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 形成厚素养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ei2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114—01
  小学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而言比各个阶段都重要。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往今来,许多事实也表明,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决定他们人生的成功与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其他习惯的培养,这不仅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受益匪浅,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我长期教育学生要把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要随便删除机器上的文件等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有的学生上课总爱乱敲击键盘,更有极个别学生有经常拖拽鼠标、乱按按钮等现象,我结合机房记录,将发现的学生姓名记录下来,并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让同学互相监督。有的学生上机操作时特别兴奋,自觉性明显降低,不遵守操作规程,不爱护公物、大声说话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从上机练习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训练学生正确开关机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并且要使学生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的结合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信息素养才能真正养成。
  二、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功喜悦
  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又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了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渗透养成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学生养成教育与信息素养的培育。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如,在教授《插入图片》一课时,四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我便将这一课设计为“我为灾区同胞祈福”。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一事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留言版上留下自己想对灾区同胞们说的话,这样既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又受到了熏陶,增强了爱国热情、同情心。很多学生在留言版上写下了感人的话语,课后还在议论纷纷。
  四、正确处理网络、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沉迷计算机游戏、网络游戏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我的学生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由于教学的需要,会偶尔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可有些学生却沉迷于此,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就又玩上了,还有极个别的学生更是从网上来找游戏玩。对此,我经常教育学生正確对待游戏,不沉溺于虚拟时空和计算机游戏,同时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引导,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反面教育材料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对网络、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正确对待网络和游戏。
  五、课外延伸和补充,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
  学生在校上机学习的时间一周只有一次,这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条件为学生在校园内创造一些学生喜爱的计算机方面的活动。比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打字小能手”、绘画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多学生自己制作了“小键盘”来练习打字,还有的学生认真设计画图。学生的参与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很多学生为了活动主动复习书本、向别人虚心请教,更多的学生则是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经验,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审美情趣;与书对话;品味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6—0097—01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石,教育离不开阅读。洪水小学的前身是1873年创建的“金山书院”,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从书院初创“义助童蒙 兴学育才”,到上世纪初叶废科举设学堂,再到今日之“素质教育”“立德树人”,诵读经典,博
期刊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这一切皆源于一种情怀,一种教育的情怀。  教育情怀成就教育梦想  在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也有这样一群教育者,他们始终秉持自己的教育情怀,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让一度处于低迷期的兰大附中重现辉煌。  兰州大学附属中学(兰州三十三中)始建于1928年,分为4个历史发展阶段。期间有过高位
期刊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模  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1—0025—01  研训一体化模式是在新课程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研训一体化是指将教研室以及进修的学校合二为一,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精神的贯彻,更适合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更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
期刊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解决这一矛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既面临着新时代赋予的育人使命,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自身内涵发展、改革深度推进的新挑战。新的时代需要更好的教育,也只有更好的教育,才能担起更大的使命。 
期刊
【关键词】 特色项目;实施情况;措施;特色教育;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40—02  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一、特色项目的创建  根据我校绿色种植的发展情况,确定我校特色项目:百草园
期刊
留住乡村教师需正视其身份与心理困境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在改善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施了农村学校教师交通生活补助政策,而且在职称评聘、教师培训、评先选优等方面也对乡村教师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  客观来看,用提高待遇、改革职称评聘制度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乡村教师,其正面作用毋庸置疑。但现实中农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仍追求进城教书。这里面可能既有待遇尚未达到其预期的原因,也有
期刊
【关键词】 说完整的话;低年段;理念;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1—0085—01  在小学里,最爱发言的是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但凡提问或需要发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唯恐教师不叫他。但真正站起来说时,能清楚地表达的学生并不多,其中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说半截话或只说一两个词语。如果这种表达方式或习惯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97—01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疑问是思
期刊
关于沙子和珍珠,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蚌的体内进入了一粒沙,它并没有排斥它,而是时时分泌体液润泽它,日子渐长,那粒沙被蚌磨成了一颗光滑闪亮的珍珠。  视孩子们为一粒粒沙,不排斥每一粒沙,也不放任每一粒沙,而是磨砺它、润泽它甚至与它融为一体,将它孕育成一颗美丽的珍珠。这,就是兰州市城关区大砂坪小学的办学理念——“聚砂成塔,点砂成珠”。  校园文化建设——小沙粒中的大哲学  走进大砂坪小学的教学楼,右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品牌;素质教育;内涵;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42—02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路小学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以“和达致远,乐美人生”为和小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