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缺陷及补救策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智育理论认为:“只要人的大脑中有了相应的知识(或称图式),那么这个人就一定具有相应的智能。”知识是形成智力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个学生的大脑中即使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也不会解题,即使很认真也考不到理想的分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些教师,包括部分家长有时会片面地认为这些学生智商较低,综合能力低下,但是如果脱离学习这个环境,你也许会发现,这些学生或在音乐、或在艺术、或在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却十分突出,这又作何解释呢?我们可以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知识结构缺陷来分析以上问题,进而解决学生的学科能力障碍。
  二、理论依据
  笔者在教学中,接触了不少语文学习困难生,那么,这些学生都存在哪些困惑呢?根据笔者调查发现,有的学生是基础知识不过关,有的是不会阅读,有的不会写作文……其实,这些现象归其原因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不健全,认知心理学上称之为“知识结构缺陷”。人类大脑中的知识结构由三类知识组成,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一种“是什么”“怎么样”的知识,是客观情况的如实反映,例如“鸟会飞”“鱼会游”“太阳金灿灿”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通常心理清楚却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是非语言的直觉形式。策略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升华,是高级程序性知识,是指导和监督思维者自身思维活动的知识。比如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取材要围绕中心。”通俗点理解,陈述性知识可以看作是学习中积累的基础知识,或者是题中所出示的条件、信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可以看作是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的,或者学生自己领悟的答题方法、技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诊断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缺陷,采取相应的教学补救策略,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科能力障碍。
  三、教学实例与策略
  (1)陈述性知识缺陷及补救策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只截取问题中部分条件或信息就急于解答、下结论,断章取义,往往所答非所问;还有很多学生只注重题中最后问什么,忽略题中所给的提示性条件,导致回答不准确、不全面;当然,也有许多学生很认真审题,却因个别字词、句子不理解造成解题困难,上述现象都属于陈述性知识缺陷。
  例如,“201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中有这样一题:“下面是某位主持人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从事肠道疾病研究多年,在国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王健教授,他将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做法并非没有问题,只要及时纠正,才能获得健康。
  ①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一词。
  ②文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应将‘ ’改为‘ ’。
  ③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此题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的基本能力。一部分学生对原文中的“当务之急”“小有名气”两词的含义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不能正确解答前两个问题。有的同学通过对整个句义的理解,能基本推敲出两个词语的含义。“当务之急”,是“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小有名气”是“稍微有一点名声,有一些知名度,但影响不是很大”,这些学生虽然能大概把握这两个词的含义,但却往往忽视问题中的提示性条件,如“重复累赘”“语言不得体”,导致他们并没有发现“当务之急”与“目前”,“小有名气”与“多年”“国内医学界”等表示时间和范围性的词语之间有何不妥,只是盲目地去删词和改词,也是导致错题的关键。第三个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联词,相对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积累不多,训练较少,大脑中对这一知识的储存量欠缺,也出现了错误解答。
  在做类似习题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解题前认真审题,从原材料或问题中筛选出与解题有关的信息,并按主次罗列出来,便于解题时作参考,这样才能所答即所问,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陈述性知识的提炼、筛选是学生解题前必不可少的步骤,陈述性知识的提炼是否全面、准确,是决定学生能否正确、迅速解题的关键。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所以审题非常重要。
  (2)程序性知识缺陷及补救策略。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也明确题中所给的陈述性知识,却不会解题,主要是缺少相关答题技巧,即缺少相关的程序性知识。教师应帮助这种类型的学习困难生总结、归纳解题方法,以便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例如在改错别字训练中,考查的是常见易错字。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常见字和易错字只注重死记硬背,没有讲究方法和技巧。在字形训练中所考查的字一般都是以词语或成语的形式出现,而且有很多词语大多是并列结构的形式,根据教学经验笔者帮助学生总结出两条答题策略,即程序性知识:①分析和判断题中有可能存在错别字的词语或成语的结构类型,然后推知对应字的词性和词义;②由词义推知字形。例如,“201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中的题目:“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一侧枕河石栏把时光留转诉说给你,两眼沿路古井将几多风雨深蕴其中。俯身探视苔痕青绿的井口,你会平添感概:两千年了,历尽苍桑,它依然清澈无比!抬首凝望墙影斑驳的老宅,你会顿生暇想:喇叭声响,爆竹连天,一顶花轿抬进巷来……”
  这段话中存在错别字的词语分别是“留转”“感概”“苍桑”“暇想”,这些词语中的错别字与正确字的偏旁有些类似,很容易给学生解题带来干扰。根据上述第一条策略,如果“留转”是并列结构词语,那么“留”和“转”应该是同义,“转”是“转移”,那么“留”应该也是“推移、流动”的意思,“留”应为“流”才符合词义。同理,“感概”中的“感”和“概”因是并列结构词语,两字都是心理感受,很明显“概”应改为“慨”字。根据上述第二条策略,由词义推知,“苍桑”是“世事变迁”的意思,是“沧海桑田”的略语,那么“苍”应改为“沧”。“暇想”根据句义应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暇”是“空闲”,“遐”是“远”的含义,那么“暇”应改为“遐”。
  (3)策略性知识缺陷及补救策略。有些学生通过审题能准确地提取与解题相关的陈述性知识,也掌握了如何解题的程序性知识,却缺少在做题过程中自我监督的策略性知识,往往会造成偏题或错题。例如写一篇作文,很多学生起初在选材时还能围绕中心,可是,他们还要兼顾语言运用,文章层次、结构等,往往写着写着所选材料就偏离了中心。有些学生则能够边写作文边提醒自己:选材要紧紧围绕中心。这种对内部思维的自我监督,就是策略性知识所发挥的作用,它可以防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发生偏差,保证解题质量。策略性知识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并且能经常性地实际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把程序性知识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时,实际上,这些知识便转化成了陈述性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总结和归纳,又把这些陈述性知识转化成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通过熟练操作,也可以转化成属于内部思维的答题技巧,即策略性知识。学生大脑中知识结构所包含的三种知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才能更灵活、快速而又准确地解题。
其他文献
摘 要:广大教师应克服种种困难,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重视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直观生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直接获得知识和技能,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反映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能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
摘 要:课前短短的三分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能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课前活动;作文水平;写作能力  平时学生的阅读面窄,积累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作业。在写作过程中,不知道如何体现作文主题,如何搜集和组织作文材料,写作时感到无从下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
杨叔子,生于1933年,江西省湖口县人。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院系调整后于195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曾任华中理工
约自元末起,海南渔民每年冬季驾驶帆船、使用我国24位航海罗盘指向,乘南海海域盛行的东北季风扬帆南下,前往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捕捞生产。捕捞作业期间有渔民远赴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可是作为与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作业,同样不容忽视。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步,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因此,作业是教学相长的关键。  一、作业的设计  在课程改革日益走向成熟的今天,《新课程标准》对作业的设置也有了新的要求:关注发展,分层引导,弹性选择,协同合作,动态参与,探究创新,质性评定。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如何设计作业,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电脑操作逐渐替代了人工手写,键盘一敲即可看到想要的文字,而随之产生的就是错别字的泛滥。随手翻开高中生的作业本、日记、作文,随处可见各种各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改革旧的教育思想、旧的教学模式、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
摘 要: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更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也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乃至成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生活习惯;教育;成才  何谓“习惯”?“习惯”就是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最近,我在某份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事例:一个中国学生在申请赴美留学时,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是却因面试时一个问题而被当场拒绝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是该学生说留学是更好地找工作、更好地赚钱。上学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赚钱。其实,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当今,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这样的目的来看待教育呢?我想,这是时下教育功利主义使然也。  从学校教育来说,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笔者认为: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