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导入方法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wgeg75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更是难上加难。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高效导入方法。
  1 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是数学课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就是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 “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2 实践操作导入法
  实践操作导入法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时,将准备好的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用剪刀剪下,拼在一起,学生便会惊奇的发现,成了一个圆。教师再问:“这是不是一种巧合?”为了印证结果的正确性,让学生再一次动手操作,更进一步印证结果的正确性,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从中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喜悦。
  3 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课的反馈原理,该种导入法主要运用于练习课,一上课就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效果,教师再予以肯定和纠正,导入新课。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练习课时,可让学生做以下题目:下列说法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有哪些?
  3.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2 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3 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4 两边和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5 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4 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5 历史故事导入法
  在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以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景。这样设置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自然、现实。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6 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当然,数学课的导入方法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我们的同行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归纳总结。从以上的几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正确使用导入方法,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我们对这些导入方法理解不透,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导入会显得牵强附会,事必会重演东施效颦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十几年来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
期刊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这就要求教师懂得语文学习和运用与生活的关系,不能脱离生活,枯燥无味地只注重文字的学习,而忽略了口语的训练。也就是说,我们天天搞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生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半身不遂”,劳而寡效的。  如果我们教师懂得这些道理,变过去单纯传授语文知识为语文素质的培养,乃是当今教学改革中的努力方向,也是达成有效教学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创设情景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实施。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上,都花费了很多时间,想尽办法创设有新意、有特色的情景,希望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好的课堂效果。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境是能否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的关键性问题,作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给学生
期刊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实际效果也更为显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头戏。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三方面的转变。  1 教师内涵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
期刊
通过把几年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总结的一些经验和从他人那里借鉴来的一些阅读教学方法进行融合,总结出了“三点三路”的教学法。  1 理解“三点三路”是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基础  弄清“三点三路”的意思,是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前提。何谓“三点三路”,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三路就是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  “重点”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部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
期刊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它从科学上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等研究成果。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
期刊
计算在小学教学中是一个“重头戏”。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明晰,易于掌握,且对思维灵活性的要求不高,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依葫芦画瓢”。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到了中高年级,计算反而成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作为老师,一方面对此情况的产生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拼命地布置练习,希望学生在广阔的题海中多体会一点,熟能生巧。不过这种办法的效果如何呢?——事半功倍。这时候我们把原因又归
期刊
体态语也被称为态势语,它涉及人体各部分的动作和姿势,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色等诸多方面。在有声语言产生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比,有声语言主要靠听觉,体态语言主要靠视觉。有声语言表达的清楚明白,体态语比较朦胧含蓄。任何人讲话都不能像木头一样,必然伴随着体态表达,如果只靠语言表达,任何语言都会显得枯燥无味。  1 体态语的功能  1.1 交流思想。在不便说话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一所学校只有课堂教学具有竞争力,学校才真正具有竞争力。新课程标准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在的素质、素养的养成上,为人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做准备。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学
期刊
【摘 要】 当前,很多学生误解、恐惧数学,上数学课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其中当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在里面,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感到有趣,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史 兴趣 教育 价值    数学史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教学价值。但有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