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江泽民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要看其在世界先进水平上的成就,而且要看其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全社会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并通过提供大量的经过信息化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通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用较低的成本将课程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受教育机会,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就此浅谈一下关于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能力培养: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必须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双基”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而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要求和目标。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像,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电脑个性化的设计,功能开发的多样化都是创新精神的结果。计算机功能之广泛,曾有人这样来形容:只要你想得到它都能做得到,就怕你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身特点也是创造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我们必须积极利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试问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就要求微机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等。
  三、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信息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要看其在世界先进水平上的成就,而且要看其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全社会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就可以为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这是辩证统一的。何谓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有效、自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查找、收集所需信息的能力;对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记录、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提取、评价、组织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并认识个人对此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和修养的要求。主要包括:①对信息的意识、兴趣和认同感;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③对维护信息安全性、完整性的意识;④对使用和发展国产软硬件的感情和信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有关学习内容的结果、结论以及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要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的角色、地位就要改变,上课时不能是一味地讲解、示范或
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综合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达成自己的各项任务。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个人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与别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
期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严重倾向,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
期刊
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说话、交际、写作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写作显得较为重要。谈到写作文,好多学生只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精心设计体验性情境,以其生动鲜活的画面、缤纷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来展现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追求和热烈的向往,就有了写好
期刊
小学生到了三年级,就从说话上升为作文。由口头说一段完整的话,一下子变为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开始是很难适应的。一是不知道以何为题;二是不知道从何起笔;三是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四是难在语言单板、枯燥。几次下来,有些学生不免产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的情绪,如何培养学生喜爱作文也同样是个难题。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中,对三年级作文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期刊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但是它不是设计思想的天马行空。工业化生产之后,人们对设计的关注更加强烈,技术美学理论便应运而生。“技术美是一种附丽于物质功能的美,但是它的审美价值并不是直接来自产品的物质功能和效用本身。技术美是由形式所表现的技术文明的历史内容,它反映了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及人在创造历史中所取得的自由。”而“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实现设计作品所实践的功能放在突出的
期刊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为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期刊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这就需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期刊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做法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念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期刊
去年九月,笔者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看到他们课堂上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那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倍感欣慰。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考试中的看图说话是孩子们最大的弱点。很多孩子不会下笔或者仅仅用简短的一句话就把图片上的内容写完了。这样低效率的教学,让我很是头疼。但我深知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最初的训练,没有低段看图写话的训练,哪来写作文的扎实底子。  反思自己的教学,显得过于传统。出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