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散文两章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摩电”
  ——我心中不曾磨灭的一道风景
  长春的“摩电”对于现在的八〇后、九〇后来说是颇陌生的。而对于相对老一点生活在长春,或者当时到过长春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摩电”又称有轨电车,和我们今天的轻轨有些类似。今天的人们可以把轻轨高架起来或穿行于地洞,而过去的摩电却一直纵横在马路上。
  我小的时候,爸爸领我来长春,看望在外国语学校读书的姐姐。外国语学校位于红旗街,当时在红旗街上就有南北双向互行的两支“摩电”。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乘坐“摩电”时,感到它就像个绿色的小火车,咣当咣当的,非常好玩,而且速度还快。我只要是来长春,一定要坐一坐它。记得那时的一张摩电票只有四分钱。长春的摩电,这些年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它就像我心中一道美丽而久远的风景,几十年来都挥之不去……
  一
  据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摩电”出现于北京,时间是一八九九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连接北京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一九〇四年,香港开通了“摩电”,上海于一九〇六年,天津于一九〇八年相继开通“摩电”。其后,日本和俄国殖民者在东北的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抚顺、鞍山等地也开通了“摩电”。
  “摩电”最早穿梭于长春这座北方与众不同的城市中,说来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诞生,与日本在长春的殖民统治背景密切相关,是日本殖民时期遗留下的特殊历史产物,曾经给老长春的人们在记忆里蒙上一层殖民文化的浓重色彩。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殖民地。一九三二年三月九日,由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正式在长春登基,建立“伪满州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长春成为了当时日本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到一九四一年,长春市人口已达五十五点五万人,市内公交客运出现紧张局面。伪国都建设局在二期国都建设规划中,拟定有修建八十公里无轨电车线路和二十五公里地铁线路的计划。在二战中,由于资源匮乏,加上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政策,日本人不得不将稀缺的石油首先供给军方使用,迫不得已改变最初的设计方案,开始考虑在长春建造有轨电车。一九四一年四月,“新京交通株式会社”修建了两条有轨电车线路,全长十三点六公里,六月开工,十月末竣工,十一月一日正式运营,运营车辆有四十辆。至一九四四年,长春市市内有轨电车线路达七条,全长四十七点九公里,“摩电”陆续增加到了七十二辆。
  二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后,長春市内电车交通基本保持了原貌,只是日本人居住的集中区抚松路一带不通车了。一九四五年十月,国民党政府派人接收了“新京交通株式会社”,接收电车七十六辆。其中,约有五十辆已被损坏。一九四六年二月,“新京交通株式会社”改为长春市交通公司,对有轨电车运营线路进行了调整。一九四七年,长春市内共开通五条“摩电”线路,日平均上路电车有三十辆。一九四八年解放军围困长春期间,“摩电”的电线有多处被国民党飞机空投的粮袋砸断,轨道也有多处被拆,损失相当严重。一九四八年十月十八日长春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长春市交通公司,招回了部分工人、司机、售票员上班,经过紧张地抢修,至当年年底,共修复电车线路三十七点二公里,修复上路电车三十辆。至一九五二年,开通有轨电车线路六条,上路电车四十八辆,线路总长达四十四点六公里,年客运量达十五亿七千二百六十万人。至一九六〇年,全市有线路六条,总长达五十二点六三公里,电车八十八辆。这是“摩电”在长春公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摩电”的轨道占地面积较大,妨碍其他车辆的运行,长春市逐渐淘汰有轨电车,改为无轨电车。从一九六〇年开始陆续拆除长春市内的部分“摩电”线路,兴建无轨电车线路。仅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之间,就拆除了51路、56路“摩电”,至此,长春市区彻底改变了有轨电车通行市区的局面。
  三
  “摩电”从一九四一年第一次出现在长春这座与众不同的城市,就成为了城市中纵横交错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给市民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它随着长春城市的多次变迁而不断改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旧梦和风雨沉沦,它见证着一个城市文明的递进与发展。
  长春“摩电”,在我的心中,就像是尘封了多年的一坛老酒,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仍然历久弥香。记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大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爸爸领着我从德惠来看望在长春读书的姐姐。那时我感到长春这座城市非常陌生,而且又大又繁华。我只熟悉姐姐外国语学校门前的红旗街,最喜欢一个人坐在路边的石阶上看“摩电”。看着两支南北往来交织的“摩电”像绿色的小火车,呼啸着从我的身边穿过,心里美美的。那时候,长春的天空非常非常的蓝,特别特别的纯净,夏日炎烈的阳光照在我的小脸上,像烧灼一样,而我还是愿意坐在台阶上眺望着远来和远去的“摩电”。这一童年美好的瞬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四日,我只身一个人背着行李,带着家里给的三十五元钱来长春读书。下了火车,到位于建设广场的学校报到。姐夫和哥哥到车站接的我,我们三人乘坐的就是从汉口大街开往红旗街的54路“摩电”。记得当时摩电里的人很多,长春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颇陌生的,我只熟悉“摩电”这个绿色的小火车。如今,姐夫和哥哥都不在了,想想那日我们一起乘坐的“摩电”,心里便生出了许多酸楚无言的痛。后来,“摩电”就成为了我在长春这所城市里读书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
  “摩电”在印象中,早已化作一道美丽的彩虹。就像张艾嘉唱的那首《爱的代价》里的几句歌词: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
  让往事都随风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
  永在我心中,
  虽然已没有了他……
  雪中的大庙
  ——谈谈长春般若寺
  今天是三月七日,农历正月二十九,从早上开始雪越下越大,弥漫着整个城市的上空。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飘飘的白絮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我在温暖的办公室内例行着一天的公务。向窗外望去,今天的大庙被这早春三月的风雪所笼罩,显得格外的宁谧、静穆和圣洁。
  这所位于长春市中心的古刹寺院,名字叫“护国般若寺”,人们俗称“长春大庙”。它是目前长春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寺庙,现为吉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该寺院始建于一九二二年,原址位于长春市西四马路。一九二三年二月,当时黑吉慈善联合会丁树敏、张子元等人迎请时任佛教天台宗临济派第四十四代法嗣大德高僧倓虚法师来长春开讲《金刚般若经》和《般若心经》,皈信四众。随后当地官绅倡议在长春建立寺院,弘扬佛法,经当时的吉长道尹公署核准并向民间募捐而成。初建伊始,吉林省督军孙烈臣捐资三百大洋,吉长道尹孙其昌、吉长镇守使诚明、长春商会会长孙香山等人纷纷捐款,累计集资一万余元。最初建在商埠地南关区西四马路,建庙的二十亩土地是由蒋洁珊居士从自家土地中捐出。一九二七年,倓虚法师到北京讲经为般若寺募捐,时任安国军总参议的杨宇霆、安国军政府交通部次长常萌槐等人慷慨解囊,捐资数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天王殿、大雄宝殿相继建成,佛像也塑建完毕,正准备举行开光典礼时,由于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而被搁浅。一九三二年伪满洲国定都长春后,规划修建的重要马路正好通过般若寺,刚刚建成的寺庙被迫全部拆除,搬迁到现址长春大街重建,长春公署社会局下发给补助费十一万元。
  大庙的名字取“般若”为寺名,缘于倓虚法师来长所讲的般若经而起。“般若”二字在佛教中应读为bore,属梵语直译,为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之意。是对生命的本性和本源的彻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和大境界。倓虚法师为近代高僧,与虚云禅师、太虚大师合称为“三虚”,自称“湛山老人”。倓虚法师生于一八七四年,四十三岁中年出家,佩台宗法印,以讲经弘法建寺安僧为主。倓虚法师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每一升座,信众云集,披隙导窍,莫不如愿响应。民国初年始,弘法于东北各省,踏遍白山黑水及南方各地。十余年间,恢复并创建了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和吉林观音古刹。他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认识到“佛法弘扬本在僧”,如果无人弘法,不待外人摧残,佛教本身就会消灭,因此在每个道场完成后,都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倓虚法师讲话富有风趣,严肃中带有洒脱,谨慎中带有诙谐。法师到晚年曾对弟子说:“人生如做戏,锣鼓一响,挑起帘来出台唱戏。唱完了,锣鼓一响就煞戏,人生活着如是,死亦如是。”他还说:“世间事,吃亏的未必不是占便宜,占便宜的也未必不是吃亏。”倓虚法师于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一日于香港新界荃湾弘法精舍圆寂,世寿八十九岁,火化后检获法师舍利四千余粒。法师晚年口述自传《影尘回忆录》一书,由弟子整理出版发行。


  一九三二年,倓虛法师弟子澍培法师受倓虚法师委托,主持于新址新建般若寺工程。该寺由“国都”建设局负责设计与监理,中国人创办的四先公司负责施工。重建后的寺院占地一点四万平方米,寺院山门为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门楼檐角飞翘,错落有致,建工精巧,门侧红墙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寺内殿堂耸立,树木成萌,蔚为壮观,取名为“护国般若寺”。一九三三年正月十四,澍培法师举办法会为伪满执政溥仪祝寿,之后溥仪每年正月都派官员到寺中降香,一九三四年溥仪还亲自书写“正觉具足”金匾一方送给般若寺。到一九三六年,山门及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殿堂相继完工,当年举行了开光典礼,倓虚法师任首任住持。同年还举行了首次传戒法会,有一千三百多人受戒,在东北佛教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九四一年,在般若寺隔街相对处,开设了“般若寺观世音菩萨道场”,请上了一尊高八点三米的立于莲花宝座上的观世音菩萨铜像,一九四四年七月道场正式开光。文革期间,铜像被毁。澍培法师为长春般若寺第二任住持,生于一八九七年,一九二〇年在沈阳万寿寺受戒,一九二一年成为倓虚法师的学生后,随师到各地弘法,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一九八〇年澍培法师八十四岁复出,重新出任般若寺方丈。澍培法师一向重视僧才教育,一九八一年,他送弟子成刚去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深造,送成勇到福建莆田广化寺随圆拙法师学律,送成福到北京中国佛学院深造。成刚毕业后,回到长春,接任般若寺住持,成勇一度出任广化寺方丈。一九八五年,澍培法师以近九十岁的高龄,在般若寺传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戒。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八日圆寂,世寿九十岁。澍培法师能诗,擅画兰花和墨竹。
  当今享誉世界的大德高僧,弘一法师的弟子梦参法师和长春般若寺可谓缘份颇深。梦参法师一九一五年七月十三日生于黑龙江开通县(今吉林省白城地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〇年间,随同倓虚老法师在长春般若寺传戒,讲四分戒律,并往来于东北各省、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讲经弘法。期间曾接触来自西藏的藏僧,引赶了赴西学习密法的因缘。此后,法师由北京转至香港、新加坡、印度,后回拉萨,在西藏修密法五年。一九五〇年被以反革命之名判刑十五年,劳动改造十八年。一九八二年平反出狱,时年六十九岁,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后受邀去美国、台湾、香港等地讲学弘法,听者云集,盛况空前。梦参法师晚年回忆早期在长春般若寺讲经弘法时说,那时他只有二十四岁,讲经的台子很高,升上座讲法要花很长的时间。由八个小和尚,端着香炉和香盘,唱香赞最少要二十多分钟,梵音嘹亮,听得左一个弯、右一个弯,把你的思想升华到天上去了,之后才下来。这个时候座上的师父心里头静得不得了,才开始讲经。下了座,一坐起码三个钟头,真正说法的时间并不长。梦参法师还说,修行一定要从净心、观心上来修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一步一步地修。最初你实在观想不起来,你可以念诵。观想起来了,即观想到释迦牟尼佛的白光,注入你的身心。观想佛像,观想佛的光明。修药师佛的,观想蓝光;修阿弥陀佛的,观想红光。这当中会出现一些杂观想法,是要靠你自己的观想力和定力的。好好净心一下,境界相马上就变了,这就是净心、观心的最初方法。
  三月八日清晨,夜雪初歇。放眼望去,大庙房顶还覆盖着一层层的积雪,大庙里的观世音菩萨铜像在白雪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庙门前开始了一天的一如往常的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在我的耳边不时地传来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和热闹的噪杂声,而此时雪中的大庙屹立在长春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却依然显得格外的庄严与静穆。
  正所谓:
  智慧是无上、无所、无等,更无胜者;
  真常非有缘、有情、有觉,岂有为哉。

其他文献
通过实例剖析,感知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在建立物理知识及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过程,认知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的特点,明确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对建立物理知识及解决物理问题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获得知识的思维方式,学生明白了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明确知识的所以然,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在运用思维方式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以达到“受之以鱼更
高中数学知识密度大、抽象性高、独立性强,学生自学的难度大,需要有教师的教导和参与才能完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在新课改要求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九江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更加凸显了土地的稀缺性。在保护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好的恰当合理的灵活有趣的导入,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
周末,我因心情烦躁去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阿美家。阿美在珠宝公司工作,长得很漂亮,虽说结过婚,可她现在的老公也太……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容貌憨厚但却一瘸一拐的男人,我有些困惑,要知道,阿美可是校花,追求她的人真是数不过来!  阿美显然看出了我的小心思,笑而不语,让老公端上好茶,在缭绕的茶香中,她拿出一本影集——婚纱照。我不经意地翻看,越看越好奇,平时最爱穿高跟鞋的阿美,在整本影集中居然全是光脚或穿平底鞋。
期刊
“有人落水啦!”  随着一声呐喊,小桥边立刻涌上了一群人。  掉在河里的是一个小孩子。  河宽水急,孩子很快被冲往下游,小桥边一个少妇在呼天抢地,看到孩子在水中一沉一浮,央求着人们:行行好,救救我孩子!  一个青年在脱衣服,一副毅然下水救人的样子。  “看,救人的英雄来了!”人群中立即有人吆喝。  “见义勇为,精神可嘉!”  “嗬嗬,傻小子,逞英雄,小心搭上自己的一条命。”  “是啊,前不久,一个
期刊
[摘 要] 为了加快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本文积极探索利用资产证券化解决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对利用资产证券化为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生态公益林建设融资 可行性研究    1.资产证券化概念及融资特点  1.1资产证券化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可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按照某种共同特征分类,形成资产组合,并以
土地信访是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侧面反映了城镇化过程中经济、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协调程度。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至2015年永春县信访接收的土地信访件,参考
从古至今,黄昏都萦绕着离别和悲伤,落寞和绝望。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得那么绝望;阮步兵的“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用夕阳暮色隐喻老朽之态;马致远则用“枯藤老树昏鸦”把断肠人定格在落寞的黄昏古道。  黄昏,似乎总是一曲悲歌,一种烙印,上面镌刻着忧伤!  数年以前,我也经历过无数个忧伤而绝望的黄昏。我在一首《黑夜礼赞》的小诗中曾这样写道:“那一天/黄昏从大地升起/丰收后却是一无所有的荒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