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到永远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82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季的一天,刚吃完饭,固定电话响了:“你是王立群吗?”“是,你是哪位?”“我是你的老同学修国成。”我一时有点发愣,蓦地,想起来了,这是我中专时的同学。时光已逝去近50个春秋,我们之间并没有过联系。他是怎么想起了我,怎么知道了我家的电话?于是,我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的?”他说:“通过公安啊。我不光知道了你家的电话,还知道了你的手机号。”他说出的11位数,完全对……
  1965年秋,我考上了中央冶金工业部在长春创办的冶金地质学校。报到后才知道,我们班37名同学分别来自江苏、山东、吉林三省。4年多的时间,我们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在同一个食堂就餐。1966年夏,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虽然我们分成了两派,但后期的“革命大联合”使我们又走到了一起。一起去乡下参加秋收劳动;一起到辽宁丹东的一座金矿劳动锻炼,在那里度过了近半年的时光,并在那里过了春节。
  1969年11月下旬,我们终于毕业了。37名同学分别被派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屈指数来,47年近半个世纪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般的过去了。
  电话中,他很惋惜地说:“我们的同学有的已经走了,离开了人世。”他说到了A,还说到了B,还有……
  A是江苏考来的一位同学,我清晰地记着他的容貌、声音和举手投足的样子。我和他有过一次不愉快的事。我们学校食堂中午的饭菜比较好,都是细粮,菜中有时还有几片肉。我不太喜欢吃肉,只能吃一点瘦的。一天中午,菜中有肉,我菜里的肉还不少,三四片吧,但都带白的,有的还带肉皮。我用勺子把白的和皮割下,扔了。这样的做法让他看见了。他说你不吃肥肉和肉皮,怎么能扔掉,这是浪费。我说,不扔,你吃呀。他说,我吃,你给我。忘记我还说什么了,可能我的话说得重了,他竟掉了眼泪。后来,他把此事告诉了辅导员老师。老师批评了我。
  B是吉林农安考来的一位同学,他上边的门牙有两颗下半部有黄红色的斑点。开始时我想他怎么不刷牙,后来知道那是生长在盐碱地域的缘故。“文化大革命”中,他和班上不多的几位同学是另一派,和我们的“观点”不一致。“武斗”升级后,我做了“逍遥派”,离开学校回家了。在家待了一个多月以后,又有点想学校、想同学。还想,“武斗”厉害了,学校一定更乱了。离开学校回家时把行李捆起来放在宿舍楼里,还能在吗?于是,决定回学校一趟。回到学校,看到学校满目疮痍,一派占据教学楼,一派占据宿舍主楼,楼顶上都架设着两排数个高音喇叭。不少窗户都没了玻璃,有的门也没了,用砖垒起来堵着。我住的那幢二层宿舍楼的窗玻璃基本上都没了,门也不知道跑向哪里,室内到处都是砖瓦,哪里还有行李?我漫无目的地在校园内徘徊。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行李让B给拿到教学楼里去了。我到教学楼找到了他,对他表示了感谢。
  如今,他俩却走了,离开了家人、离开了同学、离开了人世。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当年,我们从三省来到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真的是缘分。4年多以后,我们分别了,又走向了三省的各个地方。46年过去了,没想到有的人却没了,过早地离开了。
  4年多的同学情谊,40多年的离情别绪,怎么也不能在电话中一一诉说。放下电话,我忽然想到李谷一演唱的《那溪那山》:“想起那年,有我有你的时候……难得相聚,痛快喝酒……只要你常怀念,兄弟姐妹到永远”
其他文献
那年我在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教书。  山里的孩子,大都是有乳名的,为的是好养活。按当地的风俗,乳名越土、越俗、越粗就越好养活,像锄头、铁蛋、臭孩儿、狗剩儿等等,比比皆是,听了让人忍俊不禁。小时候在家里,大人小孩儿可以随意呼唤他们的乳名,但上学后,渐晓人事的他们,就渐渐羞于有人当众喊他们的乳名了,甚至,有些同学还为此打架斗殴。我班上就有一个叫张成的男生,就因为班上另一个男生学着他本家爷爷的口吻,当众叫
期刊
摘 要:为快速准确获取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特征,掌握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评价重要指标,利用无人机高时间频率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陕西神木的三北工程樟子松防护林研究区进行实验,构建无人机可见光RGB波段差异性植被指数(VDVI)和HSV变换植被指数(HSVVI),并与同区域GF-1卫星NDVI指數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无人机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快速计算出植被覆盖度结果。研究表明,VDVI
期刊
认识她确实纯属偶然。但是,在这漫漫人生的长旅中,哪一件有趣和有着温度的事情又不是先有了偶然的因,才修成了往后的果呢?  先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我成为父母的儿子,成为妻子的丈夫,继而又成为了儿女的父亲,这哪一件事是先有着预谋的呢?即便是犁耙与大地交合,浮萍与流水相逢,以及瀑布在断崖处弹奏竖琴,子期与伯牙偶遇并成为知音留下千古美谈……所以呀,便有了我佛所说的缘分,有了诗人所发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
期刊
赤夏,阳光在林立的高楼间,一路畅行无阻,烤热的水泥墙,撒泼置气地释放阵阵热浪,裹挟着屋内咸鱼一样黏腻腥臭的人。  这个时候,真想念从前的那些老房子:青的砖,木的墙,轩窗挂着竹帘,一丛芭蕉,几杆瘦竹,花光树影下,斜卧窗前榻上,竹床蒲扇,浓绿尽染。有鸣蝉清风,徐徐而来。如此度过长夏,慵懒闲散,热而不燥。  老房子里,都会有这样一方临窗的所在。一张贵妃榻,亦床亦椅,可卧可坐。还有一方小几,可读书写字,针
期刊
这次回老家,意外地见到苏建根、王勉莉夫妇。  从我家周冲出来是林畈,林畈的村东首是寺前。今年的正月回老家路过寺前时,在路边遇到王勉莉,知道他们从上海回老家盖了一栋楼房。因为急着赶路,没多交谈。这一次让弟弟振学把车停在他家屋后,特地往访他们的新居。  还是王勉莉一个人在家。她说建根刚刚骑着电摩去周冲水库巡查去了。他与几位村民承包了小水库,放养了鱼,常常有一些不明身份的来偷钓。在等候建根回来之际,勉莉
期刊
算一算,母亲离开我们已近一年了。一年的时光稍纵即逝,让人生出些许恍惚,仿佛母亲并未远离,只是出门走亲戚罢了。  以前,我的牙龈总爱出血,睡觉时大块大块的血块凝固在牙龈周围,症状让人后怕。多次的求医及治疗后,母亲不知从哪儿得来偏方,每天到菜场捡些藕节,用红糖水不厌其烦地替我熬好,眼巴巴地看我一口口喝完。不知是母亲的执着还是后来免疫力的提高,多年的顽疾竟然好了。所以现在一看到嫩嫩的莲藕上市,心里总是无
期刊
记忆中的山村清晨,静谧、安详、清秀,天蒙蒙亮,男人们早就一身露水去农田里、山岗上干活了,女人们也早已洗刷锅盆淘好米,灶膛里烧旺火用甄慢慢蒸饭,然后走去菜园摘菜,走去溪边浣衣,只有头天玩成熊样、昨夜一夜噩梦的村童们还在流着口水酣睡。  此时,有一个歇斯底里划破晨空,嘶哑、怒吼、刺耳,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那就是村妇或老媪骂街的吼叫。  骂街,实际上是骂人或骂事,俗称“拜天”。骂街几乎是村里妇人或老媪的
期刊
我感到每走进一次春节,就是走进了一次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幼年时期,过年的前几天,妈妈开始打扫屋子。我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里,房屋虽然破旧,但被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坐在炕头上,围着火盆抱着我,两只手分别攥着我的两个食指,让它们一次次碰触,嘴里以喜滋滋的语言哄着我,连声说着“兜兜兜兜飞!”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着顺口溜式的民歌童谣:“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哇哇叫奶奶,奶奶没听见,叽里
期刊
风雨夕。气氛烘托得更加萧索。她化好妆,在宣纸上勾勒了一个美丽的兰花瓣,题好字,卷好,放在樟木箱匣里。乘车来到西泠桥下,如素常一样坐等。  西泠桥边的幽兰,散发的暗淡的气息,让人无法不想起那个泪如清露的女子。油碧车风雨夕,坐待游子归来。接纳无数失望之后,再也承受不了了。于是,在西泠的风雨中消殒。暗香袅袅浮动,疏影横斜,期待被定格在笔墨之下淡写轻勾中,那位隔朝女子身上的气息,又复清晰明朗起来。  陪伴
期刊
自从网络时代快捷快速生活方式的到来,每天起床第一眼就是打开手机看看天气预报,然后根据天气预报的结果决定一天的出行计划。上班后,打开电脑,搜索自己的稿子是否见报,然后忙着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一天就在网上度过了。  我为这个时代的方便快捷欣喜若狂,又为这个时代的浮躁烦恼不安……  塞翁失马。我的手机坏了,这种生活状态改变了。  因为上不了网,刚开始的时候心里面空落落的,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既不能与朋友在
期刊