,可以用感慨万千来概括。  首先值得回味是六年级,由于我们学校师资的紧缺,当升六年级时,我们学校做出了一个非人所思的做法:把原来的四个班,合并为三个班。这样,每个班的人数达到了八十多,教室里,几乎每个角落都坐满了人,学生的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再加上这么多人,作业一节课只能看一半。这样,我就想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听课,向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学气氛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心态 课堂气氛 学习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的氛围,它是课堂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理解运用能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