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下我的“共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教育》这本书中,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是语文教师,这个专业就是为阅读而生的。而我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作业方式、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是不是真的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呢?那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离我到底有多远呢?
  一、学生当下的阅读现状
  学校方面,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肯定让我们的学生读书的时间有限,因为有很多的常规检查、升学指标。
  教师方面,只是疲于应付考试的传统的阅读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运用不当,把自己当成一个解说员或操作员,取代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方面,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使他们的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差,不愿意读,即便有读也是无计划,无质量。加之社会上的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青少年的视野,读名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有兴趣。
  二、我的“共读”
  我任课的班级是七年级(7)班,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这是一个人形成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人的精神饥饿感就在这个时候形成。如果让他们在需要阅读的年龄里没有得到阅读的滋润,长大后就难以产生阅读的需要,就没有那种精神饥饿感。所以我想改变他们,而改变他们,首先从共读开始。
  (一)晨诵:与黎明共舞
  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同一首诗歌来“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这样的活动,我称为晨诵。这样的诗歌,我称为晨诵诗。新教育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孩子当下的生命。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晨诵的内容是校本教材《古韵馨香》,一周一首充满智慧与哲理、当下的生命有直接的作用力的古诗古词。新的一天开始,在黎明到来之际,大声诵读,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鉴于我校寄宿生和通学生并存的招生格局,寄宿生在校进行,通学生在家进行,周五完成默写。
  (二)名著阅读:聆听花开的声音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因为它是经典。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只懂拼命地争分数,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抑了他们阅读名著的愿望。“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语文教师的无奈,也是语文教师的坚持。之所以把这个活动称为“聆听花开的声音”,是因为我认为一部文学名著就是一朵绚烂无比的长盛不衰的鲜花,它开的过程、开的结果都是值得我们一起去聆听和珍惜的。一是巧用教材、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帮助学生选好书。二是坚持每周600字以上的读书摘抄。三是每两周开设一堂课外阅读专题课,可以是师生之间读书心得的交流,可以是读书成果的展示,可以是辩论会等,共读共写共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
  现已完成的共读书目有:《繁星·春水》(冰心)《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打算在七年级读完的还有《童年》([前苏联]高尔基)《昆虫记》([法国]法布尔)《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
  在这个过程中,我暗中分别就图书馆图书角借阅量、大考名著得分率做了跟踪,效果是喜人的,以“图书共享”为主题的读书漂流活动也正常有序。
  (三)亲子阅读:一起看世界
  初一学生年龄不大,阅历也浅,而家长不同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和教育方式导致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不同。鉴于这些原因,我想到了“师生家长共读一美文”,选文有《春之怀古》《不朽的失眠》等经典美文。具体的做法是:选取一篇好文章,教师写上推荐理由,附上一表,内含学生和家长的阅读感受。每两周活动一次,周五发放,下周一收回,进行评析和反馈。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读,读出价值,读出问题,读出思考;学生要读,明确任务,学会去欣赏,去鉴别,去记忆;家长要读,读出榜样,全力配合。
  活动开始初期,家长因为自身的原因,怕在孩子和教师面前出丑,而孩子也好像羞于在家长面前展示读书感受,都不太支持这项活动。所以我利用家校短信互联、家长会等平台,特别要求家长要榜样示范;课堂上面对孩子我也不厌其烦阐述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后来就好多了,心得写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好。
  (四)自文自语:幸福的阅览室
  周五,我是连堂课,即便课程好像有点紧,我还是止不住把孩子们带到阅览室的脚步。在这里,我和我的孩子们在阅览室,酣酣而读,醉醉而读,幸福而读。阅览室的书很多,这应该得益于学校“书香校园”的课题和新教育实验活动的开展。《萌芽》《散文》《读者》《意林》等文学气息浓烈的杂志成了孩子们手中的最爱。每一堆同学中间我都会去坐上几分钟,可以轻声地交流,也可以自文自语。静坐其间,在书海徜徉,既有监督又有参与,既有言传又有身教,最得意的就是望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兴奋与幸福。
  起初,不能避免有个别同学会开小会,做一些与阅读无关的事情,但后来我发现阅览室变得安静了,看动漫类杂志的少了,我自己也喜欢上了这样的课,我想得到的“乱而有序”的效果也如期出现了。
  这就是我一年来已经在做并想把它做得更好的事情。现在,孩子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的多了,作文写得更有诗意的多了,说话更有书香气的多了,家长愿意给孩子买书的多了,最明显的是考试的分数也高了……我知道要努力改变的东西很多,当下的中国,全民阅读水平持续走低,阅读量萎缩、阅读养成滞后,浅阅读、反阅读盛行,不能说学校教育应试主义是罪魁祸首,但起码也是大行其道,将真正的阅读排挤掉了。所以我们只有改变,改变了自己的行走方式,才会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才能让自己和孩子们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所以,我走上了“共读”之路。所以,且行且走且珍惜。所以,我相信,在新教育的天空下,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上路就一定会遇上盛典。
其他文献
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教学,也常常 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趣味。在我国古代,早就注意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了。《礼记·学记》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音乐呢?  一、 内容求美,知识求精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创造才能的黄金时代,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胆想象,埋下创造的种子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世界各
期刊
事事有目标,目标是我们进军的方向,目标是万里长征的终端,有目标的指引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目标明确尤为必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学目标不现实,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目标过高过低都不行,目标过高教师急于求成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预习,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我们都经常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我觉得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首先要解决字词,疏通文意。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程
期刊
一、探究性教学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性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期刊
当前,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然而,仅仅依赖教材(主要是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的教学活动显然已不能胜任这一艰巨的任务。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期刊
悉心研究教学技巧,创设诱人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探索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新课标改革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课堂中表达自如,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富有成效,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唱好开头,唤起注意力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开头很重要,头开得好,引人入胜,
期刊
从教13年,伴随着新课改成长、成熟。陶行知、叶圣陶、钱梦龙、魏书生等人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思想在不断地被研究、推广,一些外国的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引进与实践。中国的高效、实在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春天就要来临了。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相反,似乎出现了令人更为担忧的问题。  一、“虚”教课文  课文乃语文教学之本,是学生学习语文、求知、育能、熏情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应该说,离
期刊
精彩的课堂,需要学生精彩的表现;而学生精彩的表现,是离不开教师精彩的引导的。教师精彩的引导应该是也必须是落脚在教材上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依据学生实际,抓住文本,充分去挖掘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课堂闪现精彩呢?  一、寻觅引发共振的触点,激发兴趣  教材有很多易于引发兴趣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易于引发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寻觅最佳触发点,让学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