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整合教学素材、转变课堂模式以及设计拓展活动等方式建立现实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需要依存于其中才能散发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切实有效地实现生活化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实现初中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于最敏感、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诱惑的青春期,所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显得尤为必要,也在逐步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和关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时,开始广泛应用最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探究网络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方式。而这样的教学创新和尝试在各方面的配合之下已经初步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意味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整体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问题仍然存在。首先,部分教师存在忽视学生兴趣培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的问题。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仍然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自然也就不关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这不仅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其次,一味注重理论教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斥着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只有落实到现实的行动和行为中,才能够真正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才意味着教学产生了实际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引导,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无法真正对初中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十分必要。
  二、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利用生活案例或者情境来引导学生代入其中,是理解教学知识内容或者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兼顾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而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应对能力。而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对这一教学目的起到强调的作用。其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而来,本身就是基于现实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应对问题而整理的教学内容。所以应用生活化的概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不与当前的社会脱节,所以也就能够对学生提出更为贴合现实需求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初中学生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生活问题。所以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扎实地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贴近生活,反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策略和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搜集生活素材,整合教学内容
  对于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仍不同程度存在过于重视理论化的问题,导致教学与现实生活脱离。实际上,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成形于社会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其教学内容和素材本身就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够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解答实际生活中的困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就是从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题与内容,并且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和延伸,或者基于现实问题进行教材中多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穿插整合,进而形成一个以现实问题为核心的知识内容体系,开展主题式的教学。这样的过程和理念有利于引导初中学生形成基于现实情况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和习惯。
  例如,在上“诚实守信”这一课时的时候,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整体框架。在这一基础之上,搜集生活中有关“诚信”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教师进一步将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一一对应,填充丰富知识框架,并且作为理论知识的拓展讲解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发现同样的生活案例能够涵盖不同单元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的顺序,将这部分知识内容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来设计开展教学。实际上这就是借助生活素材的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加强课堂教学的条理性,也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网络的形成。
  (二)结合生活案例,设计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借助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实现初中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逐步转变。同时情境教学法也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体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成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主要在于教师对背景案例的选择以及情境的創设往往基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在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了更好地起到教学作用,教师还可以对现实的故事或者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更贴合教学的主题,更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有所感触。之后,教师就可以完成案例情境的设计,并且借助于视频、投影等多媒体的手段将情境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学生感受和体会情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课堂教学的导入。   在进行“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网络与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是初中学生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最关键、最现实的生活问题之一,这种方式更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由网络引起的困扰或者矛盾,以及网络给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案例,或将两者结合作为情境的案例导入。例如,互联网时代初中学生在拥有更广泛的信息接触面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良信息的诱惑。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这两个方面发生在初中学生身上的案例,以此作为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讨论的引子。完成情境的创设之后,教师需要利用视频、图片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将其展现在初中学生的面前,并且鼓励班级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展开自由讨论、辩论。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正式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推进,既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去理解和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内容。
  (三)应用生活主题,开展自主探究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以适应生活化理念下的教学手段、活动以及目标等方面的创新。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知识内容缺乏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使得课堂上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这样的结果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强调实践与应用的学科而言,显然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初中学生围绕生活主题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逐渐形成理解性学习和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的习惯。而在这一模式之下,生活化应用主题的选择和设计是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应用生活主题来设计课堂上的自主探究任务。
  例如,在进行“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的生活问题,提出“为什么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仍然需要红灯停、绿灯行”的这一主题案例,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一主题案例展开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讨论生活案例的原因及影响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实际应用。这种以生活案例作为探究问题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有所思考,进而实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也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到切实的教学效果。
  (四)围绕教材内容,组织拓展活动
  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传授,开始关注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强化。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以素质养成为核心目标的学科而言,教师更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之上,而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容投射到现实生活中,进而对其现实生活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实现学以致用、教书育人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要以此为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中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组织生活拓展活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先根据教材中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及课堂上整体的教学效果来判断,选择最适合设计实践拓展活动的知识点。然后以此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核心,选择初中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有所了解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相关场景作为实践活动的背景框架,在这一框架之下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而实现对初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纠正和导向作用。
  例如,在进行“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对于不同社会身份的认知以及不同社会身份之下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难点所在,所以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点来设计实践拓展活动。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基本了解社会身份、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等概念以及理论性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感受自己不同社会身份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自己当前存在的几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进行相应的实践,利用文字、圖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行为过程,整理自己的社会关系,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分享,自由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通过这种围绕教材展开的生活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锻炼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理论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自主自觉地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所学所感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五)利用信息技术,安排课后练习
  从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来看,课后作业的安排往往是教师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容易忽视或者是存在认知误区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在安排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后作业时存在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问题,以题目为核心。所以在作业的形式上大多也与考试类似,以知识的考查为核心目的。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追求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将道德与法治的课后作业完全取消或者是完全与实践拓展活动画上等号。这样的情况也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有消极的影响。基于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强调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后作业设计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后作业形式的丰富化和效果的最大化,也实现课后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网站来设计以生活现象为内容、对话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讨论并且进行记录,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学生的记录内容,检验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就实现了课后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生活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线上竞赛答题的方式来作为知识内容的课后作业,以近期网络上常见的问题为题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选项,班级内学生共同在线上竞赛答题,记录分数。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节省双方的时间,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体现信息环境下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设计课后作业,既能够实现其形式的进一步丰富,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效率,也能够提高课后作业的整体效率,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更好的巩固。因此,课后作业的生活化、科学性设计也是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 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素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教师要进一步强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率教学,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初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实现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武丽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9(43):44-45.
  [2]肖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18(12):38.
  [3]蒋依萍.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码设计,2018(4):244.
  [4]马爱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5):57.
  [5]热依汉古丽·麦提如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小品文选刊,2019(11):1.
  作者简介:
  潘宜坚,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阶段,物理所呈现的学科特性比较显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价值。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所提出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要侧重于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模块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探索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精神品质。然而,当前的实验教学领域,因为教师育人思想和教学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所呈现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主要结合实际问题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通过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拓展创新。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因为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着大量的实验,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进行实验操作。除了实验,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更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做好积累。基于此,文章从课前的有效备课、课堂的有效互动、分层教学及课
摘 要:在当下的高中地理课程中,需要渗透勞动教育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其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让学生在构建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堂当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同时正视劳动这种行为,以此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认知,并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文章针对当下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中所渗透的劳育教学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能力;地理教学;高中教育  一、 引言  人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还要利用活动型课程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促进关键能力的提升。但是,活动性课程的设计要讲究方法,否则不仅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文章从概述、特点、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方法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方法;探析方法  高中政治学科的最终任务是立德
摘 要:幼儿教育关乎幼儿思想、品质、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成长。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是新时期下,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及要求,有利于幼儿从小树立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做传承民族文化的继承人。由于幼儿所处的区域位置的不同,其有关幼儿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文章从区域的地方文化出发,设计及组织一些特色的地方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于区域乡土文化认知,让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随着
摘 要:目前,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有所改善,逐渐开始关注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对幼儿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结合语言领域中核心的经验,探讨幼儿园内部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方法,在掌握语言的领域中核心经验,以及语言教育相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找到最佳的策略,从而保证幼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语言使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现如今,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是众多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基于趣味故事、通过具体游戏、借助实验操作、营造悬念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对提高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
摘 要: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背景下,教师教学方法愈加先进、创新、有效,衍生出的全新教学方法,较大程度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也使得我国教育现状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使得教育改革初见成效。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师生青睐并喜爱上基于多媒体技术教学下的课堂。多媒体技术所介入的课堂,也大多实现了颠覆性改变和全面性升级。基于此,文章围绕多媒体技术展开探索,进一步阐述与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教育目标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理念之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愈发成熟,是培养幼儿兴趣、锻炼幼儿思维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学在教育工作中逐渐变得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幼儿园的音乐启蒙是幼儿未来学习音乐知识的关键性的桥梁,也是幼儿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启蒙音乐天赋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这个标题要打引号?因为这句话不是小编说的,而是出自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舒州小学的余艾熙同学之口。你或许会觉得余同学的名字有点儿眼熟,因为她曾经两次在“本月来信之最”亮相栏目(2020年9月和2020年12月)。她是李欣蕾的超级“粉丝”,给李欣蕾画过“美若天仙”的漫画像(还收到了李欣蕾暖暖的回复哟),也给“小创最强天团”设计过全新的形象。现在,她给我们写来了“最后一封信”,要正式对“小创”说“再见”了,因为她就要从小学毕业,成为一名初中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