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语言特色

来源 :大学·课外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广用对话,传情达意
  《论语》中的对话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种是独立自语型对话,不交代对话的背景和对话主体,无对话轮次,其标志语词是“子曰”或“某某曰”等。第二种是简单问答型对话,会重点摘录且较为完整地保留孔子的话语,同时加入孔子与弟子及时人对话的主要内容,简要交代对话的背景和对话对象。第三种是复杂问答型对话,会交代对话背景、对话主体等基本情况,对话轮次通常在两轮及以上,基本贴近较为原始和真实的对话实录。第四种主要为其他陈述性的章句,以叙述为主,不出现对话的主体和对话轮次,要对其进行理解,需要结合孔子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论语》的编纂过程等参考资料。
  可以说,《论语》是我国散文史上比较集中地以对话形式入文的作品。以问答型对话为例,这些对话多围绕孔子展开,通过孔子与弟子或时人的问答构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场景,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予人以启发。如《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样的对话既日常,使人倍感亲切,也体现出孔子的鬼神观、生死观。如果说独语式(包括独立自语型对话和陈述性章句)的思想录述可以让我们感知一位睿智的圣人形象,那么对话则让我们看到孔子有血有肉的一面,他会冲动,会伤心,会开玩笑,也会坚定地维护自己的理想,严格要求学生。情感往往借助语言传达,《论语》中的对话构筑起一位立体的、有温度的孔子。
  二、多种修辞,富有文采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得很远。《论语》的写作承袭了这一原则,开创性地使用了不少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比喻为例,《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把以德治国比喻为被众星围绕的北极星,是为明喻(常用“像”“好像”等喻词);“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升堂”“入室”(喻体)比喻学习的两个阶段(本体),是为借喻(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意思是他人的贤能,好比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就好比日月,是无法逾越的,用的是隐喻(喻词多由“是”“成了”“成为”等表判断的词充当)。
  要说孔子对“道”的渴求,《论语·里仁》便以“朝闻道,夕死可矣”来加以夸饰;要大力称赞颜回的贤明,《论语·雍也》第十一章便采用重叠的手法,以“贤哉,回也”开头,以“贤哉,回也”结尾,反复咏叹,强调了孔子的赞赏之意。此外,对偶、排比等修辞在《论语》中也很常见。这些修辞的交替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对称美、节奏美,吸引读者反复吟诵和回味。
  三、语言凝练,雅俗共赏
  《论语》中的语言是以周朝官方流行的“雅言”和群众的口头语为基础,同时汲取其他书面语的洗练、典雅,加工锤炼而成,因而达到了词约意丰、雅俗共赏的境地。如《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在这句话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学与教应该达到的标准,而“何有于我哉”在当时属于口语,意思是:这些事情我又做到了哪一样呢?以反问的形式发人深省,使句子言有尽而意无穷。《论语》中的语言也极其凝练,虽用语不多,却耐人寻味,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句子,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予我们无尽的启迪。
其他文献
剧情简介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对英国皇后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以及乐队所创作的音乐的致敬。该乐队是20世纪殿堂级摇滚乐队,代表作有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等,在全世界都拥有极高的传唱度。  影片主人公佛莱迪本是一名机场行李搬运工,因天生龅牙常被人嘲笑,对音乐的满腔热血让他与“皇后乐队”结缘。他们对音乐共同的极致追求,以及佛莱
期刊
对于高考作文“不少于800字”的要求,考生的反应不一。有的认为800字太多,写不够,800字成了一种压力;也有的认为800字太少,动辄写到1300字甚至1500字。可是,字数写多了,势必耗时,如果文章层次不够紧密,或者给人散漫之感,也不容易得高分。那么,在使用了多则素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避免散漫,使作文获得高分呢?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一句话”论据。  1 巧用比喻说理,让语言以少胜
期刊
“老师你看,这一块浇浆有破损的痕迹,”嘉合指了指脚边的一块地方,“墓室塌方,墓志破损,都有了解释。”  米望点头:“有盗墓贼抢先一步。”  盗墓者也曾经尝试过破坏浇浆层,但显然在厚达15厘米的“三合土”浇浆面前无功而返,只能悻悻离去。  001  把削好的苹果递给妻子后,米望坐在病床边半天没有说话。  宋岚脸上漾起温柔的笑:“你去工地吧,那边也离不开你。”  米望有些为难,但和医生确定妻子此番突然
期刊
《论语》  字数:约1.4万字  成书时间:战国初期  推荐版本: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華书局)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一共20篇,各篇一般以第一章的前两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篇章排列在内容上并无必然联系,各章节都是独立的。  关于《论语》书名的含义,后人虽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论”是“论纂”,“语”是“语言”。所谓“论语”,就是把语言论纂起来的意思。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
期刊
作家档案  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  出生地:美国纽约州长岛  代表作:《草叶集》  主要成就:美国现代诗歌之父,自由体诗的创始者  走近惠特曼  惠特曼在青少年时期就接受民主思想,成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其后他退出政治活动,专心写作,并于1855年推出了诗集《草叶集》的初版,诗歌语言生动、主题丰富、文字深邃,以尖锐的笔触、奔放的激情描写了美国的历史、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诗人对
期刊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它就被尊为“五经之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论语》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到了元代延祐年间,科举考试开始从“四书”中出题。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早在秦汉时期,《论语
期刊
相关章句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馬,皆能有
期刊
相关章句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10.11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期刊
一、成语的来源及形成  《论语》中的成语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引自其他典籍,经《论语》引用后为大众熟知,另一种则是《论语》首创。  举例来说,“巧言令色”“允执其中”最早都见于《尚书》。不同的是,“巧言令色”是直接引用的,未做改动,而“允执其中”是经《论语》加工提炼而成,其原文为“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论语》引用为“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论语》首创的成语也可以分成两小
期刊
相关章句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13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