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去审视旧的教育观念,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开放型教学观,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潜能。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广泛自由的选择的机会,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体系。我们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这些语文课程资源上。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标牌广告等都是很好的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依照事先设计的教案教,努力引导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问题,学生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听老师讲,就是处于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状态。如此一来,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比一部电影: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这种不“节外生枝”的课堂培养了一大批“听话”的学生。由于“听话”,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造成对事物缺乏独立见解,人云亦云;由于“听话”,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慢慢退化,丰富的想象力变得越发苍白。课堂上的讨论又会使各种思想发生碰撞,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新观点、新看法,并使师生的情感、心灵与整个教学和谐共振。
创新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解决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让他们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聆听、思考、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实践、经历、体验。对学生来说直观、能动性的东西是最容易接受的。
看:电化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逼真的色彩和生动的音乐,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三年级《月球之谜》一课,把美国宇航员 登月 的实况录像带入课堂。尽管月亮和我们相隔遥远,但录像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让同学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个脚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在学生眼中是抽象的,如果能用绘画的形式再现出来,那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秋天》是一首描写秋天优美景色的诗歌,学课文时,让学生画诗歌中描写的秋天美景,学生们兴趣盎然 。
表演:課本剧的表演也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再现出来,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使“静”的课堂“动”起来。如寓言《亡羊补牢》,在教学时,同学们利用小组合作,自导自演了生动的表演剧,把不同的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竞赛式教学:学生好胜心强,采用竞赛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也是好方法。如学了《月球之谜》,要学生写想象作文《我登上月球》。事先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四人小组合作,搜集描写月球的资料,描写月球的美文,了解月球有什么奥秘,比一比哪组搜集的内容多。课后,学生们分头行动,各显其能,各尽其才,惟恐自己的小组落后。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竞赛活动。每组同学轮流发言,把搜集到的内容交流出来。活动中各组学生你一词我一句,互不相让,场面热烈。这样的竞赛活动能培养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常积累,又满足了他们争强好胜的愿望,事后学生有很强的写作欲望,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教师还应尝试创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课外环境,组织文学兴趣小组,社会调查活动等,都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和多样性
过去,由于受传统知识本位观的影响,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活动时的选择标准比较单一。对教师来讲,主要是讲授、谈话、演示和示范等;而对学生而言,则主要是听讲、练习、实习和独立作业等,教与学的方法都服从和服务于知识的传授和接受。
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为了教学的核心目标。
针对过去在学生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状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落脚点和归宿”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确立,教学方法结构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出现了重教法更重学法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具体表现为把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教学方法有“学法化”的倾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亲历和体验、强调直接经验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等就成为新课程在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活动时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新的观念的实施依托新的思路,新的内容的传递要有新的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立意的高远。实施新课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启用新教材,而要以新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语文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和多样性,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创新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需要灵感,而灵感则是知识、经验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启示瞬时产生的感悟。知识、技能,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行创新和发现的基础。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设计巧妙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能动状态,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进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独特体验以及创造性的观点、见解,特别肯定与众不同的立意新奇的表达,细心呵护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维。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个性活力,以学生主体生机勃勃的发展为逻辑始点和最后归宿,从而体现了语文课程建设上浓郁的人本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开放型教学观,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潜能。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广泛自由的选择的机会,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体系。我们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这些语文课程资源上。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标牌广告等都是很好的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依照事先设计的教案教,努力引导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问题,学生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听老师讲,就是处于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状态。如此一来,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比一部电影: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这种不“节外生枝”的课堂培养了一大批“听话”的学生。由于“听话”,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造成对事物缺乏独立见解,人云亦云;由于“听话”,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慢慢退化,丰富的想象力变得越发苍白。课堂上的讨论又会使各种思想发生碰撞,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新观点、新看法,并使师生的情感、心灵与整个教学和谐共振。
创新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解决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让他们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聆听、思考、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实践、经历、体验。对学生来说直观、能动性的东西是最容易接受的。
看:电化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逼真的色彩和生动的音乐,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三年级《月球之谜》一课,把美国宇航员 登月 的实况录像带入课堂。尽管月亮和我们相隔遥远,但录像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让同学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个脚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在学生眼中是抽象的,如果能用绘画的形式再现出来,那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秋天》是一首描写秋天优美景色的诗歌,学课文时,让学生画诗歌中描写的秋天美景,学生们兴趣盎然 。
表演:課本剧的表演也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再现出来,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使“静”的课堂“动”起来。如寓言《亡羊补牢》,在教学时,同学们利用小组合作,自导自演了生动的表演剧,把不同的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竞赛式教学:学生好胜心强,采用竞赛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也是好方法。如学了《月球之谜》,要学生写想象作文《我登上月球》。事先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四人小组合作,搜集描写月球的资料,描写月球的美文,了解月球有什么奥秘,比一比哪组搜集的内容多。课后,学生们分头行动,各显其能,各尽其才,惟恐自己的小组落后。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竞赛活动。每组同学轮流发言,把搜集到的内容交流出来。活动中各组学生你一词我一句,互不相让,场面热烈。这样的竞赛活动能培养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常积累,又满足了他们争强好胜的愿望,事后学生有很强的写作欲望,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教师还应尝试创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课外环境,组织文学兴趣小组,社会调查活动等,都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和多样性
过去,由于受传统知识本位观的影响,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活动时的选择标准比较单一。对教师来讲,主要是讲授、谈话、演示和示范等;而对学生而言,则主要是听讲、练习、实习和独立作业等,教与学的方法都服从和服务于知识的传授和接受。
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为了教学的核心目标。
针对过去在学生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状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落脚点和归宿”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确立,教学方法结构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出现了重教法更重学法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具体表现为把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教学方法有“学法化”的倾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亲历和体验、强调直接经验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等就成为新课程在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活动时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新的观念的实施依托新的思路,新的内容的传递要有新的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立意的高远。实施新课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启用新教材,而要以新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语文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和多样性,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创新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需要灵感,而灵感则是知识、经验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启示瞬时产生的感悟。知识、技能,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行创新和发现的基础。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设计巧妙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能动状态,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进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独特体验以及创造性的观点、见解,特别肯定与众不同的立意新奇的表达,细心呵护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维。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个性活力,以学生主体生机勃勃的发展为逻辑始点和最后归宿,从而体现了语文课程建设上浓郁的人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