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彦涵美术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游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市云台山,旨在观赏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水帘洞。到连云港的第二天一大早,便去云台山主峰花果山。不料,车至云台山脚下一个站点,猛然间看到路边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楼上高悬着一个牌子,写着“彦涵美术馆”五个行书大字,心里又惊又喜,没想到彦涵驾鹤西去不到五年,连云港竟如此之快地建起了“彦涵美术馆”,足见家乡人民对彦涵的爱戴与敬重。
  这不期而遇的喜悦,令我中途下车,饶有兴致地走进了彦涵美术馆。
  彦涵美术馆位于市云台山脚下的博物馆院内,是一幢富有民族特色的三层楼房,户外红墙绿树互衬,花木溪流环绕。彦涵展厅设在二楼,展厅门内矗立着彦涵的半身铜像,安放在一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底座上,上面刻着“彦涵(1916—2011)”字样。宽敞亮丽的展厅里,陈列着彦涵一百多幅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划分为“战斗年华、苦难岁月、焕发青春”三个板块。版画是展出的主旋律,兼有少量国画、油画和书法。放眼琳琅满目的画品,宛若置身现代革命史诗的画廊,深感彦涵艺术的高超和的撼人心灵的力量。
  彦涵是从革命圣地延安走出来的版画家。彦涵出生于连云港市东海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潘天寿学习油画、国画。“七七事变”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为了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他毅然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那时延安时兴木刻,且聚集着江丰、胡一川、力群、刘岘、古元等青年木刻才俊,于是,彦涵入延安鲁艺学院后,主攻木刻专业。1938年底学业期满后,随鲁艺木刻工作团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一手拿枪与敌寇拼杀,一手拿刻刀制作版画,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天津大学教授、书画家王学仲曾抒诗赞彦涵:
  铁笔当枪曾是兵,战场风物漫经营。
  寸长梨枣烽烟阔,深夜频传啄木声。
  正如诗中所说,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彦涵经常夜以继日地劳作,像啄木鸟似的伏案雕琢,将血与火、刀与木凝成一幅幅具有强烈战斗性的版画。在诸多抗战版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彭大将军亲临前线》和《狼牙山五壮士》。《彭大将军亲临前线》属独幅木刻,描绘的是彭德怀元帅在前沿阵地手握望远镜观察敌情的场景。作者以缜密的刀法,生动逼真地刻画出彭总指挥战斗的神情与气度。此画深得左权、罗瑞卿将军的赞赏。《狼牙山五壮士》属连环木刻,全画共16幅,展现了五名八路军战士在狼牙山阻击日寇中,宁死不屈,跳崖牺牲的壮举。画面图文并茂,刀法遒劲流畅,颇有民族特色。1945年周恩来同志将其赠给美国朋友,不久,美国《生活》杂志社以袖珍本出版发行。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三次参加华北的土改运动,担任过县土改工作组组长,深深领略到广大农民摧毁封建势力、当家做主的豪迈气概,从而创作了《向封建堡垒进军》《审问》《诉苦》《豆选》《清算地主》等反映土改运动的佳作。我在《豆选》版画前驻足良久,投豆粒选举贫农委员,虽然方式原始简单,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基层的民主政治生活,标志着几千年农村封建专制的结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齐风阁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一书中如是说“在解放战争表现土改斗争的画家中,彦涵当属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后,彦涵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在杭州艺专、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他用火一样的热情,一边呕心培育新一代艺术人才,一边舞动刻刀,描绘美好的新时代。建国之初,他的笔下有歌颂工农业战线的代表作《炼钢厂》《冶淮民工》,有反映抗美援朝及保卫世界和平的代表作《中朝友谊血汗路》《战士们忠心热爱和平》等等。最值得赞赏的,是1952年由彭真任主任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彦涵任美术组副组长,亲手为纪念碑正面绘制了《百万雄师过长江》浮图稿。
  记得一位著名画家曾幽默地说:“彦涵是被打得趴在地上创作的画家。”此言绝非空穴来风。1957年后,在彦涵的艺术旅途中,充满了痛苦与艰辛。在“反右”运动中因为向被错划成“右派”的艺术家江丰鸣不平而戴上“右派分子”帽子,下放农村劳动改造。在十年“文革”动乱中,因作品《彭大将军亲临前线》及小说《刘志丹》插图,又戴上一顶“黑画家”的帽子。这两顶帽子一戴就是二十余年,受尽种种折磨和屈辱。然而,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他没有消沉、气馁,而是表现得非常理智。他把19世纪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的“我所有的最好的灵感,往往都是来自最为忧愁最为悲惨的时刻”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他将痛苦视为取得创作灵感的源泉,用创作排遣苦闷。在长达20年的凄风苦雨中,他锲而不舍地创作了四百多幅版画,有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也有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如《战斗在井冈山》《红军越过大雪山》《地雷战》《老羊倌》《植树去》《天山牧歌》《音扬草原》……1976年春,在“四人帮”疯狂镇压天安门革命群众时,彦涵冒风险刻制《丙辰清明》,抒发了广大革命群众悼念周总理的心声。
  十年动乱结束后,“趴在地上作画”的彦涵终于站起来了,平反后,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等职。尽管他已年过花甲,可才情依然旺盛,像一只矫健的海燕自由地飞翔在艺术的海洋上,勤奋创作,刻意求新。1978年创作的《春潮》可以说是他由写向半抽象形式迈进的第一个浪花。以后创作的《少女与海豚》《林中实形式小镇》《向大海握手》等,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象征、比喻或几何图形的立体结构手法,其艺术风格在苍劲、泼辣的基础上,平添了深沉、含蓄的因素,使其绘画语言更富于哲理性。
  彦涵是伴随着党的革命事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在画坛耕耘了六十多个春秋,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木刻、国画、油画,其中许多作品曾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展出,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新时期的新潮流画家”。我在展厅《结束语》旁看到彦涵的一条人生感言:“生活的道路,每个人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在平坦的道路上顺顺当当地走过来的,有的人是在坎坷不平迂回曲折的道路上斗争过来的。我认为后一种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这是彦涵回望自己人生历程的体悟,短短数语,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其他文献
自从我登上飞机的那一瞬间,西湖便占据了我的整个脑海:宽阔的湖面,穿梭的游船,嬉戏的水鸭……因为儿子在杭州结婚成家了,我要来看一看,这样才放心。  到达杭州后,我在儿子儿媳的陪伴下,用“滴滴打车”打到了一辆私家车,游历了“南宋御街”等名胜古迹。午饭的时间到了,儿媳引领我们进到了一家餐馆,点了几道我愿吃的菜,我一看,其中一条鲈鱼45元,我嫌贵不让要,可儿媳执意不肯,鱼上了桌,很小的一条,儿子把鱼头吃了
期刊
初春  烟蒙蒙,雨蒙蒙,桃李斗艳笑春风,紫燕三两声;山也俏,水也俏,竹桥金堤千嶂抱,翠柳舞纤腰。长空丝雨芳草绿,柴门半掩余香绕,石径弯弯,碧波淼淼,山花羞盼人来照。  如此美景,置身眼前,让初来普光气田采访的记者朋友不禁脱口而出:“风景这边独好!”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有一分耕耘,秋天就有一分收获。春天来了,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乘着骀荡的东风,长挂云帆,赶紧起航,迎接新的一年吧。
期刊
吃起甜瓜、西瓜时,就想起了爷爷看守的那片瓜园。爷爷每年都为生产队里种瓜、守瓜园。那片瓜园,就在村东一片偌大的崖头上。远远望去,一片绿色的开阔地里,一座矮小的泥土茅草屋连着一顶伞形的凉棚,既扎眼,又好看。  每到春天谷雨时节,爷爷就开始在新平整好的土地里种瓜,他按照队长的要求,分片种下脆瓜、面瓜、西瓜。当种下之后,爷爷就把被褥一卷,与一起看瓜的同伴住进了瓜棚,他像守护孩子一样,每天在瓜地里劳动,日出
期刊
11月6日,宜城深秋的风料峭,暮云低垂,却阻挡不了我们的想法和脚步。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路曲里拐弯,起伏颠簸,向板桥店镇罗屋村的十里长山前行,去瞻仰、膜拜心仪已久的张自忠将军殉国及同难官兵纪念园。据载,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张自忠将军殉国七十五周年,宜城市斥资五千万元,于今年3月建成这个纪念园,5月举行了万人公祭活动。  沿着“之”字柏油山路,我们驱车一口气上到山顶。山顶有一块平地,青石铺
期刊
我没有女儿,但雯雯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干女儿。  我跟老公刚恋爱的时候,老公就告诉我他有一位干女儿,叫雯雯。是他战友的女儿,我第一次见到雯雯时候,她才刚刚学会走路。老公说,雯雯生下来的时候特别爱哭,哭起来就没完没了,特难哄。每次去她家的时候,只要老公一抱她,雯雯就不哭了,所以雯雯的爸爸、妈妈认为雯雯跟老公有父女缘分,就把雯雯过继给老公做干女儿了。我想,世上也许真的有冥冥之中的缘分,雯雯和我们家就是。 
期刊
一  老袁,何许人也?在大竹县城,可谓家喻户晓。凡是跟他打过交道或有过接触的人,无不被他的言语和行为所感动,因为他具有淳朴善良、公道正派、爱做好事的优秀品质,人们信服他、敬重他,都说他是一个“好人”。  老袁,名叫袁居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201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老袁,按政策本该回家歇歇了,可在办理退休手续期间,领导主动登门找他谈话,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发挥余热。老袁二话没说,当场表态服从组织
期刊
王奶奶的大烟袋是她的命根子。无论干什么,走到哪里,烟袋必须随身带着,甚至睡觉时都要放在枕头边,闻着烟袋油特有的气味才能睡得安稳。  王奶奶的大烟袋是很讲究的,白玉的烟嘴,杆比一般的烟杆长,不太粗,是乌木做的,烟锅是上等铜做的。在农村,用长杆烟袋是身份的一个特殊标志,杆的长短有说头,杆越长资格越老,也越受人尊重。  天刚蒙蒙亮,王奶奶把烟袋在炕沿上轻轻磕打几下,住在北炕上的儿媳妇听到这声音就赶紧起来
期刊
1987年,我21岁,刚从金融学校毕业,因为家里比较困难,主动要求到一个边陲小城。  我认识了一个腼腆略带羞涩的男孩,来自景谷正兴,名叫林峰,一米七五的个子,紫檀色的皮肤,黑溜溜的眼睛。那时他向我走来的时候,正是凤凰花开的时节,我问他,哦,林峰,我初来乍到,怎么这么快就捕捉到我的信息?他顿一顿笑笑说,那天到你们单位办事,看到你写在黑板上的一首诗,我虽然不会写诗,但能读懂,诗,算是我俩的媒人吧!我们
期刊
小时候,我最烦父亲抽烟。他烟瘾极大,可以说烟就是他的命,宁可饿肚子,也得有烟抽,有时放学回家,忘了给他带烟,挨骂不说,还得返回去买。他经常抽的是8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也抽自己种的叶子烟,身上的烟草味特别重,呛死人。  高三那年,我越发地讨厌父亲。一回去,就让我干重活,说:“你那成绩是考不上大学的,早晚要回来,还不如早点适应……”人家是想法让儿子脱农皮,做城里人,他倒好,一心一意想把我培养成一名种
期刊
是山花烂漫、草木茂盛的夏天,我们却反刍演绎、装扮着冬天里的生活。究竟是夏天还是“冬天”?我们很干脆地回答:当然是夏天!但夏天里也有“冬天”。对这一命题,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其实,喀喇昆仑的夏天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不就是我们所称的夏天里的“冬天”吗?  汽车从叶城出发,沿着峻峭的新藏公路艰难地爬行,山坡上时而还能看到点点翠绿。过了库地大板,那种鲜活生命的绿色顿然消失,山体裸露的断石、纵横的褐色褶皱,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