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笔墨最后的守望者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45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3日上午10点,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扬州市文联承办的跨世纪的画史脊梁:江南三老——尤无曲、熊纬书、刘知白书画精品展,在扬州文联美术馆隆重开幕。画展共展出三老50多件书画精品,其内部的展品与外部的琼花观的古典园林建筑环境可谓相得益彰。
  “三老”皆出生于20世纪的前10年,且于本世纪初相继离世,生命历程将近一个世纪。三人皆自幼即跟随名师学习书画,艺术历程也都在80年之上。观三老画作,第一体会是他们的作品是真正的传统的文人画作。由此也不禁感叹:他们当为传统笔墨的最后守望者!然三老的画作亦各有特色,一如同他们各自传奇的人生经历。
  尤无曲,名其侃,字无曲,晚年自署钝翁、钝老人等。斋号古素室、后素斋、光朗堂等。19lO年出生于江苏南通,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得黄宾虹、郑午昌等亲授。1930年加入蜜蜂画社。1939年拜陈半丁为师,1941年冬在京举办个展,一举成名。1952年回故里。1979年起,三上黄山,衰年变法,形成泼写结合的新画法,创“笔墨水融”说。2006年,以97岁的高龄离世。有《荣宝斋画谱·尤无曲绘山水部分》《尤无曲画集》《近现代篆刻名家印谱丛书·尤无曲》等行世。观尤老作品,画质清空,以墨法胜,妙在用水,得自然之天趣。尤老早年学黄宾虹、陈半丁,深得传统山水画家对自然的体察,了悟于画面的图式。然晚年能从自然中体悟墨法,创立“笔墨水融”新技法,于绘画实践中打开了一番天地,这不能不说是对山水画创作上的一大贡献。对于传统绘画形态而言,想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画家,必得自然之理于新的绘画表现之中,否则便不是真创造。在这一意义上,尤老不失为一个创造性的画家。
  熊纬书,号卷庵,别署大别山人、高江急峡歌者、水火小室主人、放之等。1913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熊宾是慈禧寿辰恩科进士。他自幼受祖父和父亲指导通读古今典籍,广为涉猎。拜著名画家黄申芗、徐燕荪为师,学习国画、书法;稍后又拜著名诗人赵元成为师,学习格律诗。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熊纬书满怀救国热情投笔从戎,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任书记(秘书)。抗战胜利后先后任安徽省报编辑、中国国史馆协修。解放后,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具书编辑处副处长,兼任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江苏高邮当农民,1979年落实政策,1989年回到南京。2002年,熊纬书以耄耋高龄病逝于南京,有《卷庵诗文》《熊纬书书画集》行世。若与尤老相比,熊老更注重笔法,其用笔多得益于黄宾虹,画面不失黄宾虹的雄浑又多了份清气,用笔飘逸而充满生机,毫无时人学黄宾虹的迟滞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在流动的笔墨之中,散发着传统的人文精神。倘若将之放在整个20世纪黄宾虹的传统里面,是独步当今的。一个并非绘画专业科班出身的画家,却深得传统人文之精神,这正偶合了传统文人画的身份。
  刘知白,原名庭坦。号白云、如莲老人、老藤、野竹翁等。1915年11月生于安徽凤阳。1920年随外祖父学习书法、经史,1925年由《芥子园画谱》学习中国画,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国画科,1935年拜顾彦平为师学习吴门画法,同时入住苏州怡园,潜心研习“过云楼”所藏历代名画,其间又随师拜访苏吴藏家,得览更多历代名家书画剧迹。耳濡目染,由此奠定坚实传统山水画学基础。晚年以造化为师,在自然中印证传统,将古法化为己用,终臻随心所欲之大境。2003年病逝于贵阳。有《刘知白画集》《刘知白泼墨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卷》行世。如果说尤老以“水法”胜,熊老以“笔法”胜,而刘老则是以“意境”胜。从画面看来,刘老颇钟情于石涛,并于石涛的画作中领悟出传统的诗意,而通过画面传达出意境。中国美学的精髓正是意境的传达,境界的高低不单是诗与画审美的要求,更是做人,一个人精神境界的表达,所以在这层意义上,中国的书画艺术和做人的境界相一致的。并且刘老能够把握对不同时空的感受,而传达于笔端,实属难得,深得石涛艺术的精髓!从刘老后期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泼墨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现代元素,尤其是一个山体占据整幅画面,画面趋平面化,又不失内容可看。这看出刘老是一个很敏感的画家,有着时代的触角。
  正因为三老传统文化素养全面,有着传统文人对待艺术和生活的态度,那就是自觉而无刻意的绘画状态,真正将绘画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信念之中,融进了伟大传统的文脉之中,最终取得了很高的造诣。他们坚持了传统绘画在文化中的合适位置,他们是传统水墨的真正守望者。
其他文献
尚辉  艺术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编审、挠行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首都师大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版画《诞辰的音符》荣获建军
期刊
马锋辉 1963生,浙江浦江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先后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曾任吴弗之纪念馆馆长,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现任浙江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入展笔意墨韵·国际水墨画邀请展
期刊
任乘鋈 生于四川南充,1997年肄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2003-2005年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班,师从何家英先生。现为职业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美术》《中国画家》《工笔人物》《2010年当代艺术文献》《中国画》《美术报》等专业专业刊物。2000年作品《哈达》入选“西部大开发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作品《藕花深处》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2007年作品《春
期刊
王伯勋 1975年生于山东省鄄城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少文等教授,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任教于郑州纺织工学院艺术设计系艺术基础教研室,20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师从胡明哲教授,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师从袁运生教授,攻读(实践类)博士学位。1998年《山村》获“中央美术学院年度展”二等奖并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
期刊
陈建,别署傅东,号承一,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教育书协理事、济宁市青年书协副主席、济宁市书协主席团委员、曲阜市书协副主席。作品曾参展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第四、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册页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一、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书法导报》首届当代书法家评展并
期刊
卢忻1944年生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前馆长、潘天寿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中国美协会员。曾参与主持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多次,独立承担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多项,主攻近现代美术研究和美术馆学研究和潘天寿研究。有《潘天寿传记》《中国美术馆学概论》等专著10余部,主编30余部,论文近百篇。  20世纪中国画坛诗书画可称“三绝”的大家,浙江为数不少,
期刊
王超尘 生于1925年,湖南津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湖南省书协顾问、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书画家、深圳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顾问。出版有《王超尘隶书》(台湾发行)、《王超尘书法选集》《王超尘隶书岳阳楼记》《王超尘隶书桃花源记》《王超尘隶书醉翁亭记》。  20世纪后20年的书法创作,人们总是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争论中来定位与找寻,也总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着选择。但就传统与
期刊
程大利 1945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程大利工作室导师,荣宝斋画院程大利工作室导师。曾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获奖。1989年获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一等奖;1992年赴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学并举办画
期刊
盛诗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供职于无锡博物院。  中国绘画史上有“青藤白阳”的说法,用以指称两位以水墨写意花卉名世的明代画家:徐渭和陈淳。这样的排名顺序其实不合常规,因为白阳比青藤早生了38年,按照惯例应该排在前面。肖平先生就曾经为白阳抱屈:“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为青藤亦源于白阳,是有了白阳才出了青藤的。”  陈淳(1483年-1544年),长洲人。字道复,
期刊
王洋 1958年生,安徽亳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无锡市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茫茫秋海泣如霞》(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生命之晕》(入编《中国风景油画》);《金秋时节》(入编《今日中国美术》);《记忆中的阵地》(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军人·荣誉》(入选纪念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井冈山红军军工厂》(入选纪念建军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