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是今年各行各业最大的感受。但正所谓“危中有机”,困难时期对于很多有识之士来说,却往往是弯道超车最好的机会。
一家有着400年历史的老字号,传承至今,其中历经的磨难也绝不在少数。但其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的原因,正在于执着的信念和强大的品牌力量。
十竹斋,创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400余年。2020年,这家老字号从其发源地——南京,来到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一发展,合乎意料,顺乎形势。在十竹斋拍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十竹斋艺术集团副总经理方政看来,十竹斋艺术集团的发展目标与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发展战略和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是高度契合的,这样就更加快了十竹斋进军北京的步伐。
今年10月,十竹斋拍卖(北京)有限公司将推出首场拍卖会。对于开辟新战场的他们来说,会拿出什么样的拍品呈献给藏家?突发的疫情是否让征集工作变得棘手?他们又将以何种面貌在文物艺术品拍卖行林立的北京独树一帜?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以诚待人,一定会赢得客户的尊重”,方政一语中的。而“诚信”又恰恰是让老字号百年“不老”的准则。那么,作为艺术品拍卖界的一支新军,十竹斋拍卖(北京)将如何延续这一精髓呢?
以学术引领市场
据介绍,十竹斋拍卖(北京)首拍将主推四大板块,分别是中国书画、古籍善本、瓷器杂项及佛教艺术。其中,中国书画板块可谓精品云集,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专场,聚集了多达十余件稀有的《图目》著录出版作品,实属难得。
1983年,中宣部批准文化部,组织全国顶级权威专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等人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全国范围进行公私藏画鉴定,并编成《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以下简称《图目》)。关于它的价值及重要性,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在推荐《图目》申请国家图书奖的建议书中写道:“有了这部《图目》等于建造了一座蕴蓄浩瀚的宝库……书画上的款识、题跋、印章全收入,更是过去著录书无法做到的。其中还不知道蕴藏着多少珍贵文史资料,可供我们发掘、探索、分析、研究。”
众所周知,《图目》中的绝大部分书画作品都收藏于国有博物馆,只有少部分在民间流通。对于藏家而言,能收藏一件《图目》中著录的作品,乃是收藏生涯的最终梦想。难得的是,在即将举行的首拍中,十竹斋拍卖(北京)将一次性呈献约15件拍品,为首拍提振信心,也显示十竹斋拍卖(北京)过硬的实力。
“这个专场就是以《图目》为参考的,征集到的每一件拍品,我们都与《图目》中的信息进行了认真比对,力争做到争议最少、保证品质。”方政向《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介绍道。同时他还透露,因为《图目》中能够流通的作品十分有限,所以这个专场能否延续下去也是一个问题,毕竟所呈献的作品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除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专场,还有不少重量级书画作品将亮相首拍。比如清代金农作于1750年的《清风竹图》,曾著录于《徐邦达年谱》《冬心题画记》《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等重要文献,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海内外有十余次出版经历,殊为难得。
明代唐寅的《临流试琴图》上,除有唐寅自题诗外,还有文徵明、吴宽、彭年题记,并在《文徵明集》《虚斋名画录》《唐寅书画资料汇编》中均有记载;清代“四王”之一王翚的《太华仙观图》为画家晚年佳作,曾为梅景书屋珍藏,钤有吴湖帆、潘淑静珍藏印,著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吴湖帆藏画稿本。
从对这些拍品的梳理上来看,十竹斋拍卖(北京)对其创作背景、流传过程以及学术含量的用心挖掘一目了然。“面对征集来的每一件作品,拍卖公司都需要对其学术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最大程度地对藏家负责。‘学术引领市场’是一句名言,更是拍卖行应该恪守的真理,我们会坚持这样做。”方政如是说。
要做干净的拍卖行
诚信,还体现在一家企业的自律与规范。就像方政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我们要做一家干净的拍卖行”。
近些年,艺术品拍卖市场鱼龙混杂,一是从业人员自律性和诚信度差,二是作伪手段与时俱进,三是缺少真正公允且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这一系列现象严重擾乱了市场发展。尤其在当下,不少新藏家介入市场,他们最大的顾虑是不知道艺术品的真伪、不确定艺术品的价值。想要成为永葆活力的拍卖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是硬道理。
“我们希望给藏家提供一个干净的交易环境,促使艺术品拍卖行业良性发展。中国一直以来都不缺艺术品交易机构,但稀缺的是非常专业、干净的人来做这个行业。”方政表示。 如何做到“干净”?首当其冲是从公司团队入手。方政认为,在拍卖行工作确实会遇到很多诱惑,“从本质上说,拍卖行是一个中介服务机构,它负责将优秀作品呈现出来,让藏家满意而归。如果这里面牵扯过多的利益,那么对于艺术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要求自己和团队在征集、预展、拍卖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干干净净。”
“干净”的理念贯穿十竹斋拍卖(北京)的每个人心中。正是对这样一份理念的执着与坚持,让他们在疫情发生后反而变得更加“生龙活虎”。他们推出多场网拍,传统与潮流主题吸引更多新藏家出手埋单;他们奔赴多地征集,时间正好撞上了北京疫情最严重之时,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少首拍重要拍品被收入麾下。事实证明,只要团队是干净的,就能够抵御任何风险。
“拍卖发展至今,拍卖人最应该考虑的是自律和规范,这是行业发展的基石。至于疫情,只是外在因素。我们既然改变不了现实,就只能改变自己,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方政说道。
打造艺术一品多元服务
对于老字号而言,诚信是准则,传播文化是责任,干净则是信念和目标。对于十竹斋拍卖(北京)来说,推广传统文化是自己的一份担当。
方政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 在传统观念里,大家都觉得拍卖公司只是在做艺术品交易,其实在当下,拍卖公司更应该成为一个传播美、解读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享受到艺术之美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其实,十竹斋进驻北京只是其文化布局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动作值得期待。据方政介绍,十竹斋厦门艺术中心也将于今年9月正式亮相,而全国其他区域的十竹斋艺术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除了空间上布局全国,其自身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十竹斋拍卖(北京)除拍卖业务外,也在围绕艺术产业开展更多深化的优质服务。比如正在着力搭建的艺术品大数据体系,未来可以快速、精准地解决藏品流转及真伪的问题。而与拍卖战略相匹配,十竹斋(北京)艺术中心也被打造成一个集办公、展览、沙龙、私洽、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空间。”方政介绍道。
前不久,两册在法国以812.8万欧元成交的《永乐大典》被一位来自中国的藏家收入囊中。这对方政触动很大,在价格之外,更让他感动的是,拍卖对于传统文化价值回归所做的贡献。在方政看来,《永乐大典》不是一件可以量化的艺术品,而是凝聚了情感、文化、传承的综合价值。商业和学术并不矛盾,它们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正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魅力以及背后所蘊含的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方政认为,拍卖行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对本次十竹斋拍卖(北京)首拍充满了信心。“以一颗干净的心积极地去做事,我想,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