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其焦虑主要和家长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自我评价、个体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以及气质类型密切相关。为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都应做出相应的努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
考试焦虑是考生在应试环境刺激下,受个人对考试的认识、评价和个性特点的影响,而产生的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以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状态。高三学生担心考试和他人评价产生的焦虑程度最高,现象最为普遍,且这种心理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严重威胁着个体的身心健康。
一、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相关因素
(一)家长的期望与考试焦虑: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亲大都望子成龙,期望孩子在高考中取得成功。这无形之中给面临高考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的大小与父母期望值的高低成正比,许多考生认为,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辜负父母的期望。过高的期望会产生心理负重,造成心理疲劳。偶尔一次考试失误,就会使他们惶惑不安、自信消失、情绪低落,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久而久之考试焦虑情绪就会越发严重。
(二)家庭教育方式与考试焦虑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有一定影响。通过调查,来自家庭的过分保护和偏爱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情感温暖和考试焦虑为负相关。严厉惩罚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对子女缺乏感情,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常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在面临考试时易缺乏耐心和毅力,导致焦虑。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的性格,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易产生焦虑感。而情感温暖的家庭里,家长能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孩子个性开朗、活泼、聪明、遇事会冷静处理,在考试时更易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三)自我评价与考试焦虑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有强而敏感的自尊心,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把高考看作是衡量自身价值、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急切希望自己的成绩有进一步的提升并能超过别人,常常梦想着怎样一鸣惊人,令人崇拜、羡慕。当这种自我显示的欲望与个人的能力有距离时,他们就特别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万一考糟了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四)个体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
成就目标理论认为,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导致个体对所面临的成就情景的不同的诊释以及应对方式。掌握目标个体强调发展自己的能力,而表现目标的人重视的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能力在这里别定义为是否比别人表现得更为优秀。高中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因而表现目标占主导地位,他们往往表現为害怕失败和能力不如他人,因而焦虑程度很高。
(五)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实施和完成特定行为任务的能力判断和能力信念,它是影响个体行为成就的重要的自我调节因素。考试焦虑的学生通常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在认知层面上相信在考试上的任何努力都是无用的。当考试中出现障碍时,有考试焦虑的人将会立刻放弃努力,并认为努力是无效的。与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人相反,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考试过程中可以较好的处理这些障碍。
二、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一)社会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学生面临着过于复杂、多样化、快节奏的成长环境。在充满竞争的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学习负担,导致焦虑水平的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还是比较单一的,高考成绩还是检验学生素质的主要标准,虽然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做了很多改善但成效不大。所以社会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未来人才的需求来完善高校招生制度,不能因为制度而损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有自信心等特征。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快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仿徨,或遇到困难、挫折、灰心气馁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相反,在沉闷、压抑,充满矛盾冲突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易产生焦虑感。因此,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背景。
学校应该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许多家长期望值普遍过高,应适当降低。家长要对孩子的能力有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勿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要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实力、个性、兴趣特长,扬长避短。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学校是学生成长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环境,学校除了要教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快乐成长。因此,学校应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在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全员参与,创造“以学生为本”的生活氛围。各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讲学,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创造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明确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才会使教师主动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不再单纯为考试而焦虑,影响学习、生活。
(四)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关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就提到有的老师带着情绪上课,既影响了教师本身的讲授,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听课效果,更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学校应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做好宣传工作,使教师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同时,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综上,高三学生升学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的心理负荷随之加重,焦虑情绪尤为严重,因此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要时刻关注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断增强学生的应对挑战的心理能力,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中生人格特质、成就目标、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姚荣
[2]《高中生考试焦虑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杨立超
[3]《高中生考试焦虑程度、原因及表现的调查》 刘莹; 董云英; 周仁来
[4]《高中生考试焦虑和父母权威认知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
考试焦虑是考生在应试环境刺激下,受个人对考试的认识、评价和个性特点的影响,而产生的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以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状态。高三学生担心考试和他人评价产生的焦虑程度最高,现象最为普遍,且这种心理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严重威胁着个体的身心健康。
一、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相关因素
(一)家长的期望与考试焦虑: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亲大都望子成龙,期望孩子在高考中取得成功。这无形之中给面临高考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的大小与父母期望值的高低成正比,许多考生认为,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辜负父母的期望。过高的期望会产生心理负重,造成心理疲劳。偶尔一次考试失误,就会使他们惶惑不安、自信消失、情绪低落,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久而久之考试焦虑情绪就会越发严重。
(二)家庭教育方式与考试焦虑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有一定影响。通过调查,来自家庭的过分保护和偏爱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情感温暖和考试焦虑为负相关。严厉惩罚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对子女缺乏感情,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常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在面临考试时易缺乏耐心和毅力,导致焦虑。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的性格,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易产生焦虑感。而情感温暖的家庭里,家长能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孩子个性开朗、活泼、聪明、遇事会冷静处理,在考试时更易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三)自我评价与考试焦虑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有强而敏感的自尊心,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把高考看作是衡量自身价值、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急切希望自己的成绩有进一步的提升并能超过别人,常常梦想着怎样一鸣惊人,令人崇拜、羡慕。当这种自我显示的欲望与个人的能力有距离时,他们就特别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万一考糟了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四)个体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
成就目标理论认为,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导致个体对所面临的成就情景的不同的诊释以及应对方式。掌握目标个体强调发展自己的能力,而表现目标的人重视的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能力在这里别定义为是否比别人表现得更为优秀。高中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因而表现目标占主导地位,他们往往表現为害怕失败和能力不如他人,因而焦虑程度很高。
(五)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实施和完成特定行为任务的能力判断和能力信念,它是影响个体行为成就的重要的自我调节因素。考试焦虑的学生通常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在认知层面上相信在考试上的任何努力都是无用的。当考试中出现障碍时,有考试焦虑的人将会立刻放弃努力,并认为努力是无效的。与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人相反,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考试过程中可以较好的处理这些障碍。
二、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一)社会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学生面临着过于复杂、多样化、快节奏的成长环境。在充满竞争的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学习负担,导致焦虑水平的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还是比较单一的,高考成绩还是检验学生素质的主要标准,虽然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做了很多改善但成效不大。所以社会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未来人才的需求来完善高校招生制度,不能因为制度而损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有自信心等特征。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快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仿徨,或遇到困难、挫折、灰心气馁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相反,在沉闷、压抑,充满矛盾冲突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易产生焦虑感。因此,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背景。
学校应该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许多家长期望值普遍过高,应适当降低。家长要对孩子的能力有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勿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要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实力、个性、兴趣特长,扬长避短。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学校是学生成长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环境,学校除了要教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快乐成长。因此,学校应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在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全员参与,创造“以学生为本”的生活氛围。各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讲学,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创造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明确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才会使教师主动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不再单纯为考试而焦虑,影响学习、生活。
(四)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关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就提到有的老师带着情绪上课,既影响了教师本身的讲授,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听课效果,更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学校应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做好宣传工作,使教师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同时,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综上,高三学生升学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的心理负荷随之加重,焦虑情绪尤为严重,因此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要时刻关注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断增强学生的应对挑战的心理能力,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中生人格特质、成就目标、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姚荣
[2]《高中生考试焦虑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杨立超
[3]《高中生考试焦虑程度、原因及表现的调查》 刘莹; 董云英; 周仁来
[4]《高中生考试焦虑和父母权威认知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